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一
艾灸穴位:天突、膻中、肺俞(双)、定喘(双)、合谷(双)、大杼(双)。
操作规程:①艾条温和灸:每次选用2~4个穴位,每次灸治15~20分钟,每日灸1次。②艾炷隔姜灸:每次选用2~4个穴位,每个穴每次灸5~7壮,每日灸1次,重证可每日灸治2次。
主治:咳嗽频作,声重,咽痒,痰白清稀,鼻塞流涕,恶寒无汗,发热头痛,全身酸痛,舌苔薄白,脉浮紧。
技术二
艾灸穴位:天突、大椎、定喘(双)、风门(双)、肺俞(双)、厥阴俞(双)、膏肓(双)、至阳(双)、脾俞(双)、得俞(双)。
操作规程:①艾条温和灸:每穴每次灸10~15分钟,每日灸次。②艾炷隔姜灸:每次选用2 ~4个穴位,每穴灸5~7壮,每日灸1次,重证可每日灸治2次。
主治:发热恶寒,头痛,鼻塞流涕,咽痛,咳嗽,痰黄白色或黄色。
技术三
艾灸穴位:肺俞(双)、合谷(双)、列缺(双)、风门(双)、大椎、风池(双),天交、中府(双)。
操作规程:①艾条温和灸:每穴每次灸10~15分钟,每日灸1~2次。②艾炷隔姜灸:每次选用2~4个穴位,每穴灸5~7壮,每日灸1次,重证可每曰灸治2次。
主治:风寒咳嗽。症见咳嗽频作,声重,咽痒,疲内清稀,鼻塞流涕,恶寒无汗,发热头痫,舌苔薄白,脉浮紧。
技术四
艾灸穴位:肺俞(双)、合谷(双)、列缺(双)、风门(双)、尺泽(双)、少商(双)、曲池(双)。
操作规程:①艾条温和灸:每穴每次灸10~15分钟,每日灸1~2次。②艾炷隔姜灸:每次选2~4个穴位,每穴灸5~7壮,每日灸1次,重证可每日灸治2次。
主治:风热咳嗽。症见咳嗽痰黄黏稠,色黄,口干咽痛,鼻流浊涕,伴有发热恶风,头痛,汗出,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
技术五
艾灸穴位:天突、膻中、肺俞(双)、定喘(双)、合谷(双)、中脘,脾俞(双)、胃俞(双)。
操作规程:①艾条温和灸:每穴每次灸10~15分钟,每日灸1次。②艾炷隔姜灸:每次选用2~4个穴位,每穴灸5~7壮,每日灸1次,重证可每日灸治2次。
主治:咳嗽兼食滞者。症见咳嗽声重,痰多色白清稀,胸闷,纳呆,脘腹胀满,呕吐,舌淡,苔厚腻,脉滑数。
技术六
艾灸穴位:膻中、天突、肺俞(双)、风池(双)、风门(双)、脾俞(双)、丰隆(双)、阴陵泉(双)。
操作规程:①艾条温和灸:每穴每次灸10~15分钟,每日灸1~2次。②艾炷隔姜灸:每次选用2~4个穴位,每穴灸5~7壮,每日灸1次,重证可每日灸治2次。
主治:风塞咳嗽痰湿较重者。症见发热恶赛,头痛,鼻塞流涕,咳嗽痰多,痰白清稀,胸闷纳呆,困倦乏力,舌淡,苔白腻,脉浮滑。
技术七
艾灸穴位:肺俞(双)、脾俞(双)、太渊(双)、丰隆(双)、合谷(双)。
操作规程:①温和灸:每次选用3~4个穴位,每个穴灸10~15分钟,以灸至局部皮肤红润、温热、舒适为度。每日或隔日灸1次。②艾炷炎:每次选所3~4个穴位,每个穴灸3~5壮,艾炷如表粒大,每日灸1次。③隔姜灸:每次选用3~5个穴位,每个穴灸3~5壮,每日或隔日灸1次。也可于夏季伏天灸。④瘢痕灸:每次选用2~4个穴位,每个穴灸3~7壮,隔日灸1次,或10灸1次。也可于夏季伏天灸。艾炷如豆或枣核大。
主治:痰湿咳嗽。症见咳声重浊,痰多壅盛,色白面稀,喉间痰声辘辘,胸闷纳呆,神乏困倦,舌淡红,苔白腻,脉滑。
技术八
艾灸穴位:肺俞(双)、脾俞(双)、肾俞(双)、气海、丰隆(双)。
操作规程:①艾条温和灸:每次选用3~5个穴位,每穴灸10~15分钟,每日或隔日灸1次。②艾炷灸:每次选用3~4个穴位,每穴灸3~6壮,每日灸1次。
主治:气虚咳嗽。症见咳而无力,痰白清稀,面色苍白,气短懒言,语声低微,自汗畏寒,舌淡嫩,边有齿痕,脉细无力。
技术九
艾灸穴位:命门(双)、关元、肾俞(双),膏肓俞(双)、神阙、肺俞(双)。
操作规程:①温和灸:每次选用3~4个穴位,每穴灸10~15分钟,以灸至局部皮肤红润、温热、舒适为度。每日或隔日灸1次。②艾炷灸:每次选用3~4个穴位,每穴灸3~5壮,艾炷如表粒大,每日灸1次。③隔姜灸:每次选用3~5个穴位,每穴灸3~5壮,每日或隔日灸1次。也可于夏季伏天灸。④瘢痕灸:每次选用2~4个穴位,每穴灸3~7壮,隔日灸1次,或10日灸1次。也可于夏季伏天灸。艾炷如黄豆或枣核大。
主治:阳虚咳嗽。症见咳而无力,痰白清稀,面色苍白,畏寒怕冷,四肢不温,完谷不化,精神不振,舌淡胖,边有齿痕,脉沉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