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中药炮制 中药炮制 关注:0 内容:1409

    鹿茸片的加工技术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鹿茸片分为厚片和超薄片两种。

    超薄片加工

    1、将上述干制鹿茸洗净去毛,按骨化程度锯成数段,在清水中浸泡30分钟,使干燥鹿茸充分吸水,然后上笼蒸煮2~3小时。

    2、蒸后的鹿茸去掉茸皮,视茸的粗细纵向切成4~6条,90℃干燥1~2小时。

    3、将干燥的茸条放在鸡蛋清中浸泡12~24小时,待茸条充分吸收蛋清后将其对并在一起,包上白布捆紧,再反复蒸3次,并在每次蒸后缠紧。

    4、去掉白布,包上去毛茸皮或鹿皮,再以白布包缠,反复蒸3次,缠紧,使茸条与茸皮或鹿皮融为一体。

    5、去掉白布烘干,使茸条硬而不脆,软而挺,有弹性。

    6、刨片,将茸条用特制夹夹好,在刨刀上刨出厚7~10微米的茸片,以吸水性好的纸夹好平放,用加压器压平,然后包装。

    厚片(原茸片)加工

    其加工比较简单,将锯口朝下,放在白酒内30分钟至1小时,通过毛细管虹吸作用,鹿茸被酒浸润,然后在笼屉上蒸至茸软化,再用特制的切刀切成厚度约为1毫米的原茸片,分等级包装出售。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帖子间隔 侧栏位置:
    中药鉴别 中药鉴别 关注:0 内容:661

    鹿茸片的鉴别方法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商品鹿茸的品名很多,质量的优劣相差也很大。一般是从色泽、质地、气味等方面加以鉴别比较。鹿茸片的形态,通常呈贺形或椭圆形,直径为1~4厘米,片极薄。外皮为红棕色。锯口面为黄白至棕黄色,外围有一明显环状骨质或无、色较深,里面具蜂窝状细孔,中间渐宽或呈空洞状,有的呈棕褐色。体轻,质硬而脆。气微腥、味咸。

    一般来说,鹿茸片以体轻,断面蜂窝状,组织致 密者为上乘品。古人对鹿茸片积累了丰富的鉴别经验。如在《增订伪药条辨》一书中所载:’茸之顶尖,最首层之白如蜡,油润如脂,名之曰蜡片;次层白中兼黄,纯系血液贯注其中,故名之曰血片;最次层片有蜂窝,色紫黑透孔,名曰风片,俗云木通片,如木通之空通也。最次则骨毗连,同角相仿,名曰骨片,效力最薄矣。’由此可见其鉴别之精说,辨析之明了。在现代药材商品市场上,常把鹿茸的切片,近顶处切下的,叫做’血片’。血片厚约1毫米,呈蜜脂色,微红润,片面光滑。把在鹿茸下段切下的称做’粉片’。粉片厚约1.5毫米,呈灰白色,起粉,片面光,有细孔,周皮紫黑色,有腥气。’沙片’则临近骨端,片面粗糙,有蜂窝状细孔。血片功效甚佳,价格昂贵,粉片次之,价格也较便宜,沙片又次之。’骨片’最近骨端,质量比沙片为差。

    近代药物学家通过药物化学分析发现,鹿茸的顶部浸出液的生物活性最高,鹿茸的浅表组织细胞也是愈近顶部愈呈幼稚像,及至髓部顶端充满大而长的纺锤形细胞。鹿茸的基底部生物活性最低,而中间部的化学成分及含量,基本上可以代表整个鹿茸的平均值。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