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电针 电针 关注:0 内容:55

    电针疗法的补泻方法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电针疗法对机体的虚实状态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并能较准确地控制刺激参数,模拟补泻手法,提高针刺疗法的疗效,因此,事实上电针疗法的补泻应分为两种。一种是用手法操作进行的补泻,另一种是利用电针的刺激参数进行补泻。因为,毫针刺入穴位后,为了得气而需使用行针手法,这个过程就可通过手法产生补泻作用。通电后,又可利用电刺激参数进行补泻。

    手法补泻法

    1)捻转补泻:针下得气后,进行捻转运针,捻转时角度小,用力轻、频率慢,操作时间短者为补法;捻转角度大,用力重、频率快,操作时间长为泻法。拇指、食指捻转柄时,以大指向前,食指向后,右转为补法;泻法以大指向后,食指向前,左转为主。

    2)提插补泻:针下得气后,先浅后深,重插转提,提插幅度小,频率慢,操作时间短为补法;先深后浅,轻插重提,提插幅度大,频率快,操作时间长为泻法。

    3)疾徐补泻:进针时徐徐刺入,疾速出针为补法;反之,进针进疾速刺入,徐徐出针者为泻法。

    4)迎随补泻:进针进针尖随着经脉循行去的方向刺入为补法;针尖迎着经脉循行来的方向刺入为泻法。

    5)呼吸补泻:病人呼气时进针,吸气时出针为补;反之,吸气时进针、呼气时出针为泻。

    6)开阖补泻:出针后迅速揉按针孔为补法;出针时摇大针孔而不立即揉按为泻法。

    7)平补平泻:得气后施用均匀的提插捻转手法为平补平泻。

    出针后,一般在针眼处消毒即可,如针眼有出血,可加以压迫止血。如只用补法,可用棉球按压针眼以补正气;如使用泻法则可开放针眼,以泻出邪气。

    刺激参数补泻法

    过电针的刺激参数进行补泻,是电针的一个特色,但是具体参数的补泻作用是怎么进行的,有人做了有益的探索。一般分为以下几方面。

    1)电流极性的补泻运用:通常阴极表现有刺激兴奋和吸收作用,即补虚的

    作用;而阳极有镇静、镇痛和抗感染作用,即泻实作用。但是,阴极在大剂量、长时间通电后反而有抑制兴奋的作用;阳极在小强度通电时亦可有促进吸收的作用。

    2)脉冲频率的补泻作用:≤3Hz的频率可引起肌肉同步收缩,具有兴奋和吸收作用,用做补虚之用;≥13Hz的频率可引起肌肉强直收缩,具有解痉、镇痛和镇静作用,用做泻实之用;4-12Hz的频率,可以引起肌肉颤动性收缩,用做平补平泻之用。

    3)脉冲波形、波幅的补泻运用:梯形波、尖波和方波由于波幅的波升波降较陡直,动作电位较强,对运动神经核肌肉有兴奋作用。但由千方波的波峰时值较尖波、梯形波平长,其动力作用相对较平和一些。尖波、梯形波侧重于改善气血循环,提高新陈代谢,解痉镇痛;而方波则偏重于镇静催眠,降低血压,消炎镇痛。尖波、梯形波偏泻,方波偏补。波幅的波升波降较缓慢的起伏波组及锯齿波则多用于中气下陷的平滑肌迟缓和神经麻痹的虚证,起补的作用。

    4)电流强度的补泻运用:一般认为,电流强度小为补,电流强度大为泻。就感受而言,感到有轻微的麻刺感、震动感或肌肉跳动感(感觉阈)可谓补法;感到有轻微的麻刺感、振动感或肌肉出现轻微的强直收缩(痛阈)可谓泻法;介于两者之间的麻刺感、肌肉有明显的跳动或颤动的电流强度时,谓之平补平泻;如电流强度增加到病人感到明显刺痛和明显肌肉强直状(超强痛阈)即谓强泻法。

