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百家功法 百家功法 关注:0 内容:196

    气功养生功法之真气运行法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真气运行法属于一种动静结合的功法,是指通过凝神调息、养固真气,使得经络贯通、阴阳气血平衡,从而达到防治疾病、延年益寿的功效。真气运行法的核心是五步功法,它以《黄帝内经》为理论依据,吸收了“小周天”的练功方法,并经过整理、创新而成。

    (1)姿势

    包括坐、卧、站、行四种姿势:

    ①坐式是最主要的练功姿势,包括盘腿坐式和垂腿坐式。盘腿坐式又包括双盘式(将左脚放于右大腿上,将右脚放于左大腿上,两手合于小腹前)、单盘式(仅将右腿放于左大腿上即可)和自由盘腿式(双腿交叉而坐)。

    ②卧式是指右侧着床,右腿伸直,左腿弯曲,右手放于头枕侧,左手放于左胯上。

    ③站式中最为简便的方式为:两脚并立,左手掌心覆于丹田,右手掌心覆于左手背上,双肩松弛,垂肘,含胸,拔背,虚心实腹。

    ④行式是指在行走时目视前方三五步处,意守于鼻尖,均匀呼吸,长练行式,可久行不倦。

    (2)五官要求

    ①口腔:双唇自然闭合,上下牙齿相对,将舌上卷成约90度,用舌尖轻抵上颚。待有唾液分泌后,将舌放下,吞咽唾液。

    ②眼睛:闭目内视,练习哪步功法就内视哪个部位。练功时若思想混乱而难以控制,可挣开眼睛,平静后再闭目而坐。

    ③耳朵:用耳朵留意呼吸,使呼吸不要有杂音,并保持从容自然,以便思想集中。

    ④呼吸,采用鼻吸鼻呼的方法,注意呼气,吸气则顺其自然。

    (3)五步功法

    ①呼吸注意心窝部。

    方法:先准备练功条件,缩小视野,使心不外驰;注意鼻尖片刻后,即可闭目内视于心窝部;耳朵细听呼吸使呼吸避免粗糙的声音;意念应随呼吸一同趋向于心窝,吸气应从容自然。练习一段时间后,真气应已经集中于心窝部,且杂念排除。

    时间:每日分早、中、晚练功3次,每次20分钟。应尽量安排固定时间练功,对于静心、排除杂念很有帮助。若能认真练习,10天即可顺利完成第—步功法。

    反应:练功3~5天时,有心窝沉重之感;练功5~10天,每次练功时心窝都有温热感。这些反应即是真气集中的表现,能够为第二步功法打好基础。

    功效:能使心火下降,且有助脾阳之效。对于脾胃虚寒、食欲不振者,具有增进食欲的效果。

    注意:注意心窝时,意念不要太过执着,应注意放松。练习一段时间后,若还是杂念丛生,则可以运用数息法,直至杂念排除。

    ②意息相随丹田趋。

    方法:当每次呼吸都有心窝发热的感觉后,即可意息相随。使呼吸向下延伸、下沉,逐步推进至丹田部位。

    时间:每日练功3次,每次25~30分钟。若练功顺利,10天左右即可达到气沉丹田。

    反应:练功一段时间后,每次练功都有一股热流送入丹田,且小腹汩汩作响,肠蠕动增强。

    功效:能够增强脾胃功能、缓解慢性消化系统疾病,且有增进食欲、改善大小便异常等效果。

    注意:气引丹田时,不宜用力过大,否则会产生高热,导致不适反应。

    ③调息凝神守丹田。

    方法:当丹田发热后,即可将呼吸止于丹田。不宜再过分将呼吸往下送,以免发热过度而损耗阴液。此时应呼吸自然,将意念守于丹田部位。

    时间:每日练功3次,每次30分钟以上。需40天左右才可使小腹充实有力。

    反应:大约于10日后,小腹内会形成气丘,且气丘可越来越大;继续练习,气丘会向下游动,时有阴部发痒、会阴跳动或四肢、腰部发热等感觉。

    功效:能使任脉贯通、心肾相交、心神安宁、五脏调和,对于阳痿、月经不调等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注意:不宜过分关注于呼吸下送。

