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中药方剂S 中药方剂S 关注:0 内容:1368

    十水丸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十水丸–《医心方》卷十引《范汪方》

    【方源】《医心方》卷十引《范汪方》。

    【异名】十水丹(《鸡峰》卷十九)。

    【组成】大戟、葶苈、甘遂、藁本、连翘、芫花、泽漆、桑根白皮、巴豆、赤小豆各等分

    【用法】上药随病形所主倍之,为末,炼蜜为丸,如小豆大.先食服一丸,每日三次.欲下病,服三丸;人弱者,以意节之。

    【主治】水肿。

    【宜忌】《续本事》:忌盐一百二十日,缘盐能化水故也。外忌鱼鲊、面食一切毒物及生冷等物。不得行房事。

    【备考】大戟主青水,先从面目肿遍一身,其根在肝;葶苈主赤水,先从心肿,其根在心;甘遂主黄水,先从腹肿,其根在脾;藁本主白水,先从脚肿,其根在肺;连翘主黑水,先从足跌肿,其根在肾;芜花主玄水,先从面肿至足,其根在胆;泽漆主风水,先从四肢起肿满,身尽肿.其根在胃;桑根白皮主石水,四肢小,其腹肿独大,其根在膀胱;巴豆主里水,水从肠满,其根在小肠;赤小豆主气水,乍盛乍虚,乍来乍去,其根在大肠。按:方中泽漆,《鸡峰》作“泽泻”。

    十水丸–《医心方》卷十引《小品方》

    【方源】《医心方》卷十引《小品方》。

    【组成】椒目、甘遂、大戟、芫花、玄参、赤小豆、桑根白皮、泽漆、巴豆、葶苈各等分

    【用法】上十种,随其病始所在,增其所主药一分,巴豆四分(去心皮).为末,台下筛,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丸。得下为度。不下,日三眼亦可。亦可作散服,每用半钱匕。如大便利,明朝复服如法,再服病愈。

    【主治】十种水肿。

    【加减】肿从头起名白水,加椒目一分;从胸起名黄水,加甘遂一分;从面起名青水,加大戟一分;从腹起名气水,加芫花一分;从股起名黑水,加玄参一分;从面起至足名悬水,加赤小豆一分;从内起坚块四肢肿名石水,加桑根一分;从四肢起腹肿名风水,加泽漆一分;从腹起名冷水,加巴豆四分;从胸起名赤水,加葶苈一分。

    十水丸–《杨氏家藏方》卷十

    【方源】《杨氏家藏方》卷十。

    【组成】远志(去心)、石菖蒲(一寸九节者)、椒目(炒焦)、羌活(去芦头)、巴戟(去心) 肉豆蔻(面裹煨香)各一两,泽泻、木猪苓(去皮)、甜葶苈(纸衬炒黄)、白牵牛(炒黄)各半两

    【用法】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加至三十丸,空心、食前温米饮送下。

    【主治】十种水气,四肢肿满,面目虚浮,以手按之,少时方起,喘急不得安卧,小便赤涩。

    【备考】方中巴戟,《奇效良方》作“大戟”。

    十水丸–《医学入门》卷七

    《医学入门》卷七。为原书同卷“浚川丸”之异名。见该条。

    十水丸–《奇效良方》卷四十

    【方源】《奇效良方》卷四十

    【组成】远志(去心)、菖蒲(3.3厘米九节者)、椒目(炒)、肉豆蔻(面裹煨香)、羌活(去芦)、大戟各30克,猪苓(去皮)、甜葶苈(炒)、白牵牛(炒)、泽泻各15克。

    【制法】上药研为细末,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十种水气,四肢肿满,面目虚浮,以手按之,少时方起,喘急不得安卧,小便赤涩者。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腹时用米汤送下。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WordPress后台-外观-小工具 进行配置小工具

    帖子间隔 侧栏位置:
    隐藏
    变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