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果又名草果仁、草果子。载《局方》。系姜科植物草果Amomum tsao-ko Crevost et Lemaire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或低温干燥。
【炮制方法】1.草果仁《普济本事方》:“去皮。”《本草蒙筌》:“凡资入剂,取子锉成。”现行,取原药材,去净杂质,用中火炒至黄色并鼓起,取出晾凉,去壳取仁。用时捣碎。
2.姜草果:《幼幼集成》:“姜汁炒极熟。”《增广验方新编》:“姜制。”现行,取净草果仁,加姜汁拌匀,闷润,待姜汁被吸尽后,置锅内文火炒干。取出晾凉。用时捣碎。草果仁每100kg,用生姜10kg。
【饮片性状】草果仁呈不规则多角形颗粒状。长3~6mm,表面棕褐色,质硬,有浓郁香气,味辛辣微苦。姜草果仁色泽加深,略有焦斑,气香,味辛辣。
【质量要求】草果种子团含挥发油不得少于1.4%(ml/g)。
【炮制作用】草果性味辛,温。归脾、胃经。具燥湿沮中,祛痰截疟之功。草果仁常用于疟疾,瘟疫初起。如治疗疟疾的七宝饮(《伤寒保命集》);治疗瘟疫初起的达原饮(《瘟疫论》)。姜草果仁温中止呕力胜,燥烈之性缓和。用于寒湿阻滞脾胃,脘腹胀痛,反胃呕吐;亦用于疟疾。
【炮制研究】草果古代炮制方法较少,宋代《局方》有面裹煨,面裂为度的方法。明代《奇效良方》有炒存性。清代《嵩崖尊生全书》有醋煮。《幼幼集成》有姜汁炒极熟。草果古代以煨法应用普遍,在古方中除生用外亦以煨用较常见。炒法、煨法和姜制法为近代沿用。草果气猛爆烈,燥湿散寒之力甚强。但因气浊,故临床多用姜制品,既可矫正不良气味,又可增强温中止呕作用,所以作为常规给药。
草果炮制后水煎液铅含量下降。锌、铜、镍等含量均增加,以姜炙品最高。生、炒、姜制草果均可拮抗Adr引起的兔回肠运动抑制和Ach引起的回肠痉挛,其中姜草果作用较佳。测定了草果不同部位的挥发油含量,草果含挥发油1.40%,草果仁含1.67%,草果壳含0.30%。说明草果去壳是有道理的,而且姜制后挥发油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