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脐疗临床 脐疗临床 关注:0 内容:232

    细菌性痢疾脐疗方二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11方

    【药物】硫黄15克,蓖麻仁7个。

    【制法】共为细末。

    【用法】纳脐中,以衣隔热汤煲之,止乃已。治虚寒下痢。

    【出处】《仁存方》。

    12方

    【药物】田螺。

    【制法】取适量捣烂。

    【用法】涂脐中,治噤口红白痢,倾刻效。

    【出处】《经验良方》。

    13方

    【药物】田螺1个,麝香0.03克,吴茱萸0.03克。

    【制法】共研捣为细末。

    【用法】掩脐上,治产后吐痢。

    【出处】《增广验方新编》。

    14方

    【药物】大田螺1枚,麝香l克。

    【制法】将田螺捣烂,入麝香作饼。

    【用法】治噤口痢疾,上药烘热贴脐间,半日,热气下行,即思食矣,甚效。

    【出处】《本草纲目》。

    15方

    【药物】水蛙1个,麝香2克。

    【制法】将水蛙并肠肚捣碎,瓦烘热,入麝香作饼。

    【用法】治毒痢噤口,上药饼贴脐上,气通即能进食也。

    【出处】《本草纲目》。

    16方

    【药物】生大附子1个。

    【制法】切片。

    【用法】治噤口痢,用附片贴无根火上,俟热贴病人脐上,冷则再换,立愈。

    【出处】《增广验方新编》。

    17方

    【药物】黄瓜藤适量(经霜之藤更妙)。

    【制法】烧灰存性,香油调。

    【用法】治噤口痢,敷脐上,极效。

    【出处】《增广验方新编》。

    18方(平胃散)

    【药物】苍术、甘草、陈皮、厚朴各等份。

    【制法】制成粗末。

    【用法】治噤口痢,用布包之,放在肚上,将熨斗盛火熨布上,逼药气入腹。病者觉腹中爽快,即将药放枕头下,以受药气。1日连熨3-5次,痛痢渐止,口中即饮食矣。

    【出处】《种福堂公选良方》。

    19方

    【药物】大蒜适量。

    【制法】捣烂成泥状。

    【用法】治泄泻暴痢或小儿下泄痢,贴脐上,或贴两足心。

    【出处】《千金方》。

    20方

    【药物】斑蝥l个,雄黄0.6克。

    【制法】共研细末,取膏药一张,加温撕开,撒布药末在中部。

    【用法】贴于脐上,5-6小时后起泡,挑破水泡,去黄水,外涂红采。

    【出处】《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

    21方(参莲膏)

    【药物】黄连3克,人参0.9克,田螺适量,麝香0.3克。

    【用法】治噤口痢百药不效,先以田螺捣烂,入麝香,纳脐中引热下行,不吐然后将黄连、人参煎服,下喉即愈。

    【出处】《经验广集良方》。

    22方(虫糖散)

    【药物】五谷虫,黑糖,金蟾。

    【用法】治噤口痢,五谷虫炒黄为末,黑糖拌匀,新汲水送下;先以金蟾捣膏贴脐引热下行即愈。

    【出处】《经验广集良方》。

    23方(五爪藤散)

    【药物】五爪藤茎、叶(经霜者)。

    【制法】烧灰,香油调。

    【用法】治痢疾,纳脐中即效。

    【出处】《医宗金鉴》。

    24方(灸脐法)

    【药物】艾绒适量。

    【制法】制成艾灶。

    【用法】灸脐中稍稍二三百壮,治一切痢。

    【出处】《千金方》。

    【备注】灸神阙治痢疾,《针灸易学》《针灸集成》《世医得效方》《针灸逢源》等皆有记载,壮数从7壮至数百壮不等。

    25方

    【药物】芥菜子末,面粉各等份。

    【制法】加温水调匀成糊状。

    【用法】治噤口痢,贴小腹与脐上,如觉热难忍,即取下。

    【出处】《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

    【备注】《本草纲目》用芥子同生姜捣膏封脐治痢疾。《理瀹骈文》单用芥末贴小腹并脐。

    26方(玉抱肚法)

