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刺法
点刺法是以锋钩针刺激某一点作为施治部位,为其特有的一种刺法。点刺法是钩针疗法中最常用的刺法。针刺可深可浅,视病需要辨证施治。对痛点的确定,应反复比较,力求准确。这种“点”可为经穴,也可为痛点,针刺可深可浅,视病情需要辨证施治。
(1) 经穴
在病变部位,采用循经取穴或相表里的经穴,或邻近的腧穴。
(2)以痛(病)为腧
病变处的阿是穴、局部压痛点、移痛点,或病灶周围某些阳性物体,诸如硬节结、皮下索状物、块状物等。
(3)交经巨(缪)刺点
交经巨(缪)刺点即病灶相对应的部位。如右肘疼痛取左肘相应处;或取同经相应穴,如手阳明经食指处疼痛,针足阳明经的穴位。
二、散刺法
散刺法就是运用钩针散刺一个面,即呈片状的一个范围。刺时要求不出血,局部潮红即可。这是属于浅刺的一种刺法,是从《黄帝内经》“半刺”、“毛刺”等针法的基础发展而来的,主要以经络皮部理论为基础。其操作方法是运用腕部的弹力作一起一落的轻度刺激。本法常用于虚证、神经衰弱、失眠、带状疱疹患者及老幼体弱者。
三、扣刺法
扣刺法就是进针较散刺法为深、刺点范围较小的一种刺法。扣刺后可使局部皮肤呈现明显的充血或轻微出血状。其操作法是运用腕力,落针较重,并稍加”扣压"的力量。
本法常用于腰背、四肢肌肉较丰厚之处,尤其适用于治疗疼痛性疾病、斑秃、顽癖等。
四、挑刺法
挑刺法是运用钩针挑断皮下纤维组织、脂肪以治疗疾病的方法,由锋针挑刺发展而来。临床运用可深可浅,浅则将榆穴或反应点皮肤挑破,使之出血或流出黏液,多用于背部腧穴或反应点;深则钩割挑断部分肌纤维,松解挛缩,多用于关节部位。
五、刺络法
刺络法是运用钩针在腧穴或一定部位上刺破血络,用以放血治病。刺法来源于《黄帝内经》“锋针”主“痛热出血”、“以发痼疾”之说。操作时应在拟刺络脉局部用指揉按片刻,使其充血,或以止血带局部结扎,使局部血脉充盈,碘伏捎毒后,手持锋钩针,对准已消毒的络脉着力深刺,疾出,然后轻轻挤压针孔,使其出血,必要时可配合拔罐,再用消毒棉球擦拭针孔。适用于热证、痛证、血瘀证等。
六、围刺法
围刺法就是持钩针在病灶四周呈环状,将病灶处作包环围刺的一种刺法。本法操作时不要求出血,局部潮红为宜,这是属于浅刺的一种刺法,源自《黄帝内经》“毛刺”等针法,操作时主要运用腕部的弹力,作一起一落轻捷、密集地环状刺激。本法适用于带状疱疹、顽癣、囊肿、面瘫、局限性皮神经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