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中医食疗 中医食疗 关注:0 内容:480

    什么是药膳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药膳是从食疗学中分化出来的一种特殊形式的食疗食品,药膳是以药物和食物为原料,经过烹饪加工制成的一种具有食疗作用的膳食。它是中国传统的医学知识与烹调经验相结合的产物。它“寓医于食”,既将药物作为食物,又将食物赋以药用,药借食力,食助药威;既具有营养价值,又可防病治病、保健强身、延年益寿。

    因此,药膳既不同于一般的中药方剂,又有别于普通的饮食,是一种兼有药物功效和食品美味的特殊膳食。它可以使食用者得到美食享受,又在享受中,使其身体得到滋补,疾病得到治疗。因而,中国传统药膳的制作和应用,不但是一门科学,更可以说是一门艺术。

    药膳食品,不是一般的营养食品,是现代所称的功能性食品。中药与食物相配,就能做到药借食味,食助药性,变“良药苦口”为“良药可口”。所以说药膳是充分发挥中药效能的美味佳肴,特别能满足人们“厌于药,喜于食”的天性。药膳既是一种功能性食品,也可以说它是中药的一种特殊的、受人们喜爱的剂型。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帖子间隔 侧栏位置:
    隐藏
    变装
    药粥知识 药粥知识 关注:0 内容:18

    什么是药粥疗法?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药粥,就是米同药煮成的稀粥。药粥疗法,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选择适当的中药,和米谷配伍,再加入一定的调味配料,同煮为粥,用以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一种食疗方法。

    中医中药是我国传统的医学体系,中药的发现与应用。历史极为悠久,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不断创造和积累了丰富的中药知识,通过无数次的实践,逐步加以总结、提高,形成了祖国医学特有的药物疗法。随菩社会的发展和医学的进步,历代医药学家创立了不少宝贵的药膳食治方。其中有药粥、药酒、药饼、药饭、药茶、药膏、药菜等。药粥疗法是药食同用,药膳结合的一种比较好的食疗方法,它既能滋补身体,又可防治疾病,因而受到群众的普遍欢迎。据初步考证,历代医书所记载的药粥方就有500个左右,其中既有单味药粥,也有复方药粥;既有植物类药粥,也有动物类药粥;既有治疗疾病的药粥,也有养生保健的药粥。真可谓品种繁多,功用各异,有待于人们去进一步发掘提高,使这一古老而独特的疗法,更好的为保护人民健康服务,为祖国的四个现代化服务。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WordPress后台-外观-小工具 进行配置小工具

    药物贴敷 药物贴敷 关注:0 内容:83

    什么是药物贴敷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药物贴敷法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应用中草药制剂,施于皮肤、孔窍、腧穴及病变局部等部位的治病方法,属于中药外治法。药物贴敷疗法是中医治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较内治法更为简便、实用,是我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在同疾病作斗争中总结出来的一套独特的、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中医药浴 中医药浴 关注:0 内容:93

    什么是瑶浴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据了解,中国民间医药因不同民族各有特点,其中以瑶族医药最盛传,瑶族几千年都以口授形式相传,无文字记载。奇方妙药只是祖传,瑶药经多年统计,约328种,其中以黄荆、解毒藤、枫荷叶等35种药配成瑶浴药方。

    瑶族是一个承载着千年历史沧桑的古老民族,他们生活的地方高山多雨多雾,容易受疾病的侵袭,在如此恶劣的自然环境生存,到现在为止,都还有不少瑶族妇女生孩子都在家中由接生婆接生,且很多瑶族妇女大都生育有几胎,但奇怪的是,这些瑶族妇女却很少患妇科疾病。

    原来,生活在这样一种特殊的环境中,瑶族人学会了识别各种草木的性质,利用草木的枝、根、皮、叶、花朵医治疾病。生活在这个天然的中药库中的瑶民就是靠这些草药,治愈他们一个又一个的病症。瑶族百姓几乎就不出山看病,有点什么毛病,就自己采些草药,轻而易举地予以解决。本来住在大瑶山里,他们的发病率就比城市里的居民低的多,就拿妇科病来讲,在城市里的妇女,平均犯病率都达百分之八十以上,而居住在深山老林里的瑶族妇女,在那么恶劣的医疗环境下,妇科病犯的比率却不及百分之十。这是当地优良的环境造就了这个奇迹,亦是大瑶山满山遍野的独特药材促成的结果。  

