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香丸– 《圣惠》卷九十八
《圣惠》卷九十八。为原书卷七十“沉香丸”之异名,见该条。
七香丸–《博济》卷二
【方源】《博济》卷二。
【组成】丁香二分,官桂一分,青皮半两,巴豆二十粒(去皮膜,以纸压出油用),缩砂半两(去皮),木香一分,槟榔三枚
【用法】上为末,醋糊为丸,如绿豆大.每服十丸至十五丸,姜汤、茶、酒任下.
【功用】消化酒食毒,破心胸冷气。
【主治】心胸冷气,攻刺疼痛。
七香丸–《圣济总录》卷八十八
【方源】《圣济总录》卷八十八
【组成】零陵香(去梗)、甘松香(去土)各一两,藿香(去梗)、木香各一两半,丁香皮(锉)、沉香各半两,麝香(研)、红豆蔻(去皮)、草豆蔻(去皮)、毕澄茄各一分,山芋、槟榔(煨)各二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熟)、白术、半夏 (汤洗七遍,去滑)、人参、青橘皮(汤浸,去白,焙)、白豆蔻(去皮)、蒟酱各一两,陈橘皮(汤浸,去白)三分,甘草(炙)一两半
【用法】上为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前生姜汤送下.
【主治】虚劳.脾胃虚冷,寒痰呕吐,心腹胀满疗痛,水谷不消。
七香丸–《圣济总录》卷一一八
【方源】《圣济总录》卷一一八。
【组成】白豆蔻仁、丁香、藿香、零陵香、青木香、白芷、桂心各一两,香附子二两,甘松香、当归各半两,槟榔二枚,沉香一两
【用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大豆大.常含一丸,咽汁,日三夜一;亦可常含咽汁。
【功用】下气去臭。
【主治】口及身臭。
【宜忌】慎五辛。
【备考】服药后,五日口香,十日体香,二七日衣被香,三七日下风人闻香,四七日洗手水落地香,五七日把他人手亦香.
七香丸–《卫生总微》卷十
【方源】《卫生总微》卷十引张涣方。
【组成】青皮(浸,去瓤,一半生,一半炒)一两,肉豆蔻半两(面裹煨,令香熟),牵牛一两(炒)
【用法】上为末,糊为丸,如麻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生姜米饮下,不拘时候.
【主治】小儿吐泻,不近乳,心腹胀满,小便不利。
七香丸–《百一》卷二
【方源】《百一》卷二引徐家方.
【组成】甘草(锉碎,炒)、甘松(去土,拣净)、缩砂仁、丁香皮、姜黄、益智各一两,香附子(擦去毛,净)二两
【用法】上为细末,汤漫蒸饼为丸,如小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细嚼,白汤送下.
【功用】《普济方》:化积气,消宿食、止泻痢。
【主治】①《百一》;翻胃。②《普济方》;呕逆。
七香丸–《百一》卷二
《百一》卷二引冯仲柔传徐家方.为《局方》卷三(绍兴续添方)“小七香丸”之异名.见该条。
七香丸–《普济方》卷一七五
《普济方》卷一七五,即《瑞竹堂方》卷一“木香丸”.见该条.
七香丸–《普济方》卷一六八
【方源】《普济方》卷一六八。
【组成】丁香、檀香、益智仁、甘草各一两,木香、蓬莪术各一两半,香附子一两半
【用法】上用甘草膏为丸,如鸡头子大。每服二三粒,姜汤嚼下;治一切结实,冲胸膈恶气,用水、姜汁煎服。
【功用】通中快气。
七香丸–《普济方》卷三九三
【方源】《普济方》卷三九三。
【组成】木香、丁皮、檀香、甘松、丁香各三钱,陈皮(去白)、缩砂仁各五钱,三棱、莪术各五钱(醋煮),白豆蔻三钱,香附子(炒去毛)二两,益智仁三钱
【用法】上为末,糊为丸,生姜汤吞下。
【功用】消食快膈,和胃止痛。
七香丸–《婴童百问》卷五
【方源】《婴童百问》卷五。
【组成】木香一钱五分,丁香一钱五分,八角茴香(炒)一钱五分,枳壳一钱,三棱一钱,青皮一钱,蓬莪术一钱(细切,用巴豆七粒,去壳同炒赤色,不用巴豆)
【用法】上为细末,煮糊为丸,如黍米大。每用三十丸,空心米饮下。
【主治】小儿因伤积,结成癣块,其症如肠游之疾,便利无度,滑不成粪,似痢非痢。
七香丸–《嵩崖尊生》卷九
【方源】《嵩崖尊生》卷九。
【组成】香附二钱,麦芽一钱,丁香皮三钱半,砂仁、藿香、官桂、甘草、陈皮各二钱半,甘松、乌药各六分半
【用法】蜜为丸服,
【主治】①《嵩崖尊生》:伤寒物,内寒。②《医级》:脾胃虚冷,胸膈噎塞,渐成膈气,及脾泄泻利,反胃呕吐。
【宜忌】《医级》:忌生冷、油腻。
七香丸–《青囊秘传》
【方源】《青囊秘传》。
【组成】香附三两,麦芽二两,砂仁一两,甘松一两,甘草二两五钱,陈皮二两五钱,丁香一两,檀香二两,官桂二两五钱,乌药二两,藿香三两,木香二两
【用法】上药为末,水叠为丸,如弹子大,降香一两研末为衣。每服一丸。
【主治】胃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