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百病拔罐 百病拔罐 关注:0 内容:117

    慢性支气管炎的拔罐疗法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技术一

    拔罐部位:肺俞。

    操作规程:常规消毒,用三棱针点刺肺俞约1~2mm,范围要小于罐口,然后用双手挤出鲜血1~2滴后,用中号玻璃罐在该处用闪火法拔罐,留罐5~10分钟。隔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

    技术二

    拔罐部位:取第1~10胸椎两旁的膀胱经内侧循行线。

    操作规程:先涂以液体石蜡或姜汁,然后采用走罐法,以皮肤潮红为度,3~5日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

    技术三

    拔罐部位:肺俞、定喘、中府,膏肓、膻中。

    操作规程:常规消毒,用梅花针轻度叩刺上述穴位,以叩刺处皮肤红润、轻微渗出血为度,然后闪火拔罐5~10分钟。隔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

    附:定喘穴:卧位或正坐低头,穴位于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大椎穴,旁开0.5寸处。

    中府穴:胸前壁的外上方,云门穴下1寸,前正中线旁开线旁开6寸,平等1肋间隙处。

    膏盲穴:位于背部,当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膻中穴:在前正中线上,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技术四

    拔罐部位:①大椎、肺俞、中府;②身柱、脾俞、肾俞、膻中。

    操作规程:每次1组,采用单纯罐法,或梅花针叩刺后拔罐,留罐5~10分钟,1~2日治疗一次。

    附:身柱穴:第3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脾俞穴: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肾俞穴:在第2腰椎棘突旁开1.5寸处。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WordPress后台-外观-小工具 进行配置小工具

    帖子间隔 侧栏位置:
    隐藏
    变装
    百病推拿 百病推拿 关注:0 内容:221

    慢性支气管炎的推拿疗法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概述】

    慢性支气管炎是中老年人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属“咳嗽”、“饮证”、“痰证”、“喘证”范畴,发病原因或为外邪侵袭,肺卫受感,肺气不得宣发,或为脏腑功能失调,累及肺脏,肺气失其肃降而发生。临床表现为多在寒冷季节出现咳嗽及咳痰症状,尤以清晨最明显,痰呈白色黏液泡沫状。黏稠不易咳出,感染或受寒后痰量增多,黏度增加,或呈黄色脓性,随着病情发展,终年均有咳嗽、咳痰,而以秋冬为剧。

    按摩通过宣肺止咳、理气化痰,达到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目的。

    【按摩疗法】

    (1)取坐位。家人用拇指指腹端按揉内关、合谷、神门、曲池穴各1分钟。

    (2)取仰卧位,家人立其头前,两拇指置于天突穴两侧,分别沿肋间隙自内向外推至腋中线,自上而下推至乳头,重复进行5分钟;再用拇指指腹端按揉天突、膻中、足三里、丰隆穴各1分钟。

    (3)取仰卧位,家人用掌摩法,以脐为中心圈,从小到大,顺时针摩腹3分钟;再用手掌自上而下拍胸5遍。

    (4)取侧卧位,家人以手掌沿腋中线自上而下擦胁3分钟,以透热为度。

    (5)取俯卧位,家人用禅推法推背部两侧脾俞、胃俞、肾俞、膈俞各1分钟,肺俞各2分钟;再用扌衮法在上述各穴位处来回操作5分钟。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WordPress后台-外观-小工具 进行配置小工具

    火针 火针 关注:0 内容:70

    慢性支气管炎火针疗法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慢性支气管炎是支气管炎及其周即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病,在我国北方农村发病率最高。病因为慢性刺激和病原微生物感染。

    慢性支气管炎展中医学”咳嗽”、“喘证”、“哮证”等范畴。

    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与发展,常与外邪反复侵袭,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密切相关。急性发作期,大多因为外邪犯肺,肺失清肃而引起咳嗽。久咳伤肺,肺气亏虚,进而损及脾、肾及心脏功能。脾虚不能运化水湿,则积湿生痰,痰浊内停于肺或肾不纳气则喘。