    由于世世代代的摸索积累,瑶民族慢慢地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民族医药。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神奇的“三天出工”,亦称(三泡瑶药),它是瑶族千年传世古方。瑶族妇女产后洗泡“三天出工”的药浴后,三天后就可以下地劳作,上山砍柴,不怕风吹日晒,而且形体保持苗条,肤色红润。第一天,泡第一泡神奇瑶浴:除异味,去秽气;第二天,泡第二泡神奇瑶浴:缩阴、收腹,修复受损阴道;第三天,泡第三泡神奇瑶浴:迅速恢复体力,提高免疫力。 瑶寨妇女生孩子时,在不到一个小时之内,会立刻进入浴桶,在热气腾腾的瑶浴中度过。坐月子的瑶家妇女和婴儿,每天都如此,他们相信,瑶浴会使他们母与子消除任何灾病。瑶族坐月妇女第三天就可以从事一般的体力劳动了。婚后的瑶家妇女,没有一个有妇科病,这是一个不可思议的事情,但确实如此。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中医药浴 中医药浴 关注:0 内容:93

    什么是药浴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药浴,属中医常用的外治法之一,是中国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选配适当的中草要,利用经煮沸后产生的蒸汽熏蒸,或药物煎汤取液进行全身或局部洗浴(如坐浴、足浴、手臂浴、面浴、目浴,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药浴用药与内服药一样,亦需遵循处方原则,辨病辨证选药。即根据各自的体质、时间、地点、病情等因素,选用不同的方药,各司其属。煎药和洗浴的具体方法也有讲究:将药物粉碎后用纱布包好(或直接把药物放在锅内加水煎取亦可)。制作时,加清水适量,浸泡20分钟,然后再煮30分钟,将药液倒进盆内,待温度适度时即可洗浴。在洗浴中,其方法有先熏后浴之熏洗法,也有边擦边浴之擦浴法。

    药浴疗法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早在3000多年前的商殷时期,宫廷中就盛行用药物进行沐浴,以防治疾病。据记载自周朝开始,就流行香汤浴。所谓香汤,就是用中药佩兰煎的药水。其气味芬芳馥郁,有解暑祛湿、醒神爽脑的功效。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在《云中君》里记述:“浴兰汤兮沐芳华。”其弟子宋玉在《神女赋》中亦说:“沐兰泽,含若芳。”从清代开始,药浴就作为一种防病治病的有效方法受到历代中医的推崇。随着整个中医药学的发展,药浴疗法的种类不断增多,应用范围不断扩大。至清代其治疗范围已遍及内、外、妇、儿、五官、皮肤等科疾病,在药浴种类上有洗、沐、浴、浸、渍、浇等法。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药茶常识 药茶常识 关注:0 内容:43

    什么是药茶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药茶是在茶叶中添加食物或药物制作而成的具一定疗效的特殊的液体饮料。广义的药茶还包括不含茶叶,由食物和药物经冲泡、煎煮、压榨及蒸馏等方法制作而成的代茶饮用品,如汤饮、鲜汁、露剂、乳剂等。

    茶文化作为我国独特的本土文化,至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如今饮茶已不仪限于中国,茶叶与咖啡、町可并列成为世界公认的三大饮料。相传茶的发现与使用源于神农氏,我国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有“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的记载。

    随着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人们逐渐认识了茶的多种功效,开始用它来治疗疾病,保健养生。三国时张揖在《广雅》中记载人们将茶叶制成茶饼,捣成细末,冲人沸水,加入葱、姜、橘等制作成具提神醒酒作用的药茶。梁代陶弘景认为“苦茶能轻身换骨”,并提出以天冬等药物也可代茶饮用。唐代的陆羽著有世界上第一部茶书《茶经》,被后人尊为“茶圣“。他在这部书中系统论述了茶的起源、种类、采制技术及烹饮方法等,推动了饮茶知识的传播。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载有“竹茹芦根茶“等10首药茶方。王焘在《外台秘要》中载有“代茶新饮方”,详细论述了药茶的制作和饮用方法。陈藏器在《本草拾遗》中给予茶叶很高的评价,认为茶叶“上通天境,下资人伦,诸药为百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明代《普济方》中专设“药茶”篇,载有药茶方8首。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载有多首药茶方,并论述了茶叶的药性、功用等。明代制茶工艺不断改进,日益精良,形成了六大茶类,即绿茶、红茶、花茶、白茶、乌龙茶、紧压茶,这种分类方法一直沿用至今。近代以来,药茶的保健养生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各种降压茶、减肥茶及午时茶的大量涌现,使药茶的种类和作用不断丰富和扩充。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WordPress后台-外观-小工具 进行配置小工具

