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百病拔罐 百病拔罐 关注:0 内容:117

    胃下垂的拔罐疗法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由于腹腔内脂肪薄弱,腹壁肌肉松弛,导致胃低于正常位置,称为胃下垂。胃下垂属胃无力症,多见于消耗性疾病患者及无力型体质者,直接影响消化功能。临床表现为上腹胀满、食欲不振、胃痛、消瘦、乏力、嗳气、恶心、呕吐、肠呜、胃下坠感,或伴有便秘、腹泻、气短、眩晕、心悸、失眠、多梦等。一般分为脾脏虚损、中气下陷及脾胃不和2型。

    一、脾脏虚损、中气下陷

    (一)症状

    面色萎黄,形体消瘦,神疲乏力,少气懒言,食欲不振,脘腹胀满不适,食后加重,平卧减轻,常伴有嗳气或泛吐痰涎,大便稀薄,舌淡薄,苔白。

    (二)治法

    (1)选穴 百会、脾俞、胃俞、气海、关元、足三里。

    (2)定位 百会: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的中点处。

    脾俞:在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胃俞:在背部,当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气海: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

    关元: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

    足三里: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1横指 (中指)。

    (3)拔罐方法 灸罐法。百会、关元、气海穴用艾条行温和灸20分钟,以皮肤感觉温热、舒适感为度,之后各穴(除百会外)留罐1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二、脾胃不和

    (一)症状

    胃脘胀闷不适,食人难以消化,嗳气,甚者恶心呕吐,大便时干时稀,舌淡苔薄白。

    (二)治法

    (1)选穴 上脘、中脘、天枢、脾俞、胃俞、足三里。

    (2)定位 上脘: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5寸。

    中脘: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天枢:在腹中部,距脐中2寸。

    脾俞:见前。

    胃俞:见前。

    足三里:见前。

    (3)拔罐方法 单纯拔罐法,上述各穴拔罐后留罐1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三、注意事项

    (1)胃下垂患者在治疗期间要加强营养,少食多餐,饭后要平躺30分钟

    |


    1
    2
    >
    >>
    >>|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WordPress后台-外观-小工具 进行配置小工具

    帖子间隔 侧栏位置:
    隐藏
    变装
    百病推拿 百病推拿 关注:0 内容:221

    胃下垂的推拿疗法[图]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概述】

    胃下垂是一种慢性疾病,是比较常见的内脏下垂之一。胃的位置变化较大,但一般以钡餐检查时,胃小弯弧线最低点下降至髂嵴联线以下,或十二指肠球部向左偏移时,称为胃下垂。

    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常因暴饮暴食或饭后剧烈运动,脾胃损伤,或因情志所伤,肝气郁结,横逆犯胃,损伤脾胃而致气血生化之源不足,日久元气亏损,中气下陷,升举无力,而形成本病。临床所见患者多为瘦长体形,有胃肠蠕动及分泌功能低下的症状,如上腹部不适,食后即胃脘胀,厌食,暖气,交替性便秘或腹泻,可伴有眩晕、乏力、心悸、失眠及直立性低血糖等症。

    按摩能健脾温阳、补中益气,明显缓解症状,使下垂幅度有所改善,达到治疗本病的目的。

    【按摩疗法】

    (1)取坐位,家人以示(食)、中、无名指三指掌背贴沿病人肩胛骨内下角,向肩胛骨外上插入,以能忍耐为度,两手交替操作(图13-1)。

    (2)取仰卧位,家人以手掌大鱼际揉中脘至小腹部往返10次;再将四指并拢,以手指指腹着力,随呼吸徐徐向上托起脐部,慢慢放下,如此反复10次。

    (3)取俯卧位,家人用一指禅推背部两侧膀胱经约10分钟;然后用拇指指腹端按两侧脾俞、胃俞、气海俞、关元俞穴各1分钟。

    胃下垂的推拿疗法[图]

    随证加减。

    1.胃脘胀满

    取仰卧位,家人用拇指指腹端按揉足三里、中脘、章门、期门穴各1分钟,并用指擦法擦章门、期门2分钟,以透热为度。

    2.胃脘痛

    (1)取仰卧位,家人用拇指指端按揉内关、足三里穴各2分钟,以局部酸胀感为度。

    (2)取俯卧位,家人用禅推法推脾俞、胃俞穴各1分钟,并用指擦法擦之,以透热为度。

    3.腹泻

    (1)取仰卧位,家人用掌按法逆时针按揉气海、关元、天枢穴各2分钟。

    (2)取俯卧位,家人用指擦法擦肾俞、大肠俞、命门、八髂穴,以透热为度。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WordPress后台-外观-小工具 进行配置小工具