    ④通督勿忘复勿助。

    方法:真气充实到一定程度后,即会经会阴沿督脉上行。此时应注意力集中,意气相随。真气上行的速度由丹田中真气的力量决定,若上行时停至某处亦不可强行导引。待真气力量充实后,自然就能继续上行。

    时间:每日可酌情增加练功次数,每次40~60分钟。大多数人需1~2周即可通过。

    反应:项背强急,头部周围拘紧,时有沉闷。对此不必在意,继续坚持,督脉通过后就能轻松愉快。

    功效:可治疗肾精亏虚之症

    注意:勿忘一意气相随;勿助一若停至某处,不可强行导引。

    ⑤元神蓄力育生机。

    方法:原则上依然是意守丹田。通督后,若头顶百会穴出现活动力量,则可以意守头顶。

    时间:每日1次,每次60分钟以上。约需1个月左右,上、下丹田的力量会更加旺盛、集中

    反应:真气充盈之初,会出现浑身似电流窜动;皮肤痒麻;眉心、鼻骨紧张;头周围拘紧;身体时而温热、时而凉爽。

    功效:能够增强全身生理功能、增强免疫机能、改善或治愈原有疾病,长期坚持则可身心健康、延年益寿。

    注意:对于真气充盈之初的各种不适感,不要多虑,坚持安心练功,自可消失。

    (4)注意事项

    ①练功时,应注意力集中,选择比较安静的环境,避免他人干扰。调整呼吸时,注意鼻吸鼻呼,注意呼气,吸气顺其自然。

    ②不宜在饥饿、过饱、大怒、大惊等有情绪波动时,以及风、雨、雷电时,勉强练功。

    ③意守丹田是练功自始至终应坚持的准则。真气能够顺利沿经络运行,则取决于丹田真气力量的大小。即便无法顺利运行,也不要强行导引,应顺其自然。

    ④对于真气活动、经络开启时身体所发生各种触动现象,不必惊慌失措,亦不要好奇追求,宜安静地继续练功,意守丹田,经过一段时间便会自然消失。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WordPress后台-外观-小工具 进行配置小工具

    帖子间隔 侧栏位置:
    隐藏
    变装
    百家功法 百家功法 关注:0 内容:196

    气功养生功法之因是子静坐法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因是子静坐禅定全法》出自我国现代哲学家、佛学家蒋维乔先生。他曾先后于1914年和1918年撰写了《因是子静坐法》、《静坐法续编》二书,另有著作:《杨墨哲学》、《中国佛教史》、《中国哲学史纲要》、《吕氏春秋汇校》、《中国近三百年哲学史》、《宋明理学纲要》等。自1914年的初版《因是子静坐法》发行后,又经过了36年的实践检验,蒋维乔在82岁高龄的时候,出版了《因是子静坐禅定全法》一书。

    因是子静坐法,将道教、理学、医学,以及佛学中的静坐修持方法融为一体,着重从原理、方法、经验三个方面论述了禅定。蒋维乔亲身体验了北宋紫阳真人张伯端所提出的奇经八脉一说,并详细记录了修炼过程中的生理反应,因此《因是子静坐法》的出炉非常可贵。蒋先生还吸取了佛教天台宗的修持精华,即止观法门、六妙门法,并坚持终生修习,坚持不解。同时,因是子静坐法还涉及到了修道与日常生活、防治疾病的关系。其在阐述理论的同时,更为注重实践,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产生理想的修持效果。