    5)治疗时间的补泻运用:治疗时间愈长刺激强度愈大谓之泻;治疗时间愈短则刺激强度愈小谓之补。

    6)参数补泻的综合运用。

    (1)虚证

    1)波形选用:一般虚证多选用方波的脉冲电流,但失神经性肌瘫和平滑肌张力不足类疾患,则选用锯齿波或起伏波。

    2)波形选用:一般多选用l-2Hz的疏波;失神经性肌瘫早期,则宜用≤0.5Hz的锯齿波;平滑肌张力不足的内脏下垂则宜选用起伏波。由于机体对单一波形的连续刺激容易适应,导致减弱电流应激效应影响预期疗效,故宜调制成断续的波组进行治疗。

    3)电流极性的运用:通常用上行性电流,即阴极作用于近脊或近心端穴,阳极作用于远心端穴。躯干督脉治疗时,阴极作用于颈胸段穴,阳极作用于腰祗部穴,俞募取穴时,阴极作用于腹部穴位,阳极作用于背部穴位,头部取穴时阴极作用于前额部穴位,阴极作用于颈枕部穴位。

    4)电流强度运用:绝大多数虚证均以“感觉阈”的电流强度为宜。失神罗t

    性肌瘫和平滑肌张力低下致内脏下垂的疾患,可随肌力的日渐增强的状况,适当情增强电流的输出强度。

    5)治疗时间:一般每次治疗以15-20分钟为宜,体质弱且耐受性差可短些于每日1-2次。

    (2)实证

    l)波形选用:一般多选用梯形波;但痉瘫及功能性神经系统疾患则宜选用方波;平滑肌痉挛性实证则宜选用锯齿波或起伏波治疗。

    2)波型选用:通常多选用疏密波或断续波,超强泻发时宜用断续波(断续密波);平滑肌实证则宜用调制后的锯齿波波组治疗。

    3)电流极性运用:阴阳极作用穴位的部位与虚证相反。

    4)电流强度运用:有泻法和超强泻法两种,泻法通常选用“痛阔”强度。超强泻法选用“超强痛阔”强度。

    5)治疗时间:一般泻法每次15-20分钟为宜,每日I-2次。

    (3)不虚不实证

    l)波形选用:方波或梯形波均可。

    2)波型选用:通常选用疏密波和断续波。

    3)电流极性运用:通常以阴阳极作用于双侧同名穴,每次治疗时,阴阳极可横向互换穴位。

    4)电流强度运用:宜选用介于补泻之间的平补平泻的电流输出强度进行治疗。

    5)治疗时间:每次20-3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

    (4)虚实错杂证

    临证时据虚实的表里缓急,遵从“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治疗原则,综合运用各项补泻参数,采用先泻后补,或先补后泻,或补泻皆施的治法。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WordPress后台-外观-小工具 进行配置小工具

    帖子间隔 侧栏位置:
    隐藏
    变装
    电针 电针 关注:0 内容:55

    电针疗法的留针时间和疗程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留针时间

    留针时间一般可根据脉冲波形、疾病情况、补泻要求等来决定。

    1)脉冲电极:一般疏密波每次通电5-15分钟;断续波每次通电约15-20分钟;连续波每次通电30分钟。

    2)疾病情况:一般对风湿症、神经衰弱症等可通电15-20分钟;对精神病患者及不易获效的某些疾病,通电时间则可稍长一些,有时往往通电达l小时以上;对体质虚弱或过敏的病人,则短时间通电即可。

    3)补泻要求:虚证一般每次治疗以15-20分钟为宜。体质虚弱且耐受较差者,治疗时间可酌情短些。由于长时间电针刺激,可能使脑血管收缩,故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施以电针治疗的时间宜短些,每次10-15分钟,实证般每次15-20分钟为宜;但对某些顽固性痛证及瘫、狂、痛等证应用超强泻法治疗时,还可采用密波、短时间多次通电的方法治疗,如通电0.5-1分钟,断电l-2分钟,如此反复通断电3-5回为一次治疗,不虚不实证每次留针20-30分钟。

    疗程

    电针治疗一般5-7次为l个疗程,每天或隔日1次;长时间的慢性疾病的疗程可稍长,每l0天或l0天以上为1个疗程;急证、新发病的疗程可短,每天可电刺激治疗2次,虚证可隔日治疗1次,实证可每日1-2次。2个疗程之间休息3-5天,慢性病治疗2-3个疗程。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WordPress后台-外观-小工具 进行配置小工具

