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根为常用中药。始载于《名医别录》。具有清热、生津、止呕、利小 便的功能。用于热病烦渴、口干咽燥、胃热呕吐、肺热咳嗽、肺痈、小便短 赤等病症。
来源 为禾本科植物芦苇Phragmtes communis Trin.的根茎。芦苇为 多年生高大草本,高1~3m。地下茎粗壮,横走,节间中空,节上有芽。茎 直立,中空。叶二列,互生,叶鞘圆筒状,叶舌有毛,叶片扁平,长15~ 45cm,宽1~3.5cm,边缘粗糙。穗状花序排成大型的圆锥花序,顶生,长20 ~40cm,微下垂,下部梗腋间具白柔毛;小穗通常有花4~7朵,第一花通常 为雄花,颖片披针形,不等长,第一颖片长为第二颖片之半或更短,外稃长 于内稃,外稃光滑开展。颖果椭圆形至长圆形,与内外稃分离。花果期7~ 10月。生长于湖边、河流两岸沙地及沼泽地。
产地与分布 主产江苏、浙江、安徽、湖北、湖南等省。此外,辽宁、河北、山东、四川、贵州、福建等省均有分布。
鉴别要点 芦根有以下特征:一是根茎呈压扁圆柱形;二是色黄白,具突出环状节,节间距不一,节上有残须或芽痕;三是质硬而韧,断面中空,周壁具排列环状小孔,味微甜。
而混淆品菰根酷似芦根。但根茎较细而软,节间亦较密,且味淡为异耳;而芦竹则多切成块片,外皮黄白色,具纵皱或横环纹、有光泽、切面纤维状,气微味淡。见之可立辨。
名典鉴别 ①唐?苏恭曰:“芦根生下湿地。茎叶似竹,花若荻花,名蓬,二月、八月采根,阴干。”②宋?苏颂曰:“今在处有之,生下湿陂泽中。其状都似竹,而叶抱茎生,无枝。花白作穗若茅花。根亦若竹根而节疏。其根取水底味甘辛者。其露出及浮水中者,并不堪用。”③明?《本草蒙荃》:“芦根,味甘、气寒。州渚多生,秋冬才取。掘土择甘美者有效,露出及浮水者损人。”④李时珍曰:“芦有数种:其长丈许中空皮薄色白者,葭也,芦也,苇也。短小于苇而中空皮厚色青苍者,菼也,荻也,萑也。其最短小中实者蒹也,蔴也。皆初生、已成得名。其身皆如竹,其叶皆长如箬叶,其根入药,性味皆同。其未解叶者,古谓之紫箨。”⑤清?《本草从新》、《本草求真》均对其功用述之颇多。对其形态仅言:“取逆水肥厚者……”
快速鉴别 根茎呈略压扁的长圆柱形,长短不一,直径1~2cm。表面浅黄色至黄白色,具环状突起的节,节上残存根痕或芽痕,节问长短不等,具细纵纹。体轻、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中空,周壁约2mm,有排列成环小孔。气微,味微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