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汤–《金匮》卷上
《金匮》卷上。为《伤寒论》“理中汤”之异名。见该条。
人参汤–《肘后方》卷一
【方源】方出《肘后方》卷一,名见《外台》卷七引《必效方》。
【组成】人参、挂心、栀子(擘)、甘草(炙)、黄芩各一两
【用法】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三服,
【主治】卒心痛。
【宜忌】《外台》引《必效方》:忌海藻、菘菜、生葱。
人参汤–《肘后方》卷三
【方源】方出《肘后方》卷三,名见《医心方》卷二十二引《产经》,
【异名】生姜汤(《医心方》卷五引《古今录验》)、生姜甘草汤(《千金》卷十七)、人参甘草汤(《三因》卷十三)。
【组成】生姜五两,人参二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
【用法】上(口+父)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分再服。
【主治】肺痿咳嗽,吐血。 ①《肘后方》;肺痿咳嗽,吐涎沫,心中温温,咽燥而不渴者,②《医心方》引《产经》;妊娠咳逆若伤寒咳。③《医心方》引《古今录验》:吐血。
【方论选录】《千金方衍义》:肺痿日久,胃气并虚,虽用甘草,不得人参协助之力,无以建温肺之功;且津气既衰,不能胜干姜之燥,故易生姜散肺之络;佐以大枣运脾之津。土沃金生,虚则补其母,上皆属寒主治。
人参汤–《外台》卷三十八
【方源】《外台》卷三十八引靳邵方。
【组成】麻黄三两(去节),人参枳实(炙),黄芩甘草(炙),茯苓各一两
【用法】上切。以水五升,煮二升,分服之。
【主治】乳石发动,荣卫不通,心腹痛不解,通身颤寒者。
人参汤–《外台》卷六
【方源】《外台》卷六引《小品方》。
【组成】人参二两,茯苓二两,葛根二两,橘皮二两,麦门冬(去心)二两,甘草(炙)二两
【用法】上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绞去滓,分三次温服。
【主治】霍乱,卒吐下不禁,脉暴数。
人参汤–《外台》卷十五
【方源】《外台》卷十五引《深师方》。
【组成】人参、甘草(炙)各二两,半夏(洗)一两,龙骨六两,远志八两,麦门冬(洗,去心)一升,干地黄四两,大枣(擘)五十枚,小麦一升,阿胶(炙)三两,胶饴八两,石膏四两(碎,绵裹)
【用法】上切。以水三斗,煮小麦令熟,去麦纳药,煮取七升,去滓,纳胶饴令烊,一服一升.R三夜一。安卧,当小汗弥佳。
【功用】安志养魂。
【主治】忽忽善忘,小便赤黄,喜梦见死人,或梦居水中,惊恐惕惕如怖,目视院I,不欲闻人声,饮食不得味,神志恍惚不安。
【宜忌】忌海藻、菘菜、羊肉、芜荑。
【备考】《圣济总录》有生姜三片。
人参汤–《医心方》卷九
【方源l《医心方》卷九引《深师方》。
【组成】人参二两,干姜四两,泽泻二两,桂心二两,甘草二两,茯苓四两,大黄—两
【用法】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每服八合一一日三次。
【主治】胃逆,干呕欲吐。
人参汤–《医心方》卷九
【方源】《医心方》卷九引《耆婆方》。
【组成】人参二两,茯苓三两,麦门冬一两,粟二两
【用法】以水七升,煮取四升,分三服, 日三夜二。
【主治】内虚上热下冷,气上,头痛,胸烦。
人参汤–《外台》卷六
【方源】《外台》卷六引《删繁方》。
【组成】人参三两,甘草二两(炙),黄芩二两,当归三两,茯苓四两,干姜四两,厚朴四两(炙),芎劳三两,粟米二升
【用法】上切。以水一斗五升,煮米取熟,去米澄,取七升,下诸药,煎取三升,分三服。
【主治】中焦虚寒,洞泄。
【宜忌】忌海藻、菘菜、大醋等物。
人参汤–《外台》卷十六
【方源】《外台》卷十六引《删繁方》。
【组成】人参、厚朴(炙)各二两,葱白一虎口,白术四两,蓼一把(长三寸)
【用法】上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去滓,分二服。
【主治】筋虚胞转;或因霍乱转筋,腹满痛;或因服药吐利过度,脚手虚转,肠胞转痛。
【宜忌】忌桃、李、雀肉等。
人参汤–《外台》卷十
【方源】《外台》卷十引《古今录验》。
【组成】桂心、甘草(炙)各三两,人参、干姜、防风各二两,白术一两半
【用法】上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一日三次。
【主治】肺客热,并心肝家气。
【宜忌】忌桃、李、雀肉、生葱、海藻、菘菜。
人参汤–《外台》卷三十三
【方源】《外台》卷三十三引《古今录验》。
【组成】人参四两厚朴(炙) 生姜枳实(炙) 甘草(炙)各二两
【用法】上切。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主治】妇人妊娠恶食。
【宜忌】忌海藻、菘菜。
人参汤–《千金》卷五
【方源】方出《千金》卷五,名见《医心方》卷二十五引《产经》。
【组成】人参一两,厚朴、甘草各半两,白术十八铢(一方加干姜一分 或加生姜三分)
【用法】上(口+父)咀。以水一升二合,煮取半升。六十日儿服一合,百日儿分三服,期岁儿分二服,中间隔乳食之。
【主治】①《千金》:小儿霍乱吐痢。②《卫生总微》:吐利不止,心烦,四肢逆冷。
【宜忌】乳母忌生冷、油腻等。
人参汤–《千金》卷十三
【方源】方出《千金》卷十三,名见《千金翼》卷十六。
【组成】人参、当归、防风、黄耆、芍药、麦门冬各二两,独活、白术、桂心各三两。
【用法】上(口+父)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
【主治】风眩屋转,眼不得开。
【方论选录】《干金方衍义》:方合保元、生脉、四君、四物、建中等方,平调津液血气,兼取独活、防风透入参、耆、归、芍剂中,并赖挂心以行其势,允为虚风眩晕之神丹也。
人参汤–《千金》卷十四
【方源】《千金》卷十四。
【组成】人参、防风、乌头、干姜、泽泻、狗脊、远志、附子、栝楼根、黄芩、独活各五分,秦艽、牡蛎、五味子、前胡、细辛、石膏、芎劳、蜀椒、牛膝、甘草、石南、桂心、麻黄、竹皮、白术、山茱萸、橘皮、桑根、白皮各十八铢,茯苓、鬼箭各十二铢,大枣十六枚
【用法】上(口+父)咀。以水六升,酒六升,合煮取四升,分五服,日三夜二。
【主治】风癫,往来发作,有时或无时节。
【备考】《千金翼》有桔梗、泽兰,无栝搂根、鬼箭。
人参汤–《千金》卷十六
【方源】方出《千金》卷十六,名见《圣济总录》卷四十七。
【组成】人参一两,泽泻、甘草、桂心各二两,橘皮、干姜各三两,茯苓四两,青竹茹五两,大黄六两
【用法】上(口+父)咀。以水八升,煮取三升,一服七合,日三夜一。
【主治】胃虚反,食下咽便吐。
【加减】已利者,去大黄。
人参汤–《千金》卷十六
【方源】方出《千金》卷十六,名见《外台》卷八引《必效方》。
【组成】人参泽泻挂心各二两茯苓四两橘皮甘草黄耆各三两大黄一两半 生姜八两半夏一升 麦门冬三升
【用法】上政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二合,一服八合,日三夜一;羸人服六合。
【主治】胃反,吐逆不消食,吐不止。’
【宜忌】《外台》引《必效方》:忌海藻、生葱、羊肉、饧、菘菜、酢物。
【加减】已利,去大黄。
人参汤–《千金》卷十六
【方源】方出《千金》卷十六,名见《外台》,卷六引《崔氏方》。
【组成】人参一两,胡麻仁八合,橘皮一分,枇杷叶八两
【用法】上(口+父)咀。以水一斗,煮枇杷叶,取五升;下药,煮取三升,纳麻仁,稍饮之。
【主治】呕哕。
人参汤–《千金》卷十七
【方源】《千金》卷十七。
【组成】人参、麦门冬、干姜、当归、茯苓、甘草、五味子、黄耆、芍药、枳实各一两,桂心三两,半夏一升,大枣十五枚
【用法】上(口+父)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一服九合,从旦至晡令尽,皆热服,慎勿冷。
【功用】安食下气,理胸胁。
【主治】肺积气,并客热。
【方论选录】《千金方衍义》:方中参、耆、甘草、麦冬、五味,保元、生咏之制也;更兼干姜、桂、苓、枳、半、大枣理中运痰;当归、芍药以和营血。
人参汤–《千金》卷十九
【方源】《千金》卷十九。
【组成】人参、麦门冬、当归、芍药、甘草、生姜、白糖各二两,前胡、茯苓、蜀椒、五味子、橘皮各一两,桂心一两,大枣十五枚,枳实三两
【用法】上(口+父)咀。取东流水一斗半,渍药半日,用三岁陈芦梢以煎之,取四升,纳糖,复上火煎令十沸。年二十以上,六十以下,一服一升;二十以下,六十以上,服七八合;虽年盛而久赢者,亦服七八合,日三夜一,不尔,药力不接,则不能救病也。要用劳水、陈芦,不则水强火盛猛,即药力不出也。
【功用】调中平脏,理绝伤。
【主治】男子五劳七伤,胸中逆满,害食乏气,呕逆,两胁下胀,少腹急痛,宛转欲死。
【方论选录】《千金方衍义》:五劳七伤,不独肾脏受病。然多醉饱入房,胃气受伤,所以胸中逆满乏气,呕逆气竭;肝伤,所以两胁下胀;肾气失职,所以小腹急痛,宛转欲死,总由肾气受伤而为种种诸患。故以甘草、人参、麦冬、茯苓平调中气;归、芍、姜、枣、饴糖调和营血;椒、桂、五味下达肾逆;前胡、枳、橘开豁痰气,全赖内补建中,护持绝伤为主。用东流水煮煎者,取其通利肾邪。以清委积之陈气也。
【临证举例】虚劳赢瘦 贞观初,有人患赢瘦殆死,孙思邈处此方,一剂即愈,如汤沃雪。
人参汤–《千金》卷二十
【方源】《千金》卷二十。
【异名】人参散(《圣惠》卷四十七)。
【组成】人参、附子、厚朴、茯苓、甘草、橘皮、当归、葛根、干姜、桂心各一两
【用法】上(口+父)咀。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取愈乃止,随吐续更服勿止,并灸之。
【主治】胃冷霍乱,吐利烦呕,转筋,肉冷汗出,手足指肿,喘息垂死,语音不出,脉不通。
【方论选录】《千金方衍义》:胃中虚冷吐利,而用参、苓益气;姜、附暖中;归、桂温血;葛根、甘草通调胃津;厚朴、橘皮温散痰气,破阴助阳,补正除邪兼致之矣.
