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中药煎服 中药煎服 关注:0 内容:149

    煎煮中药并非越久越好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在日常生活中也有不少人以为中药煎煮越浓效果越好,煎煮时间越长,有效成分越多。医生提醒,这是错误的。煎中药是将中草药中的有效成分不断释放、溶解的过程,当中药与药液中的有效成分浓度平衡后,这一过程就停止了,再连续不断地煎,不仅不会使药物内的有效成分继续溶解,反而令药液中的有效成分不断蒸发而减少,甚至使有效成分在长时间的高温中遭到破坏,导致药效降低。

    不过煎药也有讲究,有的属先煎药(即在同一帖药中,必须首先煎熬的药),这类药的特性是质地坚硬,如龙骨、牡蛎、龟板、鳖甲、矿石类药物,先煎半小时或更久;有些含有毒性的药物,如蛇六谷、生附子、生川草乌等须先煎两小时,以减低其毒性,然后将同一帖的其他药加入同煎。另一类属包煎药(即用纱布袋包着煎的药),这类药的特性是:有的带有绒毛,煎药时药汁中的绒毛不易除去,服后会刺激咽喉,如旋复花、枇杷叶之类;有的粘性成分多,有的遇水即糊,煎药时会糊锅,如车前子、葶苈子、丸、散、丹、曲、粉、霜之类。

    另外,医生还提醒,除了要煎服得法,用量也要得当,还要注意细节问题:

    1.要视病情、药性的各异,调整汤药的温度使药物更好地发挥疗效。

    2.有些中药服用不当易致呕吐,要加以注意,如香薷,热服易致呕吐,当以冷服为好。

    3.服发汗药后需安卧,服辛温发表药宜盖被取微汗以助之,而服辛凉发表药则不宜盖被。

    4.凡服发汗药者,只宜取得通体微汗,不可令人大汗淋漓,以防发汗太多而虚脱(尤其老年人)。若发现服药后汗不出者,可加服些热开水或热稀粥,以助药力。

    5.服发汗药后,不可即食酸味食物及冷饮。

    6.在服药期间,应忌食生冷、油腻等不易消化及辛辣与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药物的吸收与疗效。如:茯苓忌醋、蜂蜜忌生葱、天门冬忌鲤鱼、白术忌大蒜、桃、李等。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帖子间隔 侧栏位置:
    中药煎服 中药煎服 关注:0 内容:149

    煎煮中药不要反复用水冲洗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在煎煮中药之前,有些人觉得中药很脏,总是习惯用水洗洗,其实,用水洗药会降低药效,原因如下:

    1.使药材的水溶性成分丢失

    由于不少药材中含有糖和苷类,可溶解于水,经水洗后,将丢失一部分有效成分,导致药效降低。

    2.使粉末类药材丢失

    中药中有不少药材是粉末类的,也有的在配药时需研碎,如桃仁、龙骨、滑石粉等,如果用水洗,会造成这些药物的流失。

    3.使部分药材辅料丢失

    由于有的药材在炮制过程中加入蜜、酒、胆汁等辅料,而这些辅料易溶于水,若用水冲洗,可导致部分辅料丢失。如常用药材中的胆南星、酒制大黄等。

    因此,在煎煮中药之前,不宜用水冲洗药材。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中药煎服 中药煎服 关注:0 内容:149

    煎煮中药时应注意的问题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中药煎煮方法的正确与否,关系着疗效的好坏,在煎煮中药时要特别注意下列问题。

    首先是器具,煎药器具以砂罐或瓷罐为佳,切忌用铁、铜等金属器具,因为大多数药材与金属接触后,会发生化学变化,影响药物的治疗效果。其次是浸泡,在煎药前要先用清水将药材浸

    泡30分钟,使其软化,然后再加热煎煮,而不能直接用沸水煎煮,否则药物里的蛋白质很快就会凝固,影响中药内有效成分的煎出。至于应该加多少水,要根据用药量而定,一般以水面超过药物少许即可,使每剂每次煎成的药液在150毫升左右,为儿童煎取的药量要少,而对热性病者,煎取的药液要适当多些。

    煎煮时要注意火候,未煮沸前可用猛火,水开后就要用小火了,同时应注意加盖煎煮,以防止药物中挥发性成分逸出。煎煮中药的时间也因药性而有所不同,如解表药不能久煎,通常煮沸后15分钟即可;味厚滋养的补益药,煎煮的时间宜长,煮沸后要再用文火煎煮1小时左右,以使药中的有效成分更好地溶于水中。另外,一些毒性较大的药物经慢火久煎后,可以减低或消除其毒性,如附子、生半夏等,煎煮的时间也要稍长一些。药煎好后要趁热将药汁滤出,每剂药一般只煎两次。