    【药物】针砂22.5克,官桂3克,枯矾3克。

    【制法】为末,以凉水调。

    【用法】治虚寒下痢,肠滑不禁,将上药摊脐上下,缚之,当觉大热,以水润之。可用3-4次,名玉抱肚。

    【出处】《本草纲目附方分类选编》。

    27方

    【药物】白胡椒6克,吴茱萸6克。

    【制法】研末,和蒸饭同捣烂制成圆饼两块。

    【用法】轮换敷在肮上。4小时后腹中可起雷鸣,7小时后思饮食。

    【备注】又方,敷脐上,再以大艾灶炎之,治寒痢。

    【出处】《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

    28方

    【药物】吴茱萸15克,黄连9克,木香6克。

    【制法】上药共研细末,放瓶内密贮备用。

    【用法】取适量,用开水调成糊膏,敷脐部,胶布固定。用于赤白痢疾。
    【出处】《常见病中草药外治疗法》。

    29方

    【药物】肉桂适量。

    【用法】研末填脐。治寒痢。

    【出处】《蜉溪外治方选》。

    30方

    【药物】吴茱萸适量。

    【用法】研末敷脐,治寒痢。

    【出处】《蜉溪外治方选》。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WordPress后台-外观-小工具 进行配置小工具

    帖子间隔 侧栏位置:
    隐藏
    变装
    脐疗临床 脐疗临床 关注:0 内容:232

    细菌性痢疾脐疗方一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1方(诸葛行军散)

    【药物】生姜1.5克,硝石l克,牛黄15克,雄黄25克,绷砂13克,冰片15克,麝香15克,珍珠15克。

    【制法】共研为细末,装瓶密封备用。

    【用法】脐孔常规消毒后,取上药适量,填入脐中,以填满为度,上置姜片一枚(中央用细针钻数小孔),用枣核大艾灶放姜片上灸5-9壮。灸毕,药末用膏药固定脐内。

    【疗效】据盛燮苏等介绍,用此法治疗痢疾疗效颇为满意,一般灸5-7壮,患者即感腹部鸣动,有如一股暖气,始自脐部窜动,渐至满腹,全身感微汗而舒适无比,口鼻中自感有一股药味,此时,若原有四肢厥冷、转筋等症状者,即可渐次缓解,腹痛亦由缓而止。

    【验案】患者,男,22岁,痢疾l天。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大便红白相杂,从昨天下午至今晨已解10余次。查体温39.4℃,精神不振,呻吟不安,脉象濡数,舌苔白腻根厚。腹诊:脐周及少腹有压痛。

    当即针曲池、足三里以退热止痛,隔药灸神阙穴7壮,腹痛由缓而止。次日复诊,灸后解黏冻样大便4次,解时仍有腹痛,但较轻,体温37.8℃,继用上法灸治3次而愈。

    【出处】《江苏中医》

    【备注】此法治泄泻效亦佳。《中医外治法集要》也收载此方。

    2方(狗皮膏)

    【药物】乳香15克,没药15克,木鳖子10个,柳枝49节如筋大,杏仁49个,桃枝42指9节长。

    【制法】用香油210克,将木鳖子以下4味药入油内炸枯,去渣,用黄丹90克熬成膏。

    【用法】将乳香、没药研细末,加麝香0.3克,搅匀入膏中,以狗皮摊膏贴脐上。

    【疗效】龚廷贤称此方治泻痢如神。

    【出处】《万病回春》

    3方(泻痢膏)

    【药物】赤石脂120克,诃子120克,米壳120克,干姜200克,龙骨60克,乳香15克,没药15克麝香3克。

    【制法】各研为细末。用麻油1120克熬前4味药,熬去120克,剩1000克时,再入黄丹500克熬成黑色且滴水成珠时,将后4味药入内搅匀,退火出火毒,摊成膏备用。

    【用法】用此膏贴脐上。

    【出处】《万病回春》。

    【备注】冬月可加肉豆蔻15克

    4方

    【药物】苦参8克。

    【制法】烘干,研为细末,用温开水调成糊状或制成饼。

    【用法】敷肮上,盖以铝纸或纱布,用胶布固定,每日换药l次。

    【疗效】解放军201医院用此法治疗痢疾100例,治愈率为87%。

    【出处】《新医药通迅》

    5方

    【药物】巴豆3粒,黄蜡9克,麝香l克。

    【制法】将前两味药共捣成膏。

    【用法】先将麝香放脐内,再将捣成的膏敷脐上,用绢帛缚住(或用胶布固定),等脐部有痒痛感时取下。

    【疗效】此法治小儿噤口痢不能食者,半日即愈。

    【出处】《增广验方新编》。

    【备注】据浙江省萧山县所前卫生院周明道介绍,用本法(不用麝香)对赤白痢疾均有效。贴药后无灼痛感,可敷一天取下。取下后如起小水泡,可在脐下方挑破一孔,让黄水外流,一般3天可愈。(《陕西中医》(针灸增刊))

