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方
【药物】新鲜百部根适量,糯米饭半升。
【制法】将百部根洗净捣烂。
【用法】敷脐上,以糯米饭半升,拌水酒半合,揉软,盖在药上,外用布包好。1~2天以后,口内有酒气,水从小便出,肿亦渐消。用于遍身黄肿。
【出处】《杨氏经验方》。
2方
【药物】大蒜、田螺、车前子各等份。
【制法】熬成膏。
【用法】摊贴脐中,水从小便而下。用于水气肿满。
【出处】《稗史》;《本草纲目》。
3方
【药物】鲜杏仁、兔耳风根各适量,食盐少许。
【制法】共捣烂。
【用法】敷肚脐上。用于水肿。
【出处】《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4方
【药物】针砂60克,大戟30克,甘遂30克,活地龙20条,葱白1握。
【制法】前3味药研细末(针砂单研),加地龙、葱白共捣烂成饼状。以上为1-2次量。
【用法】敷脐,敷后1~2小时即欲泄泻、小便。用于大腹水肿或连头面。身热口渴欲饮者,轻者1次,重不过2次即愈。如属慢性虚寒忌用。
【出处】《针灸通报》。
5方
【药物】商陆根适量,麝香少许。
【制法】将商陆根打烂,入麝香。
【用法】贴脐中,外以绵裹暖,引水下行。用于水肿。
【出处】《证治汇补》。
6方
【药物】针砂(醋煮炒干)、猪苓、生地龙各9克。
【制法】共为细末,葱涎研和。
【用法】敷脐中约1寸厚,缚之,待小便多为度,日二易之,入甘遂更妙。用于水肿尿少。
【出处】《德生堂传方》。
7方
【药物】大蒜适量。
【制法】捣烂。
【用法】敷脐则消。用于下焦水气。
【出处】《本草求真》。
8方
【药物】红商陆花适量,麝香0.3克。
【制法】捣烂。
【用法】贴脐,小便利则肿消。用于脾虚水肿。
【备注】《本草求真》。
9方
【药物】凤尾草根1大握,麝香少许,鸡蛋1个。
【制法】凤尾草根洗去泥,捣烂,与鸡蛋同研如膏,入麝香。
【用法】敷脐上,1日l换,小便即多,水退甚速。用于水肿。
【出处】江苏《中医秘方选编》。
10方
【药物】甘遂、甘草各31克。
【制法】将甘遂研末,水调。
【用法】涂脐眼。另用甘草水煎服,每日1剂。用于水肿。
【出处】《贵州民间方药集》。
11方
【药物】鲜马蹄金适量。
【制法】捣烂。
【用法】敷脐上,每日1次,7日为1疗程。用于全身水肿(肾性)。
【出处】《上海常用中草药》。
12方
【药物】鲜狗舌草2~3株。
【制法】捣烂。
【用法】以酒杯覆敷脐上,每天4-6小时。用于肾炎水肿。
【出处】《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13方
【药物】生商陆根90~120克。
【制法】洗净,捣烂。
【用法】外敷脐部,用绷带包扎,一般数十小时或更长时间,每天换药1次,连敷3~5天。用于急慢性肾炎水肿。
【出处】广西河池《常见病多发病中草药手册》。
14方
【药物】鲜葡萄根、鲜芦根各30克,葱白少许。
【制法】共捣烂。
【用法】贴脐。用于水肿。
【出处】《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辽宁中医杂志》。
15方
【药物】栀子7个,冰片6克,鲜姜、大葱各少许,鸡蛋1个。
【制法】栀子研细末,加入冰片、姜、葱共捣如泥状,用鸡蛋清适量调成糊膏。
【用法】敷脐。用于水肿。
【出处】《辽宁中医杂志》。
16方
【药物】生大葱头、鲜土牛膝各15克。
【制法】共捣烂。
【用法】贴脐上,1日1换。用于水肿。
【出处】《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
17方
【药物】田螺1个,甘遂5克,雄黄3克,元寸0.3克。
【制法】先将前3味药混合捣融,制成小形圆饼如五分硬币略大而稍厚,另将元寸研为极细末。
【用法】取元寸0.1克,先放神阙穴内,然后用药饼盖在上面,覆以纱布,胶布固定,1日1换。根据小便通利及水肿消失情况停药,一般2~3次见效。用于一切水肿、臌胀。
【出处】《穴位贴药疗法》。
18方
【药物】商陆100克,元寸l克,葱白或鲜姜适量。
【制法】将商陆为末过筛。每次取药末3-5克,葱白1茎,捣融成膏,再加凉开水适量,调如糊状。
【用法】先将元寸0.1克,放于神阙穴内(无元寸亦可),再将调好的药敷在上面,固定,每天换药1次。一般贴药后24小时,尿量即可显著增加,3~5天可见成效,7天为1疗程,用于水肿。
【出处】《穴位贴药疗法》。
【备注】使用本法,如病情严重,药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久,可能出现眩晕、呕吐,但不妨碍治疗,停药后这种副作用就会消失。
19方(铺脐药饼)
【药物】巴霜12克,轻粉6克,生硫黄3克。
【制法】研调作饼。
【用法】铺棉花于脐上贴之,俟行三五度去饼,以温粥补之。久病,隔日一取。用于水肿及黄胖、九鼓等。
【出处】《理瀹骈文》。
20方(水肿消河饼)
【药物】大田螺4个,大蒜5个,车前子6克。
【制法】做饼。
【用法】敷脐,取利。用于水肿。
【出处】《理瀹骈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