    在此功法中,静坐前的调和功夫最为重要,在此基础上才能顺利修炼止观法门和六妙法门。

    (I)调饮食。饮食是人体赖以生存、运转的物质基础,人要运动就必须有饮食的保证。饮食经过口腔的阻嚼,与唾液混合后,再经由胃液的消化变为糜粥状,随即转入小肠。所有食物都会在小肠里完成消化,并变为乳状的养分,进入血液,供人体全身利用。由此可知,正常的饮食与人体生命的重要关系。但是,如果进食过多,胃肠难以完成正常的消化和吸收。胃肠的负担加重,则会导致人体气急身满而无法身心安宁地静坐。反之,如果进食过少,营养供给不足,那么身体就会逐渐衰弱,对于静坐修炼亦没有好处。所以说,饮食必须调和,既不可贪食过多,亦不可饥饿不饱。最适宜的饮食方法,应是略有饱感后,就立即停止进食;同时,饮食不宜过于肥、甘、厚、腻,应多食蔬菜等清淡食物。另外,饱食后不宜静坐,应在进食2小时后再开始静坐。清晨起床后,饮一杯温水,空腹静坐也不失为一种适宜的方式。

    (2)调睡眠。睡眠对人来说,是一种时间最长久的休息。充足的睡眠是人们劳力、劳心后,最能够恢复体力的方式。一般来讲,8个小时是最适宜的睡眠时间。睡得过多,会导致精神困顿,对静坐非常不利;睡得过少,则会造成体力没有完全恢复,身体疲急,心境恍惚,仍不适宜静坐。睡眠不仅应有节制,且一定要有规律,这样才能使精神饱满,最宜静坐。每日入睡前,可以在床上静坐,亦可在半夜睡醒后,起身静坐。此时若感觉睡眠不足,也可以继续睡一会再入坐。总之,睡眠既不可过多,也不可过少,且应培养规律的睡眠习惯,这样才有利于静坐。

    (3)调身。端正身体姿势,即为调身。在静坐前、静坐中、静坐后,都应注意调身。

    ①坐前:静坐之人,在行、住的时候,应保持动作和缓,不可有粗暴的举动,否则气机也会随动作转粗,导致心意轻浮,则难以入静。

    ②坐时:首先应宽衣解带,随后从容入坐。入坐姿势包括双盘(将左脚放于右大腿上,将右脚放于左大腿上,两手合于小腹前)、单盘(仅将右腿放于左大腿上即可);若单盘也不能做到,则可以将两小腿向后交叉于得下。盘坐时,应将右掌心贴于小腹,左掌心贴于右掌背,此时小臂可轻放于腿上。另外,盘坐时,脊骨不可过挺,也不可弯曲;头颈要端正,不低不昂。开口吐腹中移气,随即将舌头抵住上颚,用口鼻缓缓吸入清气3~7次,随后闭口,唇齿相着,舌仍要抵住上颚。再闭双眼,保持身体端正,若因久坐而微觉身体有俯、仰、斜、曲,则应轻轻矫正。

    ③坐后:先开口吐气10次左右,使身体中热气外散,缓缓摇动身体,再动肩胛、头颈,并缓慢舒放双手双脚;随后,用两大指背搓热后,擦左右眼皮,随即挣眼,再擦鼻头两侧;随后用两手掌互相搓热后,擦两耳轮,再周遍抚摩头部、胸腹、背、手臂、足腿,直至足心。待全身汗干后,方可随意动作。

    (4)调息。调整呼吸,即为调息,包括喉头呼吸、胸式呼吸、腹式呼吸、体呼吸四种方法。调息于坐前、坐时、坐后都要注意。

    ①坐前:平日中,就应注意以鼻息出入,应不粗不浅,宜从喉胸渐达腹部。

    ②坐时:应保持呼吸轻缓、长短均匀。亦可用数息法,或数息,或数入息,从一息数至十息,随后再从一息数起。久而久之,方法纯熟,自可息息调和而心自安定。

    ③坐后:调息能使血液流通,全身温热。坐后应开口吐气,使身体中温热减低,逐渐恢复平常状态后,自可随意动作。

    (5)调心。调心,是指调伏妄心。调心是静坐中最重要的功夫,只有摈弃妄念,才能心境调和而坐。

    ①坐前:平日中,就应注意行为检点,一言一动都将心意放在腔子里,不要令心神驰散,久而久之,妄心自然能够调伏。

    ②坐时:此时易有两种心象:一为心中散乱而支持不定,二为心中昏沉而容易瞌睡。一般初学之人,容易散乱不定,继续练习又会出现心中昏沉,这是练功人的通病。散乱不定者,应将一切放下,只专心一念于小腹中间,就可逐渐安定。而昏沉瞌睡者,应提起意念,注目热端,以使精神振作;亦可通过数息法治昏沉。

