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中医艾灸 中医艾灸 关注:0 内容:212

    太乙针灸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概述】

    太乙针灸,又称太乙神针,是在雷火针基础上改变处方而产生的一种药艾条实按灸疗法。清·韩贻丰所撰的《太乙神针心法》(1717年),是最早问世的关于太乙著作。之后,有范毓香奇的《太乙神针附方》、陈修园医学丛书《太乙神针》及孔广培的《太乙神针集解》等,但各家对艾绒中所掺药物,所载不一。现代,在用药处方上基本按传统配方制备,但有所发挥,方法亦有所改进,治疗范围更进一步扩大。

    【操作方法】

    分为二种。

    1、实按法

    灸具制备:目前多采取韩贻丰《太乙神针心法》制法:艾绒100g,硫磺6g,麝香、乳香、没药、松香、桂枝、杜仲、枳壳、皂角、细辛、川芎、独活、穿山甲、雄黄、白芷、全蝎各3g。除艾绒外,将上述其他药物研成细末,和匀。以桑皮纸一张,宽约30cm见方,摊平。先取艾绒24g,均匀铺在纸上,次取药末6g,均匀掺在艾绒里,然持卷紧如爆竹状,外用鸡蛋清涂抹,再糊上桑皮纸1层,两头留空纸3cm许,捻紧即成。每次应准备二支以上。

    具体操作:将二支太乙针同时点燃,一支备用,一支用10层面纸包裹,紧按选定施灸穴位。如患者感觉太烫,可将艾条略提起,等热减再灸,如此反复施行。如火熄、冷却,可改用备用的药艾条同法施灸。另一支重新点燃灸之。如此反覆施灸,每穴按灸10次左右。

    现代有人用以下方法施灸。采用特制的黄铜或紫铜作为套筒,套筒长约80cm,内径1.8cm,套筒之上端,装以铜塞,用螺纹施紧因定,配合紧密。下端为开口套管,长约6cm许,与套筒 压紧配合,套管端面用棉布罩盖,外用绳子缚扎固定。使 用时,将罩有棉布的套筒拔下,再将药艾条(太乙针)装入套筒内,然后点燃药艾条,装上开口套管,直接安放在选定的穴位上施灸。若患者觉烫,可采取轻提慢,或调节药艾条与棉布之间的距离,直至患者感到温暖舒适为止。每次施灸20~30min。

    上述方法均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2、点按法:

    灸具制备:取雄黄20g,冰片2g,麝香1g,火硝10g,川乌30g,草乌30g ,白芷20g,精制艾绒60g备用。先将前7味药分别置于乳钵内,研为极细末,以无声为度。然后将艾绒用少量曲酒喷湿,再将药末均匀撒在艾绒内,以手充分揉匀,阴干,取上述药艾2g,均匀地平铺在20cm×7cm,质地柔软而又坚韧桑皮纸上,以上法将其卷成1.5~2mm的药艾条。

    具体操作:医生将艾条一端点燃,对准施术部位快速点按,如雀啄食,一触即起,此为1 壮,每次3~6壮,以不灼伤皮肤为度。注意在点灸头部时,应尽量拨开头发,使穴位充分暴露,以便操作。

    【主治病证】

    感冒、咳嗽、头痛、风寒湿痹症、痿症、腹痛、腹泻、月经不调等症。

    【注意事项】

    同雷火针法。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帖子间隔 侧栏位置:
    隐藏
    变装
    备急千金要方 备急千金要方 关注:0 内容:702

    太医针灸宜忌第七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太医针灸宜忌第七

    论曰∶欲行针灸,先知行年宜忌,及人神所在不与禁忌相应即可,今具如下。 木命人,行年在木,则不宜针及服青药。 火命人,行年在火,则不宜汗及服赤药。 土命人,行年在土,则不宜吐及服黄药。 金命人,行年在金,则不宜灸及服白药。 水命人,行年在水,则不宜下及服黑药。 凡医者不知此法,下手即困,若遇年命厄会深者,下手推天医血忌等月忌及日忌旁通法∶

    月旁通∶正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天医∶卯 寅 丑 子 亥 戌 酉 申 未 巳 午 辰(呼师治病吉)

    血忌∶丑 未 寅 申卯 酉 辰 戌 巳 亥 午 子(忌针灸)

    月厌∶戌 酉 申 未 午 巳 辰 卯 寅 丑 子 亥(忌针灸)

    四激∶戌 戌 戌 丑 丑 丑 辰 辰 辰 未 未 未(忌针灸)

    月杀∶戌 巳 午 未 寅 卯 辰 亥 子 丑 申 酉(百事凶)

    月刑∶巳 子 辰 申 午 丑 寅 酉 未 亥 卯 戌(不疗病)

    六害∶巳 辰 卯 寅 丑 子 亥 戌 酉 申 未 午(不疗病)

    上天医上呼师避病吉,若刑害上凶。

    推行年医法∶

    年至∶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天医∶卯 戌 子 未 酉 亥 辰 寅 巳 午 丑 申

    求岁天医法∶

    常以传送加太岁太乙下为天医。

    求月天医法∶

    阳月以大吉,阴月以小吉,加月建功曹下为鬼道,传送下为天医。

    推避病法∶

    以小吉加月建登明下为天医,可于此避病。

    推治病法∶以月将加时天医加病患年治之瘥。

    唤师法∶

    未 卯 巳 亥 酉(鬼所在唤师凶)