人参汤–《干金翼》卷十九
【方源】《干金翼》卷十九。
【组成】人参、干姜、黄耆、芍药、细辛、甘草(炙)各一两
【用法】上畋咀。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八合,一服三合。
【功用】养神补益,安利五脏,通血脉,长肌肉,调气进食。
人参汤–《神巧万全方》
【方源】《神巧万全方》引《传信方》(见《医方类聚》卷一O三)。
【异名】薤白粥(《得效》卷五).
【组成】人参一两(细切,以水一升,火煎,取三合),鸡子白三枚,薤白三七茎(切),粟米粥一大合
【用法】上以鸡子白、薤白、粟米粥三味调搅,然后暖人参汤相合,顿服。未定,更准前服。
【主治】反胃。
【临证举例】反胃 唐李直方舍人,任韶州刺史,病反胃,服诸药无效,用此立验。
人参汤–《经效产宝》卷中
【方源】方出《经效产宝》卷中,名见《普济方》卷三五〇。
【组成】人参六分,茯神、麦门冬、羚羊角各八分,黄芩、白鲜皮、甘草各四两,石膏十二分,淡竹沥二大合
【用法】以水二大升,煎取七合,下竹沥,分为三服。
【主治】①《经效产宝》:产后中风,心忪悸,或志意不定恍惚,言语错乱。②《普济方》:产后中风,口面喎斜。
人参汤–《医心方》卷二十五
【方源】方出《医心方》卷二十五引《博济安众方》,名见《圣济总录》卷一七六。
【组成】人参二两,橘皮一两,生姜一两
【用法】以水一升半,煎取八合,细细服之。
【主治】小儿吐乳。
人参汤–《圣惠》卷九
【方源】《圣惠》卷九。
【组成】人参三分(去芦头),诃黎勒皮三分,干姜三分(炮裂,锉),桂枝三分,赤茯苓一分,附子三分(炮裂,去皮脐),甘草(炙微赤,锉)一分
【用法】上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时候温服,频服之。汗出愈。
【主治】伤寒二日,头痛鼻干,面赤壮热,四肢烦疼.
人参汤–《普济方》卷三三三
【方源】《普济方》卷三三三引《圣惠》。
【组成】人参、槟榔(锉)、麦门冬(去心,焙)、大腹皮(锉)、牡丹皮、芍药、防己、芎劳、草豆蔻、白术、生干地黄(焙)、丁香皮、桔梗(炒)、枳壳(去瓤,麸炒)、茯神(去木)、当归(切,焙)、甘草(炙)各一两桂(去粗皮),远志(去心)、大黄(锉,炒)各半两。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加生姜二片,大枣一枚(擎破),同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功用】通心气,行荣卫,滑经脉。
【主治】室女思虑太过,心气不足,气结不得宣利,月水不应时,或久不通,或血隔成痨,渐有寒热,肌肉消瘦,不思谷味。
【宜忌】不可服破血有性之药。
人参汤–《普济方》卷一四八
【方源】《普济方》卷一四八引《博济》。
【组成】人参一两赤茯苓(去黑皮)一两白术一两甘草一两(锉) 麻黄(去根节,煎,掠去沫,焙)一两五钱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三钱,以水一盏,加葱白、盐、豉各少许,同煎至六分,去滓温服。
【主治】时气三日,浑身疼痛,壮热不解.
人参汤–《伤寒微旨》卷上
【方源】《伤寒微旨》卷上。
【组成】人参半两,石膏二两,柴胡一两,芍药、甘草各三分
【用法】上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加生姜三片如钱大,同煎至七分,去滓热服.
【功用】消阳助阴,解表。
【主治】伤寒,阳盛阴虚,邪气在表,阳气独有余,身热冒闷,口燥咽干,脉浮敷,或紧或缓,上出鱼际,寸脉力大于关尺,发病在立春以后至清明以前者,
【加减】若三五服后依前发热者,每服加豆豉十五粒;若热再不解,更加石膏二两.
人参汤–《普济方》卷二〇四
【方源】《普济方》卷二〇四引《护命》,
【组成】桑寄生半两,川芎、木香、沉香、甘草、乌药、人参、枳壳(只使青)各一分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一钱九分,水一盏,煎取七分,空心和滓服之.
【主治】喜怒膈气,心前噎塞,空呕.
人参汤–《圣济总录》卷八
【方源】《圣济总录》卷八。
【组成】人参三分,麻黄(去节,先煎,掠去沫,焙干)一两,半石膏二两半(捣碎),芍药三分,芎劳、防己(锉)、桂(去粗皮)、防风(去叉)一两,附子(炮裂,去脐皮)一枚,重半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四十九枚。
【用法】上药锉如麻豆。每服五钱匕,水二盏,加生姜半分(切),煎至一盏,去滓温服,空心一服,相去如人行五里再一服。衣覆微汗,勿触外风。
【主治】中风,四肢拘挛,舌强不能语,精神恍惚。
【加减】如体中觉热,每服加竹沥一合。
人参汤–《圣济总录》卷九
【方源】《圣济总录》卷九。
【组成】人参一两,麻黄(去节,煎,掠去沫,焙)一两半,甘草(炙,锉)一两,白术一两,防风(去叉)一两半,羚羊角(镑)二两,独活(去芦头)一两,芎劳一两,升麻一两,石膏二两,防己一两,芍药一两半,桂(去粗皮)一两,黄芩(去黑心)一两,附子(炮裂,去皮脐)三分
【用法】上锉,如麻豆大。每用十钱匕,以水三盏,加生姜十片,煮取一盏半,入竹沥一合,更煎三沸,去滓,分三服,日二夜一,微热服之。
【主治】偏风,半身不遂,手足常冷。
【加减】若有冷气,加陈橘皮(汤浸,去白,焙)、牛膝(去苗)、五加皮(锉细)各一两。
人参汤–《圣济总录》卷十
《圣济总录》卷九。为《千金》卷八注文引《古今录验》“八风续命汤”之异名。见该条。
人参汤–《圣济总录》卷十
【方源】《圣济总录》卷十。
【组成】人参,三两,白术四两,桂(去粗皮)、防己、甘草(炙,锉)各三两,乌头(炮裂,去皮脐)七枚,防风(去叉)三分,赤茯苓(去黑皮)二两
【用法】上锉,如麻豆大。每服四钱匕,水一盏半,加生姜三片,同煎至一盏,入醋少许,更煎三四沸,去滓温服,日二夜一。当觉热痹。未觉,加药末并醋,如前煎服,觉热痹即止。
【主治】历节风疼痛,日夜发歇不可忍。
人参汤–《圣济总录》卷十三
【方源】《圣济总录》卷十三。
【组成】人参三分,半夏(汤浸七遍去滑)、干姜(炮,锉)、白茯苓(去黑皮)、白术甘草(炙,锉)、五味子(炒)、桂(去粗皮)、黄耆(锉)各半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一两,诃黎勒(煨,用皮)三分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三钱匕,以水一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三枚(擘破),同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时候,稍热服。
【主治】风气汗泄太多,寒中泣出。
人参汤–《圣济总录》卷十三
《圣济总录》卷十三。为《圣惠》卷六“人参散”之异名。见该条。
人参汤–《圣济总录》卷十五
【方源】《圣济总录》卷十五。
【组成】人参、芎、枳壳(去瓤,麸炒)芍药防风(去叉)、细辛(去苗叶)、桂(去粗皮)、附子(炮裂,去皮脐)、甘草(炙)各半两,桔梗(炒)、木香、茯神(去木)各三钱
【用法】上锉细,如麻豆大。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加生姜半分(切),煎至八分,去滓温服。
【主治】风厥,志意不乐,身背疼痛,多惊善欠,噫气。
人参汤–《圣济总录》卷十六
【方源】《圣济总录》卷十六。
【组成】人参、柴胡(去苗)、羌活(去芦头)、荆芥穗、旋覆花、甘菊花(择去梗)、桑白皮(锉)各等分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甲.晚食后、临卧温服。
【主治】风头眩,涕唾稠粘,心胸烦闷。
人参汤–《圣济总录》卷十七
《圣济总录》卷十七。为《圣惠》卷二十。茵芋散”之异名。见该条。
人参汤–《圣济总录》(人卫本)卷二十一
【方源】《圣济总录》(人卫本)卷二十一。
【组成】人参一两,白术、甘草(炙)各半两,麻黄(去根节)、桂(去粗皮)各三两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加生姜三片,煎至七分,去滓,连并温服,不拘时候,衣覆出汗。
【主治】伤寒一日至三日,头痛壮热,烦闷,其脉洪数。
【备考】方中麻、桂用量,文瑞楼本作“各三分”。
人参汤–《圣济总录》卷二十一
【方源】《圣济总录》卷二十一。
【组成】人参半两,灯心一小束,枳壳(去瓢,麸炒)一分,大腹皮(锉)一枚,茶末二钱,生甘草半两
【用法】上药除茶末外,各细锉。用淡浆水二大盏,煎至一盏,去滓,下茶末搅匀,分温二服。以纸捻子于咽喉中取吐为度。
【主治】伤寒出汗后,心胸妨闷,烦热未退。
人参汤–《圣济总录》卷二十二
【方源】《圣济总录》卷二十二。
【组成】人参赤茯苓(去黑皮) 白术干葛(锉) 甘草(锉,生用)各一两麻黄(去根节,煎,掠去沫,焙)一两半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入葱白、盐、鼓各少许,同煎至六分,去滓温服。
【主治】时气,浑身疼痛,壮热不解。
人参汤–《圣济总录》卷二十三
【方源】《圣济总录》卷二十三。
【组成】人参、麦门冬(去心,焙)、五味子(炒)、石膏(碎)各一两,甘草(炙)半两
【用法】一卜为粗末。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主治】伤寒下后,发热烦渴。
人参汤《圣济总录》卷二十三
【方源】《圣济总录》卷二十三。
【组成】人参、黄芩(去黑心)、柴胡(去苗)、葛根(锉)各一两,山栀子仁,甘草(炙,锉)各半两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加生姜一枣大(拍碎),煎至七分,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主治】伤寒七八日,汗后心烦,躁渴。
人参汤–《圣济总录》卷二十三
【方源】《圣济总录》卷二十三。
【组成】人参、白术各一两,细辛(去苗叶)、干姜(炮裂)各三分,甘草(炙)半两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五钱匕,以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食前温服。
【主治】伤寒,里寒外热,手足多厥。
人参汤–《圣济总录》卷二十四
【方源】《圣济总录》卷二十四。
【组成】人参、甘草(炙)各二两,桂(去粗皮)、陈橘皮(汤浸,去白,焙)、白茯苓(去黑皮)、防风(去叉)、五味子、柴胡(去苗)各一两,附子(炮裂,去皮脐)、半夏(生姜汁浸一伏时)各半两
【用法】上锉,如麻豆大。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加生姜二片,大枣二枚(擘破).同煎至七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
【主治】伤寒头痛,自汗壮热,身体拘急,喘粗,骨节痿痛。
人参汤– 《圣济总录》卷二十五
《圣济总录》卷二十五。为《外台》卷二引《深师方》“大橘皮汤”之异名.见该条。
人参汤–《圣济总录》卷二十五
【方源】《圣济总录》卷二十五。
【组成】人参、白术、白茯苓(去黑皮)、附子(炮裂,去皮脐)、陈橘皮(汤浸,去白,炒)各一两,桂(去粗皮),干姜(炮)各半两,丁香一分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加生姜半分(拍碎),粳米半匙,煎至一盏,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主治】伤寒后,服冷药过多,胃寒呕哕,不下饮食。
人参汤–《圣济总录》卷二十六
【方源】《圣济总录》卷二十六。
【组成】人参、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干木瓜各一两,高良姜(炒)、木香、白茯苓(去黑皮)、芍药、白豆蔻(去皮)、桂(去粗皮)、白术、陈橘皮(去白,炒)各半两
【用法】上为租末。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眼,一日三次。
【主治】伤寒后,霍乱吐利不止,吃食不消,心腹胀闷。
人参汤–《圣济总录》卷二十七
【方源】《圣济总录》卷二十七。
【组成】人参一两,赤茯苓(去黑皮)、黄芩(去黑心)各三分,诃黎勒(炮,去核)、高良姜(锉,炒)、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锉)、陈橘皮(去白,炒)、甘草(炙.锉) 、草豆蔻(去皮)、附子(炮裂,去皮脐)各半两,干姜(炮)、细辛(去苗叶)各一分
【用法】上(口+父)咀,如麻豆大。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加生姜三片,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以粥饮投,取汗。
【主治】伤寒兼食毒。初得病,身体不大热,心胸痞闷,不思饮食,吐逆不定,上气筑心,下利不止,水谷不化。
人参汤–《圣济总录》卷二十八
【方源】《圣济总录》卷二十八。
【组成】人参、羚羊角屑、葛根(锉)、竹茹、前胡(去芦头)、麦门冬(去心,焙)各半两,甘草(炙,锉)一分,半夏(汤洗去滑,炒干)半两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加生姜一分(拍碎),大枣三枚(擘破),煎至八分,去滓,食后温服.
