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小儿捏脊 小儿捏脊 关注:0 内容:51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小儿捏脊疗法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是幽门环肌肥厚、增生使幽门管腔狭窄而引起的不完全梗阻,是新生儿常见的消化道畸形。临床以喷射状呕吐、胃蠕动波和右上腹肿块为主要特征。其发病率在我国约为1/(1000~3000)新生儿,男孩多于女孩,约为(3~8):1。足月儿多见,少见于早产儿。部分病例有家族发病史,父亲或母亲有本病史者,其子代发病率可高达6.9%。母亲有本病史的子代发病机会比父亲有本病史者高4倍。

    中医文献无本病病名,按其症状特点属“呕吐”和“反胃”的范畴。《诸病源候论·胃反候》说:“食己即吐,名为胃反”。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小儿捏脊疗法一

    操作规程:补脾经300次,横纹推向板门50次,馅揉右端正5次,推三关100次,揉外劳宫、揉中脘,推天柱骨各50次,捏脊常规手法10遍,由龟尾直捏至大椎穴,手法由缓而疾,由轻而重。

    操作间隔:每日治疗1次,5天为1疗程。

    主治: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寒吐证。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小儿捏脊疗法二

    操作规程:清牌经、胃经、清大肠各300次,退六腑100次,运内八卦、横纹推向板门各50次,推天柱骨、推下七节骨各100次,推脊30次,捏脊常规手法10遍,由龟尾直捏至大椎穴,手法由缓而疾,由轻而重。

    操作间隔:每日治疗1次,5天为1疗程。

    主治: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热吐证。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小儿捏脊疗法三

    操作规程:补脾经300次,横纹推向板门、运板门、运内八卦各50次,揉右端正、揉中脘、分腹阴阳、揉足三里各30次,推天柱骨100次。捏脊常规手法10遍,由龟尾直捏至大椎穴,手法由缓而疾,由轻而重。

    操作间隔:每日治疗1次,5天为l疗程。

    主治: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伤食吐证。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帖子间隔 侧栏位置:
    脐疗临床 脐疗临床 关注:0 内容:232

    先天性巨结肠脐疗方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1方

    【药物】当归、薏米仁、白术、桔梗、陈皮、白芍、玄明粉、大腹皮各6克,莱菔子、茯苓各9克。

    【制法】上药研粗末,加麸皮少许,共炒黄后喷醋。

    【用法】趁热敷脐腹部。用于先天性巨结肠。

    【验案】患者,女,1977年2月4日出生。满月前3日,因其数日未解大便,其母打开腹带,见腹部高度膨胀,肠型显露,青筋暴出,初虑为先天性巨结肠,灌肠2次后,于3月6日转入上海某医院小儿科。该院儿科经摄片确诊为先天性巨结肠,嘱四、五个月(最好一周岁)后手术治疗,在手术前当腹胀严重时只能灌肠排便,别无良法。其母对手术有所顾虑,遂要求中医治疗。用上法当天晚上敷药,次晨自解大便1次,结肠积气明显减轻,但停药后,则便不解,腹又胀。遂嘱每晚热敷不间断,直至1978年夏,腹部肠型和腹胀未见,大便正常,才令其时敷时停。一般敷药后第2天腹部不胀气,可自行排便,但先稀后干。间断使用热敷直至1979年春节,逐渐停药。

    1984年春随访,知患儿停药后,未再出现腹胀和腹部肠型,饮食二便良好,腹部平坦,营养较佳,发育、智力正常。

    【出处】《上海中医药杂志》。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WordPress后台-外观-小工具 进行配置小工具

    脐疗临床 脐疗临床 关注:0 内容:232

    先天性脐不闭合症脐疗方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1

    【药物】乌梅90克,糯米粉、蛋黄油各适量。

    【制法】将乌梅蒸熟去核,捣为膏状。

    【用法】以淡盐水洗净肠跻及周围皮肤后,先涂蛋黄油一层,再撒一层糯米细粉,然后将乌梅膏敷脐部,外用敷料绷带扎束,隔2天换药1次。

    【疗效】治疗1例先天性肪不闭合症,11天后愈合如常人。

    【出处】《新中医》。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WordPress后台-外观-小工具 进行配置小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