    故慢性迁延期多屈虚证或虚中夹实证,虚和实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尤其对老年人来说,体质已虚,受邪后更易引起反复发作,以致虚实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使病情逐年加剧。

    慢性支气管炎火针疗法—

    取穴主穴:大杅、风门、肺俞。风寒型:风池、合谷;风热型:大椎、曲池;痰浊阻肺:中脘、丰隆;伴喘者加天突、定喘。

    操作方法:根据病情选好穴位,在皮肤上作“十”字压痕,局部消毒。主穴以中粗火针,速刺法,点刺不留针,深度不超过0.5寸。风池穴、定喘穴深度不超过0.3寸,天突穴0.2寸。

    慢性支气管炎火针疗法二

    取穴主穴:肺俞、天突、云门、列缺。风寒束肺加风池、风门;风热犯肺加大椎、身柱;燥热犯肺加液门、鱼际;疻湿阻肺加中府、中脘;肝火灼肺加期门、行间;肺阴亏耗加吾育、太渊。

    操作方法:将细火针烧至通红后快速频频浅刺风池、风门、肺俞、身柱、膏盲、期门穴,深度0.1~0.2寸;其余穴位用中火针点刺,速刺不留针,深度0.2~0.3寸;大椎穴施行刺络拔罐法,先用三棱针快速点刺0.2~0.3寸后,再拔罐。按语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平素应注意锻炼身体,改善体质。戒烟或少吸烟,有过敏史者,应避开过敏源。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WordPress后台-外观-小工具 进行配置小工具

    飞针 飞针 关注:0 内容:92

    慢性支气管炎飞针疗法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慢性支气管炎是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上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或伴有气喘等反复发作症状每年持续3个月,连续2年以上。早期症状轻微,多于冬季发作,春夏缓解。晚期因炎症加重,症状可常年存在。

    本病与中医学的“久咳”相类似,归属于“咳嗽”、“喘证”等范畴。

    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生发展与外邪侵袭和内脏亏损有关。早期因邪致咳,若暴咳迁延未愈,邪恋伤肺,使肺脏虚弱,气阴耗伤,肺气不得宣降,故长期咳嗽、咳痰不愈,日久累及脾肾。病情多为虚实夹杂,正虚多以气虚为主或兼阴虚,痰饮停聚为实,或偏寒,或偏热,日久夹瘀。其病位在肺,涉及脾、肾。

    慢性支气管炎飞针疗法一

    刺激部位:项侧线,背侧1线上胸段,手太阴线,胸侧2线。

    风寒加手阳明线,风热加项中线、背中线上胸段、大椎,痰湿壅肺加上腹刺激区、足阳明线,肝火犯肺加足厥阴经筋。

    针具选取:圆利针,丛针。

    操作规程:项侧线、背侧1线、手太阴线、手阳明线、项中线、背中线、足阳明线、足厥阴经筋行圆利针飞针刺激,上腹部刺激区用丛针刺激,大椎行三棱针点刺放血。本法主要用于实证咳喘。

    慢性支气管炎飞针疗法二

    刺激部位:胸中线,胸部刺激区,背部刺激区,夹脊刺激线。

    肺气亏虚加背侧1线、背侧2线上胸段,脾肺气虚加胸侧l线、上腹侧1线、足阴线,肺肾阴虚加胸侧1线、下腹中线、腰侧1线。

    针具选取:毫针,丛针。

    操作规程:胸部刺激区、背部刺激区行丛针飞针刺激,其余刺激线行毫针飞针刺激。本法主要用于虚症咳喘。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WordPress后台-外观-小工具 进行配置小工具

