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一
艾灸穴位:隐白(双)、带脉(双)、三阴交(双)、神阙、行间(双)。
操作规程:①艾条温和灸:每次每个穴位灸15~20分钟,每日灸1~2次。②艾炷隔姜灸:每次每个穴位灸5~10壮,每日1次。③温针灸:每次每个穴位灸15~20分钟,每日灸1~2次。
主治:带下量多,色黄,黏稠,有臭气,或伴阴部瘙痒,胸闷心烦,口苦咽干,纳食较差,小腹或少腹作痛,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技术二
艾灸穴位:隐白(双)、带脉(双)、三阴交(双)、神阙、足三里(双)、气海(双)。
操作规程:①艾条温和灸:每次每个穴位灸15~20分钟,每日灸1~2次。②艾炷隔姜灸:每次每个穴位灸5~10壮,每日1次。③温针灸:每次每个穴位灸15~20分钟,每日灸1~2次。
主治:带下量多,稀薄如水,色白,气味腥臭,腰膝酸软,神疲乏力,苔白腻。
技术三
艾灸穴位:隐白(双)、脾俞(双)、气海、带脉(双)、足三里(双)、三阴交(双)。
操作规程:①温针针灸补:脾俞、气海、带脉、足三里、三阴交诸穴,先令患者俯卧,行呼吸补泻之补法将毫针刺入脾俞后,再切艾条分别置于毫针柄上,以艾火温灸补法施术,慢慢灼烧,术毕令患者仰卧,气海、带脉、下肢的足三里、三阴交,先分别刺之,气海、带脉行呼吸补法,足三里、三阴交行迎随补法,用前法加艾条寸佘,慢慢燃烧。②艾条悬灸:单用艾条分别悬灸上述5个穴亦可。脾俞可灸30分钟左右,其余诸穴各灸20分钟左右即可。③温灸器灸:选用温灸器,内置烧着之艾(或艾条)放置脾俞上,灸毕再改置气海穴亦可。④隔物灸:可将附子片(药用饮片即可)放在气海穴位上。艾炷如粒大小,连灸10~20壮。
主治:带下量多,色白或淡黄,质稀薄,无臭气,绵绵不断,神疲倦怠,四肢不温,纳少便溏,两足浮肿,舌质淡,苦白腻,脉缓弱。
技术四
艾灸穴位:关元、肾俞(双)、命门(双)、带脉、次髎(双)。
操作规程:①温针灸补法:每个穴位行呼吸补泻之补法,再切艾条分别置于毫针柄上,以艾火温灸补法施术。②艾条温和灸:此法对于体弱病久者,每可在医生指导下,每日行保健治疗,早晚各1次,尤以下腹部和下肢进穴相宜,一般以2周为一个疗程。
主治:带下量多,色白清冷,稀薄如水.淋漓不断,头晕耳鸣,腰痛如折,畏寒肢冷,小腹冷感,小便频数,夜间尤甚,大便溏薄,面色晦暗,舌淡润,苔薄白,脉沉细而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