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竹斋像
一、生平
黄竹斋(公元1886~1960年),陕西临潼人,后迁居西安,现代针灸学家。1925年任军医官,后辞职返回陕西行医,继任中央国医馆常务理事,曾组织医界人士重修河南南阳医圣祠。新中国成立后,历任西北医学院中医科主任、卫生部中医研究院针灸科主任、卫生部针灸学术委员会委员等职。
二、医学事迹
(一)精湛的医术为国人赢得荣誉
黄竹斋幼时家贫,十八岁始发奋攻读,通经史、天文、历算,尤精医学。公元1925年任军医官,后来辞职回乡挂牌行医,求诊者络绎不绝。
1957年4月20日,82岁的德国人东布罗斯金突然昏迷失语,右半身偏瘫,西医诊断为脑血管意外。黄竹斋为其针刺风府、风池等穴,给服苏合香丸和《古今录验》续命汤等。经治8天,说话、写字、走路,一切恢复正常。这消息,当时在民主德国报刊登载,受到极大赞扬。1959年6月8日,前苏联驻华大使尤金患右侧大脑中动脉分支血栓。黄竹斋应邀两次会诊,给予针刺治疗,并根据严重失眠等合并症状,先后配用柴平汤、百合汤等,至7月22日,患者左腿可徒手步行,经神经科检查,偏瘫治愈,回国时再三致谢。
(二)为发展中医教育事业筹划呐喊
民国时期经过抗争,中医教育的合法权利有所改善。但如何开办中医学校,专业设置以及与之相关的课程、学术整理、统一病名、师资、教材等问题,远未提上中央国医馆的议事日程。黄竹斋对此非常关注,提出许多深有见地的主张。
1935年,国难当头,侵华日军己逼近华北,中医的振兴已经不是中西医门户之争,而是与民族存亡密切相关的大事。在1935—1937年间,黄竹斋在中央国医馆和卫中署中医委员会的会议上,就中医教育等问题提出多项议案。
中国针灸学专门学校师生合影
三、主要著作
黄氏一生著作很多,有五十余种,如《针灸经穴图考》、《针灸经穴歌赋读本》、《校订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伤寒杂病论集注》等。
《针灸经穴图考》是收集《素问》、《灵枢》、《甲乙经》为主,并参考唐宋以降诸家等古今60余种书籍中有关针灸论述正讹补缺归纳而成的。全书共八卷,主要内容是以十四经为纲,365穴及奇穴为目,对每个穴位不仅做了比较正确的考证,而且在每穴之后,引用了不少医案。无论在经穴考据方面还是在针灸治疗经验方面,都提供了较为丰富的参考资料。
《针灸经穴歌赋读本》则是为了便于初学者学习针灸知识,以歌诀形式编撰的,该书内容精练,韵味浓郁,朗朗上口,在当时有一定的影响,为普及和推广针灸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四、学术特点与成就
黄竹斋是一位中医临床实践家和针灸学家。他的见解自成一家,他崇尚仲景之学,但又不因循守旧,并且他勇于探索,在二十世纪初,就注意寻找现代医学与我国中医学的结合点。
他善于针药并用治疗疑难杂症,尤以治疗中风偏瘫为长,救治了许多危重患者,在国内外获得广泛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