    电针 电针 关注:0 内容:55

    电针疗法的出针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出针前,应先将电针仪的强度旋钮逐渐由大到小旋钮至”O”位,然后关机,取下电线插头,取下夹在针上的电极。

    取下电极后,轻轻捻转毫针,如针下沉紧或有滞针现象,不可急于出针,也不可用力猛拔,以免引起疼痛,甚至折针。此时宜循、按邻近组织以宣散气血,待针下气缓不沉紧后方可拔针。

    出针时,有快速出针和缓慢出针法。快速出针法适应千浅刺腧穴。缓慢出针法适应于深刺的脸穴。针后,一般在针眼处消毒即可,如针眼有出血,可加以压迫止血。如只用补法,可用棉球按压针眼以补正气;如使用泻法则可开放针眼,以泻出邪气。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WordPress后台-外观-小工具 进行配置小工具

    电针 电针 关注:0 内容:55

    电针疗法的取穴原则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正确的选取穴位与疗效的好坏有十分密切的关系。电针取穴的主要方法有辨证取穴、循经取穴、局部取穴、神经节段取穴、微针法取穴、经验取穴等。

    辨证取穴

    辨证取穴,即根据四诊综合分析全身症状体征,通过脏腑、八纲、三焦、经络等辨证方法,来确定疾病的病因、病机、病位和相应的治疗法则,进而选取相应的穴位进行电针治疗。

    循经取穴

    循经取穴是根据经络循行的理论为指导进行的一种选穴方法,是针灸治病选穴的基本规律和重要方法。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某一经脉发生病变,就在该经取穴,首先要根据辨证明确病变脏腑及经络,即选此经穴位电针,即所谓“辨证归经,按经取穴”。如胃脘疼痛,病在胃经,选取胃经的足三里电针;二是选取经过病变部位的经脉上的穴位,即“经脉所过,主治所及“。如腰背有疾,因足太阳经经过腰背,取该经穴位委中等。

    局部取穴

    局部取穴就是在病灶局部、痛点以及内脏病变相对应体表投影部位选穴进行电针。它是根据每一穴位都能治疗所在部位的局部病变和“以痛为腧”的特性确定的。旨在就近调整受病经络、器官、脏腑的阴阳气血,使阴阳平衡。局部取穴有三个含义:1.在病灶局部取穴。如腱鞘囊肿在囊肿上刺入两根毫针,加以电针;2.在痛点处取穴,即哪里按压疼痛就取哪里。如棘上韧带损伤,就在压痛最明显处电针;3.选取内脏病变在体表的投影部位取穴。如胆囊炎取承满,胃炎取中脘。

    按神经分布取穴

    按神经分布取穴,就是按照神经学说,在脑和脊神经及其神经丛、神经下通路上取穴。有人曾具体研究了324穴5cm针周范围内的神经分布,结果发现323穴均由脑或脊神经支配,且与相关脏器神经同属一脊髓节段,或在该内脏所属神经节段的范围内,就连表里两经穴位的支配神经也基本隶属同一神经节段,十二经脉的四肢穴位也通过周围神经到过相应脊髓节段与交感神经相连。《灵枢卫气》指出:“气在胸者,止之膺与背俞;气在腹者,止之背俞与冲脉。”这样的划分,与现代的神经节段划分是非常相似的。故临床上按神经分布取穴也成为电针常用的取穴方法之一。如三叉神经痛,第1支痛取其分布区的阳白、鱼腰、太阳;第2支痛则取其分布区四白、迎香、巨髎;第3支痛取分布区颊车、下关、承浆;坐骨神经痛取环跳、委中、阳陵泉、昆仑等。

    微针法取穴

    微针穴是在特定部位所有的胸穴。微针疗法是系列局部全息刺疗法的总称,包括头针、眼针、手针、足针、耳针、腕针、面针、鼻针、项针、腹针、背针等,大多数微针疗法都有特定的穴位。其取穴原则有:1.取患侧病内脏及器官相应的胸穴,如咳嗽、支气管,眼针取肺;外踝扭伤取耳穴踝等。2.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理论取穴,如眼病,证属肝火上亢则选耳穴肝等。3.根据西医理论取穴,如风湿性关节炎取肾上腺穴以抗风湿等。4.根据患病部位分区取穴。如胸痛取眼针上焦区、腕踝针上1或3穴;小腹痛取眼针下焦区,腕踝针1或2等。