    6方(红药丸)

    【药物】硫黄9克,母丁香3克,麝香0.9克,独头蒜数枚。

    【制法】独头蒜捣如泥,再入前3味研匀和丸如梧子大,以飞过朱砂为衣。

    【用法】取药丸敷脐上。孕妇忌用。

    【疗效】吴庚生曰:“予尝以红药丸3克加肉桂3克为散,每用0.6-0.9克置脐眼上,用寻常膏药盖之,重者更以艾火安于膏药上灸之,或以茶壶烫之神效。”

    【出处】《串雅内编》。

    7方

    【药物】母丁香4粒,土木鳖l个,麝香0.3克。

    【制法】上药研末,用唾液调为丸如灰实大。

    【用法】纳脐中,外用膏药贴之。

    【疗效】治水泻白痢。小儿痢疾尤验。

    【出处】《串雅内编》。

    8方(痢疾塞肚方)

    【药物】绿豆7粒,胡椒7粒,麝香0.03克,胶枣l枚。

    【制法】共捣烂,放瓶内,包好。

    【用法】患者取l丸,贴脐上。

    【出处】《串雅外编》。

    【备注】胶枣,说法有二:一说为山东胶州产的大枣;一说为”枣瓤蒸熟”者(见《本草纲目》)。

    9方(宁和堂暖脐膏)

    【药物】香油500克(或用麻油),生姜500克(切片),黄丹(飞过)150克。

    【制法】熬成膏。

    【用法】摊布贴脐上。孕妇忌用。治白痢。

    【出处】《串雅内编》。

    10方

    【药物】胡椒l岁l粒(打碎),大鲫鱼l个(去头尾骨肠)。

    【制法)将胡椒研末放入鱼内共捣。

    【用法)敷脐上。用于痢疾。

    【出处)《增广验方新编》。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WordPress后台-外观-小工具 进行配置小工具

    脐疗临床 脐疗临床 关注:0 内容:232

    细菌性痢疾脐疗方三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31方

    【药物】巴豆霜、胡椒、灵脂、乳香、没药、麝香、糯米饭各等份。

    【制法】制成丸,朱砂为衣。

    【用法】治寒痢,纳脐中,上用暖脐膏盖。

    【出处】《理瀹骈文》。

    【备注】上方再加木香、丁香、百草霜、杏仁霜、肉寇霜丸,即治冷积泻痢方。虽用巴豆不泻,可悟用药之法。

    32方

    【药物】大黄适量。

    【制法】研末,水调成丸。

    【用法】治热痢,纳脐中。

    【出处】《理瀹骈文》。

    33方

    【药物】大黄120克,苍术120克,生香附120克,熟香附120克,生灵脂120克,熟灵脂120克,羌活0.6克,川乌30克,黄柏30克,延胡30克,黄芩30克,枳壳30克,槟榔30克,青皮30克,陈皮30克,当归30克,酒白芍30克,皂角30克,宫蒲30克,车前子30克,黑丑(缎)15克,黄连15克,吴萸15克,木香15克,姜黄15克,僵蚕15克,滑石120克,生姜60克萝卜子60克,巴仁12克,(一方加木鳖、山甲)。

    【制法】用麻油熬,黄丹收膏。

    【用法】治热痢,贴脐上。此方行气而不泄。

    【出处】《理瀹骈文》。

    34方

    【药物】吴茱萸、六一散(滑石、甘草)适量。
    【制法】混合,共辗碎为细末。

    【用法】敷脐(可用水调成膏状,胶布固定)。用于白痢。

    【出处】《理瀹骈文》。

    【备注】据报道,用吴萸120克、滑石90克、甘草15克,共研细末,贮瓶备用。用时取药末1克敷于神阙穴和止泻穴,脐布封严固定,数日一换,连敷2个月,治疗慢性菌痢36例,治愈24例,显效8例,好转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5%,显效率为88.9%。(《中国灸法集萃》)