    ③坐后:静坐之后,仍应处处注意,不宜再胡思乱想、心猿意马。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WordPress后台-外观-小工具 进行配置小工具

    百家功法 百家功法 关注:0 内容:196

    气功养生功法之六字诀养气法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六字诀是一种在我国自古流传的养生方法,最初源于道家。我国历代诸多养生文献中,都有关于六字诀的论述,其养生功效被人们所普遍公认。此功法的操作核心内容为呼气吐字,且有六种变化,因而称为“六字诀养气法”。其中,六字分别是:嘘、呵、呼、呷、吹、嘻。六字中,嘘属肝木、呵属心火,呼属脾土,哂属肺金,吹属肾水,嗜属三焦。

    六字诀不仅汲取了祖国医学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生克制化的理论,以春、夏、秋、冬四时为顺序,配合以肝、心、脾、肺、肾五脏属性;以宫、商、角、徵、羽五音的发音口型,配合以呼吸、意念、肢体导引,以求引地阴之气上升,吸天阳之气下降,吐脏腑之独气,吸天地之清气,结合后天营卫,推动人体真元,从而使气血畅行于五脏六腑,达到祛疲、行滞、解毒、散结、调整虚实、修补残缺、补益身心、延年益寿之效。六字诀养气法亦可用于对于脏腑功能失调等病症的治疗。

    (1)预备式

    练功前,应先以预备式多站一会儿。双脚平站与肩同宽,头颈正直,百会穴朝天,内视丹田,轻闭嘴唇,舌抵上颚,双肩下沉,双射下坠,两臂自然下垂,射微屈,两腋虚空,含胸拔背,两膝微屈,全身放松,排除杂念,呼吸宜自然平稳,以达到松静自然、气血和顺之境。

    (2) 嘘字功法

    口型:双唇微合,有横细之力,舌尖向前、向内微缩,舌两边向中间稍稍卷起,牙齿露出微缝,向外吐气。

    功效:嘘字功法能平肝气,可治疗眼疾。对于肝火旺盛、肝气亏虚、肝肿大、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双眼干涩、头晕目眩等,均有疗效。

    (3)呵字功法

    口型:嘴半张,舌尖抵下颚,腮微用力向后拉,舌边倚下牙。

    功效:呵字功法能补心气,可治疗心悸、心绞痛、失眠、记忆力减退、汗出不止、舌体糜烂、舌强语塞等症。

    (4)呼字功法

    口型:口撮似管状,唇圆似筒状,舌体放平,向上微卷,用力前伸。此口型能牵引体内之气喷出口外。

    功效:呼字功法能健脾气,可治疗脾虚、脾胃不和、腹泻、腹胀、水肿、肌肉萎缩、消化不良、食欲不振、便血、四肢乏力,以及女性月经不调等症。

    (5)咽字功法

    口型:双唇微微向后收,上下牙齿相对,将舌尖置于两齿缝中,由牙齿向外发音。

    功效:字功法能补肺气,可治疗外感风寒、发热、咳嗽、痰涎上涌、背痛、畏寒、气短、尿频量少等症。

    (6)吹字功法

    口型:口稍张,嘴角微向后,舌稍向上翘且稍向后收。

    功效:吹字功法能补肾气,可治疗腰腿无力、腰腿冷痛、目涩、潮热、盗汗、头晕、耳鸣,以及男性遗精、阳痿、早泄、子宫虚寒、牙齿动摇、脱发等症。

    (7)嘻字功法

    口型:双唇微张且稍向里扣,舌微伸又有缩意,舌尖向下,且伴有嘻笑自得的神情,心境怡然自得。

    功效:嘻字功发能理三焦之气,可治疗三焦不畅所导致的耳鸣、头晕、目眩、咽喉肿痛、胸腹闷胀、小便不利等症。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WordPress后台-外观-小工具 进行配置小工具

