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中药方剂D 中药方剂D 关注:0 内容:2447

    丁香化癖散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丁香化癖散–《儒门事亲》卷十二

    【处方】白丁香1钱,密陀僧1钱,舶上硫黄1钱,硇砂半钱,轻粉少许。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乳痈癖,俗称奶脾。小儿身瘦肌热,面黄腹大,或吐泻,腹有青筋,两胁结硬如碗之状。

    【用法用量】每儿1岁服半钱,男病女乳调,女病男乳调。后用牛黄通膈丸泄。

    【摘录】《儒门事亲》卷十二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WordPress后台-外观-小工具 进行配置小工具

    帖子间隔 侧栏位置:
    中药方剂D 中药方剂D 关注:0 内容:2447

    丁香黄耆散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丁香黄耆散–《幼幼新书》卷二十八引张涣方

    【处方】绵黄耆1两,丁香1两,当归(焙)1两,白术1两,鳖甲(酥炙净)1两,人参1两,胡黄连半两,甘草(炙)半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小儿脾胃虚弱,不食,渐损荣卫,肌体羸瘦,时下利,面青白。

    【用法用量】每服1钱,水1盏,加生姜2片,大枣2个,煎5分,食前温服。

    【摘录】《幼幼新书》卷二十八引张涣方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WordPress后台-外观-小工具 进行配置小工具

    中药方剂D 中药方剂D 关注:0 内容:2447

    丁香黄连点方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丁香黄连点方–《圣济总录》卷一八三

    【处方】丁香2-7枚(碎),黄连(去须)半两,黄柏皮(切)半两,蕤仁(研)2-7枚,五铢钱10文。

    【功能主治】乳石发,目赤痒。

    【用法用量】以水2盏,煎至6分,绵滤去滓,点目大眦,频点取愈。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三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WordPress后台-外观-小工具 进行配置小工具

    中药方剂D 中药方剂D 关注:0 内容:2447

    丁香化光丸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普济方》卷八十五。即《宣明论》卷十四“丁香复光丸”。见该条。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WordPress后台-外观-小工具 进行配置小工具

    中药基础 中药基础 关注:0 内容:9786

    丁香花与药用丁香是同一种植物吗?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丁香花是我们常见的观赏花卉,不仅花朵繁多、花色娇艳,而且花香浓郁。古有杜甫“丁香体柔弱,乱结枝犹垫”、李商隐“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的诗句,今有戴望舒“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纷纷赋予了丁香花忧郁的气质,丁香花也深受人们喜爱。

    丁香花与药用丁香是同一种植物吗?


    此丁香花与中药中的丁香,是同一种植物吗?

    答案是否定的。作为观赏的丁香是灌木或小乔木花卉,属于木犀科植物,是中国原产品种,具有一千多年的栽种历史。

    而药用丁香则是桃金娘科植物,热带植物,原产于印度尼西亚的马鲁及群岛。今马来西亚、菲律宾、越南及非洲东部沿海的桑给巴尔、马达加斯和、毛里求斯等岛均产。我国仅有广东、海南等南方省栽培。

    丁香花与药用丁香是同一种植物吗?

    (图片来自:林余霖,胡炳义主编. 中草药高清大图谱 典藏版[M].2016)


    从产地上我们发现,丁香不是中国本地的药,但是古代中医会使用吗?虽然我们不清楚具体什么时候开始进口丁香,但丁香在古代就是传统进口药之一。亚洲使用丁香的历史已有2000多年,欧洲人大约在公元4世纪开始作为香料使用丁香,中世纪时推广开来,生产香水、肥皂、牙齿麻醉药等都会使用到丁香。
    丁香作为中药第一次记载入药见于《雷公炮炙论》(成书于南北朝,约公元五世纪)。

    在沈括《梦溪笔谈》中有言:“郎官日含鸡舌香,欲其奏事对答,其气芬芳。此正谓丁香治口气,至今方书为然。”
    《本草纲目》引李珣曰:“二月、三月开花,紫白色。至七月方始成实,小者为丁香,大者如巴豆,为母丁香。”

    丁香花与药用丁香是同一种植物吗?

    (图片来自:秦民坚主编. 《本草纲目》植物识别图谱[M]. 2015)

    丁子香、雄丁香、公丁香、鸡舌香均指丁香,是桃金娘科植物丁香的干燥花蕾,由绿色渐变红时采摘,干燥。

    性状略呈研棒状,长1~2cm。花冠圆球形,直径0.3~0.5cm,花瓣4,复瓦状抱和,棕褐色至褐黄色。花瓣内为雄蕊和花柱,搓碎后可见众多黄色细粒状的花药。上部有4枚三角状的萼片,十字状分开。质坚实,富油性,气芳香浓烈,味辛辣、有麻舌感。

    母丁香则是近成熟的干燥果实,粒较大,药性较弱。

    其树根、树皮、树枝、果实也都含有相似的挥发油等成分,《本草纲目》中记载其作用与丁香类似,可代丁香。其中根“辛热有毒,主治风热毒肿,不入心腹之用”。

    丁香的性味与应用

    味辛,性温。归胃、脾、肾经。气味香烈,为温中降逆之要药,又能温肾助阳。

    常用于胃寒呃逆、呕吐,虚寒泻痢,肾阳虚衰,寒凝诸痛等。外用可用于藓病、神经性皮炎止痒、减少落屑。

    《药性论》:“主冷气腹痛。”

    《开宝本草》载:“丁香味辛温,无毒。主温脾胃,止霍乱,壅胀,风毒诸肿,齿疳??(ni,四声,虫食病之意),能发诸香。”

    《本草从新》:“辛温纯阳,泄肺温胃,大能疗肾,壮阳事,暖阴户。”

    丁香花蕾富含丰富的挥发油,约占16%~19%,所以取油为用也是丁香的常用法。丁香酊外用于神经性皮炎;蒸馏制成精油效力也很强,有皮肤消肿抗炎、健胃消胀促进排气、振奋精神等功效。

    目前丁香的商品规格等级分为以下三等,以玫瑰子质量最好:

    玫瑰子:粒长饱满,色红,油性足,全为含苞未放者。

    中花公丁香:粒小,色红黑,杂有开放者。

    丁香:梗黑色,粗糙,油性不足,杂有落苞者。

    均以粒大、未开放、色红棕、油性足、垂直悬浮于水中、香气浓郁者为佳。

    过去丁香进口数量少,药用长期供不应求,被视为珍贵药材。上世纪70年代始,丁香的进口量剧增,并被广泛应用于食品调料行业,我们所熟知的五香粉通常就是丁香、桂皮、肉豆蔻、八角、小茴香、花椒、砂仁等制成的。

    作为现在药食兼用的调料品种之一,丁香早已褪去过去的珍贵药材身影。如果家里人有因胃寒引起的胃痛、胃胀、呃逆,不妨备一些丁香,与大蒜、洋葱、胡椒搭配焖肉、做卤汁、咖喱等,既增加风味又可治疗胃寒。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