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疗法同针灸疗法一样,起源于远古时期,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刮疡治病,是中国劳动人民长期以来在同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总结出来的一套独特的且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它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施术于皮肤、经络、穴位和病变部位,把阻滞在人体内的病理代谢产物通过皮肤排泄出来,使病变的器官、组织及细胞得到氧的补充而被活化,从而预防疾病及促进机体康复。
刮痧疗法是指应用光滑的硬物器具或手指、金属针具、瓷匙、古钱、玉石片等,蘸上食油、凡士林、白酒或清水,在人体表面特定部位,反复进行刮、挤、揪、捏、剌等物理刺激,造成皮肤表面瘀血点、瘀血斑或点状出血,通过剌激体表皮肤及经络,改善人体气血流通状态,有着扶正祛邪、调节阴阳、活血化瘀、清热消肿、止咳平喘、软坚散结等功效。
刮痧法又分为直接刮法和间接刮法两种。
直接刮法:指在施术部位涂上刮痧介质后,用刮痧工具直接接触患者皮肤,在体表的特定部位反复进行刮拭,至皮下呈现痧痕为止。
间接刮法:先在病人将要刮拭的部位放一层薄布,然后再用刮拭工具在布上刮拭,称为间接刮法。此法可保护皮肤,适用于儿童、年老体弱、高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抽搐、某些皮肤病患者。
1.风寒袭肺:症见喘息,呼吸气促,胸部胀闷,咳嗽,痰多稀薄色白,头痛,鼻塞,喷嚏,流清涕,无汗,恶寒,或伴发热,口不渴。苔薄白而滑,脉浮紧。
【主穴】大椎、风池、大杼、膏肓、神堂。
【配穴】合谷,风热加曲池,鼻塞加迎香,头痛加太阳,咳嗽加尺泽。
【操作】重刮主穴及曲池、外关、鱼际各3分钟左右,以局部出现筋点为好;轻刮其他穴3~5分钟。刮拭面部穴位时,不要刮伤皮肤。
2.痰热壅肺:症见咳嗽气息粗促,或喉中有痰声,痰多、质黏厚或稠黄,咳吐不爽,或有热腥味,或吐血痰,胸肋胀满,咳时引痛,面赤,或有身热,口干欲饮,舌质红,苔薄黄腻,脉滑数。
【主穴】肺俞、大椎、太渊、三阴交。
【配穴】列缺,怕冷加合谷,痰多加丰隆,胸闷加天突,发热加曲池,脾虚加脾俞。
【操作】脾俞、三阴交用补法轻刮3分钟,其他穴可重刮或中等强度刮拭3分钟左右,以泻法为主。
3.肾阴亏虚:症见哮喘反复发作,时发时止,发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急促,不能平卧,止时有如常人。
【主穴】肺俞、风门、丰隆、大杼、肾俞。
【配穴】定喘,痰热壅肺加合谷,风寒外束加尺泽,肾不纳气加太溪。
【操作】背部从定喘刮至肺俞。胸部自天突刮至腋中,重手法刮拭3~5分钟,以局部出现蚯蚓红色痧点为佳。轻刮肾俞、太溪3分钟左右。重刮其他穴3分钟左右。
4.脾气虚弱:症见喘促声低,痰多清稀,面色淡白,精神疲倦,四肢无力,胃纳差,脘腹胀闷,大便稀溏,舌淡嫩,苔薄白,脉弱。
【主穴】大椎、大杼、膏肓、神堂、肺俞、膈俞。
【配穴】孔最、足三里。
【操作】补法刮拭各穴3~5分钟。
注意
1.刮痧前要选择一个好的治疗场所,空气流通清新,温度适宜,注意避风,夏季不可在有过堂风的地方刮痧。
2.选择舒适的刮痧体位,以利于刮拭和防止晕刮。
3.刮痧工具和施术者的双手要认贞消毒,防止交叉感染。刮拭前须仔细检查刮痧工具有无缺损、毛刺,以免刮伤皮肤。
4.在患者无凝血功能障碍的前提下,刮痧对人体无害,应消除恐惧心理,以免晕刮。
5.勿在病人过饥、过饱及过度紧张的情况下进行刮痧治疗。
6.刮拭手法虽有补泻之分,但均要求用力均匀,以能忍受为度,达到出痧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