    推行年人神法∶

    脐∶一 十 十九 二十八 三十七 四十六 五十五 六十四 七十三 八十二

    心∶二 十一 二十 二十九 三十八 四十七 五十六 六十五 七十四 八十三

    肘∶三 十二 二十一 三十 三十九 四十八 五十七 六十六 七十五 八十四

    咽∶四 十三 二十二 三十一 四十 四十九 五十八 六十七 七十六 八十五

    口∶五 十四 二十三 三十二 四十一 五十 五十九 六十八 七十七 八十六

    头∶六 十五 二十四 三十三 四十二 五十一 六十 六十九 七十八 八十七

    脊∶七 十六 二十五 三十四 四十三 五十二 六十一 七十 七十九

    膝∶八 十七 二十六 三十五 四十四 五十三 六十二 七十一 八十

    足∶九 十八 二十七 三十六 四十五 五十四 六十三 七十二 八十一

    上九部行神岁移一部,周而复始,不可针灸。

    推十二部人神所在法∶

    心辰∶一 十三 二十五 三十七 四十九 六十一 七十三 八十五

    喉卯∶二 十四 二十六 三十八 五十 六十二 七十四 八十六

    头寅∶三 十五 二十七 三十九 五十一 六十三 七十五 八十七

    眉丑∶四 十六 二十八 四十 五十二 六十四 七十六 八十八

    背子∶五 十七 二十九 四十一 五十三 六十五 七十七 八十九

    腰亥∶六 十八 三十 四十二 五十四 六十六 七十八 九十

    腹戌∶七 十九 三十一 四十三 五十五 六十七 七十九 九十一

    项酉∶八 二十 三十二 四十四 五十六 六十八 八十 九十二

    足申∶九 二十一 三十三 四十五 五十七 六十九 八十一 九十三

    膝未∶十 二十二 三十四 四十六 五十八 七十 八十二 九十四

    阴午∶十一 二十三 三十五 四十七 五十九 七十一 八十三 九十五

    股巳∶十二 二十四 三十六 四十八 六十 七十二 八十四 九十六

    上十二部人神所在,并不可针灸及损伤慎之。

    日辰忌∶

    一日足大趾 二日外踝 三日股内 四日腰 五日口舌咽悬雍 六日足小趾(《外台》云∶手小指) 七日内踝 八日足腕 九日尻 十日背腰 十一日鼻柱(《千金翼》云∶及眉)

    十二日发际 十三日牙齿 十四日胃脘 十五日遍身 十六日胸乳 十七日气冲(《千金翼》云∶及胁) 十八日腹内 十九日足趺 二十日膝下 二十一日手小指 二十二日伏兔 二十三日肝俞 二十四日手阳明两胁 二十五日足阳明 二十六日手足 二十七日膝 二十八日阴 二十九日膝胫颞 三十日关元下至足心。(《外台》云∶足趺上。)

    十干十二支人神忌日∶

    甲日头 乙日项 丙日肩臂 丁日胸胁 戊日腹 己日背 庚日膝 辛日脚 壬日肾 癸日足

    又云∶甲乙日忌寅时头 丙丁日忌辰时耳 戊己日忌午时发 庚辛日忌申时(阙文) 壬癸日忌酉时足 子日目丑日耳 寅日口(《外台》云∶胸面)卯日鼻(《外台》云∶在脾) 辰日腰 巳日手(《外台》云∶头口) 午日心 未日足(《外台》云∶两足心) 申日头(《外台》云∶二肩) 酉日背(《外台》云∶胫) 戌日项(《外台》云∶咽喉) 亥日顶(《外台》云∶臂胫) 建日申时头(《外台》云∶足) 除日酉时膝(《外台》云∶股) 满日戌时腹 平日亥时腰背 定日子时心 执日丑时手 破日寅时口 危日卯时鼻 成日辰时唇 收日巳时足(《外台》云∶头)开日

    十二时忌∶

    子时踝 丑时头 寅时目 卯时面耳(《外台》云∶作项) 辰时项口(《外台》云∶在面) 巳时肩(《外台》云∶在乳) 午时胸胁 未时腹 申时心 酉时背胛(《外台》并《翼》云∶在 ?

    又∶立春春分脾 立夏夏至肺 立秋秋分肝 立冬冬至心 四季十八日肾。以上并不得医治凶。

    凡五脏旺时不得治及忌针灸其经络凶。

    又∶正月丑 二月戌 三月未 四月辰 五月丑 六月戌 七月未 八月辰 九月丑十月戌 十一月未 十二月辰

    又∶春左胁 秋右胁 夏在脐 冬在腰(皆凶。)

    又∶每月六日、十五日、十八日、二十二日、二十四日,小尽日,疗病令人长病。 戊午甲午(此二日大忌刺出血,服药、针灸皆凶,《千金翼》云∶不出月凶。) 甲辰 庚寅 乙卯 丙辰 辛巳(此五日针灸凶) 壬辰 甲辰 己巳 丙午 丁未(此五日男忌针灸) 甲寅乙卯 乙酉 乙巳 丁巳(此五日女人忌针灸) 甲子 壬子 甲午 丙辰 丁巳 辛卯 癸卯 乙亥(此八日忌针灸。《外台》云∶甲子日天子会,壬子日百王会,甲午日太子会,丁巳日

    又∶男避除 女避破 男忌戌 女忌巳。

    凡五辰 五酉 五未 及八节(先后各一日皆凶。)

    论曰∶此等法,散在诸部,不可寻究,故集作一处,造次易知,所以省披讨也。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WordPress后台-外观-小工具 进行配置小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