    35方

    【药物】蒜头7份,葱头7份,文蛉15克,黄丹9克,姜3片,麝香0.75克。

    【制法】共捣烂。

    【用法】贴脐上即愈,用于噤口痢。

    【出处】《妇人科杂证医方》。

    36方

    【药物】细辛9克,肥皂9克,葱3根,酒药子半个,大田螺1个。

    【制法]共捣成泥状。

    【用法】治噤口痢,敷脐上,候干揭去,热毒既解,自思饮食。

    【出处】《理瀹骈文》。

    37方

    【药物】木鳖仁6个,热面烧饼1个。

    【制法】木鳖仁研泥,分作两份;面烧饼切作两半。

    【用法】只用半饼作一窍,纳药在内,乘热敷在病人脐上。一时再换半个热饼,其痢即止,遂思饮食。用于截痢。

    【出处】《串雅内编》。

    【备注】《理瀹骈文》治噤口痢,用木鳖和飞面敷脐。

    38方

    【药物】乌梅500克,蜗牛数个(寒者加附子)。

    【用法】治噤口痢,乌梅同蜗牛共捣在一起敷脐。或用乌梅煎汤乘热坐熏肛l周部,只用蜗牛捣烂敷脐。

    【出处】《理瀹骈文》。

    39方(回春泻痢膏)

    【药物】诃子肉120克,干粟壳120克,赤石脂120克,缎龙骨60克,乳香15克,没药15克(冬加肉覜末)。

    【用法】熬膏贴脐。初起勿用。

    【出处】《理瀹骈文》。

    40方(泻痢圣饼子)

    【药物】黄丹、定粉、陀僧、硫磺、轻粉。

    【制法】用面和捣。

    【用法】贴脐甚妙。如加入泻痢膏中作收亦良。

    【出处】《理瀹骈文》。

    41方

    【药物】大葱(连根须)1.5公斤,麻油250毫升,铅粉120克。

    【制法】先把大葱洗净泥土,晚干,再切成小段;另把麻油倒入锅中,加热10余沸,把切碎的小段大葱入油内炸枯,去渣过滤;再将葱油熬至滴水成珠时,徐徐投入铅粉收膏。再将熬成的膏药投入清水中浸24小时,以去火毒。

    【用法】治湿热痢,用膏药少许,摊贴神阙穴、止泻穴。1-2日换1次,2-3日即愈。孕妇忌贴。

    【出处】《中医外治法集要》。

    42方

    【药物】酸石榴子适量。

    【制法】捣烂,拧出汁熬膏。

    【用法】敷神阙穴,治寒湿痢。

    【出处】《中医外治法集要》。

    43方(止痢散)

    【药物】黄连10克,滑石50克,车前子50克。

    【制法】混合辗成粉末,过筛。

    【用法】治急性菌痢,取1-2克填脐中,胶布固定,1日换药1次,重者2次。

    【疗效】18例中,治愈17例,另1例好转自动出院。治愈率94.4%,一般3-5天可愈。

    【出处】《四川中医》

    44方(金仙膏)

    【药物】苍术、白术等共100多味药,详见原书。

    【制法】略。

    【用法】痢疾无论老少皆用金仙膏,随症掺药,一贴脐上,一贴胸口。

    【疗效】轻症半日腹响泄气,小便通利,胸中廓然即愈。重症逐渐轻减,不过数日亦愈。此二症(指痢、症)夏秋最多,余治愈不止万人。

    【出处】《理瀹骈文》。

    45方

    【药物】党参、黄芪、酒制大黄、白芍等量。

    【制法】研为细末,装瓶备用。

    【用法】敷药前应先用75%酒精将脐部擦拭干净,然后取药末适量,用蜂蜜调为糊状,填入脐中,盖上塑料纸,以胶布固定,以免药物流失、滑脱而影响疗效,每天换药l次。14天为1个疗程,观察2个疗程。用于慢性细菌性痢疾。

    【出处】《新中医》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WordPress后台-外观-小工具 进行配置小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