    针灸临床 针灸临床 关注:0 内容:296

    胃下垂的针灸疗法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1、芒针

    取穴:主穴:巨阙、剑突下1寸。配穴:承满(右)、鸠尾。

    操作:一般仅取主穴,如效不显,改用配穴。每次选一穴。芒针选用28~32号7~8寸长之毫针。患者平卧,放松腹肌,调匀呼吸。巨阙穴刺法:针尖快速入皮,沿皮下直刺至左肓俞穴。然后,手提针柄与皮肤呈45度角慢慢上提,以术者感针尖沉重,患者感脐周与下腹部有上提感为佳。提针速度宜慢,第一次要求20分钟,以后可缩短至3分钟。剑突下1寸刺法:先与皮肤成30度角沿皮下刺至脐左侧0.5寸处,待出现上述针感后,改为15度角,不作捻转,缓提40分钟,出针前行抖动手法10~15次。-右承满透针至左侧天枢。鸠尾穴透针至脐左下方之明显压痛点,亦采用上述提拉、抖动手法。针后平卧2~3小时,20天左右治疗1次,3次为一疗程。

    疗效:共治1047例,痊愈302例,显效为231例,有效428例,无效86例,总有效率为91.8%。

    2、电针

    取穴:主穴:中脘、胃上、提胃、气海。配穴:足三里、内关、脾俞。

    提胃穴位置:中脘穴旁开4寸。

    操作:每次取2~3个主穴,酌加配穴。气海穴直刺1~1.5寸,中脘、胃上、提胃均向下呈45度角斜刺1.5~2寸。接通间动电疗机,负极接中脘,正极分五叉,分别接双胃上,双提胃及气海,用疏密波,通电量以病人腹肌出现收缩和能耐受为宜。每次持续刺激20~30分钟。每日1次,12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7天。

    疗效:共治251例,痊愈75例,显效86例,有效46例,无效44例,总有效率为82.5%。部分病例尚配合穴位注射。

    3、体针

    取穴:主穴:建里、中脘、天枢、气海、是三里。配穴:上脘、内关、梁门、公孙、脾俞、胃俞。

    操作:主穴每次取1~2穴,配穴2~3穴。针腹部穴采取仰卧位。建里穴宜单针直刺至得气,天枢用4寸毫针呈15度角刺向气海穴。一律采用由浅至深的三刺法:一刺法是针刺入5分左右,施雀啄术,至得气;再针至8分左右,用同样手法,促使酸胀感强烈并向上、下腹部扩散;然后三刺至所需深度(一般刺至1.2~1.5寸),手法同前,患者觉胃体有酸胀紧缩之感,再向左或右同一方向捻转3~4下,稍停半分钟,再捻转1次,针感强烈后出针。针背部穴,取俯卧位,针尖斜向椎间孔方向进针1~1.5寸,采用补法。留针30分钟,四肢穴直刺,用补法,亦留针20~3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治疗后平卧1~2小时。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5~7天。

    疗效:共治疗453例,痊愈157例,显效149例,有效126例,无效21例,总有效率为95.4%。

    4、穴位敷贴

    取穴:百会。

    操作:药物分二组。甲组:蓖麻子仁10克,升麻粉2克;乙组:蓖麻子仁9.8克,五倍子末0.2克。先将蓖麻子仁打烂如泥,拌人升麻粉或五倍子末,制成直径2~3厘米,厚1厘米的药饼。将百会穴剃去药饼大一片头发,任取一种药饼贴于上,用绷带固定,令病人取水平仰卧位,放松裤带,用盛有80℃左右的热水的盐水瓶熨烫药饼,每日3次,每次10~30分钟。每块药饼可连续使用5天。治疗在饭后2小时进行为宜。有心脏病、高血压及咯血者、孕妇均不宜用。

    疗效:共治329例,痊愈105例,显效98例,有效96例,无效30例,总有效率为90.88%。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WordPress后台-外观-小工具 进行配置小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