    拔罐基础 拔罐基础 关注:0 内容:103

    什么是药罐?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药罐是在拔罐的操作时加入适量相应的药物,形成相应的药罐,其主要的方法如下。

    1、药物闪火法:即是以酒精浸泡一些药物(如红花、全蝎等)制成药物酒精棉球后以镊子夹住点燃的棉球,在罐内绕1~3圈后,将火退出,迅速将罐扣在应拔的部位上,即可吸附在皮 肤上。

    2、药物投火法:是用易燃的药物(如橘皮、苏合香木等)点燃后投入罐内,迅速将罐扣在事先选好的部位上,即可吸附在皮肤之上。

    3、药物滴酒法:是用无水酒精或白酒浸泡某些药物(如木香、九香虫、木瓜、千年健等)数周后取该液1~3滴滴入罐内,沿罐内壁摇匀,用火点燃后,迅速将罐扣在应拔的部位上,即可吸附于皮肤之上。

    4、药物贴附法:是用大小适宜的某些药物(如射干、罗布麻等)浸泡酒精后,贴在罐内壁的1/3处,用火点燃后,迅速扣在应拔的部位上,即可吸附于皮肤上。

    5、药物架火法:是先以某些药物(如生姜、龟板等)置于应拔部位,再以不易燃烧的物体置于其上,将95%酒精或酒精棉球置于其中,用火点燃后,将罐迅速扣下,即可吸附于皮肤之上。

    6、药物水煮法:即以某些药物配伍组成成方(如川芎、白芷、血竭、小茴香、土木鳖、乳香、没药、乌头、独活、羌活、防风、泽兰、红花等)以布包做袋包,用水煮半小时左右,再将完好的竹罐放在铝锅内煮沸1~3分钟,然后用镊子将罐口朝下夹出来,把水甩干净,口向下,迅速投入另一手持的毛巾中,把水吸干,立即扣在需要治疗的部位上,即可吸附于皮肤之上。

    7、药物蒸气法:先将水壶置于旺火上,将壶内的水和药物的混合液煮沸(如硫磺、雄黄等),使水蒸气从壶嘴喷出,以竹罐口对准喷气口1~10秒钟,随即取出,迅速扣在需拔部位上,即可吸附于皮肤之上。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WordPress后台-外观-小工具 进行配置小工具

    拔罐基础 拔罐基础 关注:0 内容:103

    什么是摇罐和转罐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摇罐法是在坐罐基础上,均匀而有节奏的摇动吸拔在皮肤上的罐体,使患者更为放松,有不同程度的舒适感。因均匀摇动,对穴位反复牵拉,增加了刺激量。近几年也有用药煮罐吸拔后,再持小木棒拨动使其振摇,与现行摇罐法异曲同功。凡可行坐罐处,皆可视需要施用摇罐。

    摇罐的具体操作:罐体吸拔穴位或阳性点,用手轻按罐底,先顺时针方向再逆时针方向,轻轻摇动罐体各20-30次便可。操作时,手腕要放松,力量柔和,不宜快,但摇动角度尽量大些,以病人能耐受为度。

    转罐手法也是坐罐的发展,较摇罐要强烈,扭距较大,以造成更大地牵拉,加强血液流动,增强治疗效果。多用于穴位治疗和局部肌肉放松。

    转罐具体操作:单手摇罐,慢慢地向左做水平转动,可达90-180,然后再向反方向转动,反复10-20次,一个正反转动为一次。转距尽量增大,但手法要轻柔,以患者能耐受为度。

    注意:严格检查火罐罐口,罐口不可有一点粗糙、豁口,应避免割破皮肤。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WordPress后台-外观-小工具 进行配置小工具

    药酒常识 药酒常识 关注:0 内容:20

    什么是药酒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药酒是将药物置于75%酒精或白酒中浸泡而成。治疗时用手蘸药酒(水)涂于体表而后做手法治疗,具有舒经活血、温通发散之作用。

    酒性温,味辛而苦甘,有温通血脉,宣散药力,温暖肠胃,祛散风寒,振奋阳气,消除疲劳等作用。适量饮酒,可以怡情助兴,但过饮则乱性,酗酒则耗损元气,甚至于殒命。医家之所以喜好用酒,是取其善行药势而达于脏腑、四肢百骸之性,故有“酒为百药之长”的说法。其实,酒是一种最好的溶媒,许多用其他加工方法难以将其有效成分析出的药物,大多可借助于酒的这一特性而提取出来,并能充分发挥其防治疾病,延年益寿的药效,这就是药酒历经数十年而不减其魅力的缘由所在。

