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脐疗临床 脐疗临床 关注:0 内容:232

    小儿惊风脐疗方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1方

    【药物】鲜地龙3~5条,麝香0.15克。

    【制法】共捣烂。

    【用法】敷神阙穴,能缓解抽搐。用于小儿急惊风。

    【出处】《浙江中医药》。

    【备注】《理瀹骈文》记载,治急惊用“老蚓当中切断,跳一段治急惊,不跳一段治慢惊,同麝捣敷脐,然治急惊为效。”

    2方

    【药物】麝香0.3克,活地龙(白项最佳,红项亦可,紫项者不可用)3~5条,白糖10克,面粉少许。

    【制法】将地龙洗净,和白糖一起捣烂,加面粉做成小饼。

    【用法】麝香置于神阙穴内,再将药饼盖于脐上,用绷带或胶布固紧,直至高热退下,惊厥停止后保留数小时取下。用于小儿急惊风(高热惊厥)。

    【验案】患者,女,8岁。因高热住院数天,经中西药、输液等治疗均无效,病情危重,高热抽搐日发数次,昏迷,牙关紧闭,头项强直,角弓反张,目不转晴,口唇发绀,腹部膨隆,脉洪数有力,症属暑温,用麝香地龙白糖膏贴脐,用后半小时惊厥消除。

    【出处】《四川中医》。

    【备注】笔者曾用本方去麝香,加朱砂1克,敷脐,治惊风有效。

    3方

    【药物】雄黄15克,砂仁2克,栀子(炒)5枚,冰片0.15克。

    【制法】共研细末,鸡子清调。

    【用法】敷肚脐之四周,碗口大,留出脐眼,入麝少许,棉纸盖,软帛扎,一周时洗去。用于急惊等症。

    【出处】《理瀹骈文》。

    【备注】另据《理瀹骈文》记载,治急惊“以布衬儿腹,抱乌毛鸡于上蹲吸,或以鸡尾对儿脐,无风鸡必远去,有风鸡必贴紧。慢惊亦可用。”

    4方

    【药物】羌活、防风、天麻、薄荷、黄连、甘草、全虫、僵蚕、陈胆星、犀角油、朱砂、牛黄、麝香、冰片。

    【制法】前10味药熬后收膏,再入余药拌匀。

    【用法】贴脐。用于小儿惊风。

    【出处】《理瀹骈文》。

    5方

    【药物】黄栀子、鸡蛋清、飞罗面、葱白(连须)各适量。

    【制法】共捣数百下。

    【用法】敷脐下及手足心。用于急惊风。

    【出处】《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

    6方

    【药物】芙蓉花嫩叶6片,鸡蛋1个。

    【制法】芙蓉花叶切碎,和鸡卵打匀,煎作薄饼。

    【用法】乘热敷患儿跻部,冷再换。用于小儿急、慢惊风。

    【出处】《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中医外治法》。

    7方

    【药物】丁香、葱白、艾蓬头各7个。

    【制法】将上药共捣烂,拌匀。

    【用法】外敷于患儿脐孔,用布裹好,每日换药1次,连敷3~5日。用于小儿惊风。

    【出处】《常见病民间传统外治法》。

    8方

    【药物】燕子巢1个,鸭蛋(取白去黄)适量。

    【制法】先将燕子巢捣烂,加入适量鸭蛋白,同捣如泥。

    【用法】敷于肚脐上,用绷带固定,干则再换新药,连续2~3次。用于小儿慢惊风。

    【出处】《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

    9方

    【药物】全蝎5个,蜈蚣1条,僵蚕5条,蝉蜕头7个。

    【制法】研末。

    【用法】放脐中,外盖煎熟鸡蛋1个。用于小儿慢惊风。

    【出处】《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

    10方

    【药物】全蝎8条,蜈蚣2条,守宫2条,飞朱砂、樟脑各3克。

    【制法】共研细末,蜜调。

    【用法】敷囟门及脐部,外以纱布覆盖,每日换药,一般药后3~4小时,可见肠鸣排便。用于慢惊风(结脑之呈昏迷状态者),对部分病例可促使好转。

    【出处】《虫类药的应用》。

    11方

    【药物】胡椒7粒,生栀仁7粒,肉桂3克,葱白7枚,白颈蚯蚓(可无)、鸡蛋清适量。

    【制法】先将前3味捣碎为末,再与后3味合捣如膏状。

    【用法】取上药摊贴神阙、脾俞穴,覆以纱布,胶布固定,一般1~2日愈。用于小儿慢惊风。

    【出处】《穴位贴药疗法》。

    12方

    【药物】炙黄芪、党参、炮附子各30克,白术62克,肉蔻仁(煨)、酒炒白芍、炙甘草各15克,丁香9克,炮姜炭6克。

    【制法】油熬丹收,掺肉桂末。

    【用法】贴脐上,再以黄米煎汤调灶心土敷膏外。用于慢脾风。

    【出处】《理瀹骈文》。

    13方

    【药物】丝瓜叶、苦瓜叶、鲜荷叶各30克,燕子泥、石膏粉各100克。

    【制法】共捣成泥。

    【用法】外敷神阙穴,每日2次。用于小儿急惊风。

    【出处】《浙江中医杂志》。

    14方

    【药物】栀子20克,明雄5克,冰片1克,蛋清适量,元寸0.4克。

    【制法】研细末。

    【用法】贴神阙、天柱穴。用于小儿高热惊风。

    【出处】《陕西中医》。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WordPress后台-外观-小工具 进行配置小工具

