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中药炮制 中药炮制 关注:0 内容:1409

    天竺黄的炮制方法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来源】

    本品为禾本科植物青皮竹Bambusa textilis Mcclure或华思劳竹 Schzostachyum chinense Rendle等茎竿内的干燥分泌液。

    【炮制方法】

    一、净制 拣去杂质,过筛去灰屑即得(《药典63》)。

    二、切制 用时捣碎(《内蒙》)。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帖子间隔 侧栏位置:
    中药炮制 中药炮制 关注:0 内容:1409

    天竹黄的炮制方法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天竹黄又名竹黄、天竺黄、竹膏、竹糖。载《蜀本草》。系禾本科植物青皮竹Bambusa textilis Mc Clure、薄竹Leptocanna chinensis(Rendle)Chia et H.L.Fung等效种竹类植物竹节间贮积的伤流液,经干涸凝结而成的分泌物。冬季采收,砍取竹竿,剖取竹黄,晾干。竹黄由于自然产生者较少,大多采取火烧竹林的方法,使竹暴热后,竹沥溢在节间凝固而成,然后剖取晾干。另有用在青皮竹上人工打洞的方法,也能形成竹黄。

    【炮制方法】《太平圣惠方》:“细研。”《小儿药证直诀》:“研。”《本草品汇精要》:“捣细。”现行,取原药材,除去杂质,过罗去灰屑,用时捣碎。

    【饮片性状】呈不规则多角形的片块状或颗粒状,大小不一。表面灰白色、乳白色、灰褐色或灰蓝色,半透明,略带光泽。体轻,质硬而脆,易破碎,断面光亮,稍显粉性,触之有滑感。吸水性强,冒水中有气泡产生。气微,味甘,有清凉感,舔之粘舌。

    【质量要求】本品水煎液加酚酞指示液2滴,溶液不得显淡红色;杂质,包括黑色的类似煤渣的块状物及泥块等杂物不得超过5%;碎末不得超过10%;水分不得超过30%。

    【炮制作用】天竹黄性味甘,寒。归心、肝、胆经。具有清热化痰,凉心定惊功能。本品多生用,用于小儿惊风,癫痫,中风痰迷,热病神昏,痰热喘咳。如治小儿急惊风的利惊丸(《小儿药证直诀》);治风热痰塞,惊风潮搐的抱龙丸(《小儿药证直诀》);治疯狂癫痫的抱胆丸(《春脚集》);治小儿痰涎上壅,喘嗽不休的胆星天竺丸(《证治准绳》)。炮制提高药物的洁净度。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中药鉴别 中药鉴别 关注:0 内容:661

    天竺黄的鉴别方法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天竺黄为名贵药材。始载于《开宝本草》,名“竹膏”。具有清热豁痰、清心定惊的功效。用于热病神昏、中风痰迷、小儿惊风、抽搐、夜啼等病症。属小儿常用要药。

    来源 为禾本科物多种竹的分泌物及人工合成的块状物。

    产地与分布 天然天竺黄主产印度尼西亚、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地。我国云南、广西、广东有分布。

    鉴别要点 天然竹黄与合成品的鉴别要点是:合成品形状似天然品,但色较白、体较重、质较硬、吸水性较差,可资区别。而同名异物的菌座竹黄则形性迥别,不可误用,至要!

    名典鉴别 ①宋?马志曰:“天竺黄生天竺国。今诸竹内往往得之。人多烧诸骨及葛粉等杂之。”②寇宗奭曰:“此是竹内所生,如黄土着竹成片者。”③明?《本草蒙筌》载:“节内黄粉,即天竺黄,旋飞尘沙结成,老竹间或可得。形类黄土,一名竹膏。治小儿急慢惊抽,疗肥人卒暴中风,镇心明目,解热驱邪。”④李时珍曰:“按吴僧赞齐云:竹黄生南海镛竹中。此竹极大,又名天竹。其内有黄,可以疗疾。本草作天竺者,非矣。等竹亦有黄。此说得之。”⑤清?《本草从新》载:“出南海。大竹之津液结成,片片如竹节者真。”⑥《本草求真》云:“天竺黄,系天竺国之竹,精气结成;其粉形如竹节。味甘气寒,与竹沥功用略同,皆能逐痰利窍,但此凉心去风除热,为小儿惊痫风热,痰涌失音,较之竹沥,典性和缓,而无寒滑之患也。今市肆多骨灰葛粉杂人,不可不辨。”

    快速鉴别 1.天然天竺黄:为不规则颗粒或块片状,大小不一。表面灰白色、灰蓝色或灰黄色。体轻,质坚脆,易碎,碎面稍具光泽,吸水性强。无臭味淡。

    2.合成天竺黄:形似上种。惟较天然竺黄色白、体重、质硬、吸水性稍差。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中药基础 中药基础 关注:0 内容:9786

    天竺黄简介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天竺黄,其性寒,故有清热之功。治疗鼻腔时流浊涕的鼻渊(多见于急慢性副鼻窦炎),当用祛风清热之法,余常用《古今医鉴》中的天竺黄丸。方用:当归、川芎、白芷、人参、茯苓、麦门冬、防风、荆芥、薄荷、苍耳子、香附子、蔓荆子、秦艽、甘草各60克,天竺黄30克。研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每次服1丸,米汤送下。该方用当归、川芎、人参、茯苓补益气血,以固根本,用荆芥、防风、蔓荆子祛风,麦冬、薄荷、天竺黄、秦艽清热,苍耳子、香附子通窍。标本同治,故有效验。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中药基础 中药基础 关注:0 内容:9786

    天竹黄的功效与作用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功能主治】清热化痰;凉心定惊。主小儿惊风;癫痫;中风痰迷;热病神昏;痰热咳喘。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或入丸、散;研末,每次0.6-1g。外用:适量,研末敷患处。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中药基础 中药基础 关注:0 内容:9786

    天竺黄的功效与作用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功能主治】清热豁痰,凉心定惊。用于热病神昏,中风痰迷,小儿痰热惊痫、抽搐、夜啼。

    【用法用量】3~9g。

    【贮藏】置干燥处,密闭保存。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