    经验取穴

    经验取穴就是选取根据长期临床实践摸索出来的对某些病有特定疗效的穴位。电针疗法也和针灸理论一样大量来自实践,许多医家都有一些成熟的临床经验,对一些穴位和配位的特殊疗效有独到见解,吸取这些经验和成方,是电针疗法的重要方面,许多成方和穴位都是通过长期实践,不断地总结经验,找出有效穴位和部位进行电针,往往效果很好。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WordPress后台-外观-小工具 进行配置小工具

    电针 电针 关注:0 内容:55

    电针疗法的配穴原则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配伍是根据不同病证的治疗需要选择主治相同、相似或起协同作用的穴位配穴,以发挥其协调治疗作用。

    本经配穴法

    当某一脏腑、经脉发生病变,即选该脏腑、经脉的穴位相配,就叫本经配穴法。这是遵循“不实不虚以经取之”的治疗法则所确立的,也是“循经取穴”的具体运用。多用于本经脉及所过部位、所属脏腑产生的疾病。这种配穴方法,可以单独取一穴,也可是2个以上穴位配伍。如哮喘属肺病,选用本经鱼际穴。又如腰痛,疼痛部位属膀胱经,则取该经经穴肾俞、委中电针。

    异经配穴法

    异经配穴有两种含义,一是某一脏腑经脉发生病变,既取本脏腑经脉的穴位,同时取另一经穴位相配,以产生协同兼治作用,如心律失常,即取本经穴神门以益心镇静,又取足太阴经穴三阴交补养血,以达养阴补心的作用。二是某一脏腑、经脉发生病变,却选该经脉以外的经穴进行配伍,如治疗失眠不取心经胸穴,而取心包经内关、足太阴经三阴交及安眠等穴相配。

    前后配穴法

    前后配穴法又称“腹背阴阳配穴法”,是以身体前后部位具有相似作用的腧穴相互配伍的方法。前,是指胸腹部;后,是指背腰部,两部分的腧穴相配合以产生增强疗效的协同作用。这是根据“脏腑腹背,气相通应”的理论确定的,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俞募穴相配。如治疗胃病时,取腹部的募穴中脘,在背部取胃的俞穴胃俞穴配合电针。当然,也可根据病情选用胸腹部及腰背部的其他穴位相配。如治疗气管炎,取背部风门,配胸部檀中穴等。

    远近配穴法

    远近配穴法即近部取穴和远部取穴配合使用。这是根据标本、根结和经气上下、内外有对应作用的原理确定的。即头胸腹之“结”患病,不但取头胸腹本部位的穴位,同时取四肢的“根”的穴位相配合,如治疗肠炎,既取邻近的穴位天枢,又取四肢的上巨虚和合谷穴。相反,四肢之“根”有病,不但取四肢本身穴位,同时取头胸腹之“结”的穴位相配合。如治疗膝关节疼痛,既取局部穴位膝眼,又取腰部穴位肾俞。

    以上配穴方法,临床上不是孤立的,往往一个配方处方,包括了多种配穴方法。如内关配阳陵泉,既属异经配穴法,也属上下配穴和左右配穴法,这种配穴的目的,是为了形成一种前后、左右、上下、远近的相互呼应的阵势交通阴阳,沟通各经气血,来达到协调脏腑气血阴阳以治疗疾病的目的。临床运用可酌情选用。

    根据电流回路要求,电针治疗应尽量成对,邻近配对取穴,这就是电针的配伍方法应具有的特点。如在选用针刺治疗处方中主穴的同时,亦选其邻近的配穴与其主穴成对。例如,胃痛在选用足阳明胃经的足三里时,亦应取同侧足太阴脾经的公孙穴以配对。因此,在取穴和配穴应注意这方面的因素。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WordPress后台-外观-小工具 进行配置小工具