【主治】伤寒后,狂言欲走,口干,或时吐逆。
人参汤–《圣济总录》卷三十
【方源】《圣济总录》卷三十。
【组成】人参、芍药、桔梗(锉,炒)、芎、当归(切,焙)、桂(去粗皮)、甘草(炙,锉)各一两,竹茹三分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食后温服。
【主治】伤寒吐血、下血及血汗。
人参汤–《圣济总录》卷三十一
【方源】《圣济总录》卷三十一。
【组成】人参、桔梗(炒)、白术、芍药、白茯苓(去黑皮)、紫菀(去苗土)、茴香子(炒)各一两,秦艽(去苗土)三分,甘草(炙)一两半,柴胡(去苗)、陈橘皮(汤浸,去白,焙)、苍术(米泔浸洗,切,炒) 、羌活(去芦头)各二两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加生姜三片,大枣一枚(擘),同煎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主治】伤寒后夹劳,骨节疼痛,浑身壮热,气力虚乏。
人参汤–《圣济总录》卷三十一
【方源】《圣济总录》卷三十一。
【组成】人参一两知母一分甘草(炙.锉) 石膏(碎) 黄芩(去黑心)各半两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加竹叶、粳米各少许,同煎至七分,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主治】伤寒后,余热不退。
人参汤–《圣济总录》卷三十一
【方源】《圣济总录》卷三十一。
【组成】人参、白茯苓(去黑皮)各二分,麦门冬(去心,焙)、黄耆(锉)各一两,半夏(汤洗七遍,炒干)、白术、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各半两,甘草(炙)一分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加生姜一枣大(拍碎),大枣三枚(擘破),同煎至八分,去滓,食前温服。
【主治】伤寒后,虚羸少力,呕哕气逆。
人参汤–《圣济总录》卷三十一
【方源】《圣济总录》卷三十一。
【组成】人参、白茯苓(去黑皮)、杏仁(去皮尖双仁,研细)各半两
【用法】上药除杏仁外,锉如麻豆。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半,入粳米百余粒同煎,米熟苓(去黑皮)、芍药、白豆蔻(去皮)、桂(去粗皮)、白术、陈橘皮(去白,炒)各半两
【用法】上为租末。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眼,一日三次。
【主治】伤寒后,霍乱吐利不止,吃食不消,心腹胀闷。
人参汤–《圣济总录》卷二十七
【方源】《圣济总录》卷二十七。
【组成】人参一两,赤茯苓(去黑皮)、黄芩(去黑心)各三分,诃黎勒(炮,去核)、高良姜(锉,炒)、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锉)、陈橘皮(去白,炒)、甘草(炙.锉)、草豆蔻(去皮)、附子(炮裂,去皮脐)各半两,干姜(炮)、细辛(去苗叶)各一分
【用法】上(口+父)咀,如麻豆大。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加生姜三片,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以粥饮投,取汗。
【主治】伤寒兼食毒。初得病,身体不大热,心胸痞闷,不思饮食,吐逆不定,上气筑心,下利不止,水谷不化。
人参汤–《圣济总录》卷二十八
【方源】《圣济总录》卷二十八。
【组成】人参羚羊角屑葛根(锉) 竹茹前胡(去芦头) 麦门冬(去心,焙)各半两甘草(炙,锉)一分半夏(汤洗去滑,炒干)半两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加生姜一分(拍碎),大枣三枚(擘破),煎至八分,去滓,食后温服.
【主治】伤寒后,狂言欲走,口干,或时吐逆。
人参汤–《圣济总录》卷三十
【方源】《圣济总录》卷三十。
【组成】人参、芍药、桔梗(锉,炒)、芎、当归(切,焙)、桂(去粗皮)、甘草(炙,锉)各一两,竹茹三分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食后温服。
【主治】伤寒吐血、下血及血汗。
人参汤–《圣济总录》卷三十一
【方源】《圣济总录》卷三十一。
【组成】人参、桔梗(炒)、白术、芍药、白茯苓(去黑皮)、紫菀(去苗土)、茴香子(炒)各一两,秦艽(去苗土)三分,甘草(炙)一两半,柴胡(去苗)、陈橘皮(汤浸,去白,焙)、苍术(米泔浸洗,切,炒) 、羌活(去芦头)各二两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加生姜三片,大枣一枚(擘),同煎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主治】伤寒后夹劳,骨节疼痛,浑身壮热,气力虚乏。
人参汤–《圣济总录》卷三十一
【方源】《圣济总录》卷三十一。
【组成】人参一两,知母一分,甘草(炙.锉)、石膏(碎)、黄芩(去黑心)各半两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加竹叶、粳米各少许,同煎至七分,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主治】伤寒后,余热不退。
人参汤–《圣济总录》卷三十一
【方源】《圣济总录》卷三十一。
【组成】人参、白茯苓(去黑皮)各二分,麦门冬(去心,焙)、黄耆(锉)各一两,半夏(汤洗七遍,炒干)、白术、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各半两,甘草(炙)一分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加生姜一枣大(拍碎),大枣三枚(擘破),同煎至八分,去滓,食前温服。
【主治】伤寒后,虚羸少力,呕哕气逆.
人参汤–《圣济总录》卷三十一
【方源】《圣济总录》卷三十一。
【组成】人参、白茯苓(去黑皮)、杏仁(去皮尖双仁,研细)各半两
【用法】上药除杏仁外,锉如麻豆。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半,入粳米百余粒同煎,米熟去滓,空心温服。
【主治】伤寒后,虚烦,心胸满闷,腹胀微喘。
人参汤–《圣济总录》卷三十一
【方源】《圣济总录》卷三十一。
【组成】人参一两,酸枣仁(微炒)三两,当归(切,焙)、芎劳(锉)、桂(去粗皮)、甘草(炙,锉)、柴胡(去苗)、白茯苓(去黑皮)、石膏(碎)各一两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加生姜三片,煎至一盏,去滓,食前温服。
【主治】伤寒后,虚劳不得眠,烦闷,四肢乏力。
人参汤–《圣济总录》卷三十一
【方源】《圣济总录》卷三十一。
【组成】人参、半夏(汤洗去滑,生姜汁制)、黄耆(锉)、麻黄根各一两,牡蛎(烧)二两,防风(去叉)三分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加生姜三片,煎至八分,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主治】伤寒后,体虚,夜卧汗出不止,头旋恶心,不慝饮食。
人参汤–《圣济总录》卷三十一
【方源】《圣济总录》卷三十一。
【组成】人参一两,远志(去心)一分,甘草(炙,锉)、白茯苓(去黑皮,锉)、麦门冬(去心,焙)、竹茹黄耆(锉)、柴胡(去苗)、桔梗(锉,炒)、龙骨(烧)各半两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五镘匕,水一盏半,加生姜三片,大枣一枚(擘破),煎至八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主治】伤寒后,盗汗不止,心多烦躁,惊悸。
人参汤–《圣济总录》卷三十一
【方源】《圣济总录》卷三十一。
【组成】人参三分犀角屑甘草(炙)黄芩(去黑心) 玄参(坚者) 秦艽(去苗土) 地骨皮各半两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五分,去滓,下竹沥一合,搅匀,食后温服。
【主治】伤寒病后壅热,心忪惊悸。
人参汤–《圣济总录》卷三十四
【方源】《圣济总录》卷三十四。
【组成】人参半两,蜀椒(去目及闭口者,出汗)一分,干姜(炮)一两,阿魏(酒浸,去砂石,面和作饼,炙)三分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主治】寒疟胸满.
