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钩针 钩针 关注:0 内容:55

    钩针技术的历史发展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在中国医学史上,针灸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仅针而言,由砭石到骨针、竹针,发展到金属制针,直至今日使用的不锈钢针,前后经历了数千年之久。古代医家根据疾病治疗上的需要,创制了“九针”。“九针”的详细记载首见于《黄帝内经》,在许多篇章中,从不同的角度论述了九针。从历史的发展看,九针只是代表了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它是长期临床实践与当时的制造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并不是出自一人一时一书,《黄帝内经》仅对此做了总结。这种形态各异、作用分明的针具对于当时的针刺方法、针刺手法及针灸临床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与促进作用。

      《黄帝内经》中九针的名称、外形及临床应用特点、九针的名称比较统一在《灵枢九针论》和《灵枢九针十二原》等篇章中有对九针的外形特点和临床应用的详细论述。《黄帝内经》认为选取合适的针具是临床获效的关键,其认为人体身形疾病与天地四时阴阳相关,不同形式的针具又与此相应。临床应根据天地四时阴阳及不同的身形疾病,选择不同的针具,以期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人体是由皮、肉、筋、脉等组织所构成的,因病的部位不同,这些部位所发生的疾病也不一样,那就应该有相应的治疗方法。选用不同形状的针具,便是为了适应不同疾病的治疗。不仅如此,在许多具体的治疗当中,同样体现辨证施治的思想。古代医家治病,需根据不同病人的体质、病情、病位而采用不同的刺法。总之,古代医家非常重视针具的外形特点所产生的作用,并认为选取合适的针具是获取临床疗效的关键,只有将各种针具不同的作用特点牢记在心,才可能在临床选用上得心应手。如果针具选取不当,不但不能治病,反而会对机体造成伤害。

      古代医家创制的“九针”,在使用上是“各有所宜”的,是根据临床实际需要来选用的。如《灵枢官针》篇所载“五刺”、“九刺”、“十二刺”等刺法,在应用上都有极为鲜明的针对性,即根据疾病发生的部位、疾病的性质和发展的不同阶段来采用相应的针具和刺法。随着时代的发展,“九针”已不能适应当前医疗的需要,更何况现代的疾病种类更多,疾病的性质、病情更复杂。因此,仅靠某一种针具,自然难以解决众多复杂的病证。为适应临床医疗的实际需要,研制一种新的医疗针具势在必行。新中国成立以来,针灸事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学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针灸界的同仁苦心钻研,勇于进取,研究创造了许多新的针具和针法。

      根据新九针创立的新九针疗法,特别强调在针灸治疗过程中根据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合理选用不同的针具,发挥每种针具的特殊作用,达到系统整体综合调治目的。钩针技术作为新九针疗法之一,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WordPress后台-外观-小工具 进行配置小工具

      帖子间隔 侧栏位置:
      隐藏
      变装
      钩针 钩针 关注:0 内容:55

      钩针技术的治疗功效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蠲痹通络、祛瘀散结

        钩针疗法具有疏通经络、滑利关节、蠲痹祛邪的作用。《素问 至真要大论》说 “盛者泻之” 、 “急者缓之” 、 “调其气,使其平也” 。 临床使用钩针治疗风寒湿邪所致“着痹”、“行痹”、“痛痹”以及经筋、肌肉、韧带、关节劳伤,跌仆损伤,骨、关节退行性病变和慢性软组织损伤等痛证。此类疾病多因经络功能失调,气血运行不畅,以致气滞血淤,从而引起肢体或脏腑的肿胀、疼痛。疏通经络是针灸治疗痛证的主要方法,《黄帝内经》称之为“解结”。钩针以其独特的结构,通过刺血和强刺激可以起到很好的“解结”功效,特别对于不少顽固性的痛证,如顽固性的偏头痛等,应用钩针可以收到毫针难以实现的疗效。钩针疗法还同时具有活血祛淤、消肿散结的作用。如跌打外伤所导致的瘀血肿胀,可用钩针直接在患处刺络放出恶血,达到活血祛淤的目的。对于滞留于经络或溢于脉外无用之血,通过刺络放血,使新血生,促新肉长,宣通瘀滞、通利经络而起到活血祛瘀的作用。

        泻热排毒、醒神开窍

        钩针疗法具有清热泻火、解毒消肿的作用。钩针之所以能够泻热排毒,主要是因为其具有刺络放血和钩割的治疗作用。由于在刺络放血过程中,可以使热邪随血外出而泄,因此刺血疗法具有很强的清泻热邪的作用。火热壅盛则成热毒,火降热清则毒邪可除。《针灸大成》说:“有热则清之”。临床使用钩针治疗热毒所致实热证、外感风热、湿热内蕴、疮疡痄肿、拥肿、丹毒、痄腮、喉痹、麦粒肿、口疮、乳拥、中耳炎以及急性菌痢等。钩针治疗对实热邪盛的顽固性高热患者最适宜。

