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中药方剂D 中药方剂D 关注:0 内容:2447

    地骨皮丸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地骨皮丸–《圣济总录》卷一二○

    【处方】地骨皮半两,白芷半两,升麻半两,防风(去叉)半两,赤芍药半两,柴胡(去苗)1两,生干地黄(焙)1两半,大黄(锉,炒)半两,黄芩(去黑心)半两,枳壳(去瓤,麸炒)半两,芎穷半两,知母(焙)半两,萎蕤半两,槟榔(锉)半两,细辛(去苗叶)半两,甘菊花半两,藁本(去苗土)半两,牵牛子(炒)半两,马牙消(研)半两,犀角屑半两,胡黄连1两,甘草(炙)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风袭齿龈,肿痛有血。

    【用法用量】每眼30丸,食后、夜卧熟水送下。以利为度。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

    地骨皮丸–《圣济总录》卷九十三

    【处方】地骨皮1两,龙胆1两,枳壳(去瓤,麸炒)1两,黄芩(去黑心)1两,甘草(炙,锉)1两,山栀子(去皮)1两,鳖甲(醋浸,炙黄)1两半,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2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骨蒸羸瘦,经久不愈,邪热留连。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后米饮送下,1日2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三

    地骨皮丸–《圣济总录》卷八十八

    【处方】地骨皮1两半,白槟榔(煨,锉)1两半,桔梗(炒)1两半,麦门冬(去心,焙)1两半,茯神(去木)1两,百合1两,诃黎勒(煨,取皮)1两,人参1两,甘草(炙,锉)1两,熟干地黄(焙)2两,赤芍药2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虚劳咳嗽喘满,食少胁痛,时发寒热。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煎黄耆汤送下,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八

    地骨皮丸–《圣惠》卷八十七

    【处方】地骨皮半两,龙胆2分(去芦头),子芩2分,紫参半两,黄耆半两(锉),枳壳1分(麸炒微黄,去瓤),木香1分,猪苓1分(去黑皮),川大黄半两(锉碎。微炒),郁李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微炒),海蛤1分(细研)。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因奶热所致小儿脊疳,渐渐黄瘦,以手指击之,背如鼓响,脊骨高。

    【用法用量】每服5丸,以温水送下,日3次。得微利为效。

    【摘录】《圣惠》卷八十七

    地骨皮丸–《奇效良方》卷六十

    【处方】地骨皮、黄耆、桑白皮、山栀子、马兜铃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甘草膏为丸,如芡实大。

    【功能主治】肺热口臭,口中如胶,舌干发渴,小便多。

    【用法用量】每服1丸,食后噙化。

    【摘录】《奇效良方》卷六十

    地骨皮丸–《圣惠》卷四

    【处方】地骨皮3分,柴胡1两(去苗),子芩1两,生干地黄1两,麻黄根1两,麦门冬半两(去心,焙),犀角屑半两,知母1两,川升麻1两,牡蛎粉半两,人参1两(去芦头),赤茯苓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心脏壅滞,或时烦热,频多汗出。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煎淡竹叶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

    地骨皮丸–《普济方》卷三八三

    【处方】地骨皮1分,龙胆1分,黄芩(去黑心)1分,枳壳(去瓤,麸炒)1分,木香1分,赤芍药1分,猪苓(去黑皮)1分,海蛤(研)1分,紫参(研)半两,大黄(锉,炒)半两,郁李仁(炒,研)1两1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小儿疳泻不定,黄瘦不思食。

    【用法用量】每服5-7丸,温汤送下。微利即止。

    【摘录】《普济方》卷三八三

    地骨皮丸–《圣济总录》卷一八六

    【处方】地骨皮6两,牛膝6两,菟丝子(焙)6两,枳壳(去瓤,麸炒)6两,远志(去心)6两,熟干地黄6两。

    【制法】上使酒浸3日,焙干为末,用浸药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

    |


    1
    2
    >
    >>
    >>|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WordPress后台-外观-小工具 进行配置小工具

    帖子间隔 侧栏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