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方(三香散)
【药物】丁香、木香、小茴香、吴萸各30克,食盐250克。
【制法】将前4味药捣碎,与食盐混合,放铁锅内共炒,以能闻到香味为度,不可炒焦,迅速放入黑布袋内(20xl0平方厘米大小)。
【用法】放肚脐上,上盖毛巾等物,以免热量迅速下降,约半小时即可,每天1次,每料药物可用3天。
【疗效】治83例,痊愈48例,显效13例,好转10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85.5%。
【验案】患者,男,3个月。腹泻2个月,以中西药物治疗效不显。大便3~5次日,面黄肌瘦,神情呆滞,哭声低微,腹中雷鸣之声可闻,腹呈舟状,指纹淡红,舌淡苔白。用上药1剂,大便已成形,继用1周病愈。
【出处】《陕西中医》。
2方(止泻散)
【药物】肉桂、白大川、干姜各30克。
【制法】研细末,备用。
【用法】每用3~5克,用藿香正气水或生姜汁调成厚糊状,放肚脐上,用伤湿止痛膏封盖,用于小儿腹泻。
【疗效】运用上法并配合推拿,艾灸足三里、天枢穴,治124例,1天治愈者21例,2天48例,3天44例,总治愈率为95.5%。
【出处】《黑龙江中医药》(4):47,1990。
3方(腹泻灵)
【药物】木香、肉桂、丁香各等量。
【制法】研细末。
【用法】每用5~6克,醋调外敷肚脐,24小时换药1次,3日为1疗程。用于婴幼儿腹泻。
【疗效】治130例,痊愈97例,占74%;好转18例,占13.8%;无效15例;总有效率为88.4%。
【出处】《河北中医》。
4方(丁桂散)
【药物】丁香、肉桂等量。
【制法】研为末。
【用法】每次用2~3克,用藿香正气水调成糊状。
【用法】涂脐上,伤湿解痛膏覆盖,每日1次,连用3日为1疗程。用于风寒泻。
【疗效】治疗234例,痊愈188例,好转41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8%。
【出处】《上海中医药杂志》。
5方(三黄粉)
【药物】黄连、黄芩、黄柏各等份。
【制法】为细末。
【用法】用大蒜液调成糊状(每次用5克),涂脐上,蜡纸覆盖,纱布带固定,每日1~2次,3日为1疗程。用于湿热泻。
【疗效】治疗138例,痊愈43例,好转74例,无效21例;总有效率为84.8%。
【出处】《上海中医药杂志》(9):17,1987。
6方
【药物】芒硝20克。
【制法】研细末。
【用法】敷脐,纱布固定,每日2次,3日为1疗程;夹有寒湿者加丁桂散3克;夹有湿热者加三黄粉5克。用于伤食泄泻。
【疗效】治疗208例,痊愈127例,好转52例,无效29例;总有效率为86.1%。
【出处】《上海中医药杂志》。
7方
【药物】丁香、肉桂各1.5~2.5克,暖脐膏1张。
【制法】丁香、肉桂研细末,用姜汁调成糊状。
【用法】涂脐上,暖脐膏覆盖,每日1次,5日为1疗程。用于脾肾阳虚泄泻。
【疗效】治疗83例,痊愈61例,好转1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1.10-/0。
【出处】《上海中医药杂志》。
8方(苍藁散)
【药物】苍术30克,藁本15克。
【制法】共研细末,备用。
【用法】取适量用唾液调和,纳脐中令满,膏药或胶布固封,24小时换药1次。用于风寒泄泻。
【出处】《上海中医药杂志》。
9方
【药物】朴硝60~120克,苍术2~5克。
【制法】苍术研细末。
【用法】先用朴硝罨于脐腹部,布帛扎紧,6~12小时后取下;再用苍术适量,用唾液调和,填脐中令满,用膏药或胶布固定,1~2日换药1次。用于伤食泄泻。
【出处】《上海中医药杂志》。
10方(桂术散)
【药物】肉桂、苍术各等份。
【制法】共研细末。
【用法】用唾液调和,封脐,24小时换药1次;同时可配合艾条炎足三里穴。用于脾虚泄泻。
【出处】《上海中医药杂志》。
11方(止泻膏)
【药物】炒苍白术、车前子、云笭、煨诃子、炒政米各10克,吴萸、丁香、胡椒、炒山棺各6克。
【制法】共研细末。
【用法】取适量用香油调如花生米大小,塞脐窝,胶布固封,每日1换。用于婴儿慢性腹泻。
【疗效】此为祖传验方,李长远治疗30余例,治愈率达95%以上,一般2~3次即痊愈。
【出处】《山东中医杂志》。
12方(敷脐散)
【药物】雄黄3克,黄丹3克,银朱1克,巴豆仁9粒。
【制法】生姜包雄黄放瓦片上文火焙30分钟,同银朱、黄丹、巴豆共研细粉,制成细颗粒装瓶备用。
【用法】将脐眼用湿温棉球轻擦净,撒少许药物于内,胶布贴盖,24小时后取下。用于小儿寒性泄泻。
【疗效】治疗65例,敷药1~3天,痊愈58例,显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9%。