    药酒,古代同其它酒统称“醪醴”。我国最早的医书《黄帝内经》中就有“汤液醪醴论篇”。醪醴,就是用五谷制成的酒类,醪为浊酒,醴为甜酒。以白酒 、黄酒和米酒浸泡或煎煮具有治疗和滋补性质的各种中药或食物,去掉药渣所得的口服酒剂(或药物和食物与谷物、曲共同酿制),即为药酒。因为酒有“通血脉,行药势,温肠胃,御风寒”等作用,所以,酒和药配制可以增强药力,既可治疗疾病和预防疾病,又可用于病后的辅助治疗。滋补药酒还可以药之功,借酒之力,起到补虚强壮和抗衰益寿的作用。远在古代, 药酒已成为我国独特的一个重要剂型,至今在国内外医疗保健事业中,仍享有较高的声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药酒作为一种有效的防病祛病、养生健身的可口饮料已开始走进千家万户。一杯气味醇正、芳香浓郁的药酒,既没有古人所说的“良药苦口”的烦恼, 又没有现代打针输液的痉,给人们带来的是一种佳酿美酒的享受,所以人们乐意接受。诸如人参酒、鹿茸酒、五加皮酒、虎骨酒、国公酒、十全大补酒、龟龄集酒、首乌酒等享有盛名的药酒,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WordPress后台-外观-小工具 进行配置小工具

    中药基础 中药基础 关注:0 内容:9786

    什么是药对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药对为两味中药配对应用,故又称对药、兄弟药、姊妹药与搭档配伍。

    药对是复方中一种比较固定的最小组方单位,临床上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两药同时应用,既比一般的复方为简单,却又具备复方配伍的基本特点。不但可以提高疗效,还可减少毒性和副作用。药对的实质性内容,自古已有。例如“七情合和”即与药对有很大关系。但作为特有名词的提出,施今墨、秦伯未、吕景山等是有首创之功的。陈维华的《药对论》与苏庆英的《中医临床常用对药配伍》是这方面的最早专著。人类最初应用药物来防治疾病是从单味药开始的,诸如“头痛用防风,腰痛用杜仲”,以及常山截症,柴胡退热,杏仁止咳等经验。经过长时间的积累,才认识到复方配伍的优越性。然而,药既众多,方更无穷。于是,在长期的实践中,人们逐步认识到某两种药物同用有特别优异的疗效,从而形成了“药对”的理论。诸如“麻黄无桂枝不汗”,“附子无干姜不热”,“石膏得知母更寒”等例,都是药对的最好写照。

    近年来,由于实验与化学研究的结果,药对获得了一些机理方面的论证。例如,从通里攻下治则说,大黄与芒硝为最常用的药对,即以张仲景的经方论,即有大承气汤、调胃承气汤等方用为方中主药。现知:大黄为植物药,所含大黄泻素、蔥酣等为化学刺激性物质,可以刺激肠壁上的感受器而增加肠蠕动。而芒硝为矿物药,所含硫酸钠可以在肠腔内形成高渗透压,以物理的作用为主而产生容积性泻下作用。两者的药理机理既不同,作用的时间亦异。大黄的泻下作用发生较快,持续时间较短;芒硝的泻下作用发生较慢,持续时间则略长。两者同用,可以互补。总之,两者同用确有很大优越性。一般说来,这一药对是以大黄为主,芒硝为辅。临床应用时,又当考虑在某种特定情况下予以灵活变化。一般说来,在肠燥便结时,可以重用芒硝;对老幼、体弱者,少用大黄;对肠内已有积液之便结(例如某种肠梗阻),则应少用芒硝。

    某些常用中药,可以与许多药物组成药对。这种情况的产生,可能是这些中药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具有多种功效的缘故。例如麻黄,具有发汗、平喘、利水三大功效。发汗,多配伍桂枝,如麻黄汤;平喘,多配杏仁,如麻杏石甘汤;利水,多配白术,如越婢加术汤。现知,麻黄含有麻黄碱(左旋,占总生物碱60%以上)、伪麻黄碱(右旋)、挥发油等。一般认为,其平喘作用与麻黄碱有关,发汗作用与挥发油有关,利水作用与伪麻黄碱有关。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