人参汤– 《圣济总录》卷三十四
《圣济总录》卷三十四,为《圣惠》卷五十二“人参散”之异名.见该条。
人参汤–《圣济总录》卷三十八
【方源】《圣济总录》卷三十八。
【组成】人参、干姜(炮)、陈橘皮(去白,焙)、桂(去粗皮)各一两,甘草(炙)半两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三钱匕,水二盏,加大枣二枚(擎).煎取一盏,去滓热服,连进三服。
【主治】霍乱吐下。
人参汤–《圣济总录》卷三十八
《圣济总录》卷三十八,为《外台》卷六引《删繁方》“止呕人参汤”之异名.见该条.
人参汤–《圣济总录》卷三十九
【方源】《圣济总录》卷三十九。
【组成】人参、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各一两,高良姜、桂(去粗皮)各半两,白茯苓(去黑皮)一两,甘草(炙)半两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三饯匕,水一盏,加生姜三片,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主治】干霍乱。
人参汤–《圣济总录》卷三十九
【方源】《圣济总录》卷三十九。
【组成】人参三分,乌梅(去校)二枚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加竹茹弹子大,煎至一盏,去滓热服,一日四次。
【主治】霍乱吐利不止,津液虚少,不至上焦而烦渴。
人参汤–《圣济总录》卷三十九
【方源】《圣济总录》卷三十九。
【组成】人参三分,葛根(锉)、白术、桔梗(去芦头,锉,炒)、赤茯苓(去黑皮)各半两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三钱匕,浆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
【主治】霍乱吐利,渴燥不止。
人参汤–《圣济总录》卷三十九
【方源】《圣济总录》卷三十九。
【组成】人参、炙甘草、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各二两
【用法l上为粗末。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加葱白二寸,煎至六分,去滓温服。
【主治】霍乱干呕;上气心腹胀满。
【加减】如觉心闷,加白茯苓一分。
人参汤–《圣济总录》卷四十一
【方源】《圣济总录》卷四十一。
【异名】人参散(《宣明论》卷一)。
【组成】人参、远志(去心)、赤茯苓(去黑皮)、防风(去叉)各二两,芍药、麦门冬(去心)、陈橘皮(汤浸,去白,焙)、白木各一两
【用法】上锉,如麻豆大。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煎取八分,去滓温服,一日二次。
【主治】煎厥气逆,头目昏愦,视听不明,少气善怒。
人参汤–《圣济总录》卷四十一
《圣济总录》卷四十一。为原书卷三十二“酸枣仁汤”之异名。见该条。
人参汤–《圣济总录》卷四十二
《圣济总录》卷四十二,为《圣惠》卷三“人参散”之异名。见该条。
人参汤–《圣济总录》卷四十三
《圣济总录》卷四十三。为《医方类聚》卷十引《简要济众方》“人参散”之异名。见该条。
人参汤–《圣济总录》卷四十三
【方源】《圣济总录》卷四十三。
【组成】人参、藿香(去梗)、远志(去心、芎、菖蒲、白术、白芷、陈橘皮(去白,切,焙)各等分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八分,去滓,食前温服。
【功用】补益心气。
【主治】心气不足,脾乏生气,脾既受邪,心脾脉俱虚弱。
人参汤–《圣济总录》卷四十三
【方源】《圣济总录》卷四十三。
【组成】人参、茯神(去木)、羌活(去芦头)、芍药、黄耆各三分,龙齿、桂(去粗皮)各半两
【用法】上细锉,如麻豆大.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加生姜三片,同煎至八分,去滓温服,一日二次。
【主治】心虚不足,惊悸不安,言语谬乱。
人参汤–《圣济总录》卷四十三
【方源】《圣济总录》卷四十三。
【组成】人参、赤茯苓(去黑皮)、茯神(去木)、龙骨、远志(去心)、麦门冬(去心,焙)、生干地黄(洗,切,焙)、甘草(炙,锉)各半两,丹砂(别研)、天竺黄各一钱,天门冬(去心,焙)半两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加大枣一枚(去核),淡竹叶五片,灯心十茎,煎至七分,去滓温服.
【主治】心实壅热,口苦舌千,涕唾稠粘,胸膈烦闷,不恩饮食;心热多汗.
人参汤–《圣济总录》卷四十四
【方源】《圣济总录》卷四十四。
【组成】人参、石斛(去根)、白术、桂(去粗皮)、泽泻各一两,黄耆、五味子、陈橘皮(汤浸,去白,焙)、白茯苓(去黑皮)各一两半,草豆蔻(去皮)三枚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加生姜三片,大枣一枚(擘破),同煎至六分,食前去滓温服。
【主治】脾气久虚,遍身浮肿,四肢不举,腹胀满闷;及水病后,气虚未平。
人参汤–《圣济总录》卷四十四
【方源】《圣济总录》卷四十四。
【组成】人参、白茯苓(去黑皮) 、桔梗(炒)、甘草(炙,锉)、缩砂蜜(去皮)、干姜(炮)各半两,白术二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一两半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加大枣二枚(擘破),煎至六分,去滓,食前稍热服。
【主治】脾脏虚冷,泄痢不止.
人参汤–《圣济总录》卷四十五
【方源】《圣济总录》卷四十五。
【组成】人参、半夏(汤洗去滑,生姜汁制)、甘草(炙,锉)、白茅根、白茯苓(去黑皮)、竹茹、陈橘皮(去白,焙)、麦门冬(去心,焙)各三分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四钱匕,水一盏半,加生姜五片,煎至八分,去滓温服。
【主治】脾胃气逆,呕吐不止,心下澹澹。
人参汤–《圣济总录》卷四十五
【方源】《圣济总录》卷四十五。
【组成】人参、白茯苓(去黑皮)、白术、陈橘皮(汤浸,去白,焙)、桂(去粗皮)各一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二两,半夏(汤洗去滑,炒)二两半,甘草(炙,锉)三分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加生姜五片,煎至七分,去滓,空心温服。
【主治】脾胃虚冷,呕逆醋心,冷癖翻胃,中酒后不得食,面色萎黄.
人参汤–《圣济总录》卷四十六
【方源】《圣济总录》卷四十六。
【组成】人参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半夏(汤洗七遍去滑,焙) 枳壳(去瓤,麸炒) 草豆蔻(去皮)各三分丁香木香 芍药 甘草(炙,锉)各一分 赤茯苓(去黑皮)半两
【用法】上锉,如麻豆大。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加生姜一枣大(切).煎取八分,去滓温服。
【主治】久患气胀,上壅心胸,食物不化,肠中切痛不止。
人参汤–《圣济总录》卷四十六
【方源】《圣济总录》卷四十六。
【组成】人参、半夏(汤洗去滑,生姜汁制)、草豆蔻(去皮)、大腹皮(锉)、前胡(去芦头)、陈橘皮(汤浸,去白,焙)、桂(去粗皮)、芍药、当归(切,焙)、白茯苓(去黑皮)各等分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半.加生姜半分(切),大枣二枚(擘).煎至八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主治】脾胃气虚弱,肌体赢瘦。
人参汤–《圣济总录》卷四十七
【方源】《圣济总录》卷四十七。
【组成】人参、白术、白茯苓(去黑皮)、藿香各一两半,甘草一分(炙,锉)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
【主治】哕逆不止。
人参汤–《圣济总录》卷四十八
【方源】《圣济总录》卷四十八。
【组成】人参、桂(去粗皮)各二两,阿胶(炙令燥)、紫菀(去苗土)各一两,桑根白皮(锉,炒)八两,熟干地黄(切,炒)四两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加生姜一枣大(拍碎),饴糖一枣大,煎至八分,去滓温服,日三夜一。
【主治】肺虚短气,咳嗽唾脓血,不得卧。
人参汤–《圣济总录》卷五十三
《圣济总录》卷五十三。为《圣惠》卷七“人参散一之异名。见该条。
人参汤–《圣济总录》卷五十三
【方源】《圣济总录》卷五十三。
【组成】人参、芍药、麦门冬(去心,焙)、生干地黄(酒浸,去土,焙)、当归(切,焙)、甘草(炙)、芎、远志(去心)、赤茯苓(去黑皮)、五味子各一两,黄芩(去黑心)半两、桂(去粗皮)三两,干姜(炮)一两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五钱匕,先用水二盏,煮羊肾一只至一盏半,除肾下药末,加大枣三枚(擘破),同煎至一盏,去滓,空心温服,一日三次.
【主治】胞痹,小便不利。
人参汤–《圣济总录》卷五十四
《圣济总录》卷五十四,为《圣惠》卷四十六“人参散”之异名。见该条。
人参汤–《圣济总录》卷五十五
【方源】《圣济总录》卷五十五。
【组成】人参一两半,吴茱萸(汤浸去涎,焙干,炒)一两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加生姜半分(拍碎),大枣二枚(擘破),同煎至七分,去滓温服,空心、日晡各一.
【主治】心痛。
人参汤–《圣济总录》卷五十六
【方源】《圣济总录》卷五十六。
【组成】人参、赤茯苓(去黑皮)、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透)、紫苏子(炒)、大废皮、桑根白皮(锉)、槟榔(锉)各一两,陈橘皮(去白,焙)、防己各一两半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加生姜一块(拍破),葱白三茎(切).煎至八分,去滓,空心温服.
【主治】厥逆,三焦不调,及脾胃气攻,头面虚肿,气喘,心急胀满.
人参汤–《圣济总录》卷五十七
【方源】《圣济总录》卷五十七。
【组成】人参、附子(炮裂,去皮脐)、甘草(炙)各二两,干姜(炮裂)、大黄(锉碎,醋炒)、当归(切,焙)各一两
【用法】上锉,如麻豆大,每服五钱匕,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温服,一日三次.
【功用】除寒冷,温脾。
【主治】腹痛疗刺.
人参汤–《圣济总录》卷五十七
【方源】《圣济总录》卷五十七。
【组成】人参、白茯苓(去黑皮)、肉豆蔻(去壳)、槟榔(锉)、木香各一分,白术、诃黎勒皮(半生半炮)、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各半两,蓬莪茂(煨,锉)、京三棱(煨,锉)各一两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二钱匕,水一盏,加生姜三片,木瓜一片,同煎至八分,去滓热服。
【主治】脾胃不和,中寒虚胀。
人参汤–《圣济总录》卷五十八
【方源】《圣济总录》卷五十八。
【组成】人参、桑根、白皮(锉,炒)各二两,麦门冬(去心,焙)、知母、枇杷叶(拭去毛,炙)、黄连(去须,微炒)、葛根(锉)、白茯苓(去黑皮)、地骨皮、淡竹根各一两
【用法】上锉细,如麻豆大,每服五钱匕,用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温服.
