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药物贴敷 药物贴敷 关注:0 内容:83

    不孕外敷疗法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外敷疗法也是中医外治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治疗方法,它以脏腑经络、辨证治法为指导,将药物制成膏、丹、丸、散、糊、饼等剂型,将之外敷于腧穴或患处,通过皮肤、黏膜及腧穴等部位吸收,以发挥疏通经络、调理气血、活血化瘀、解毒消肿、蚀疮去腐、扶正祛邪等作用,从而调整脏腑功能,纠正阴阳偏盛偏衰,提高机体抗病能力,达到治愈疾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药物外敷疗法具有直接和间接两种冶疗作用。其直接治疗作用主要表现为药物敷贴后经透皮吸收进入穴位深部,在局部组织器官内形成较高的药物浓度,并随经络及体循环到达全身各部,其优点是药物经透皮吸收后,没有受到分解和破坏,局部组织器官内浓度较高,治疗效果更为明显。间接作用是指药物对敷药的理化剌激,通过经络系统的反射性对内脏器官及病灶组织产生调节作用,从而起到调整阴阳、补虚泻实、扶正祛邪的作用。

    外敷疗法对于由于各种生殖系统炎症导致的不孕、由于气血瘀滞或肾虚导致的不孕有着较好的疗效。

    1.将药物粉碎成粉末状,并混合均匀。

    2.以水、新鲜药汁、蜂蜜、蛋清等不同基质将药物粉末调匀成膏状。

    3.根据具体病证,选择制好的药膏敷贴于选定的经穴、患处或相应的解剖部位。

    4.在敷贴药膏前,应先剃净汗毛或尽可能避开汗毛较多的地方,用热毛巾或生姜片将患处或穴位处的皮肤擦净,拭干后再贴。

    1.血瘀型:症见婚后久不受孕,或曾经流产、早产及妇科手术后2年不孕。胸闷烦躁,皮肤干涩,少腹胀痛,月经最少,经行不畅,色黑有块,痛经。

    蜣螂通经散

    【组成】蜣螂(焙干)1个、威灵仙10g。

    【用法】将蜣螂、威灵仙烘干后研为细末,用酒调成糊状。药膏敷于脐部,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若局部有灼热、刺痛感时除去。

    【说明】每日1~2次,3~5日为1个疗程。

    益母草散

    【组成】益母草500g。

    【用法】将益母草研为细末,加黄酒适量调成糊状。敷于脐部,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并加热敷。

    【说明】每日2次,每次30分钟,3~5日为1个疗程。

    理气止痛膏

    【组成】郁金15g、红花15g、香附15g、当归15g、赤芍15g、延胡索15g。

    【用法】将上药共研细末,每次取药粉10g,加白酒适量调和均匀,制成糊状。敷于脐部及腹部疼痛处。

    【说明】干后再涂,并洒少许白酒,以保持局部湿润。

    复方红藤合剂

    【组成】红藤30g、赤芍9g、败酱草30g、半枝莲20g、皂角刺12g、莪术9g、桃仁9g。

    【用法】上药水煎取汁,约150ml,于大便后保留灌肠。

    【说明】每日l次或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经期停用。

    2.肝郁型:症见婚久不孕,精神抑郁或烦躁易怒,嗳气食少,少腹坠胀,月经先后无定期,经行不畅,量或多或少,色黯,或有血块,伴有痛经。

    麝蚕膏

    【组成】麝香0.5g、蚕沙30g。

    【用法】取麝香研末备用,再将蚕沙研末,加黄酒调制成膏。用时先将麝香0.25g填入脐中,再将药膏敷于脐上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

    【说明】2日换药1次。

    通经止痛散

    【组成】山楂10g、葛根10g、乳香10g、没药10g、穿山甲10g、厚朴10g、白芍15g、桂枝6g、甘草3g、冰片3g。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加入冰片混合均匀,密贮备用。取药粉0.2g,加醋或姜汁调成糊状,于经前3~5日敷于脐部。