    气功基础 气功基础 关注:0 内容:40

    气功养生的要领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气功的锻炼方式多种多样,但均能达到养生保健的效果。同时,各种气功锻炼方式所遵循的要领也是共同的。掌握锻炼气功的要领,不仅有助于气功质量和效果的提高,且能够消除锻炼者在练习气功中产生的一些不必要的顾虑。气功养生的要领主要有以下6个方面:

    1.身心放松、心境安宁

    在气功的锻炼要领中,“松静自然”是气功的基本要求之一,也就是这里所说的身心放松、心境安宁。身心放松亦有内外之分,内松要求练习者应消除呼吸、意念方面的紧张;外松则要求练习者身体四肢和肌肉、骨储均应处于放松状态。另外,练习气功对静的要求则主要体现在思想、意念等心境方面的宁静,正所谓“外静不如身静、身静不如心静”。

    2.以动功、静功相结合锻炼

    从体力上讲,能动的人应多练动功;体力差的人可以少练动功;但练习动功也应以不过度疲劳为度。从病情上讲,病情重的人应以静功为主,适当结合动功;病情轻或正处于康复阶段的人,应适量增加动功。从心境上讲,不易入静者,应先练动功,再逐渐练习静功。从时间上讲,清晨宜先静后动;晚上宜先动后静。

    3.兼顾练、养

    气功亦注重练功与合理休息、调养的兼顾,这对于体质差或重病、慢性病人尤其重要。练与养的合理兼顾,能够更好地发挥两者之间的促进作用。正所谓:练而不养,神气耗伤;练养相兼,功进年延。

    4.注意意念和呼吸的配合

    一方面,练功中不要过分通过主观作用调整呼吸,比如故意拉长呼吸等,应在情绪安宁、注意力集中的基础上逐渐调整呼吸。另一方面,亦不要过分注重练功所出现的良好感觉,对于这些感觉应顺其自然,不要将注意力过分集中于此,以免影响练功的整体效果。

    5.姿势准确、动作灵活

    练功要求练习者必须姿势准确、动作规范,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尤其是在练习之初,若不能攀握准确、规范的练功动作,一旦定型则很难改正。另外,在注意动作规范的同时,要注意动作应不僵不硬、举止灵活,以免僵硬动作导致过度疲劳而难以使练功持续进行。

    6.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循序渐进要求练功者应遵循由初级至高级的渐进规律;持之以恒则要求练功者必须长期座持不解。练功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功效更是通过练功时间的积累而逐渐显现的,因而只有在持之以恒的练习中才能收获最好的练功效果。而循序渐进则是持之以恒的基础,由浅入深地练习才能坚定练习的信心,反之则会练练停停、一曝十寒。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WordPress后台-外观-小工具 进行配置小工具

    气功基础 气功基础 关注:0 内容:40

    气功养生的特点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气功古称导引。“导",有疏导、通道的意思,是指导气。“引”,有引申、引导的意思,是指引体。《庄子?刻意》李颐注曰:“导气令和,引体令柔。”就是说把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呼吸,疏导成细、匀、深、长的腹式呼吸,把人们的四肢锻炼得柔初结实。而导引当中的导气和引体又大多是在意念的引导下完成的,所以说,导引就是呼吸运动、意念活动和肢体运动三者相结合的一种祛病健身养生功法。

    导引是以中医基础理论的阴阳学说、藏象学说、气血经络学说为指导思想,因此,最大的特色就是突出以"精气神”为核心形神合一调养机制,和以动静相结合的独特运动形式,从而能够形神统一、刚柔相济、动静得宜,以达到活动筋骨、疏通气血、调和脏腑的目的。

    1.形神合一

    导引术是一种自我身心并用的主动性锻炼方法。其独特之处就在于意守、调息、动形的统一。不仅仅是锻炼人的形体,还注重修炼精神意识,从三个方面同时入手,以达到“形与神具”、“形神合一”的效果。

