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药物贴敷 药物贴敷 关注:0 内容:83

    肥胖症的药物贴敷疗法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肥胖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体内膏脂堆积过多,体重异常增加,并伴有头晕乏力、神疲懒言、少动气短等症状的一类病证。

    肥胖症药物贴敷疗法一

    贴敷部位:全身。

    药物组成:冬瓜皮500g,茯苓300g,木瓜100g,猪笭60g。

    制备方法:上药加水煎煮,取液。

    操作规程:温热全身洗浴。

    操作间隔:每日1次,20~30日为1个疗程。

    主治:单纯性肥胖症。

    肥胖症的药物贴敷疗法肥胖症的药物贴敷疗法

    肥胖症的药物贴敷疗法肥胖症的药物贴敷疗法

    肥胖症药物贴敷疗法二

    贴敷部位:中脘、足三里、丰隆、气海、梁丘、列缺穴。

    药物组成:泽泻128g,丹皮128g,大黄128g,广木香32g,苦参32g。

    制备方法:上药共研细末,用麻油熬,黄丹收。

    操作规程:调敷于中脘、足三里、丰隆、气海、梁丘、列缺穴位处。

    操作间隔:每日1次,每次2~5小时,1~3个月为1疗程。

    主治:肥胖症。

    肥胖症的药物贴敷疗法

    肥胖症药物贴敷疗法三

    贴敷部位:神阙穴。

    药物组成:半夏、荷叶各10g,茯苓、泽泻各15g,焦三仙9g,二丑、槟掷各5g。

    制备方法:将上药研为细末,装瓶备用。

    操作规程:用时取药末15~30g,用鲜荷叶捣烂取汁,或用大黄15g水煎取汁调成膏状,敷于脐部,外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

    操作间隔:每日换药1次。

    主治:肥胖症。

    肥胖症药物贴敷疗法四

    贴敷部位:中脘、神阙穴。

    药物组成:厚朴花、代代花、枳壳、苍术各30g,小茼香、大黄各150g。

    制备方法:将上药加清水煎3次,3次煎液合并,浓缩成膏状,制成药饼,:装入稀薄布袋里备用。

    操作规程:用时取药袋贴敷于中脘、神阙穴上,外用包扎固定。

    操作间隔:15~20天换药1次。

    主治:肥胖症。

    肥胖症药物贴敷疗法五

    贴敷部位:神阙穴。

    药物组成:当归30g、川芎15g,细辛、三棱、莪术各lOg,乳香、没药、丁香各5g,冰片3g(另研粉)。

    制备方法:将上药加清水煎3次,3次煎液合并,加热浓缩,烘干研粉,制成药饼,装入稀簿布袋里备用。

    操作规程:用时取药袋贴敷于神阙穴上,外用包扎固定。

    操作间隔:15~20天换药1次,3次为1疗程。

    主治:肥胖症(气滞血瘀型)。

    肥胖症药物贴敷疗法六

    贴敷部位:神阙穴。

    药物组成:番泻叶5g,泽泻、山桅各30g,油麻草(又名油草)50g。若油麻草暂缺,可用干荷叶100g代之。

    制备方法:上药共研细末,备用。

    操作规程:用时取上药末15~20g,以红茶水调和成软膏状,敷于肚脐上,外以纱布盖上,胶布固定。

    操作间隔:每日换药1次。

    主治:肥胖病。

    肥胖症药物贴敷疗法七

    贴敷部位:神阙穴。

    药物组成:佩兰20g,白芷、苍术各15g,独活、木香各lOg,花椒、艾叶各5g,桂枝l2g。

    制备方法:上药加清水适量煎3次,3次煎液合并浓缩、烘干,研成细末,装入小布袋内,封口备用。

    操作规程:取药袋敷于神阙穴,外加包扎固定。

    操作间隔:15~20天换药1次,3~6次为1个疗程。

    主治:肥胖症(脾虚湿盛型)。

    肥胖症药物贴敷疗法八

    贴敷部位:中脘、关元、气海、天枢、水道、大横。

    药物组成:制南星、三棱、莪术、大黄、冰片,按3:3:3:3:1比例。

    制备方法:上述药物研成粉末,加甘油调成膏状,制成大小约1.5cmxl.5cm、厚度约0.3cm的药帖。

    操作规程:将上帖贴敷于穴位,用胶布固定,保留6~8小时后由患者自行取下。

    操作间隔:每日1次,1个月为一疗程,治疗3个疗程。

    主治:单纯性肥胖。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帖子间隔 侧栏位置:
    小儿捏脊 小儿捏脊 关注:0 内容:51

    肥胖症小儿捏脊疗法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肥胖症是由于长期能量摄入超过消耗,导致体内脂肪积聚过多而引起的疾病。一般认为体重超过按身长计算的平均标准体重20%, 或者超过按年龄计算的平均标准体重加上两个标准差以上即是肥胖病。我国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小儿肥胖症发病率有增加趋势。而肥胖症与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都有一定关系,应及早预防。小儿肥胖症大多属单纯性肥胖症(即非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等引起)。

    中医无肥胖症这一病名,但对肥胖症认识较早。《灵枢·卫气失常》说:“人有肥有膏……皮满者,肥。皮缓者……膏。膏者,多气而皮纵缓。”清代张志聪也说:“中焦之气,蒸津液,化其精微……溢于外则皮肉膏肥,余于内则膏盲丰满。”认为肥胖症的发生与饮食过批有关。

    肥胖症小儿捏脊疗法一

    操作规程:补脾经300次,运内八卦300次,摩中脘、摩腹5分钟,揉足三里各50次,揉脾俞、揉胃俞穴各5次,捏脊常规手法10遍,由龟尾直捏至大椎穴,手法由缓而疾,由轻而重。