【主治】消渴,发作有时,心脾有热,饮水无度。
【备考】方中“淡竹根”,《普济方》作“淡竹叶”。
人参汤–《圣济总录》卷五十八
【方源】《圣济总录》卷五十八。
【组成】人参、甘草(半生半炙)各一两
【用法】上为粗末,以燖猪水,去滓澄清,取五升,同煎至二升半,去滓,渴即饮之。
【主治】消渴,初因酒得。
人参汤– 《圣济总录》卷五十八
《圣济总录》卷五十八,为《圣惠》卷五十三“人参散”之异名。见该条。
人参汤–《圣济总录》卷五十八
【方源】《圣济总录》卷五十八。
【组成】人参、芍药各一两,大腹子(慢灰火内煨,锉)二枚,葛根(锉)、赤茯苓(去黑皮)、黄芩(去黑心)、桑根白皮(锉)、知母(焙)各一两半,萎蕤一两一分,枳壳(去瓤,麸炒)三分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加生姜如枣大(拍破),煎至七分,去滓,空心温服,食后、夜卧再服。
【主治】消渴,饮水过多,心腹胀满,或胁肋间痛,腰腿沉重。
人参汤–《圣济总录》卷五十九
【方源】《圣济总录》卷五十九。
【组成】人参、黄耆(锉细)各二两,旋覆花、桑根白皮(锉)各一两,紫苏叶、犀角(镑屑)各半两,赤茯苓(去黑皮)、陈橘皮(汤浸,去白,焙)、五味子(去梗) 泽泻各一两半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主治】虚渴,饮水过多,身体浮肿.
人参汤–《圣济总录》卷五十九
【方源】《圣济总录》卷五十九。
【组成】人参二两,五味子、大腹皮各三分,赤茯苓(去黑皮)、桑根白皮(锉,炒)、黄耆(锉细)各一两半,芍药、黄芩(去黑心)、葛根(锉)各一两,枳壳(去瓤,麸炒)三分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主治】虚渴,饮水无节。
人参汤–《圣济总录》卷六十二
【方源】《圣济总录》卷六十二。
【组成】人参、赤茯苓(去黑皮)、白术、桂(去粗皮)、诃黎勒皮(炒)、京三棱(炮,锉)、陈橘皮(汤浸,去白,焙)、枳壳(去瓤,麸炒)、甘草(炙,锉)、槟榔(锉)各一两,木香半两,草豆蔻(去皮)半两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三饯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日二夜一。
【主治】膈气咽塞,忧结不散。
人参汤–《圣济总录》卷六十三
【方源】《圣济总录》卷六十三。
【组成】人参、陈橘皮(汤浸,去白,焙)、附子(炮裂,去脐皮)、草豆蔻(去皮)各一两,半夏(汤洗去滑、生姜汁制)、白术(炒)、甘草(炙,锉)、前胡(去芦头)各三分,干姜(炮)、桂(去粗皮)各半两
【用法】上锉,如麻豆大,每服三饯匕,水一盏半,加生姜五片,煎至八分,去滓温服。
【主治】胃腑虚寒,其气上逆,干呕不止。
人参汤–《圣济总录》卷六十六
【方源】《圣济总录》卷六十六。
【组成】人参、杏仁(去皮尖双仁,炒)、白茯苓(去黑皮)、柴胡(去苗)各二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炒)、紫菀(去苗土)各三两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三钱匕,加生姜半两(拍碎),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一日三次.
【主治】上气咳嗽,呕逆不下食.
【加减】患冷,加干姜(炮)二两;患热.加麦门冬(去心)三两;不能食,加白术二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二两.
人参汤–《圣济总录》卷六十七
【方源】《圣济总录》卷六十七。
【组成】人参二两,槟榔(锉)、荜澄茄、芎、甘草(炙,锉)、白檀香(矬)、木香、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各一两半,山芋二两,半夏(汤洗七遍去滑,焙)一两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加生姜五片,煎至七分,去滓,空心、食前温服。
【功用】温胃调中。
【主治】冷气上逆,霍乱吐利,心腹撮痛,吞酸胀满,不欲饮食.
人参汤–《圣济总录》卷六十九
【方源】《圣济总录》卷六十九。
【组成】人参、陈橘皮(汤浸,去白,焙)、白术各一两,桂(去粗皮)三分,赤茯苓(去黑皮)一两半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半,加生姜半枣大(拍破),同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一日三次。
【主治】痃气撮痛,不能饮食。
人参汤–《圣济总录》卷七十五
【方源】《圣济总录》卷七十五。
【组成】人参、龙骨、当归(切,焙)、干姜(炮裂)、白茯苓(去黑皮)各半两,甘草(炙,铿)半两,厚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熟)一两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空心服,日晚再服。如小儿患,量大小以意加减。
【主治】白滞痢及小便白。
人参汤–《圣济总录》(人卫本)卷七十七
【方源】《圣济总录》(人卫本)卷七十七。
【组成】人参、陈橘皮(汤浸,去白,焙)、黄连(去须,炒)、赤茯苓(去黑皮)、樗皮、地榆、当归(切,炒)、五味子、黄芩(去黑心)、枳壳(去瓤,麸炒)、白术(炒)、甘草(炙,锉)、桂(去粗皮)、大腹(锉)各一两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加生姜一枣大(拍碎),煎至八分,去滓,空心顿服。
【主治】气痢并休息痢。
【备考】本方方名,文瑞楼本作“人参散”。
人参汤–《圣济总录》卷七十八
【方源】《圣济总录》卷七十八。
【组成】人参、白茯苓(去黑皮)、木香、麦门冬(去心,焙)、葛根(锉、前胡(去芦头)、栀子仁、黄耆(锉)、陈橘皮(汤浸,去白,焙)、诃黎勒(炮,去核)各一两,半夏(汤洗七遍,焙)二两,甘草(炙,锉)半两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四钱匕,水一盏半,加生姜三片,陈米一合,同煎至七分,去滓,空心温服,日晚再服。
【主治】泄痢,上膈虚热,烦渴引饮,口疮不下食,困劣。
人参汤–《圣济总录》卷八十
【方源】《圣济总录》卷八十三。
【组成】人参、防风(去叉)各二两,芍药(锉)、甘草(炙,锉)、当归(切,焙)各一两半,赤茯苓(去黑皮)半两,肉苁蓉(去皱皮,酒浸一宿,切,焙)、黄者(锉)各二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桂(去粗皮)、龙骨各一两
【用法】上为粗未。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半,加大枣一枚(擘破),生姜二片,同煎至一盏,去滓服,日三夜一。
【主治】脚气,风虚痹弱。
人参汤–《圣济总录》卷八十
【方源】《圣济总录》卷八十三。
【组成】人参二分,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半两,赤茯苓(去黑皮)、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熟)各三分,大腹(并皮子用)三枚
【用法l上为粗末。每服三钱匕,以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温服,一日二次。
【主治】脚气,呕吐不下食,口干。
人参汤–《圣济总录》卷八十五
【方源】《圣济总录》卷八十五。
【组成】人参三分,杜仲(去粗皮,锉,炒)、桂(去粗皮)各一两,芍药三两,熟干地黄(焙)、白术木通(铿)、玄参、当归(切,焙)各三分,芎蒡、桑寄生各一两,防风(去叉)、牡丹皮、独活(去芦头)各半两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七分,去滓温服,空心、日午、夜卧服。
【主治】五种腰痛。
【宜忌】《普济方》:忌生葱、桃、李。
人参汤–《圣济总录》卷八十六
【方源】《圣济总录》卷八十六。
【组成】人参一两半,木通(锉)一两半,茯神(去木)一两,麦门冬(去心,焙)一两半,百合一两,龙齿一两半,柴胡(去苗)一两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五钱匕,用水一盏半,加大枣三枚(擘破),煎至一盏,去滓,分温二服,食后相次服之。
【主治】心劳。多言喜乐过度伤心,或愁忧思虑伤血,不欲视听,心烦惊悸,言语谬误。
人参汤–《圣济总录》卷八十六
【方源】《圣济总录》卷八十六。
【组成】人参、白茯苓(去黑皮)、前胡(去芦头)、麦门冬(去心,焙)、黄芩(去黑心)、枳壳(去瓤,麸炒)、木通(锉)、甘草(炙,锉)、生干地黄(焙)、防风(去叉)、独活(去芦头)各一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旋覆花各一两半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加生姜半分(切).煎至八分,去滓,食后温服。
【主治】心劳,烦闷虚满,胸膈痞塞,饮食不下,气噎。
人参汤–《圣济总录》卷八十七
【方源】《圣济总录》卷八十七。
【组成】人参一两,地骨皮半两,青蒿二钱,山栀子(去皮)半两,甘草(炙)一两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加小麦少许,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主治】热劳,肌热烦躁,面红颊赤.
人参汤– 《圣济总录》卷八十七
《圣济总录》卷八十七。为方出《千金》卷二十五,名见《圣惠》卷三十九“人参散”之异名。见该条。
人参汤–《圣济总录》卷八十八
【方源】《圣济总录》卷八十八。
【组成】人参、肉豆蔻(去壳,炮)、半夏(汤洗七遍去滑)、藿香(去梗)、黄耆(锉)、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熟)、枇杷叶(拭去毛,炙)、白茯苓(去黑皮 )各一两,甘草(炙)三分,白术二两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加生姜指大(拍碎),大枣二枚(擘破).煎取七分,去滓,空心,食前温服。
【主治】虚劳,脾胃气弱,呕吐不纳饮食,四肢怠惰。
人参汤–《圣济总录》卷八十八
【方源】《圣济总录》卷八十八。
【组成】人参、木香、青橘皮(汤浸,去白,焙)、陈橘皮(汤浸,去白,焙)、藿香叶、白茯苓(去黑皮)、甘草(炙)各一两
【用法】上七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加生姜三片,大枣二枚(擘破),同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功用】进食补虚。
【主治】虚劳,不思饮食。
人参汤–《圣济总录》卷八十八
【方源】《圣济总录》卷八十八。
【组成】人参、白茯苓(去黑皮)、附子(炮裂)半两,柴胡(去苗)、枳壳(去瓤,麸炒)、白术、秦艽(去苗土)各一两
【用法】上锉.如麻豆大.每服水三盏,猪肾一枚(去脂膜,切作薄片),煮熟猪肾·入药末二钱匕,葱白一寸,乌梅半枚(拍碎),生姜二片,同煎数沸,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主治】五劳七伤,气虚赢疲,骨节疼痛。
人参汤–《圣济总录》卷八十八
【方源】《圣济总录》卷八十八。
【组成】人参、鳖甲(去裙襕,醋炙)、泽泻、柴胡(去苗)、防风(去叉) 、枳壳(去瓤,麸炒)、生干地黄(焙)、白术、胡黄连、羚羊角(镑)、款冬花、甘草(炙,锉)各等分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二钱匕,水一盏,入乌梅一枚,竹叶五片,煎至六分,去滓温服,一日三次.