    【说明】经停后3日去药。

    麝香膏

    【组成】麝香若干。

    【用法】取麝香少许,以黄酒调成膏状。于经前3~7日将药膏敷贴于气海、子宫、三阴交等穴。

    【说明】每日更换l次。

    二香散

    【组成】木香10g、香附10g、乌药10g、砂仁15g、甘草15g。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加酒调成糊状。将药骨敷于脐部。

    【说明】每日1次。

    3.肾阴虚型:症见婚久不孕,头晕耳鸣,形体消瘦,颧红潮热,五心烦热,心悸失眠,月经先期,量少,色暗红,质稠或有小血块,带下量少。

    生地玄参膏

    【组成】生地128g、玄参64g、麦冬64g、白芷64g、当归64g、白芍64g、山萸肉64g、麻油1000g。

    【用法】上药炸枯去渣,熬至滴水成珠,加黄丹收膏,制膏备用。用时取药膏适量敷于关元、子宫等穴处,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

    【说明】每日1次。

    益母草骨

    【组成】益母草9g、茯苓各9g、桂枝6g、白术6g、当归6g、泽泻6g、香附6g、川芎4.5g、延胡索4.5g、麻油150g。

    【用法】将上药炸枯去渣,熬至滴水成珠,加黄丹120g收膏,摊于牛皮纸上。用时每次取背药l帖,敷于脐部及关元穴。

    【说明】每日1次。

    4.肾阳虚型:症见婚后日久不孕,形寒肢冷,面色晄白,精神疲惫,腰酸或痛,少腹发凉,初潮较晚,月经后期,量少色淡,甚至闭经,带下清稀,量多色白。

    温经止痛散

    【组成】吴茱萸50g、肉桂50g、细辛50g、当归50g、制乳香30g、制没药30g、樟脑15g。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拌匀备用。于经前3日,取药粉5g,加少量黄酒调成糊状,敷于神阙穴,外贴麝香壮骨膏。

    【说明】每日1换,连用7日。

    暖宫散结方

    【组成】艾叶30g、小茴香30g、当归10g 白芍10g、穿山甲20g。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装入布袋中备用。于每晚睡前用,放小腹上,上置热水袋。

    【说明】每次30分钟,每日1次,经期停用。

    食盐或石英砂热敷

    【组成】粗制食盐或石英砂若干。

    【用法】将粗制食盐或石英砂炒热后,装入布袋中备用。将热布袋置于小腹患部,以不灼伤皮肤为度。

    【说明】每晚1次,10~15次为1个疗程, 经期停敷。

    葱白膏

    【组成】葱白5根。

    【用法】把葱白洗净,捣烂备用。将捣烂的葱白敷贴于脐部,复用热水袋熨脐部20分钟。

    【说明】每日1次。

    5.痰湿型:症见婚久不孕,形体肥胖,精神困倦,面色晄白,头晕心悸,胸闷泛恶,月经后期,量少色淡,或月经稀发,甚至闭经。

    虎杖膏

    【组成】虎杖60g、菖蒲60g、王不留行60g、当归30g、山慈姑30g、穿山甲30g、大芸30g、生半夏15g、细辛15g、生附子l5g、生马钱子10g、没药30g、乳香30g、琥珀30g、肉桂15g、蟾酥15g。

    【用法】先将前11味药煎3次,熬液成浓缩状,再把后5味药研末加入和匀,烘干。取上药粉3g加白酒、蜂蜜各适量,麝香少许,加风油精3~4滴调匀成订备用。用时肥皂水洗净脐眼,酒精消毒后,将药膏放入脐眼摊开,再用消毒纱布外敷,胶布固定,然后用红外线灯照射20分钟,每日再用热水袋外敷脐部1~2小时以增加药物的吸收能力。

    【说明】间日换药1次,7次为1个疗程。

    注意

    1.外敷疗法后,若局部出现皮肤过敏反应;或皮肤,从而引起皮肤湿疮者,应及时停止外敷疗法。

    2.外敷局部宜用绷带、纱布等固定药物,以免脱落。

    3.对于在脐部进行外敷疗法时,应注意清洁脐部,如脐部有感染者禁用。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帖子间隔 侧栏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