    (1)意守:意念引导,练意以养神。即把全部的精力专注于某一件事物上,如在运动时将思想集中于丹田,或集中于调节呼吸和身体的动作上。

    (2)调息:呼吸吐纳,调息以运气,是指调节呼吸,即做到呼吸深沉和缓和,并且根据运动的节律快慢来调节呼吸的频率。

    (3)动形:运动肢体,练形以全精。是指形体的运动,即采用某种形式的身体运动来进行锻炼骨骼、关节、肌肉,以保持其灵活和健壮。

    2.动静结合

    静,是指思想专一、排除杂念、心神安静;动,是指活动筋骨、运转肢体。即意静而形动。这也是传统体育保健的重要原则之一,没有专注的思维支配,就不可能有协调的形体运动,当然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传统的体育保健就是依靠自我特定的身体姿势、形态的锻炼和特定的精神意识、思维的引导,来调节自身的功能,发挥人体内在的潜能,从根本上达到精神和形体的高度统一。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WordPress后台-外观-小工具 进行配置小工具

    气功基础 气功基础 关注:0 内容:40

    气功养生的原则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一)清心寡欲

    气功养生的关键是要做到清心寡欲。养生家孙思邈作了精辟的论述“彭祖曰,道不在烦,但能不思衣食,不思声色,不思胜负,不思曲直,不思得失,不思荣辱,心无烦。形勿极,而兼以之导引,行气不已,亦可得长年,千岁不死。凡人不可无思,当以渐遣除之。”说明排除杂念,净化大脑,清虚静定,便于全神练功。

    (二)选择适当的地点和条件

    气功需要选择适当的地点和适当的条件,养生家孙思邈对导引地点和条件也作了进一步的说明“彭祖曰:‘和神导气之道,当得密室,闭户安床暖席,枕高二寸,半身偃卧,冥目,闭气于胸中,以鸿毛著鼻上而不动,经三百息,耳无所闻,目无所见,心无所思,如此则寒暑不能侵……’”。另外孙思邈在《居处法》中也强调:“凡人居止之室,必须周密,勿令有细隙,致有风气得入……久坐必须急避之。”

    (三)选择适当的时间

    在时间的选择上,养生家孙思邈《千金要方-卷二十七?调气法》中说:“凡调气之法,夜半后到日中前,气生得调,日中后到夜半前,气死不得调……古人认为调气导引选择夜半后到日中前这一段时间最为合适。也就是说早晨练习为最好的时间。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WordPress后台-外观-小工具 进行配置小工具

    气功基础 气功基础 关注:0 内容:40

    气功养生的发展过程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1.春秋战国时期导引养生理论初步形成

    气功古称导引。而“导引”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刻意》“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此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说明导引是以肢体运动为主,配合呼吸吐纳,追求长寿的一种运动方式。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存在“动”和“静”、“养神”和“养形”两种不同的健身方法。《黄帝内经》对“气”和“行气”的作用,巳有明确的阐述。如《灵枢?脉度》说:“如水之流,如曰月之行不休……其溢之气,内溉藏府,外濡腠理”。我国现存最早的《行气玉佩铭》,有铭文45字,讲述了行气的全过程。说明导引养生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自然经验理论。

    2.秦汉时期导引养生理论成熟发展

    秦汉时期在气功养生方面仍不断地深入探索“形”与“神”之间的关系。西汉时期的《淮南子》、东汉时期的桓谭与王光,对“形”与“神”相互关系的理论有了新的发展。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导引图》与华佗《五禽戏》,标志着秦汉时期的导引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东汉医家华佗,他继承了先秦《吕氏春秋》动则不衰之说,从理论上进一步阐述了以动养生的道理。华佗在继承整理前人导引养生术的基础上创制了《五禽戏》,在现代仍广泛流传,且发展出多种流派。据《三国志?华怕传》载,他曾对弟子吴普讲述以动养生的主张,他认为:“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如户枢不朽是也。是以古之仙者为导引之事,熊颈鸱顾,引挽腰体动诸关节以求难老。

    3.三国、两晋、南北朝导引养生理论丰富多彩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导引养生丰富多彩,其主要代表人物是嵇康、葛洪。嵇康提出“形恃神以立,劳须形以存……又呼吸吐纳,服食养生,知形神相亲,表里俱济也”。嵇康认为形神是互相依存的,常做“呼吸吐纳”之气功,并配合药物治疗,就能使“身心俱健”。