【主治】虚劳,潮热咳嗽,心腹妨闷,肢体疼痛,饮食减少,
人参汤–《圣济总录》卷八十八
【方源】《圣济总录》卷八十八。
【组成】人参半两,柴胡(去苗)、白术、黄耆(锉)、知母各一两,槟榔(锉)一枚,桔梗(炒)半两,当归(切,焙)、陈橘皮(去白,焙干)、甘草(炙,锉)、白茯苓(去黑皮)、白檀香(锉)各一两,山芋、黄芩(去黑心)各半两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食前温服.
【功用】进饮食,退肌热。
【主治】虚劳潮热,咳嗽盗汗。
人参汤–《圣济总录》卷八十九
【方源】《圣济总录》卷八十九。
【组成】人参、柴胡(去苗)、石膏(碎)、甘草(炙,锉) 、当归(切,炒)各一两,常山(炒)半两,大黄(湿纸裹,略炮)一分,干漆半两(炒烟出),鳖甲(去裙襕),醋炙)三分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二饯匕,水一盏半,加乌梅半个,小麦一百粒,同煎至八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主治】虚劳,身体烦痛,潮热盗汗,多惊,头痛,四肢拘倦。
人参汤–《圣济总录》卷八十九
【方源】《圣济总录》卷八十九。
【组成】人参一分,白茯苓(去黑皮) 半两,桂(去粗皮)半两,紫菀(去苗土)半两,木香一分,青橘皮(汤浸,去白,焙)半两,桔梗一两(炒),赤芍药一两,五味子一两,芎穷半两,诃黎勒皮半两,羌活(去芦头)半两,当归(切,焙)半两,防己一分,秦艽(去苗土)半两,甘草(炙,锉)一两,鳖甲一两(醋炙令焦黄),柴胡(去苗)半两,地骨皮一两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二钱,加葱白二寸,生姜半分(切碎)。同煎至半盏,去滓,入童子小便半盏,再煎一两沸,每日食前温服。
【主治】虚劳赢瘦,肌热盗汗,四肢少力,不思饮食,咳嗽多痰。
人参汤–《圣济总录》卷九十
《圣济总录》卷九十。为《外台》卷十七引《延年秘录》“酸枣饮”之异名,见该条.
人参汤–卷九十一
《圣济总录》卷九十一。为《千金》卷十九“枣仁汤”之异名。见该条.
人参汤–《圣济总录》卷九十一
【方源】《圣济总录》卷九十一。
【组成】人参赤茯苓(去黑皮) 桑根白皮(锉,炒) 芍药秦艽(去苗土) 半夏(汤洗去滑七遍)各一两鳖甲(去裙襕,醋炙)三两柴胡(去苗) 大腹(炮)木香各一两京三梭(醋浸泡,捶碎)二两甘草(炙,锉)三分枳壳(去瓤,麸炒)一分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加生姜三片,大枣二枚,同煎至五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主治】虚劳四肢发肿,饮食不进,百节无力,多卧少起.
人参汤–《圣济总录》卷九十二
【方源】《圣济总录》卷九十二。
【组成】人参、远志(去心)、泽泻、五味子、桂(去粗皮)、当归(切,焙)、芎穷、桑螵蛸(炙)、热干地黄(焙)各一两,黄芩(去黑心)、白茯苓(去黑皮)、芍药、鸡膍胵里黄皮(炙)各半两,麦门冬(去心,焙)二两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 加羊肾一枚(切),生姜半分,大枣三枚(擘),同煎至一盏,去滓,空心,食前温服。
【主治】虚劳,肾虚引饮,小便白浊,赢瘦腰疼。
人参汤–《圣济总录》卷九十四
【方源】《圣济总录》卷九十四。
【组成】人参、白茯苓(去黑皮)各一两,蜀椒(去目并闭口者,炒出汗)、干姜(炮)各半两,附子(炮裂,去皮脐)、槟榔、白术、青橘皮(汤漫,去白,焙)各一两
【用法】上锉,如麻豆大.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七分,去滓温服。
【主治】寒疝冷痛,气弱,汗自出,不欲食。
人参汤–《圣济总录》卷九十四
【方源】《圣济总录》卷九十四。
【组成】人参、白茯苓(去黑皮)、槟榔(锉)、木香、芍药、芎劳、当归(切,焙)、桂(去粗皮)、青橘皮(汤浸,去白,焙)各一两
【用法】上九昧,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主治】寒疝,心腹痛,胸胁支满,不下食,汗出呕逆,
人参汤–《圣济总录》卷九十六
【方源】《圣济总录》卷九十六。
【组成】人参、生干地黄(锉)、芍药(锉)、桔梗(锉)、当归(切,焙)、甘草(炙,锉)、桂(去粗皮)、芎劳(锉)各一两,淡竹茹二两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四钱匕,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主治】小便出血。
人参汤–《圣济总录》卷一O五
【方源】《圣济总录》卷-O五。
【异名】还睛汤(《圣济总录》卷一一二)、还睛散(《普济方》卷七十九引《济生》)。
【组成】人参、赤茯苓(去黑皮)、细辛(去苗叶)、桔梗(炒)、车前子各一两,五味子、防风(去叉)各半两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煎取七分,去滓,食后、临卧温服。
【主治】①《圣济总录》:血灌瞳仁涩痛.②《普济方》:内障散翳,状如酥点溃烂,以针拨如涎散乱。
人参汤–《圣济总录》卷一O七
【方源】《圣济总录》卷一O七。
【组成】人参、茺蔚子、细辛(去苗叶)、桔梗(炒)、防风(去叉)、黄芩(去黑心)、大黄(锉,炒)各一两,赤茯苓(去黑皮)半两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煎至七分,去滓,食后、临卧温服。
【主治】心肺风热,目干涩赤痛.
人参汤–《圣济总录》卷一〇八
【方源】《圣济总录》卷一〇八。
【组成】人参、地骨皮、羚羊角(镑)、防风(去叉)、赤茯苓(去黑皮)各三分,升麻、玄参、黄芩(去黑心)各半两,决明子(微炒)一两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煎取八分,去滓,食后、临卧各一服.
【主治】时气患后,起早劳发,风眼赤痛,
人参汤–《圣济总录》卷一一六
【方源】《圣济总录》卷一一六。
【组成】人参、白茯苓(去黑皮)、黄苓(去黑心)、麻黄(去根节)、陈橘皮(汤浸,去白,炒)、蜀椒(去目及闭口者,炒出汗)、羌活(去芦头)各半两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半,煎至七分,去滓,食后温服。
【主治】肺风上攻,鼻塞不通。
人参汤–《圣济总录》卷一二四
【方源】《圣济总录》卷一二四。
【组成】人参一两,诃黎勒皮一两,甘草(炙)、射干(去毛)、陈橘皮(汤浸,去白,焙)、桂(去粗皮)、乌梅(去核)各半两,陈曲(炒)三分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主治】咽喉如有物噎塞。
人参汤–《圣济总录》卷一四六
【方源】《圣济总录》卷一四六。
【组成】人参二两,芍药、栝楼实、枳实(去瓤,麸炒)、茯神(去木)、生地黄(洗,切)、甘草(炙,锉)、葛根(锉)、酸枣仁各一两
【用法】上锉,如麻豆大。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主治】①《圣济总录》;饮酒太过,内热烦躁,言语错谬。②《普济方》引《三因》:房劳。
人参汤–《圣济总录》卷一五〇
【方源】《圣济总录》卷一五〇。
【组成】人参、荆芥穗、柴胡(去苗)、白术、鳖甲(去裙襕,醋炙)、酸枣仁(微炒)、紫菀(去土)、黄耆(锉)、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各二两,木香、桂(去粗皮)、白茯苓(去黑皮)、桔梗(炒)、五味子(炒)、陈橘皮(去白,焙)、枳壳(去瓤,麸炒)、细辛(去苗叶)、大腹皮各一两,沉香(锉)半两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加生姜三片,乌梅半枚,同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一日三次。
【主治】妇人血风劳气,肌瘦寒热,咳嗽,盗汗,减食。
人参汤–《圣济总录》卷一五〇
【方源】《圣济总录》卷一五〇。
【组成】人参、牛膝(酒浸,切,焙)、羌活(去芦头)、独活(去芦头)、白芷、黄耆(锉)、芍药、当归(酒浸,切,焙)、天雄(炮裂,去皮脐)各一两
【用法】上锉,如麻豆大。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加生姜三片,大枣一枚(擘破),煎至七分,去滓,空心、日午、临卧温服。
【主治】妇人风虐劳冷,筋脉拘急,肢体烦疼,气滞血涩,肠胃不快。
人参汤–《圣济总录》卷一五四
【方源】《圣济总录》卷一五四。
【组成】人参、知母(焙)、枳壳(去瓤,麸炒令黄)、黄芩(去黑心)一两,大腹(并皮子用,锉碎)一枚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三钱匕.以水一盏,加生姜半分(切),煎至七分,去滓.食后温服,一日二次。
【主治】妊娠一两月,恶食,手足烦热。
人参汤–《圣济总录》卷一五四
【方源】《圣济总录》卷一五四。
【组成】人参、柴胡(去苗)、桑上寄生、青橘皮(汤浸,去白,焙)、甘竹茹、续断、芎劳各一两,艾叶(焙干)半两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三钱匕,以水一盏,加大枣三枚(擘破),同煎至七分,去滓,空心温服。
【主治】妊娠因惊,胎内转动。
人参汤–《圣济总录》卷一五五
【方源】《圣济总录》卷一五五。
【组成】人参、当归(切,微炒)、阿胶(炙令燥)各二两,甘草(炙令赤)、芎劳、黄芩(去黑心)、艾叶各一两,吴茱萸(汤洗·焙)、生干地黄(微炒)各二两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加生姜一枣大(切),同煎至七分,去滓,空心温服,一日三次。
【主治】妊娠卒下血,致胎动不安,少腹疼痛。
人参汤《圣济总录》卷一五五
【方源】《圣济总录》卷一五五。
【组成】人参、阿胶(炙令燥)、芎劳各一两,当归(微炙,切)、杜仲(去粗皮,锉,炒)各二两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三钱匕,以水、酒各一盏,煎至七分,去滓,食前温服。
【主治】妊娠卒下血,胎动不安,少腹痛连腰。
人参汤–《圣济总录》卷一五五
《圣济总录》卷一五五。为《圣惠》卷七十五“人参散”之异名。见该条。
人参汤–《圣济总录》卷一五五
【方源】《圣济总录》卷一五五。
【组成】人参四两,大腹三枚,槟榔三枚,枳壳(去瓤,麸炒)、芍药各四两,柴胡(去苗)三分,附子(炮裂,去皮脐)三分
【用法】上锉,如麻豆大。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半,加生姜三片,煎至八分,去滓,空心,食前温服。
【主治】妊娠腹内疗痛,如刀所刺。
人参汤–《圣济总录》卷一五六
【方源】《圣济总录》卷一五六。
【组成】人参、山芋、白茯苓(去黑皮)、陈粳米各一两,半夏半两(汤洗七遍,姜汁炒)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加生姜五片,大枣三枚(擘破),同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功用】和胃气,利胸膈。
【主治】妊娠呕逆,不下食。