    帖子间隔 侧栏位置:
    隐藏
    变装
    中药方剂X 中药方剂X 关注:0 内容:562

    小儿惊风散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小儿惊风散–《中国药典》

    【处方】全蝎130g,僵蚕(炒)224g,雄黄40g,朱砂60g, 甘草60g。

    【性状】为橘黄色或棕黄色的粉末;气特异,味甜、咸。

    【炮制】以上五味,雄黄、朱砂分别水飞成极细粉;其余全蝎等三味粉碎成细粉,与上述粉末配研,过筛,混匀,即得。

    【功能主治】镇惊熄风。用于小儿惊风,抽搐神昏。

    【用法用量】口服,周岁小儿一次1.5g,一日2次;周岁以内小儿酌减。

    【规格】每袋装1.5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WordPress后台-外观-小工具 进行配置小工具

    中医问诊 中医问诊 关注:0 内容:353

    小儿惊风的问诊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惊风是一种以抽搐伴神昏为特征的证候,多发于1~5岁小儿,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本证比较凶险,变化迅速,被古代医家列为四大要证之一,根据其发病的急缓和临床证候,将惊风分为急惊风和慢惊风两大类。急惊风的病因以外感时邪,暴受惊恐,内蕴痰热为主要因素,病位主要在心肝二经。慢惊风多出现于大病久病之后,或脾肾素虚者,病位主要在脾肾肝三经。急惊风来势急暴,多属实证。慢惊风起病缓慢,多属虚证。《幼科全书》指出:“惊风有二,有急有慢,急惊风为实为热,当用凉泻。慢惊风为虚为寒,当用温补。”临床上治疗小儿急惊风以清热,豁痰、镇惊、熄风为基本方法。治疗小儿慢惊风则以温中健脾,温阳逐寒、育阴潜阳、柔肝熄风为主要方法。

    西医的小儿高热惊厥和急性传染病所引起的惊厥、代谢障碍所引起的惊厥等均属于惊风范畴。

    (一)问诊要点

    惊风的辨证,首先要通过问诊了解引发惊风的原因、病程的长短、发作时的主要表现,确定惊风的类型。同时,要详细询问发作时的伴随症状,平素的体质状态和疾病的症状,既往的类似病史,详细的病史和问诊可为辨证提供重要依据。

    本证以抽搐为主症。急惊风发病时多表现为壮热,四肢拘急,项背强直,目睛上视,牙关紧闭,痰涎壅盛;慢惊风发病时多表现为时抽时止,或仅表现为面部或肢体局部抽搐,嗜睡或昏迷,体温不高。据其发病时表现,辨别急、慢惊风一般不难。对急惊风要辨别病邪的性质,辨明病邪在表、在里;对慢惊风要分清病之脏腑,明辨阴阳。

    (二)急惊风分型问诊

    1.感受风邪

    问诊:多见于冬春季节,起病急,发热,头痛,咳嗽,烦躁,继之惊厥,四肢抽搐,目睛上视,牙关紧闭。

    治法:疏风清热,熄风镇惊。方用银翘散加钩藤、生石决明等以平肝熄风。

    2.感受暑邪

    问诊:多见于盛夏炎热季节,症见壮热多汗,头痛项强,恶心呕吐,烦躁昏睡,继之抽搐,惊厥不已。

    治法:祛暑清热,开窍镇惊。方用清瘟败毒饮加减。抽搐不已加钩藤、羚羊角、僵蚕等以熄风镇惊。

    3.感受疫邪

    问诊:多见于夏秋季节,突然壮热,神志昏迷,或烦躁谵语,反复抽描,惊厥不巳,大便腥臭或夹脓血,多伴腹痛及呕吐。

    治法:清热化湿,解毒熄风。方用黄连解毒汤加减。抽搐频繁加钩藤、全蝎等镇惊熄风之品。

    4.痰食惊风

    问诊:食少纳呆,腹痛,呕吐,大便秘结,继之发热神呆,昏迷惊厥,呼吸气粗,喉间痰鸣,腹部胀满。

    治法:消食导滞,涤痰镇惊。方用玉枢丹合保利丸。

    5.惊恐痉厥

    问诊:多发于受惊之后,频作惊惕,四肢抽搐,大便色青,或有发热。

    治法:镇惊安神。方用抱龙丸或安神丸。

    (三)慢惊风分型问诊

    1.土虚木亢

    问诊:精神不振,嗜唾露睛,四肢不温,大便稀溏,抽搐无力,时作时止。

    治法:温运脾阳,扶土抑木。方用缓肝理脾汤加减。抽搐频发加天麻、钩藤、白芍等以缓解痉挛。

    2.脾肾阳虚

    问诊:精神委靡,沉睡昏迷,口鼻气凉,额汗涔涔,四肢厥冷,手足蠕动,大便稀薄,抽搐时作时止。

    治法:温补脾肾,回阳救逆。方用固真汤或逐寒荡惊汤。

    3.阴虚风动

    问诊:虚烦疲惫,身热,手足心热,时发抽搐,肢体拘挛或强宜,大便于结。

    治法:育阴潜阳,滋水涵木。方用大定风珠汤加减。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