【验案】患者,女,2岁,1987年3月27日就诊。腹泻呕吐5天,大便日行5~6次,色淡有沫。臭味不大,一日呕吐2~3次,多为不消化物,纳差。查体:体温36C,精神不振,面色无华,舌淡红,苔白稍厚,轻度腹胀,肛门不红。诊为寒性泄泻、呕吐。用敷脐散1次,当日泄泻、呕吐皆止。
【出处】《山东中医杂志》。
13方
【药物】干姜20克,艾叶20克,小茴香20克,川椒15克,鲜姜30克。
【制法】前4味药共为细末,加入鲜姜捣烂,装入纱布袋内。
【用法】敷脐,上以温水袋温之,保持温度,昼夜连续,5天为1疗程;腹胀不矢气者加荜茇9克,小便少者加大葱白茎7根,大便有黄黏液,呕吐痰涎者加大蒜5瓣。用于小儿腹泻。
【疗效】治疗98例,l疗程痊愈者12例,2疗程者58例,3疗程者23侈1;治愈率为94%。
【出处】《中医杂志》。
14方(小儿暖脐膏)
【用法】将小儿暖脐膏温热化开,对脐孔贴之,胶布固定4周,3天换药1次;同时配合针刺长强、足三里(双),不留针,每日1次,以9天(贴3次)为限。用于婴幼儿虚寒型腹泻。
【疗效】治疗312例,痊愈288例,无效24例,痊愈率为92.34%。
【出处】《上海中医药杂志》。
15方
【药物】苍术15克,吴萸15克,丁香3克,胡椒1克。
【制法】研细末,备用。
【用法】取适量用香油调成糊状,摊敷脐部,纱布或胶布固定,24小时换药1次。用于婴幼儿腹泻。
【疗效】治疗90例,治愈8l例,占90%;好转6例,占7%;无效3例,占3%;总有效率为97%。
【验案】患者,男,10个月。腹泻l周,每日3~9次,呈稀糊状或水样,色黄绿色,夜啼,有溢奶和轻度呕吐,口服黄连素、乳酶生等药,一直未见好转。诊断:单纯性消化不良。用上法治疗2次,显著好转,又继敷2次痊愈。
【出处】《中国针灸》。
16方(五倍子膏)
【药物】五倍子15克,枯矾10克,黄蜡30克。
【制法】先将五倍子、枯矾研细末,越细越好,将黄蜡置小锅内加温熔化,再入五倍子、枯矾末,边放边搅,搅匀后待凉备用。
【用法】先用温水将脐眼洗净,取膏药1克,放于4×4厘米胶布上,文火化开,贴于脐眼上,每日1贴,并热敷两次,以利药物吸收。用于小儿腹泻。
【疗效】一般贴1次即愈,最多3次,屡用屡效。
【验案】患者,女,2岁。患痢疾用庆大霉素等治疗8日,脓血消失,但每日大便仍10余次,为水样,镜检仅有少数白细胞。即单用五倍子膏贴脐,次日大便减为4次,贴3次而愈。
【出处】《江西中医药》。
17方(木鳖膏)
【药物】木鳖子2个,白胡椒2粒,丁香4粒。
【制法】将木鳖子煨熟去外壳,与白胡椒、丁香一起研末,与凡士林一起捣成膏状。
【用法】敷于脐中,再用胶布或伤湿止痛膏固定3天。用于小儿泄泻。
【疗效】治疗so例,痊愈45例,好转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一般1~4次即可收效。
【验案】患者,男,7个月。泄泻月余,大便日行7墙次,为不消化食物及黄绿色稀
便,尿少。镜检:有脂肪滴,无脓血细胞。西医诊断为消化不良,曾服用西药效不佳。症见面色无华,四肢消瘦,舌质淡,苔白滑,指纹气关沉淡。用木鳖膏贴脐3天,诸症悉减,精神好转,续贴1周而告愈。
【出处】《湖北中医杂志》(2):56,1987。
18方
【药物】巴豆1粒。
【制法】去壳研末,用白蜡烛少许熔化,将巴豆末掺入。
【用法】趁热放入脐中,胶布固定,约6小时后去掉,如1次不愈,可续用1~2次。用千婴儿腹泻。
【验案】患者,女,8个月。腹泻稀水样、蛋花样大便2天余,1日6~8次,伴有低烧,诊断为“消化不良性腹泻”。经注射复合维生素B,口服胃蛋白酶等不效,即予上法,嘱多喝盐糖水,次日即愈。
【出处】《湖北中医杂志》(4):4,1988。
19方(止泻散)
【药物】黄连10克,黄芩15克,砂仁、米壳各6克,焦山棺20克,五倍子5克。
【制法】将上药研末,混匀装瓶备用。
【用法】取药粉适量,以陈醋调成糊状,填满脐窝,外用胶布固定,24小时后去掉,一般贴2次即愈。用于小儿腹泻。
【验案】患者,男,2岁。腹泻2天,日泻稀水样便10余次,伴纳差腹痛,哭闹不宁,查指纹紫暗。予止泻散贴脐1次,大便减为每日3次,质渐变稠,续贴2次而愈。
【出处】《湖北中医杂志》。
【备注】名“止泻散”者不止1方,而药物不同。
20方(止泻散)
【药物】吴茱萸60克,苍术70克,白胡椒20克,肉桂30克,枯矾30克。
【制法】上药分别研成细末,混匀,过80号目筛即成,瓶装密封,放干燥处。
【用法】先用淡盐水将脐部洗净擦干,然后取药粉5~7克,以老陈醋调成糊状,置脐部,外用麝香虎骨膏固定,每隔24小时更换1次,连用5次为1疗程。用于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腹泻。
【疗效】治疗85例,用药1~2个疗程,痊愈73例,显效1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5%。
【出处】《光明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