人参汤– 《圣济总录》卷一五六
《圣济总录》卷一五六。为《圣惠》卷七十五“人参散”之异名。见该条。
人参汤–《圣济总录》卷一五七
【方源】《圣济总录》卷一五七。
【组成】人参、麦门冬(去心,焙)、生干地黄(焙)、当归(切,炒)、芍药、黄耆(锉)、白茯苓(去黑皮)、甘草(炙)各一两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食前温服。
【主治】半产后,血下过多,心惊体颤,头目运转,或寒或热,脐腹虚胀疼痛。
人参汤–《圣济总录》卷一六〇
【方源】《圣济总录》卷一六〇。
【组成】人参半两,大黄(锉,炒)一两,当归(切,焙)一两,甘草(炙)一两,芍药一两,牡丹皮(去心)一两,吴茱萸(微炒过)半两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加生姜三片,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一日四五次。
【主治】产后恶露不下。
人参汤–《圣济总录》卷一六一
【方源】《圣济总录》卷一六一。
【组成】人参、当归(切,焙)各二两,芍药、干桑耳、防风(去叉)、独活(去芦头)、葛根(锉)、甘草(炙)各半两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主治】产后中风,里急气短,头目昏痛,体热。
【备考】方中桑耳,《普济方》作“千桑叶”。
人参汤–《圣济总录》卷一六一
【方源】《圣济总录》卷一六一。
【组成】人参、防己、麻黄(去根节,煎,掠去沫,焙)、芍药、芎劳、甘草、黄芩(去黑心)、白术(锉,炒)各半两,桂(去粗皮)、防风(去叉)各一两,附子一枚(炮裂,去皮脐)
【用法】上锉,如麻豆大,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加生姜一枣大(切),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主治】产后中风,口面喁斜。
人参汤–《圣济总录》卷一六二
【方源】《圣济总录》卷一六二。
【组成】人参、赤茯苓(去黑皮)、当归(切,炒)、前胡(去芦头)、芎劳(锉)、羌活(去芦头)、白术、柴胡(去苗)、枳壳(去瓤,麸炒)、桔梗、甘草(炙)、独活(去芦头)各一两。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加生姜三片,薄荷五叶,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主治】产后伤寒,头痛项强,壮热恶寒,身体烦痛,寒壅咳嗽,鼻塞声重。
人参汤–《圣济总录》卷一六二
【方源】《圣济总录》卷一六二。
【组成】人参、陈橘皮(去白,切,焙)、干姜(炮)、甘草(炙)各一两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七分,去滓温服,一日三次。
【主治】产后霍乱吐利。
人参汤–《圣济总录》卷一六三
【方源】《圣济总录》卷一六三。
【组成】人参、当归(切)、附子(炮裂,去皮脐)、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槟榔(生,锉)、桂(去粗皮)、甘草(炙)、鬼箭羽各一两,干姜(炮)、木香各半两
【用法】上锉,如麻豆大。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主治】产后虚冷,气血不和,腰痛。
人参汤–《圣济总录》卷一六三
【方源】《圣济总录》卷一六三。
【组成】人参、桂(去粗皮)、陈橘皮(去白,焙)、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半夏(生姜汁制)、当归(切,焙)、白术、藿香叶各一两,丁香半两(炒)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加生姜三片,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主治】产后呕逆,不进食。
人参汤–《圣济总录》卷一六三
【方源】《圣济总录》卷一六三。
【组成】人参、诃黎勒(炮,去核)、木香、五味子、陈橘皮(汤浸,去白皮)、白茯苓(去黑皮)、白术、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各一两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主治】产后短气,上膈壅闷。
人参汤–《圣济总录》卷一六三
【方源】《圣济总录》卷一六三。
【组成】人参、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麻黄(去根节)、白前、防己、桑根白皮(锉)、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研如膏)、诃黎勒(炮,去核)、当归(切,焙)各一两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二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主治】产后上气,喘急烦闷。
人参汤–《圣济总录》卷一六三
【方源】《圣济总录》卷一六三。
【组成】人参(锉)一两,麦门冬(去心)半两,木通(锉)、芍药各二两,甘草(炙)一两,羚羊角(镑屑)一分
【用法】上为粗末。每用水三盏,先煮羊肉三两,取汁一盏,去肉入药末三钱匕,再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主治】产后虚惊,心神恍惚。
人参汤–《圣济总录》卷一六三
【方源】《圣济总录》卷一六三。
【组成】人参一两,远志(去心)半两,白茯苓(去黑皮)二两,麦门冬(去心,焙)、芍药(锉)各半两,甘草(炙,锉碎)、当归(切,焙)、桂(去粗皮)各一两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二钱匕,加生姜二片,大枣一枚(擘破),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通口服,不拘时候,
【主治】产后惊悸不安.
人参汤–《圣济总录》卷一六四
【方源】《圣济总录》卷一六四。
【组成】人参、芎劳、黄耆(锉)、甘草(炙令黄)、生干地黄(焙)各二两,桂(去粗皮)一两,干姜(炮裂)半两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三钱匕,用煮羊肉汁一盏,煎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主治】产后虚赢困乏,肌肉不生,血脉不荣。
人参汤–《圣济总录》卷一六八
【方源】《圣济总录》卷一六八。
【组成】人参三分,柴胡(去苗)一分,大黄(锉,炒)一分,升麻半两,芍药一分,山栀子仁半两,甘草(炙)半两,钩藤半两
【用法】上为蛆末。每服一钱匕,水七分,煎取四分,去滓温服。
【主治】小儿壮热面赤,唇口焦于,大小便不通,四肢掣动,惊啼,或时发渴。
人参汤–《圣济总录》卷一六八
【方源】《圣济总录》卷一六八。
【组成】人参、白茯苓(去黑皮)、甘草(炙,锉)、大黄(煅,锉)、芍药、钩藤、当归(焙)各半两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一钱匕,水八分,加竹叶五片,煎至五分,去滓温服。
【主治】小儿风热多惊。
人参汤–《圣济总录》卷一六九
【方源】《圣济总录》卷一六九。
【组成】人参一钱,葡萄苗一分,林檎一枚,木猴梨七枚
【用法】上各锉碎。以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放冷,时时令吃。
【主治】小儿痘疮将出。
人参汤–《圣济总录》卷一七O
【方源】《圣济总录》卷一七O。
【组成】人参三分,茯神(去木)半两,龙齿(研如粉)一两,钩藤一分,蚱蝉(去足头翅,微炙)二枚,麦门冬(去心,焙)一两,杏仁(去双仁、皮尖,麸炒令熟)一两半,蛇蜕皮(微炙令黄)二寸
【用法】上为粗末。一二岁儿,每服一钱匕,水半盏,煎至三分,去滓,入牛黄一豆许大,分温二服,空心、午后各一.
【主治】小儿壮热,惊悸,并热疮出。
人参汤–《圣济总录》卷一七一
【方源】《圣济总录》卷一七一。
【组成】人参一两,木通(锉)、黄芩(去黑心)、升麻各半两,龙齿(研)三分,犀角(镑,炒)、赤茯苓(去黑皮,锉)、铁粉(研)各半两,蜣螂(去足,炙)十枚,钩藤半两,蚱蝉(去翅足,炙)二七枚
【用法】上为粗末.三四岁儿,每服一钱匕,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加竹沥少许,更煎三两沸,去滓,分为三服,一日三次。
【主治】小儿邪热,惊痫口噤。
人参汤–《圣济总录》卷一七四
【方源】《圣济总录》卷一七四。
【组成】人参麻黄(去根节)赤茯苓(去黑皮) 白术干葛(锉) 甘草(炙)各半两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二钱匕,水一小盏,加葱白少许,同煎至六分,去滓,分温二服.
【主治】小儿伤寒,身热脉浮。
人参汤–《圣济总录》卷一七四
【方源】《圣济总录》卷一七四。
【组成】人参、桂(去租皮)、桃、柳枝(锉,焙)、狼牙、乳香(研)、青橘皮(去白,焙,炒)、吴茱萸(汤浸,焙,炒)各一分,古老钱四文(火烧,醋淬)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一钱匕,水六分,煎至四分,去滓温服。
【主治】小儿疳虫,不时咬心痛,日夜不睡.
人参汤–《圣济总录》卷一七五
【方源】《圣济总录》卷一七五。
【组成】人参、赤茯苓(去黑皮)、白术、半夏(汤浸过,生姜汁炒干)各半两,甘草(炙)一分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二钱匕,水一盏,加生姜二片,煎至五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一日三次.
【主治】①《圣济总录》,小儿胃虚,宿食不消。②《普济方》:小儿胃气虚,吐利。
人参汤–《圣济总录》卷一七五
《圣济总录》卷一七五。为《圣惠》卷八十三“人参散”之异名.见该条。
人参汤–《圣济总录》卷一七五
《圣济总录》卷一七五,为‘圣惠》卷八十四“温脾散”之异名,见该条.
人参汤–《圣济总录》卷一七五
【方源】《圣济总录》卷一七五。
【组成】人参、甘草(炙)、黄明胶(炙燥)各一分,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麻黄(去根节)、贝母(去心)各半两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一钱匕,水七分,加糯米少许,同煎至四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主治】小儿肺经感寒,语声不出。
人参汤–《圣济总录》卷一七七
【方源】《圣济总录》卷一七七。
【组成】人参、龙胆、钩藤、柴胡(去苗)、黄芩(去黑心)、桔梗(炒)、赤芍药、茯神(去木)、当归(切,焙)各半两,蜣螂(去足,炙)二枚,大黄(锉,炒)一两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一钱匕,水一盏,煎至五分,去滓,分温二服。
【主治】小儿客忤,腹满痛,大便不通.