    操作间隔:每日治疗1次,5天为l疗程。

    主治:肥胖脾虚证。

    肥胖症小儿捏脊疗法二

    操作规程:补脾经、补胃经、清大肠各300次,运内八卦100次,揉板门、运内劳宫各50次,清天河水300次,揉脾俞、揉胃俞、揉丰隆、揉阴陵泉穴各50次,捏脊常规手法10遍,由龟尾直捏至大椎穴,手法由缓而疾,由轻而重。

    操作间隔:每日治疗l次,5天为1疗程。

    主治:肥胖痰湿证。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百病拔罐 百病拔罐 关注:0 内容:117

    肥胖症的拔罐疗法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肥胖症是指人体脂肪沉积过多,超出标准体重的20%。人体的身高和体重之间有一定的比例,正常成人身高与体重的关系为:体重(千克)=身高(厘米)-105(女性-100)。如果脂肪增多,体重增加,超过标准体重20%时,就被称为肥胖症。此病女性多见,年龄多在40~50岁。肥胖症分为轻度、中度、重度3种类型。轻度:一般无自觉症状,生活起居正常无碍;中度:常有心悸、腹胀、易疲劳、畏热多汗、呼吸短促,甚至下肢浮肿等症状;重度:可出现缺氧、二氧化碳潴留,导致胸闷、气促、嗜睡,严重者可出现心肺功能衰竭,诱发动脉硬化、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痛风、胆结石、脂肪肝等。一般分为饮食不节、脾胃积热和脾胃虚弱、痰湿内阻2型。

    一、饮食不节、脾胃积热

    (一)症状

    平素嗜食肥甘厚味,体型呈全身性肥胖,按之结实,食欲亢进,面色红润,畏热多汗,小便黄,大便秘结。

    (二)治法

    (1)选穴 脾俞、胃俞、天枢、曲池、三阴交、内庭。

    (2)定位 脾俞:在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胃俞:在背部,当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天枢:在腹中部,距脐中2寸。

    曲池:在肘横纹的外侧端,屈肘时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三阴交: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内庭:在足背,当第2、第3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3)拔罐方法 刺络拔罐法,上述各穴用梅花针轻叩刺,以皮肤发红或微微出血为度,之后拔罐后留罐l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二、脾胃虚弱、痰湿内阻

    (一)症状

    体胖以面颊部为甚,肌肉松弛,神疲乏力,食欲不振,胸胁、腹部胀闷不适,小便量少,或见全身浮肿、恶心呕吐。

    (二)治法

    (1)选穴 脾俞、中脘、气海、关元、足三里、丰隆。

    (2)定位 脾俞:见前。

    中脘: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气海: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

    关元: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

    足三里: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1横指

    |


    1
    2
    >
    >>
    >>|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WordPress后台-外观-小工具 进行配置小工具

    百病刮痧 百病刮痧 关注:0 内容:130

    肥胖症的刮痧疗法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技术一

    取穴:佗脊刮、腹部五带刮、内关、梁丘、足三里、丰隆、血海、三阴交、公孙。

    操作规程:刮佗脊刮、腹部五带刮、内关、梁丘、足三里、丰隆、血海、三阴交、公孙。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WordPress后台-外观-小工具 进行配置小工具

    飞针 飞针 关注:0 内容:92

    肥胖症飞针疗法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肥胖症是指体内脂肪堆积过多和(或)分布异常,体重增加。肥胖症是一组常见的代谢紊乱症候群,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由于进食热扯多于消耗热摄,多余的热篮以脂肪形式存储于体内。肥胖症分为单纯性肥胖症和继发性肥胖症两大类。肥胖症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疾病,它与多种慢性病如2型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病、胆石症等密切相关。

    本病属于中医学“肥贵人”、“肌肤甚”等范畴。

    中医学认为,肥胖的病位主要在脾与肌肉,但与肾气虚衰关系也很密切,与肝胆及心肺功能失曲也相关。由于先天禀赋不足,或过食肥甘,或久卧久坐以及少劳等,导致湿浊痰瘀内聚,留着不行,形成肥胖。本病属本虚标实,本虚以气虚为主,标实以痰浊膏脂为主,兼有水湿、瘀血、气滞等。

    肥胖症飞针疗法一

    刺激部位:手阳明线,足阳明线,腹部刺激区。

    嗜睡加额中线,顶中线,头晕加额旁(2、3)线,臀部脂肪堆积者加臀部区域阿是穴,面部肥胖者加面侧线,颈项部肥胖者加颈项部区域阿是穴,上肢脂肪堆积盛者加手阳明经筋上肢段、手厥阴经筋上肢段,下肢脂肪堆积盛者加足太阳经筋下肢段、足太阴经筋下肢段。

    针具选取:圆利针,丛针。

    操作规程:手阳明线、足阳明线、额中线、顶中线、额旁(2、3)线、面侧线用圆利针飞针刺激,手阳明经筋、手厥阴经筋、足太阳经筋、足太阴经筋、腹部刺激区、局部区域阿是穴均用丛针刺激。

    肥胖症飞针疗法二

    剌激部位:额中线,顶中线,腹中线,腹侧(1,2)线。

    胃火旺盛可加内庭、曲池,痰湿内盛加足阳明线、背部侧l线,脾虚不运加足阴线、背侧l线,脾肾阳虚加背中线、腰部刺激区。

    针具选取:圆利针,丛针,三棱针。

    操作规程:额中线,顶中线、腹中线、腹侧(1、2)线、足阳明线、背侧l线、足阴线、背中线行圆利针飞针刺激;腰部刺激区用丛针飞针刺激;内庭、曲池用三棱针点刺放血。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WordPress后台-外观-小工具 进行配置小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