    针灸临床 针灸临床 关注:0 内容:296

    慢性支气管炎的针灸治疗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①体针

    取穴:主穴;天突、肺俞、太渊。

    配穴:实证配膻中,列缺;风寒配风门,重用灸法;痰湿盛配丰隆、章门,针后加灸;喘甚配定喘;脾肾气虚陪肾俞,脾俞,太溪;肝火灼肺配太冲。

    操作:每次取主穴、配穴各2~3个,天突穴针刺时,针尖向下沿胸骨后壁斜刺1~1.5寸;背部俞穴斜向脊柱椎体深刺,提插捻转出现针感即酸、麻、胀感后,留针20~30分钟出针。实证、热证用泻法;虚证、寒证用补法,针后加灸。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一个疗程,第二疗程隔5天再针。

    疗效:共观察50例,临床控制21例,占42,显效17例,占34,有效9例,占18,总有效率94。

    ②艾灸(化脓灸)

    取穴:主穴:a.肺俞、灵台、天突;b.风门、大椎;c.定喘、身柱、膻中。

    配穴;膏盲。

    操作:于小暑至白露之间施灸。每年灸一组,连灸2年。第一年,灸双肺俞各7壮,灵台、天突各14壮;第二年,灸双风门各7壮,大椎4壮。第三年,灸双定喘各7壮,大椎、身柱各4壮。体弱者,第三年加灸双膏盲穴各4壮。将纯艾制成黄豆大圆椎形艾炷,灸前先以大蒜汁涂穴区以增加粘附性,然后置艾柱以灸之。灸时为了减轻患者疼痛,可在穴周用手掌轻轻拍击。一炷燃完再换一炷,据病情轻重及病人体质,壮数可按规定数增换。灸毕,以消毒敷料或棉球蘸生理盐水拭去穴区艾灰,然后贴上淡膏药或拔毒膏。约7日左右,可出现局部无菌性坏死,如未出现,则继续着肤灸,直到形成灸疮,再用生理盐水清创,覆盖消毒敷料,约30天左右愈合。

    疗效:以上法共观察1087例,临床控制300例,占27.6,显效393例,占36.2,有效276例,占25.4,无效118例,占10.8。总有效率为89.2。

    ③蜡烛灸

    取穴:风门、肺俞、定喘、膻中、中朊、脾俞、肾俞、丰隆。

    操作:将蜡烛点燃后,待到溶化,倾斜蜡烛对折所施治穴位,让溶化蜡烛滴于穴位上,每穴可滴3~5滴,待蜡凉凝后即揭去,每日1次,10次为一个疗程,一般1~3疗程,两疗程间休息3天。

    疗效:共治疗180例,临床控制21例,占11.7,显效85例,占47.2,好转40例,占22.2,无效34例,占18.9,总有效率81.1。

    ④穴位敷贴

    取穴:膻中、风门、肺俞。

    操作:敷药制备:牙皂、肉桂、麻黄、细辛、地龙、白芥子、二丑、生半夏、生南星、延胡索、沉香、征削索、甘遂、生川乌、丁香、百部、冬虫夏草、麝香、冰片、铅粉、香油等熬制成黑膏药,每帖膏药重14克,内含生药6克。

    用法:贴前用小火将膏药熏烤至绵软程度(勿使温度过高,以免灼伤皮肤),然后贴于膻中、风门、肺俞穴。五天换1次,3次为一疗程。次年三伏天〔初、中、末伙)及立冬日各贴1次,第三年中伏及立冬日再贴一次,以巩固疗效。

    疗效:观察216例,临床控制14例,占6.5,显效52例,占24,好转137例,占63.4,无效13例,占6,总有效率94。

    ⑤耳穴压丸

    取穴:神门、肝、肾、皮质下、内分泌、肾上限、对屏尖、肺。

    操作:用王不留行子或白芥子,放于0.5*0.5厘米大小的胶布上,贴于以上穴位,隔日调换1次,左右耳穴交替,嘱病人每日捻压耳穴4~6次,以微痛为度。

    疗效:治疗143例,显效66例,占46.2%,好转74例,占51.7,无效3例,占21%。总有效率97.9%。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WordPress后台-外观-小工具 进行配置小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