人参汤–《圣济总录》卷一七八
【方源】《圣济总录》卷一七八。
【组成】人参一两半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一两白茯苓(去黑皮) 桔梗(锉,炒)各一两一分榉皮(去粗皮,炙)二两甘草(炙)一两半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一钱匕,水半盏,煎至三分,去滓,早晨、午后服。
【主治】小儿赤白痢。
人参汤–《圣济总录》卷一七九
【方源】《圣济总录》卷一七九。
【组成】人参、桔梗(炒)各半两,当归(切,焙)三分,乌梅(去核,焙)二枚,艾叶(微炙)、黄耆(锉)各半两
【用法】上为粗末。一二岁儿,每服一钱匕,水半盏,加生姜二片,同煎至三分,去滓,分温二服,空心、午后各一服。
【主治】小儿久痢,及腹痛兼渴。
人参汤–《圣济总录》卷一八〇
《圣济总录》卷一八〇。为《圣惠》卷八十九“人参散”之异名.见该条,
人参汤–《圣济总录》卷一八三
【方源】《圣济总录》卷一八三。
【组成】人参、枳壳(去瓤,麸炒)、甘草(炙,锉)、栝楼根(锉)、白术各一两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四钱匕,水一盏半,加大枣二枚(擘破),同煎至一盏,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主治】服乳石将适失度,饮食冷热不消,虚胀吐清水,渴闷。
人参汤–《圣济总录》卷一八三
【方源】《圣济总录》卷一八三。
【组成】人参、甘草(炙,锉)、黄耆(炙,锉)、芍药各一两半,赤茯苓(去黑皮)、当归(切,焙)、芎劳、黄芩(去黑心)、木通(锉)各一两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五钱匕,以水二盏加竹叶十片(切碎),生地黄汁少许,煎至一盏,滤去滓,温服,空心、日午各一。
【主治】乳石发动,痈疽,虚热。
人参汤–《鸡峰》卷十
【方源】《鸡峰》卷十。
【异名】瓜蒂散(《普济方》卷一八八)。
【组成】瓜蒂、杜衡、人参各一两
【用法】上为细末,温浆水调服方寸匕。须臾更吐清黄汁或血一二升,无害。
【主治】①《鸡峰》:吐血服汤后,逆气停留,血在胸上,转加闷乱烦躁,纷纷欲吐,颠倒不安,其脉沉伏。②《普济方》:吐血后,体中但觉奄奄然,烦躁,心中闷乱,纷纷呕吐,颠倒不安。医工又与黄土汤、阿胶散,益加闷乱,卒至不济。
人参汤–方出《续本事》卷一
【方源】方出《续本事》卷一,名见《普济方》卷一二〇。
【组成】人参一两,茯苓二两(白者),附子(每枚七钱重,炮,去皮脐)一两,牡蛎一两(煅),粉草半两,黄耆一两(盐炙)
【用法】上为末,每服三大钱,盐汤点服.
【功用】健胃气,生肌肉,进饮食,顺荣卫.
【主治】唇青面黄,肚里冷痛牵引小腹,以致翻胃,口苦舌干,少寐多寤,脚手不遂,远年日近一切脾胃冷病.
【宜忌】忌生冷、油面、粘腻等物。
【临证举例】翻胃 一妇人,年四十余岁,患十年翻胃,面目黄黑,历三十余人医不取效,脾腧诸穴烧灸交通,其疾愈甚。服此药不五七日间顿然无事。服至一月,逐去其根。
人参汤–《妇人良方》卷十九
《妇人良方》卷十九引胡氏方。为《卫生家宝产科备要》卷六“人参散”之异名。见该条。
人参汤
《直指》卷二十六。为《百一》卷七“破证夺命丹”之异名。见该条。
人参汤–《直指》卷二十六
【方源】《直指》卷二十六。
【组成】人参、川芎、茯苓、半夏(制)各三分,甘草(炒)一分
【用法】上锉。每服三钱,加生姜五片,水煎服。
【主治】①《直指》:吐血,咯血。②《普济方》;血汗,大小便下血。
人参汤–《饮膳正要》卷一
【方源】《饮膳正要》卷一。
【组成】新罗参(去芦,锉)四两,橘皮(去白)一两,紫苏叶二两,沙糖一斤
【用法】用水二斗,熬至一斗,去滓澄清,任意饮之。
【功用】顺气,开胸膈,止渴生津。
人参汤–《得效》卷十一
《得效》卷十一。为《伤寒论》“小柴胡汤”之异名。见该条.
人参汤–《普济方》卷三五二
【方源】《普济方》卷三五二引《便产须知》。
【组成】人参、茯苓、羌活、桂心、大枣、远志各十分,竹沥一升
【用法】用水六升,煮取三升,下竹沥,更煎取二升,温分三服。
【主治】产后多虚羸弱,致重虚,昏闷不省人事。
人参汤–《普济方》卷二十
《普济方》卷二十。即《圣惠》卷五。补脾人参散”。见该条.
人参汤– 《普济方》卷二十四
《普济方》卷二十四。即《圣惠》卷五“人参散”。见该条。
人参汤–《普济方》卷一〇一
《普济方》卷一〇一。为《圣济总录》卷五“人参饮”之异名。见该条。
人参汤–《普济方》卷一三三
【方源】《普济方》卷一三三。
【组成】人参、茯苓各二两,甘草、菖蒲、当归、紫石英、熟地黄各一两
【用法】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七合。
【主治】厥阴病,亡阳谵语,惊狂。
人参汤–《普济方》卷一三七
【方源】《普济方》卷一三七。
【组成】人参茯苓甘草桑白皮黄耆 白术生姜各一两大枣六枚
【用法】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五合。
【主治】霍乱,大烦渴,身热上气。
人参汤–《普济方》卷一三八
《普济方》卷一三八。即《圣济总录》卷二十五“藿香人参汤”。见该条。
人参汤–《普济方》卷一六O
【方源】《普济方》卷一六O。
【组成】人参二两,官桂、茯苓各一两,麻黄、贝母、菖蒲各半两,甘草一分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五钱,水一盏,煎至半盏,去滓服。
【主治】心咳恶风。
人参汤–《普济方》卷一六一
《普济方》卷一六一。为《圣惠》卷六“补肺人参散”之异名。见该条。
人参汤–《普济方》卷二〇四
《普济方》卷二〇四。即《圣惠》卷五十“人参散”。见该条。
人参汤–《普济方》卷二〇五
《普济方》卷二〇五。即《圣惠》卷五十“人参散”。见该条。
人参汤–《普济方》卷二三二
【方源】《普济方》卷二三二。
【组成】人参、肉豆蔻(去壳,炮)、半夏(汤洗七遍去滑)、黄耆(锉)、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熟)、枇杷叶(拭去毛,炙)、藿香(去梗)、白茯苓(去黑皮)各二两
【用法】上为租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加生姜指大(拍碎),大枣二枚(擘破).煎取七分,去滓,空心、食前温服.
【主治】虚劳,脾胃虚弱,呕吐,不纳饮食,四肢怠惰。
人参汤–《普济方》卷三一八
《普济方》卷三一八。为原书同卷引《圣惠》“小柴胡加地黄汤”之异名.见该条。
人参汤–
【方源】《普济方》卷三三八。
【组成】人参(去芦)、茯苓(去粗皮)、赤芍药、桔梗(去芦)各半两,制厚朴一两,甘草二钱半
【用法】上畋咀。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热服之.
【主治】妊娠心腹疼痛。
人参汤–《普济方》卷三九七
【方源】《普济方》卷三九七。
【组成】人参一两,半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一两半,白茯苓(去黑皮),甘草(炙)各一两半,桔梗(锉,炒)各一两一分,桂皮(去粗皮,炙)二两,良姜一两
【用法】上为末,每服一钱,水半盏,煎至三分,去滓,早晨、午后服。
【主治l】小儿赤白痢。
人参汤–《袖珍》卷一
【方源】《袖珍》卷一引《经验方》.
【组成】麻黄(去节)、杏仁(去皮尖,炒)各一两,甘草(炙)四两,桑白皮、五味子、粟壳(制)、陈皮各五钱,麦门冬三钱,紫菀一两,人参(去芦)四钱,阿胶七钱(炒)
【用法】上(口+父)咀.每服一两,水二盏,煎至八分,去滓,食后温服。
【主治】远年咳嗽.
【备考】本方方名,《医方类聚》引作“人参散”。
人参汤–《医方类聚》卷一九七
【方源】《医方类聚》卷一九七引《御医撮要》。
【组成】人参、白茯苓各二两,橘皮、桑白皮、甘草、杏仁各一两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一钱,白汤点进。
【功用】安和心神。
人参汤–《奇效良良》卷五十
《奇效良良》卷五十。为方出《博济》卷一,名见《圣济总录》卷六十八“人参散”之异名。见该条。
人参汤–《秘传眼科龙术论》卷三
【方源】《秘传眼科龙术论》卷三。
【组成】人参、茯苓、五味子、桔梗、大黄、黑参、车前子各一两,黄芩、知母各一两半
【用法】上为细末.以水一盏,散一钱,煎至五分,食后温服.
【主治】冰瑕翳外障.
人参汤–《秘传眼科龙木论》卷五
【方源】《秘传眼科龙木论》卷五。
【组成】人参二两,茯苓、黄芩、五味子、黑参、羌活、细辛各一两,车前子一两半
【用法】上为末。以水一盏,散—钱,煎至五分,食后去滓温服.
【主治】撞刺生翳外障。
人参汤–《观聚方要补》卷三
【方源】 《观聚方要补》卷三引《医经会解》。
【组成】生南星、人参、陈皮、乌药、枳壳、真苏子
【用法】加生姜,水煎,磨木香服.
【主治】肺虚咳嗽.
人参汤 — 《十药神书》
《十药神书》(周扬俊注)。即《医方类聚》卷一五〇引《劳证药神书》“独参汤”。见该条。
人参汤–《证治汇补》卷六
【方源】《证治汇补》卷六,
【组成】人参、厚朴、广皮各一钱,木香、干姜各五分,加挂心、半夏
【主治】寒湿霍乱,吐泻久而脉虚。
人参汤–《异授眼科》
【方源】《异授眼科》。
【组成】人参三钱,黄连五钱,蔓荆子(炒)三钱,甘草三钱,白芍二钱,黄柏(盐水炒)二钱,知母(盐水炒)二钱
【用法】水煎,温服。
【主治】迎风流泪,目中多膜而昏痛。
人参汤–《产孕集》卷下
《产孕集》卷下,为《千金》卷三“人参当归汤”之异名。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