    还有,要记得金石介壳类中药需先煎,如龙骨、石膏、牡蛎、磁石、龟板、鳖甲等,宜先煎半小时左右。而另一些气味芳香的药物,如薄荷、藿香和钩藤等却要后下。易于沉底焦化和糊化、难以过滤的药物,如赤石脂、青黛,可用纱布将药包好或装入纱布袋内,再放入锅内煎煮。凡贵重、数量少和挥发性强的药物,如珍珠和三七不需煎煮,只要将药物研成细末,再用煎好的药液冲服即可,而对人参、鹿茸等,为了减少损失,加热煎煮。有些胶、糖类药物(如阿胶和饴糖)溶解后粘度较大、泡沫多,煎时会结底焦化,并影响其他药物有效成分的煎出,所以也应该将这类药物溶于已煎好的药液中。有效成分容易浸出的药物,如肉桂末,最好是将其制作成片,放入有盖的容器中用沸水浸泡后服用。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中药煎服 中药煎服 关注:0 内容:149

    煎煮中药并非越久越浓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日常生活中,大多数人都以为中药煎煮越浓效果越好,煎煮时间越长,有效成分越多,其实不然。煎中药是将中草药中的有效成分不断释放、溶解的过程,当中药与药液中的有效成分浓度平衡后,这一过程就停止了,再连续不断地煎,不仅不会使药物内的有效成分继续溶解,反而令药液中的有效成分不断蒸发而减少,甚至使有效成分在长时间的高温中遭到破坏,导致药效降低。

    由此可见,中药并非煎得越久越好,不同的处方,煎开后的时间要求也不同,应遵医嘱。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中药煎服 中药煎服 关注:0 内容:149

    煎煮中药前、中、后有需要注意的细节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煎煮中药前、中、后有需要注意的细节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保健意识的不断加强,中医疗法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和好评,中药调理也成为了现代人较为常用的养生方式,人们在运用中药调理的过程中也免不了煎煮中药。怎样去煎?在煎中药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煎煮中药前、中、后有一些细节需要注意。

    煎药前选好药罐,以砂锅为最好,铁、铜、铝、锡等金属锅不能用来煎药。因为中药所含鞣酸、有机酸等成分可与上述金属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沉淀物,使中药有效成分减少。药罐使用后随时洗净,保持清洁。煎药以新鲜清洁的自来水、泉水为宜。经反复煮沸或放置于热水瓶中较久的水,也不宜作为煎药用水。中草药不需要清洗,但在煎煮前需要有个浸泡药材的过程,即用冷水在室温下浸泡。一般以花、茎、全草类为主的药材,浸泡20~30分钟;以根茎、种子、果实为主的药材,可浸泡60分钟。

    煎药时,汤剂加水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煎药的质量。而传统的“3碗水煮成1碗”,其实不是个科学的标准。因为不同处方的药味多少、药量大小各有不同,不同药材吸水量也有不同。应以水浸过药材面2~3厘米为佳(或者用手轻轻摁住药材,水面刚好漫过手背)。一些花草类的药物吸水量较大,在浸泡半小时后水位下降,可以另加凉水至标准水位,再开始煎煮。煎药火力的大小,中医习称“火候”,包括“文火”和“武火”。一般“先武后文”,即先武火(急火)煎沸,然后改用文火(慢火),保持微沸状态。煎药时间,均从煮沸时算起。煎煮时间一般多根据药物性质而定,解表药头煎时间为10~20分钟,二煎时间为10~15分钟;一般药头煎时间为20~30分钟,二煎时间为15~20分钟;滋补调理药头煎时间为30~40分钟,二煎时间为20~25分钟。煎药时间除上述外,还应参考药物的质地,如花、叶及芳香药物煎煮时间宜短;矿物类、骨角类介壳类药物应慢火久煎一个小时左右,使其有效成分充分溶出。汤剂的煎煮次数,一般需煎煮2~3次。一般而言,一服中药在煎煮两次后,所含有效成分已大为降低,故以煎煮两遍为佳。但滋补类的中药和一些药量较大的处方,也可以煎煮三遍。

    药汤煎煮好,应趁热过滤倒出,不宜久置锅中。否则含胶体过多的药液,随温度下降产生胶凝,难以过滤,影响药效,同时也易造成酸败。中药与西药最好不要同时服用。西药与中药、中成药之间可能存在药物相互作用,建议中草药、西药分开服用。

    热性疾病,应禁用或少食酒类、辛辣味、鱼类和肉类等食物。服解表、透疹药,宜少食生冷及酸味食物。服温补药时,应少饮茶,少吃萝卜。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