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方(云南白药)
【药物】云南白药1克。
【用法】先用生理盐水或新洁尔灭清除局部分泌物,然后于患处撒上云南白药,再用消毒纱布覆盖后用绷带包扎。用于婴儿脐炎。
【疗效】治疗婴儿脐炎10例,取得显著疗效。
【验案】患者,女,62天,1982年8月21日初诊。患儿脐炎20余天,曾在脐部外敷消炎粉、土霉素粉等数日均未奏效。查:脐窝湿润,脐周轻度糜烂,伴有少量白色分泌物。用上法隔日1次,外敷2次痊愈。
【出处】《中医杂志》。
2方(脐带粉)
【药物】黄连20克,枯矾30克,朱砂10克,冰片2克。
【制法】分别研为细末,再加入氧化锌、炉甘石粉各10克,将各药混匀过细筛,高压消毒,贮瓶备用。
【用法】局部先以3%双氧水清洗,拭干,取2%甲紫溶液适量调脐带粉少许为稠糊状,每天2~3次涂于患处,并用消毒敷料包扎。用于小儿脐炎。
【疗效】治疗小儿脐炎12例,总有效率达83.3%,一般2~3天即效,5~7天痊愈。
【验案】患者,女,28天,1982年5月17日诊。脐周皮肤掀红漫肿,局部灼热、糜烂、溢液。诊为脐炎。用此药调涂,治疗3天,红肿消失;5天疮面结痂生肌而愈。
【出处】《四川中医》。
3方(烧盐散)
【药物】食盐(火烧)、白矾(煅枯)各等份。
【制法】研细末,混匀,瓶装密贮备用。
【用法】先将脐孔及脐周用无刺激性消毒药水清洗,待稍干后取本药末少许(约黄豆大体积),撒于脐孔及周围,用干药棉球或干纱布垫覆盖,并稍加压固定,勿受潮,忌搔抓。用于脐孔湿疹,脐周糜烂搔痒。
【疗效】一般用药2次(隔日1次)即可结痂,数日后痂皮脱落而痊愈。
【出处】《新中医》。
【备注】烧盐散原为《医宗金鉴》治疗口腔上腭痈的处方。
4方
【药物】干马齿苋1把,四季葱数根。
【制法】将马齿苋烧灰存性(即烧成黑炭状),研细粉,瓶贮备用。
【用法】先用四季葱温水煎洗脐孔,洗后即以消毒脱脂棉球拭干脐孔中水,再取马齿苋黑粉适量,撒满脐孔,外加消毒纱布覆盖,胶布固定。如无马齿苋,用棉花籽烧炭研粉代替亦有效。用于脐疮(脐炎)。
【疗效】一般1次即可痊愈,倘1次未愈,可如法再用1次。
【出处】《中草药外治验方选》。
5方
【药物】绿豆粉、茶油。
【制法】混合。
【用法】抹在脐部患处。用于小儿烂脐。
【出处】《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
6方
【药物】车前子(微炒)炉甘石粉3克。
【制法】共研细末。
【用法】撒肚脐中。用于小儿烂脐。
【出处】《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
7方
【药物】缎龙骨9克,川连3克,枯矾、轻粉各1.5克。
【制法】共研细末。
【用法】干撒脐中。用于小儿烂脐。
【出处】《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
8方
【药物】莘麻1~6克。
【制法】烧灰存性。
【用法】撒入脐中。用于小儿烂脐。
【出处】《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
9方
【药物】生姜120克,慈竹叶1把。
【制法】共捣烂成泥状。
【用法】敷硬处。用于小儿脐部周围硬痛。
【出处】《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
10方
【药物】蚕茧壳(烧灰)3克,龙骨3克。
【制法】共研细末。
【用法】调敷脐部。用于小儿脐肿。
【出处】《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
11方(金黄散)
【药物】川黄连7.5克,胡粉、煅龙骨各3克。
【制法】上为末。
【用法】敷患处。用于脐部焮赤成疮。
【出处】《医宗金鉴》。
12方(黄龙乌贼散)
【药物】黄连2份,煅龙骨2份,乌贼骨1份。
【制法】研细末。
【用法】撒脐部。用于小儿脐疮。
【出处】《中医杂志》。
13方
【药物】贯众30克,穿山甲12克,珍珠末6克,蚕茧6只,梅片3克,樟脑10克。
【制法】贯众小火炒制,穿山甲以醋炒制,蚕茧烤制,共研细末如面粉,入玻璃瓶密封。
【用法】用药前将患处先以绿茶盐水温洗温敷并抹干,每日1~2次,然后将该散撒于患处,敷盖消毒纱布并胶布固定。必要时先辅以揉腹,继之以闪火法脐部拔火罐,并作拉提手法。
【出处】《广州医药》。
14方
【药物】冰片20克,硫酸锌10克,红霉素20克,滑石粉950克。
【制法】取前3味药混合碾匀,过6号筛后加入滑石粉,充分混匀后,过6号筛即得。紫外线辐射灭菌30分钟(波长240—280),在无菌净化台下分装,每瓶10克。
【用法】用双氧水冲洗脐部创面后,用0.5%碘伏消毒待干后,涂上冰红散0.2克后,护脐带包扎,1天1次。
【出处】《齐鲁护理杂志》。
15方(紫草油)
【药物】紫草150克,麻油1000克。
【制法】紫草浸于70C麻油中1小时,再于常温下浸泡24小时,取出紫草,除去残渣,过滤,取无菌纱布浸泡,经过高温蒸气消毒后,储藏在遮光密封处备用。
【用法】用消毒棉签蘸3%过氧化氢溶液涂擦脐部,由内向外作环形消毒,清除脓性分泌物,再用紫草油均匀涂抹局部,最后用紫草油纱布敷于脐部,每日2次。
【出处】《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