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方
【药物】硫黄15克,蓖麻仁7个。
【制法】共为细末。
【用法】纳脐中,以衣隔热汤煲之,止乃已。治虚寒下痢。
【出处】《仁存方》。
12方
【药物】田螺。
【制法】取适量捣烂。
【用法】涂脐中,治噤口红白痢,倾刻效。
【出处】《经验良方》。
13方
【药物】田螺1个,麝香0.03克,吴茱萸0.03克。
【制法】共研捣为细末。
【用法】掩脐上,治产后吐痢。
【出处】《增广验方新编》。
14方
【药物】大田螺1枚,麝香l克。
【制法】将田螺捣烂,入麝香作饼。
【用法】治噤口痢疾,上药烘热贴脐间,半日,热气下行,即思食矣,甚效。
【出处】《本草纲目》。
15方
【药物】水蛙1个,麝香2克。
【制法】将水蛙并肠肚捣碎,瓦烘热,入麝香作饼。
【用法】治毒痢噤口,上药饼贴脐上,气通即能进食也。
【出处】《本草纲目》。
16方
【药物】生大附子1个。
【制法】切片。
【用法】治噤口痢,用附片贴无根火上,俟热贴病人脐上,冷则再换,立愈。
【出处】《增广验方新编》。
17方
【药物】黄瓜藤适量(经霜之藤更妙)。
【制法】烧灰存性,香油调。
【用法】治噤口痢,敷脐上,极效。
【出处】《增广验方新编》。
18方(平胃散)
【药物】苍术、甘草、陈皮、厚朴各等份。
【制法】制成粗末。
【用法】治噤口痢,用布包之,放在肚上,将熨斗盛火熨布上,逼药气入腹。病者觉腹中爽快,即将药放枕头下,以受药气。1日连熨3-5次,痛痢渐止,口中即饮食矣。
【出处】《种福堂公选良方》。
19方
【药物】大蒜适量。
【制法】捣烂成泥状。
【用法】治泄泻暴痢或小儿下泄痢,贴脐上,或贴两足心。
【出处】《千金方》。
20方
【药物】斑蝥l个,雄黄0.6克。
【制法】共研细末,取膏药一张,加温撕开,撒布药末在中部。
【用法】贴于脐上,5-6小时后起泡,挑破水泡,去黄水,外涂红采。
【出处】《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
21方(参莲膏)
【药物】黄连3克,人参0.9克,田螺适量,麝香0.3克。
【用法】治噤口痢百药不效,先以田螺捣烂,入麝香,纳脐中引热下行,不吐然后将黄连、人参煎服,下喉即愈。
【出处】《经验广集良方》。
22方(虫糖散)
【药物】五谷虫,黑糖,金蟾。
【用法】治噤口痢,五谷虫炒黄为末,黑糖拌匀,新汲水送下;先以金蟾捣膏贴脐引热下行即愈。
【出处】《经验广集良方》。
23方(五爪藤散)
【药物】五爪藤茎、叶(经霜者)。
【制法】烧灰,香油调。
【用法】治痢疾,纳脐中即效。
【出处】《医宗金鉴》。
24方(灸脐法)
【药物】艾绒适量。
【制法】制成艾灶。
【用法】灸脐中稍稍二三百壮,治一切痢。
【出处】《千金方》。
【备注】灸神阙治痢疾,《针灸易学》《针灸集成》《世医得效方》《针灸逢源》等皆有记载,壮数从7壮至数百壮不等。
25方
【药物】芥菜子末,面粉各等份。
【制法】加温水调匀成糊状。
【用法】治噤口痢,贴小腹与脐上,如觉热难忍,即取下。
【出处】《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
【备注】《本草纲目》用芥子同生姜捣膏封脐治痢疾。《理瀹骈文》单用芥末贴小腹并脐。
26方(玉抱肚法)
【药物】针砂22.5克,官桂3克,枯矾3克。
【制法】为末,以凉水调。
【用法】治虚寒下痢,肠滑不禁,将上药摊脐上下,缚之,当觉大热,以水润之。可用3-4次,名玉抱肚。
【出处】《本草纲目附方分类选编》。
27方
【药物】白胡椒6克,吴茱萸6克。
【制法】研末,和蒸饭同捣烂制成圆饼两块。
【用法】轮换敷在肮上。4小时后腹中可起雷鸣,7小时后思饮食。
【备注】又方,敷脐上,再以大艾灶炎之,治寒痢。
【出处】《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
28方
【药物】吴茱萸15克,黄连9克,木香6克。
【制法】上药共研细末,放瓶内密贮备用。
【用法】取适量,用开水调成糊膏,敷脐部,胶布固定。用于赤白痢疾。
【出处】《常见病中草药外治疗法》。
29方
【药物】肉桂适量。
【用法】研末填脐。治寒痢。
【出处】《蜉溪外治方选》。
30方
【药物】吴茱萸适量。
【用法】研末敷脐,治寒痢。
【出处】《蜉溪外治方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