    葛洪对于导引、吐纳等养生本十分重视,他在《抱朴子?释滞》中指出“行气可以治百病,……或可以延年命,其大要者,胎息而已”。首次提出了“胎息”功法,并详述其要领。

    4.隋唐、五代时期导引养生理论的发展进入新阶段

    隋唐、五代时期导引养生学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唐代孙思邈在导引理论方面也有较大的突破,他认为常练行气导引,可以增进健康,祛病延年。他在《枕中方?行气》中说:“行气可以治百病,可以去瘟疫……其大要者胎息而已”。其方法大体与葛洪的胎息法相似。他在《枕中方?导引》中说“卧起、平气正坐,手叉掩项,目南视,上使手项与争,为之三过”,“屈动身体四极,反张侧掣,宜摇百关,为之各三”。他认为常做这种运动,“使人精和,血脉流通,风气不人,行之不病”。

    5.宋元时期导引养生理论的盛世期

    宋元时期掀起了全民导引养生的热潮。著名文学家、导引养生行家苏轼和欧阳修写了不少养生论著,如《问养生》、《养生说》、《读养生说》等。苏轼在《教战守》中,把天下之势比作一身,认为畏之太甚则脆弱,养之太娇则惰,“是故善养生者,使之能逸而劳、步趋动作,使其体狃于塞暑之交,然后可能健有力,涉险而不伤”。欧阳修也在自己的养生实践中总结出“劳其形都长年,安其乐都短命”的规律,提出“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生”。宋代的导引养生不仅发扬了古代“动以养生”的光辉思想,而且还创编了不少行之有效

    的养生理论和方法。如无名氏创编的“八段锦”及道士蒲处贯创编的“小劳术”、陈希夷的“十二月坐功”等健身养生体操。

    6.明清时期导引养生理论纳新弘扬

    明代以后,由于武术的发展和《道藏》的成书,又推动了导引术的进步和发展,在《遵生八笺》载有八种导引,除在国内广为流传外,并于1895年译成英文发行于国外。如明代正德年间罗洪先所撰《仙传四十九方》,载录华佗“五禽图”最为详尽,并指出:“凡人身体不安,作此禽兽之戏,汗出,疾即愈矣”。清乾隆时,沈金鳌于《杂病源流犀烛》一书中,卷首列有“运动规法”,包括导引、气功和按摩等,这些方法多摘自明代曹士珩所撰《保生秘要》一书。

    在明清时期,静功和动功与武术的结合,促进了太极拳的发展,使其以独特的风格流传于国内外,深受人们喜爱,在养生保健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敬慎山房主彩绘二十四幅《导引图》,将气功、导引、按摩溶为一炉,用于养心练精、补虚、防治疾病和强身益寿,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在此时期,由于武术流派的空前发展,不论道、佛寺院,还是山寨水乡,都有练功习武的时尚,使武术健身得到了很大范围的普及,发挥了良好的健身御敌的作用。

    7.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广大中医专家和导引气功家对导引养生疗法进行了挖掘、整理和研究,出版了很多专著,取得了可喜成果。

    如成立导引、气功协会或研究会,医疗机构开设导引门诊部和导引科;髙等院校增设导引课程、体育院校成立按摩导引研究室。医学专家和导引专家在古代导引术的基础上,继承发展、推陈出新、整理研究出了内容丰富、流派繁多的导引养生功法。许多生理学家、考古学家和导引专家对导引气功进行了大量研究,对人体导引气功练习前后的呼吸、心率、血液、血压、血液成分、消化机能以及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改变等方面进行研究,提出了“生命信息”的新概念,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8.导引养生蓬勃发展走向世界

    导引养生,源于中国,属于世界。目前已推广到了日本、韩国、泰国、英国、法国、美国、澳大利亚等60多个国家。国际上已有30多万人加入导引养生队伍,导引养生事业将在亚洲、欧洲、澳洲、堆洲、美洲等五大洲健康发展,为探索人类健康长寿之奥秘做出更大贡献。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WordPress后台-外观-小工具 进行配置小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