    电针 电针 关注:0 内容:55

    电针疗法的针剌体位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电针时病人体位的选择非常重要,正确的体位对取穴、施术及治疗效果的好坏都有很大的影响,对一些重证或者体力衰竭、惧针而精神紧张者,体位的选择更为重要,如果体位选择不当。取位就易偏差而影响疗效。较长时间留针时,如果体位选择不当,病人不能坚持,且十分难受,如换体位则引起弯针、滞针,甚至断针,也会影响脉冲电的刺激效果,对体弱、精神紧张者,应选用卧位,如坐位则易晕针或者引起其他不适。所以电针前,应根据疾病部位、穴位情况和病人的身体状况采取能持久舒适的体位,避免补刺或者留针过程中出现移动或者改变体位而影响疗效或者出现意外。

    常用的体位有两种,即卧位和坐位,卧位又可分为仰卧位、侧卧位、俯卧位;坐位又可分为靠坐位、侧俯坐位、俯伏坐位。并分述如下。

    1)仰卧位:使用于头、面、颈、胸、腹部和部分四肢的腑穴。

    2)侧卧位:适用于取侧头、侧胸、臀和下肢等部位的腧穴。

    3)俯卧位:适用于头、项、肩、腰、抵和下肢后面、外侧等部位的穴位。

    4)仰靠坐位:适用于前头、面、颈、胸上部和上肢的部分穴位。

    5)侧伏坐位:适用于侧头、侧颈部的腧穴。

    6)俯伏坐位:适用于头顶、后头、项、肩、背部的腧穴。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WordPress后台-外观-小工具 进行配置小工具

    电针 电针 关注:0 内容:55

    电针疗法的定穴方法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腧穴的正确定位是电针取效的关键之一。因此,医生应根据处方要求,按照腧穴的定位方法和解剖情况取穴和定穴。

    定穴的第一步是揣穴,也就是通过触、摸、按、压等方法对腧穴进行探测,以确定穴位的解剖位置,同时通过点按揣摩,提高局部痛阙,减轻进针疼痛,并激发经气,为进针后促进针感做好准备。常用以下方法揣测。

    (1)按压法

    按压法是用指端按压探测穴位的基本情况,确定穴位的解剖位置,此法在临床上最为常用。如在腕上2寸处的外关穴,先通过按压,确定挠骨和尺骨之间的距离后,选定两者之间的位置为外关穴。

    (2)分拨法

    对有的穴位在肌腿、血管及筋脉之间,可用分拨法,即用手指前后左右推拨,使其分开而显露穴位。如内关在腕上2寸两筋间,医生可用指尖馅入两筋间探测出酸胀之处,并左右分拨,显露出穴位,并避开血管。

    (3)运动法

    运动法就是通过对运动关节和肌肉运动揣摩确定穴位。一种屈伸揣穴法,即上下屈伸活动关节使穴位开放,如解溪穴;二是旋转揣穴法,即对一些被骨骼所阻的穴位,通过旋转肢体使穴位显露,如养老穴。三是动肌揣穴法,即鼓起肌肉使穴位凸现,如承山穴等。经过触摸揣穴确定腧穴的位置后,医生再用指甲在穴位上切抬一个“十”字痕,以锁定目标,以利进针,针刺时针尖即在“十”字交叉点处进针,即准确,又迅速。但应注意的是,穴位一旦锁定,患者的肢体姿势就不能随意改变,以防穴位移动。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WordPress后台-外观-小工具 进行配置小工具

    电针 电针 关注:0 内容:55

    电针疗法的针刺的方向、角度和深度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点针操作时,对毫针刺入的方向、角度和深浅度,主要根据施术部位的解剖情况、病情的需要、体质的强弱、胖瘦以及刺针的种类的要求而定。