        钩针疗法亦具有醒脑开窍、行气解郁的作用。临床使用钩针治疗痰浊阻络,气郁闭阻,肝火旺盛而出现的癫痀、中风牙关紧闭之四肢痉挛、筋脉拘急及高热引动肝风所致肢体抽搐、角弓反张;急性热病、神志病引起的某些危重证候,或因邪气郁闭所致的一些病证,如中暑、温毒、热扰神明、神志失常和肝郁气闭等证。

        松解粘连、剥离瘢痕

        肩周炎、网球肘、髓鞘炎、落枕、腰背肌劳损等病症发生部位的筋膜往往出现炎性水肿而致表面张力增高,同时出现纤维粘连或肌肉痉挛、筋膜挛缩,从而又会导致运动障碍。钩针由于其针体粗、质地硬,针头钩回,钩尖锋利,三面有刃,既有刺络脉放瘀血的作用,又有钩割肌纤维的作用,能松解粘连,去恶血,疏泄久滞之邪气,解除经络之壅塞。加之独特的操作手法,在实施治疗的过程中,往往采取钝性分离和锐性分离并用的原则,使病理性粘连组织得到有效的剥离和松解,刮除已经形成的瘢痕,配合手法予以松解、疏通挛缩拘急的组织,使病变组织恢复到原来的位置,迅速获得正常活动功能。对于解除粘连后仍难以消除的肌痉挛,可以用锋钩针割断黏滞之肌纤维,使局部肌肉松弛,疼痛消失。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WordPress后台-外观-小工具 进行配置小工具

        钩针 钩针 关注:0 内容:55

        钩针技术的施术前准备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为了达到钩针治疗的预期目的,在施术前应做好各种准备工作,如治疗用具的检查、消毒用品的配备等。

          1、检查用具

          钩针治疗的用具,主要包括各种规格和型号的钩针及镊子、盘子等。消毒用品则有消毒干棉球、酒精、1.5%碘酊、2%甲紫等。其他用品有酒精灯、火罐、艾条、炎盒、打火机(或火柴)等。

          2、重视消毒

          务必注意钩针等用具的严格消毒,以保证治疗上的安全。消毒的用具主要包括针具及器械,医生的手指和施术的部位,也要注意消毒。

          (1)针具及器械的消毒

          一般采用高压蒸气灭菌法消毒针具及器械。将使用过的钩针洗净,包好后放于铝制盒内,置于高压锅内,在1.0-1.4kg/㎡压力及密闭高温下,保持30分钟以上,即能达到灭菌目的。也可采用煮沸消毒法。将使用过的钩针洗净包好,放盒内加水,当水煮沸后,再继续煮20分钟即可。如无高压蒸气灭菌和煮沸消毒条件时,也可用药液浸泡。一般用酒精浸泡30-60分钟,取出擦干后即可使用;若用器械消毒液,为0.1%新洁尔灭加0.5%亚硝酸钠,也可达到消毒灭菌的目的。此外,对接触钩针的针盘、镊子等,也同样要灭菌消毒。

          (2)医生手指的消毒

          施术前医生的双手尤其是手指要洗净,再用酒精棉球涂擦。手指只能接触针柄,绝对不能接触针体。压手时,针尖不宜紧贴于指甲。医生手指的消毒很重要,如不注意这一点,有可能引起重新污染,那么针具的消毒就毫无意义了。

          (3)施术部位的消毒

          当选定脸穴后,腧穴部位应用酒精棉球消毒。消毒要按操作规程,严格掌握。先用1.5%碘酊涂擦,再用酒精棉球消毒,仍以同样方式再重复涂擦一遍。涂檫以欲刺穴位(部位)为中心,由里向外做环形擦拭,其范围约3cmx3cm。要注意严格按消毒操作步骤进行操作,不能只用一个酒精棉球乱涂乱擦,并作多个穴位的“消毒”。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WordPress后台-外观-小工具 进行配置小工具

          钩针 钩针 关注:0 内容:55

          钩针技术的体位洗择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治疗时的体位,分患者的体位和施术者的体位,在此主要讨论患者的体位。治病时应当重视取穴的体位和姿势,必须严格掌握骨度分寸,以平直及尽量使其自然安定为好。因为体位、姿势是否合适,常会影响到能否正确的取穴和针刺能否“得气”。为防止意外情况的发生,应讲究患者体位的选择。临床常用的患者体位以卧位和坐位居多。

            1、卧位

            仰卧位,便于对前身部位的腧穴进行施治;俯卧位,便于对后背部位的腧穴进行施治;侧卧位,便于对侧身部位的喻穴进行施治。

            2、坐位

            仰靠坐位,便于对头面、前额、颈部、上胸及肩臂、腿、膝、足踝等部位进行施治;坐位,便于对头项、肩背部等部位进行施治;侧伏位,适用于对侧头、颈项、耳颊等部位的脸穴进行施治。

            3、上肢体位

            屈肘仰掌位,便于对肩臂、前臂侧面及掌部等部位进行施治;屈肘俯掌位,便千对肩臂、前臂仰侧面及手背部等部位进行施治;屈肘侧掌位,便于对肩臂、前臂外侧面、腕掌部等部位进行施治。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WordPress后台-外观-小工具 进行配置小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