• 注册
  • 中药炮制 中药炮制 关注:0 内容:1409

    白头翁的炮制方法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白头翁又叫野丈人、白头公。载《神农本草经》。系毛蓖科植物白头翁Pulsatilla chinensis(Bge.)Regel的干燥根。春季开花前或秋季采挖,除掉地上茎,保留根头部白色茸毛,去净泥土,晒干。

    【炮制方法】1.白头翁 《太平圣惠方》:“去芦头,”“锉。”《三因方》:“去苗。”《本草品汇精要》:“锉碎”。现行,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薄片,干燥。

    2.炒白头翁 《太平圣惠方》:“锉,微炒。”《普济方》:“锉,炒。”

    3.蒸白头翁 《太平圣惠方》:“去芦头,蒸五遍、焙干。”

    4.白头翁炭 取白头翁片置锅内,用武火炒至外呈黑色,内呈黑褐色为度,喷洒凉水适量,灭尽火星,取出,放晾。

    【饮片形状】白头翁为不规则的薄片,表面较平坦,木心淡黄色皮部黄白色或淡黄棕色。周边棕黄色或棕褐色。质硬而脆。气微,味微苦涩。白头翁炭形如白头翁,外表呈黑褐色,微有焦糊气,味苦。

    【炮制作用】白头翁味苦,性寒。归胃、大肠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燥湿杀虫的功能。用于热毒血痢,阴痒带下,鼻衄,崩漏,血痔,瘰痨,痈疮,眼目赤痛等证。白头翁生用凉血止血。如治湿热毒痢的白头翁汤(《伤寒论》);治产后血虚下痢的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金匮要略》);治瘰疬,配伍当归、丹皮、夏枯草(《本草汇言》)。炒炭后增强了止血作用,如治崩漏,配伍莲蓬炭、棕榈炭(《本草汇言》)。

    【炮制研究】宋代有“去芦头”、“锉”(《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去苗”(《三因方》)、“蒸五遍焙干”(《太平圣惠方》)等炮制方法。明代又增加了微炒(《普济方》),并云:“得酒良。”(《医学入门》)。现在又发展了制炭炮制方法(《河南省中药材炮制规范》)。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帖子间隔 侧栏位置:
    中药种贮 中药种贮 关注:0 内容:3332

    白头翁的栽培技术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一、选地与整地

      白头翁选向阳,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的砂质壤土或粘质壤土为宜。施基肥或圈肥2 500千克,深翻25—30厘米,耙细整干,做宽1.2—1.5米的畦。

      二、种子繁殖 

      1、直播:于3月底4月上旬播种,在畦面上开沟距20厘米,深约1厘米的浅沟,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覆以薄土,稍加镇压,盖上稻草,发芽适温18-21度,保持土壤湿润,发芽天数14-21天。苗高3—5厘米时,按株距15厘米定苗。生育温度15-18度(日温),6-9度(夜温)。 

      2、育苗移栽:在畦面用四齿划浅沟,将种子均匀撒入畦内,覆薄薄一层细土,将种子盖严,稍加镇压,盖上稻草。出苗后,逐渐去掉稻草,苗高3厘米左右时,间除细弱和过密的苗。于当年秋季或翌年春萌芽前,按行株距20厘米X15厘米移栽。

      三、田间管理

      幼苗期松土时宜浅耕,勿伤根系。定苗后追施1次稀薄粪水,每亩1 500千克,秋季施1次堆肥加过磷酸钙,施肥后浇水。花茎抽蕾时,及时剪除,以促进根部发育。

      四、采收加工

      白头翁以根入药。种植2~3年后采挖。于春季或秋季采挖,除掉茎叶和须根,保留根头部白色茸毛,洗净泥土后晒干。

      五、小贴士

      盆栽时,宜用园土3份、沙土1份混合配制培养土。花盆的底孔要大,垫底瓦片要垫得高,以利排水。幼苗期生长缓慢,需注意及时间苗,使植株通风透光。生长期应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防止积水,每10天左右施1次。白头翁忌夏季高温,入夏后要遮荫培养。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中药鉴别 中药鉴别 关注:0 内容:661

    白头翁的鉴别方法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白头翁为较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的功能。用于热毒血痢、阴痒、带下、鼻衄、血痔、阿米巴痢疾。

    来源 为毛茛科植物白头翁Pulsatilla chinensis(Bge)Reg.的干燥根。白头翁系多年生草本,高10~40cm,全株密被白色长柔毛。主根肥大强直,圆柱形,有时稍弯曲,外皮黄褐色,具纵纹。叶自根出,丛生,具长柄,叶为三出复叶,小叶再分裂,裂片倒卵形或矩圆形,先端有1~3个不规则浅裂片,表面绿色,疏被白色柔毛,背面淡绿色,密被白色长柔毛。春夏季,花先叶开放,单一,顶生,花紫色较大。瘦果多数,密集成头状,每一瘦果的顶端有毛状的宿白花柱。

    产地与分布 主产河北、安徽、江苏、河南、内蒙古等省区。此外,山西、陕西、山东、吉林等省亦有分布。

    鉴别要点 正品白头翁特征有三:一是根有纵槽纹,近根头常朽蚀可见网状裂纹;二是根顶常被白色绵毛;三是断面黄色有网状裂纹,味微苦。

    而误用品委陵菜折断面红棕色,有放射状花纹,味微苦而涩。翻白草折断面为黄白色,有明显的焦臭气。可资区分。

    名典鉴别 ①梁?《名医别录》曰: “白头翁生高山山谷及田野,四月采。”②唐?苏恭曰:“其叶似芍药而大,抽一茎。茎头一花,紫色,似木槿花。实大者如鸡子,白毛寸余,皆被下,似纛头,正似白头老翁,故名焉。”③宋?苏颂曰:“处处有之,正月生苗,作丛生,状似白薇而柔细稍长。叶生茎头,如杏叶,上有细白毛而不滑泽。近根有白茸。根紫色,深如蔓青。其苗有风则静,无风则摇,与赤箭、独活同也。陶注未述茎叶,苏注言叶似芍药、实如鸡子,白毛寸余者,皆误也。”④寇宗奭曰:“白头翁生河南洛阳界,其新安山野中屡尝见之,正如苏恭所说。至今本处山中人卖白头翁丸,言服之寿考,又失古人命名之义。陶氏所说,失于不审,宜其排叱也。,’⑤明?汪机曰:“寇宗奭以苏恭为是,苏颂以陶说为是。大抵此物用根,命名取象,当准苏颂图经,而恭说恐别是~物也。”⑥《本草蒙筌》曰:“白头翁山谷田野,在处有之。苗作丛柔细稍长,叶生杪有毛不泽。风来反静,风去则摇。与独滑赤箭苗茎三者,无差异也。近根底处,白茸寸许,状类老翁,名由此得。交秋收采,向日曝干。”⑦清?《本草从新》载:“白头翁……药肆中多于统柴胡内拣出用之,然必头上有白毛者方真。”⑧《本草求真》:“白头翁,近根有白茸,得酒良。”

    快速鉴别 根呈圆柱形至圆锥形,稍弯曲略扭曲,长5~8cm,直径0.5~1cm。表面黄棕色或棕褐色,有不规则的纵槽纹,近根头处皮部常朽蚀凹入,朽裂处显网状裂纹。顶端有鞘状叶基残留,呈黄棕色,外被白色绵毛。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稍平坦,皮部类白色,木部黄色。气弱,味微苦。以根条坚实,均匀,表面棕色,顶端有灰白茸毛者为佳。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