    (1)方向

    刺针的方向是指进针的针尖所对的针尖或者部位。一般根据以下几种情况确定。

    1)根据经络循行定方向:即根据补泻的需求来确定方向,如“迎随补泻”时顺经而刺为补,逆经而刺为泻。

    2)根据腧穴定方向:即根据需刺腧穴所在部位解剖特点确定针刺方向,如背俞穴向脊柱斜刺,列缺穴向上斜刺等。

    3)根据病情定方向:根据病情需要,欲使针感上传或下达,以使“气至病所”从而确定方向。

    4)根据疗法种类定方向:如腕踝针要求“病在上向上刺,病在下向下刺”等。

    (2)角度

    针刺角度是指进针时针身与穴位皮肤形成的夹角。主要依据腧穴所在的部位解剖特点和治疗要求而定。主要分为3种。

    1)直刺:刺针时皮肤与针身成90角,垂直刺入,适用于大部分脸穴,特别是肌肉丰厚部位腧穴。

    2)斜刺:针刺时针身与皮肤呈45左右角,但也包括直刺到平刺之间的角度。适用于骨骼边缘或内有重要脏器或者血管也不宜深刺的部位。

    3)横刺,又称平刺针身与皮肤呈65角或者贴近皮肉针刺。适用于皮肤浅薄处的腧穴。

    (3)深度

    针刺的深度是指毫针刺入腧穴的深度,确定针刺的深度主要根据下列因素:

    1)体质胖瘦,体强形胖宜深刺,体弱形瘦宜浅刺。

    2)年龄:年老体弱或小儿娇嫩之体宜浅刺;中青年身强体壮,宜深刺。

    3)病情表证、阳证、虚证、新病宜浅刺;里证、阴证、实证、久病宜深刺。

    4)部位:头面和胸背等皮薄肉少之处的腧穴宜浅刺:四肢、臀、腹等肌肉丰满的胸穴,宜深刺。

    5)疗法种类:如芒针多深刺,腕踝针则浅刺。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WordPress后台-外观-小工具 进行配置小工具

    电针 电针 关注:0 内容:55

    电针疗法的进针法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进针时要求操作者进针姿势端正,而且须十分审慎,好的进针方法可以减少疼痛,顺利进针,进针一般用右手持针操作,称为“刺手”,其作用是掌握针具,施行手法操作及出针操作。持针方法是一手拇、食、中三指夹持针柄,拇指指腹与食指、中指之间相对,如持笔之状。左手可切按压针刺部位,或扶住针身,称为“压手”,其作用是固定腧穴的位置夹持针身协助刺手进针。针刺时,两手应协同操作,紧密配合,共同完成进针,临床常用的进行方法有以下几种:

    (1)单手进针法

    单手进针法只用刺手将毫针刺入穴位的方法。进针时用右手拇、食指夹持针柄,中指指端抵近穴位,指腹贴住针体或者针身下端。当拇、食指向下用力刺入毫针时,中指随之屈伸,针尖也迅速刺入皮肤,此外,也可用夹持针柄法,即以右手拇、食指指腹夹持针柄下端,中指指腹夹持针身,依靠拇、食指关节的屈伸运动将毫针刺入穴位。还可用夹持针身法,以右手拇、食指指腹夹持针身下端,针尖露出少许,针尖对准穴位快速刺入。

    (2)双手进针法

    双手进针法即用左、右手相互配合将针刺入,常用方法有四种。

    1)指切进针法,以左手拇指或食指或中指的爪甲按在穴旁,右手持针。紧靠指甲,将针刺入皮肤。适用于短针的进行。

    2)挟持进针法,以左手拇、食指两指夹持消毒干棉球,夹持针身下端,露出针尖将针尖固定于穴位皮肤表面,右手持针柄,使针身垂直,在右手指力下压时,左手拇、食指同时用力,将针刺入皮肤。适用于长针进行。

    3)提捏进针法,用左手拇指和食指将针刺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上端刺入,适用于皮肤浅薄部位的进针。

    4)舒张进针法,用左手拇、食指将皮肤的两侧撑开,使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穴位。适用于皮肤松弛部位的腧穴。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WordPress后台-外观-小工具 进行配置小工具

    电针 电针 关注:0 内容:55

    电针疗法的得气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得气又称针感,是针刺进人腧穴一定深度,通过提前捻转手法,使针刺部位产生特殊的感觉和反应。当这种感觉出现后,患者感到针下出现酸、麻、胀、重的感觉,并可沿着一定部位,向一定的方向扩散和传导,这种现象又称为针感导。在医生则可感到针下有重滞和紧涩的感觉。得气对针气疗效有重要影响,正如《灵枢九针十二原》中所说:“为刺之要,气至而有效”。《标幽赋》说:“气速至而效速,气迟而不治。”都说明针刺得气与否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刺人针后不得气,应查找不得气的原因,也可均匀地进行提插、捻转,还可采用一些手法进行催气,催气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1)刮柄催气法:用拇指或食指抵住针尾,拇指、食指或中指指甲从下向上刮动针柄,或以拇指,中指夹持针根部,食指由上向下刮动针柄。

