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中药基础 中药基础 关注:0 内容:9786

    泻利药之大黄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大黄性味苦寒,有泻血分实热,下肠胃积滞,推陈致新的作用,故临床上称为泻利药,消痈散肿、清热燥湿、活血通经。但最常用于泻下。

    急性热性病人,如五,六天或七,八天不大便,证见高热不退,下午热重,阵阵汗出,晚间神昏谵语,搏衣摸床,腹部胀满、痞硬拒按,舌苔黄厚或黄褐焦黑,脉象重按有力,此为火热积结于肠胃之证。这时可急用生大黄、芒硝、厚朴、枫实,攻下泻火。患者泻下一,二次稀便,常可热退症除。胃火炽盛的人,口舌生疮,口渴咽燥,齿龈肿痛,大便秘结或衄血、吐血者,可取生大黄一、二钱,用开水浸泡20一30分钟,取汁饮服,每日一次,连用二、三日,可通便泻火而使病愈。凡大便干秘,数日不行的实证,需用通便者,都可用此法。

    热痢初起,由于肠胃湿热积滞而里急后重、大便不爽,可用生大黄配黄连,木香、槟榔等,泻除肠胃积滞,其痢可止。此即“通因通用”之法。

    大黄还有散肿消痈的作用。凡痈肿热痛不消,可用大黄内泻毒热、推荡壅滞而使痈消肿散。这时常与赤芍、归尾,银花,连翘,丹皮等配合应用。例如:大黄配白芷为丸内服,可治头背部的痈毒,配丹皮,桃仁,芒硝、冬瓜子、赤芍等,可治肠痈(闸尾炎)。近些年来,用大黄牡丹皮汤加减,治疗急性闹尾炎巳收到良好效果。

    大黄还可用以清热除湿。例如治疗黄疸(阳黄)时,除用茵陈、栀子、车前子、黄柏等药外,再适当配入大黄,则可加速清热除湿和退黄疸的效果,再如用大黄粉外撒,可治疗黄水疮、湿疹等。

    女子由于内有瘀血而导致月经闭止不来,肌肤干燥失荣,瘦弱少食,小腹满,目珠青黯,盗汗等症(俗称干血痨),可用大黄庶虫丸治疗,每服一丸,一日两次大黄庶虫丸是前人的经验方,市上有成药出售,以大黄,黄芩、甘草、桃仁,杏仁,赤芍,生地、干漆,虻虫,水蛭、蛴螬(金龟子的幼虫)、廑虫(即地鳖)组成)。大黄能入血分,其性沉降下行,故妇女因血瘀而月经闭止不行者,可在调经药中加入大黄以活血通经。

    另外,大黄配甘草还有止吐的作用。用生大黄配生甘草(大黄甘草汤),结合生赭石,旋复花、半夏、党参、槟榔等,治疗神经性呕吐,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仅供参考。黑白丑泻下,有小毒,主要是攻逐腹部积水。大黄泻下,主要是推荡肠胃积滞,热结。

    巴豆,大黄均为峻泻药。但巴豆性热,大黄性寒。大黄生用则泻下的力量猛烈(所以攻下的方剂中,常用生大黄,且往往注明“后下”),酒炒(或酒浸,酒洗)则能达身体上部而驱热下行,酒洗并能助其泻力(目赤、牙痛,口疮,胸中焚热者适用),蒸熟则泻力和缓,适用于老年人及体弱者,炒炭可用于大肠有积滞的大便下血,有止血作用。大黄合芒硝同用,可使泻下之力增最而且快速,配黄芩、栀子泻肺火,配黄连泻心火,配龙胆草泻肝火,配生石膏泻胃火。

    用量一般为三分至三钱,但个别病例,有时也可用到四,五钱。

    元气不足,胃虚血弱,病在气分及阴虚便燥者,均不宜用。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帖子间隔 侧栏位置:
    隐藏
    变装
    中药基础 中药基础 关注:0 内容:9786

    泻利药之冬葵子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冬葵子甘寒滑利,能利尿、滑肠、通乳,属泻利药。配车前子、猪苓、茯苓、瞿麦、蒿蓄、滑石,可用于小便淋痛、尿少、尿频兼有大便燥结之症。配通草、王不留、炙山甲等,可用于乳汁不通。配漏芦、瓜萎,自芷、赤芍等,可用于乳痈初起。近些年来研究发现,本品有滑利通窍的作用,配合金钱草、海金沙、牛膝、泽兰、泽泻等,用于泌尿系结石,有一定帮助。

    王不留通行血脉而下乳,冬葵子滑利除滞而通孔。用量一般为二,三钱,特殊情况也可用到五钱至一两。本品为滑利通达之品,故孕妇及无实邪者不宜用。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中药基础 中药基础 关注:0 内容:9786

    泻利药之冬瓜皮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冬爪皮甘寒,有利尿作用,主要用于治疗各种水肿,属泻利药。常与桑皮、茯苓皮、猪苓、泽泻、车前子等同用。因其性寒,常配用一些生姜,姜皮、陈皮等,以防其寒。

    冬瓜子味甘微寒,功能排脓利湿,降痰清肺,润燥导滞。可用于肺痈,肠痈,肺热痰多的咳嗽和大便干燥。治肺痈(肺脓肿)常配合桃仁、桔梗、生苡米、芦根等同用。治肠痈(阑尾炎)常与生大黄、丹皮、苡仁、连翘、赤芍、败酱草等同用。治肺热痰多,常与知母,贝母、瓜萤,杏仁等同用。用量:冬瓜皮一般为五钱至一两,病重者也可用到二两。冬瓜子一般为三至五钱,治肠痈、肺痈有时可用到一两。

    脾胃虚寒,大便溏软者不宜用。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中药基础 中药基础 关注:0 内容:9786

    泻利药之大戟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大戟性味苦寒,有毒。功能攻泻水饮,为逐水猛剂,属强泻利药。可应用于重症的水肿胀满、胸腹积水,肝硬变腹水等。也可用于晚期血吸虫病腹水。可单用,也可以与他药配伍应用。例如配芫花、甘遂,大枣(十枣汤),用于胸胁积水(胸腔积液),配甘遂,白芥子(控涎丹),用于因痰浊水饮积蓄所致的胸脘痞闷,恶水不欲饮,心悸,气短等症,配甘遂,葶苈子,用于晚期血吸虫病腹水等。

    大戟与甘遂不同之点:大戟能泻逐上,中、下三焦脏腑之水,甘遂能泻逐上、中,下三焦经隧之水,两药常同时配伍应用,使停蓄在脏腑。经隧的水邪都能被逐出。用量一般为二至五分,特殊情况可稍增多。制成散剂或丸剂应用。

    本品有毒,有峻泻作用,体弱者和孕妇忌用。服用中如出现咽部肿胀、呕吐,或眩晕、痉挛等,为中毒的症状,应停药。本药反甘草,不能与甘草同用。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