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中医火疗 中医火疗 关注:0 内容:60

    火疗的阴阳学说原理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中医学源于古代百姓的生活实践,由于深受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在从具体实践上升到理论体系的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的基本特色,即以阴阳五行为理论工具来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并将阴阳五行学说的具体内容运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范畴。中医学把阴阳范畴引入医学领域,成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石,成为基本的医学概念。《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日:“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中医学以水火作为阴阳的征象,水为阴,火为阳,反映了阴阳的基本特性。凡属于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功能的……都属于阳的范畴;静止的、内在的、下降的、寒凉的、晦暗的、物质的……都属于阴的范畴。就生命物质的结构和功能而言,则生命物质为阴(精),生命功能为阳(气)。其运动转化过程则是阳化气,阴成形。生命就是生命形体的气化运动。气化运动的本质就是阴精与阳气、化气与成形的矛盾运动,即阴阳的对立统一。

    中医阴阳学说把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概括为“阴平阳秘”“阴阳匀平”,即人体中阴阳对立统一,维持着动态平衡状态,保持了人体脏腑活动功能正常。如果阴阳的对立斗争激化,动态平衡被打破,出现阴阳胜负、阴阳失调,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由于疾病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阴阳失调,因此,调整阴阳,补偏救弊,促使阴平阳秘,恢复阴阳相对平衡,是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

    根据阴阳平衡失调的情况,治疗基本原则大致分为三类。

    (1)阴阳偏盛

    阴阳偏盛,即阴或阳的过盛有余,为有余之证。宜采用“实者泻之”“损其有余”的治疗原则,抑制偏盛的一方。一般而言,阳盛则阴病,阳盛则热,治热以寒,宜用寒凉方法以制其阳;阴盛则阳病,阴盛则寒,治寒以热,宜用温热方法以制其阴。

    (2)阴阳偏衰

    阴阳偏衰,即阴或阳的虚损不足,或为阴虚,或为阳虚。宜采用“虚者补之”“补其不足”的治疗原则,补充偏衰的一方。一般而言,阴虚不能制阳而致阳亢者,属虚热证,治当滋阴以抑阳;阳虚不能制阴而造成阴盛者,属虚寒证,治当扶阳制阴,火疗宜之。

    (3)阳损及阴、阴损及阳、阴阳俱损

    根据阴阳互根的原理,阴、阳单方面损伤较久,会互相影响导致阴阳俱损。宜采用“阴阳俱补”的治疗原则。由于阴阳有偏衰,在“补其不足”时还应注意分清孰先孰后、孰轻孰重,抓住主要矛盾,进行针对性治疗。

    火疗衍生于火灸疗法,属于温热性治疗,概言之,适合于治疗阴偏盛的阴寒病症、阳不足的阳虚病症及阴阳俱损偏阳虚之证。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帖子间隔 侧栏位置:
    隐藏
    变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