    2)弹柄催气法:用手指轻弹针柄,使针体微微振动。用力不可过猛,频率不可过快,避免引起弯针。

    3)提柄催气法:将针向内或向外如搓线般单向捻转。此法类似于捻转法,但只向一个方向捻针,幅度略大。

    4)摇柄催气法:刺针后,用手持针柄进行摇动。

    5)震颤催气法:针刺入后,用右手持针柄,用小幅度、快频率提插捻转动作。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WordPress后台-外观-小工具 进行配置小工具

    电针 电针 关注:0 内容:55

    电针疗法的行针手法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1)提插法

    毫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或感受得气后,进行深、浅交替提针和插针,提插的幅度的大小、频率的快慢、层次的有无和操作时间的长短等,应根据病人的体质,病情和腧穴的部位及医生所要达到的目的而灵活掌握。

    (2)捻转法

    将毫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或有得气感后,用拇指和食指捏住针柄做一前一后,左右交替的旋转捻动的动作。其捻转角度、快慢和时间,应根据患者病情、特征及医生所要达到的目的灵活运用。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WordPress后台-外观-小工具 进行配置小工具

    电针 电针 关注:0 内容:55

    电针疗法电针仪的准备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电针治疗前,必须时电针进行必要的检查和测试,以避免事故,取得良好的效果。

    在使用电针仪前必须熟悉其性能、用途和使用方法,严格遵守操作常规和注意事项。首先应检查电针仪是否有故障,输出是否平稳,治疗操作前各旋钮位置应全部置于”O”位置。

    辨别出电针仪输出导线的正负极,如正、负无标记,可自已通过检测判断。其方法是两个电极握于手中(不要相碰),接通电源,缓慢转动强度旋钮到有刺激感觉为止,此时两个电极中刺激强者为正极,刺激弱者为负极,测试后分别在导线上作好正、负极的标记。

    最后还应检查一下插座、插头、各种接头连接部位是否紧密牢固接触、通电后各种指示灯是否闪亮及闪亮的频率是否和调节旋钮要求的一致。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WordPress后台-外观-小工具 进行配置小工具

    器具技法 器具技法 关注:0 内容:157

    电针疗法简介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电针的概念

    电针是在针刺腧穴得气后,在针上通以接近人体生物电的微量电流以防治疾病的一种疗法。

    电针的优点

    1、针与电两种刺激相结合,可提高疗效。

    2、能比较正确地掌握刺激参数。

    3、代替手法运针,节省人力。

    选穴:必须选取两个穴位以上,一般以取用同侧肢体1~3对穴位(即用1~3对导线)为宜,不可过多,以免刺激太强,患者不易接受。

    电针方法:

    1、将2支针刺入治疗的有效穴位深度,寻找到应有的针感。

    2、将电针机的输出旋钮转到零,打开电源开关。

    3、将输出电极分别夹在穴位上的两支针上,慢慢旋动输出旋钮;当肌肉开始收缩时,调整频率及波长旋钮,将频率调到要求程度,再慢慢加大输出量,观察针体周围的收缩,并询问病人的感觉,使其达到适应量。

    通电时间:

    一般5~20分钟左右。针刺麻醉可持续长时间。如果感觉减低,可适当加大输出量,或暂时断电1~2分钟左右再行通电。

    电流的刺激强度

    “感觉阈”:当电流开到一定强度时,患者有麻刺感,这时的电流强度称为“感觉阈”。“痛阈”: 若电流强度增加,患者突然产生刺痛感,这时的电流强度称为电流的“痛阈”。一般情况下,感觉阈和痛阈之间的电流强度,是治疗最适宜的刺激强度。

    电针的电流作用

    低频脉冲电流通过毫针刺激腧穴,具有调整人体功能,加强止痛、镇痛,促进气血循环,调整肌张力等作用。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WordPress后台-外观-小工具 进行配置小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