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方
【药物】麻黄、杏仁、甘草各等份,葱白头3根。
【制法】前3味碾成细末,入葱白头捣烂如泥。
【用法】敷贴脐孔,上盖油纸或塑料薄膜,胶布固定,半天取下,下午再敷,1日2次。用于风寒、饮食等外因所致的喘急。如感冒、流感初起发热时,本法亦有退烧作用。
【出处】《陕西中医》(针炎增刊)。
2方
【药物】热参总生物碱0.05~0.1克。
【用法】敷脐,每周换药1次。用于小儿哮喘。
【验案】患者,男,8岁,1980年10月20日诊。2岁患肺炎,愈后咳喘不止至今,喘重于咳,冬春季加重,吐白痰挟泡沫,气短无力,饮食不振,脉细,舌淡,苔薄白。用本法治疗,3天后咳喘渐轻,2周后喘停,虽冬天感冒也不复发。
【出处】《浙江中医杂志》。
3方(一捻金)
【药物】白丑、黑丑(各半生半炒、各取头末)15克,大黄31克,槟榔7.5克,木香4.5克,轻粉0.03克。
【制法】共研细末,蜜水调成饼。
【用法】贴脐内,微利为度。用于小儿胸满喘急,鼻翼煽动,痰涎壅塞等症。
【出处】《理渝骈文》。
4方(马脾风散)
【药物】朱砂7.5克,甘遂4.5克,轻粉1.5克。
【制法】上研细末备用。
【用法】每次取0.03克药粉,以温浆水少许,上滴香油一点,抄药在油花上,待药沉到底,去浆水取药用,敷脐部。用于寒邪入肺化热所致的痰喘上气,肺胀齁。
【出处】《理瀹骈文》。
5方
【药物】吴茱萸3克,胡椒7粒,五味子3克。
【制法】研成细末,调和做饼。
【用法】封于脐上。用于小儿虚喘。
【出处】《中国农村医学》。
6方(灸脐下一指处法)
【用法】小儿气喘如风,潮热火蒸,因饮食受风呛乳,离脐下一指用艾火三炷即安。
【出处】《痧惊合璧》。
7方(咳喘平软膏)
【药物】麻黄、苦参、黄柏、艾叶、杏仁、桃仁、僵蚕、细辛、南星各20克,白芥子、花椒、桂枝、川贝母、冰片各10克,阿胶60克,面粉100克,654-2600毫克。
【制法】将上药,除阿胶、冰片、面粉、654-2外,入锅内水煎2次,共取药汁1000毫升,浓缩成约350毫升。将阿胶烊化,得液体约100毫升,与前药液混合,放入面粉、冰片、654-2,放入锅内蒸成稠膏状即可。
【用法】取咳喘平软膏适量,涂患儿脐部,并用纱布、塑料薄膜、纱布三层覆盖,胶布固定。
【出处】《中国民间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