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药物贴敷 药物贴敷 关注:0 内容:83

    药物贴敷技术的异常反应及处理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中毒

    许多外敷药物有毒,不宜内服。配制好的药物(粉、膏、糊等)须妥善保管,谨防儿童误食中毒。药物贴敷虽然比较安全,但对一些剧毒药物如斑蝥、砒石等,外用也不宜过量或持续使用,创面大者亦不宜使用,以防止吸收中毒。使用这些剧毒药物时须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

    疼痛

    贴敷药物后,在敷药处出现热、凉、麻、痒、蚁行感或轻中度疼痛属正常现象,一般无需处理,待达到所要求的贴敷时间后除去药物即可。如贴敷处有烧灼或针刺样剧痛,患者无法忍受,可提前揭去药物。疼痛的程度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及皮肤的个体差异有一定关系。婴幼儿、青壮年妇女多反映疼痛较剧,老年患者则多能忍受。烧灼性剧痛、敷药后几分钟即可产生,除去药物后仍可能持续一段时间。

    水泡

    在贴敷药物处出现水泡十分常见,主要因药物刺激或胶布过敏所致。临床上常专门采用某些有刺激性的药物如斑蝥、毛茛、旱莲草、大蒜等贴敷穴位,使敷药局部皮肤充血、发热及表皮下渗液形成水泡,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这种方法又称天灸疗法或发泡疗法,是穴位贴敷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泡的大小与,性别、年龄有一定关系。儿童及青壮年女性水泡常较大,青壮年男性及老年人水泡常较小。对小水泡可表面以甲紫溶液,任其自然吸收。水泡较大者可用消毒三棱针从水泡下端挑破,排出水液,或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出泡液,然后涂以甲紫溶液,外用消毒敷料覆盖。操作过程中尽且保持水泡处皮肤完好。

    发泡面积过大会出现类似烧伤的反应,因此,发泡面积不能过大。如需防止局部起泡或发泡过大,可先在穴位处涂擦油类(如石蜡油或植物油)少许,或适当缩短贴敷时间。

    过敏

    过敏也是药物贴敷过程中常见现象之一。轻者表现为局部皮肤瘙痒、色赤、丘疹或水泡,重者可出现局部溃烂。主要因药物或胶布刺激皮肤所致。轻度过敏者,可适当缩短每次贴敷治疗时间,及延长两次治疗的间歇时间。夏季天热出汗多,尤其应当注意。对胶布过敏者,可改用纱布、绷带固定。

    感染

    感染的出现率较低,可能与许多贴敷药物本身有显著抗感染作用有关。为防止感染发生,所选用药物须除去杂质,穴位严格消毒。夏季贴敷时间应相对缩短。贴敷后局部如有丘疹、水泡者,须保护好贴敷面,防止继发感染。一旦有感染发生,需对症处理。用橡胶和配合剂(氧化锌、凡士林等)作为基质,加入中药提炼的挥发油或浸膏制成的硬膏剂,如麝香虎骨膏、关节止痛膏等;使药物溶解或分解在成膜材料中制成的药膜状固体帛制剂或涂膜剂,如斑蝥发泡膜等;还有在贴敷方中加入透皮吸收促进剂来促进治疗性药物高效率地均匀持久地透过皮肤的贴敷剂。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帖子间隔 侧栏位置:
    药物贴敷 药物贴敷 关注:0 内容:83

    药物贴敷的中医理论原理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1.整体观念的指导作用

    整体观念就是人体的统一性、完整性及其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整体观念贯穿于中医生理、病理、辨证治疗整个过程之中,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系统,把六腑、五体、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等全身组织联系成有机的整体,并通过精、气、血、津液的作用,来完成机体的机能活动,人体在结构上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在功能上是相互协调、相互为用的,并且和外界自然环境关系密切,自然环境影响改变着人体变化,人体适应不断改变的自然环境,二者协调平和,机体机能旺盛,生命力强,这种机体自身整体性和内外环境的统一性,不仅体现在人体生理、病理相互联系上,也体现在根据其内在的联系而指导疾病的治疗上,治法上的内病外治,即是此理。在整体观念及辨证论治指导下,通过外界刺激而调节机体内部病变之法。药物贴敷遵循内病外治之理法,人体之脏腑在内,骨骼肌肉和毛窍在外,经络腧穴系统遍布于全身,使之相互联系,其治疗作用:一是贴敷的药物能通过肌肤、孔窍、腧穴等处深入腠理,由经络直达全身脏腑组织器官,而发挥治疗作用,即人与自然内外环境的统一性;二是通过药物刺激腧穴,激发经气,疏理经络,调复阴阳,同时通过敷药、经络腧穴的协同作用,激发人体机能,滋生正气,增强脏腑组织功能,以纠偏扶正祛邪,这是人体整体调理作用的结果,综上可知药物贴敷的治疗作用是药物作用、经络腧穴作用、机体自身整体调理作用的统一,最为适合以多系统、多器官、多层次发病为特点的风湿免疫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2.药物贴敷的经络系统作用

    经络系统是人体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路。是一个多形态、多层次、多功能的调控系统,通过良性刺激可使各种层次的生理功能相互激发、相互协调、作用叠加,从而导致生理效应的放大即激发经气作用,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机能,足见其在人体组织结构和功能上的重要性。经络系统不但是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重要枢纽,也是病邪传变的重要介质。经络系统在生理病理联系上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中医认为其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邪气可由皮部腧穴而入并传变致病,治疗上亦可以如此,药物贴敷通过药物对皮肤腧穴的刺激,激发经气,使药气、经气速达皮部、经筋、络脉、经别、经脉并感传至人体所有脏腑组织器官,发挥经络系统整体调节作用,快速而全面的调理人体脏腑组织器官功能,滋生气血、疏通经络、扶正祛邪、调和阴阳,以恢复机体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3.药物贴敷的腧穴特殊作用机理

    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转输出入的特殊部位,穴位循序分布于十四经脉之上,为经气游行出入体表之所在,有其独特的治疗作用,包括治疗腧穴所在部位及邻近部位病变的邻近作用、治疗所在经络循行到达的远隔部位病症的远道作用及机体整体性的调治作用。这表明腧穴不仅是气血输注部位,也是邪气所客之处所,还是防治疾病的刺激点。药物贴敷正是通过药物对腧穴刺激作用以通其经络,调其气血,使阴阳归于平衡,脏腑趋于和调,以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

    4.药物贴敕的药物作用机理

    药物进入机体的途径,也是外邪经皮侵入机体的途径,同理贴敷药物亦可通过此途径进入体内发挥药效,可见人体正气亏虚,病邪易侵入机体,所以疾病状态,人体正气虚弱,更有利于贴敷药物进入体内,药物作用于皮肤和腧穴经络,如同内服药物在胃肠内泌别清浊,将药气透过皮肤直到经脉摄于体内,融化于津液之中,具有内外一贯之妙。随其用药,能祛邪,拔毒气而外出,抑邪气以内消;能扶正,通营卫,调升降,理阴阳,安五脏,清泻五郁之气,而资化源。每种中药都有各自的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和作用归经,通过药物这些特性来祛除病邪,消除病因,纠正阴阳盛衰,恢复脏腑的功能。药物贴敷正是根据药物性质功效,辨证论治,选方用药,使之在病体的相应皮肤穴位进行吸收,进入体液,通过经脉气血输布五脏六腑、四肢九窍筋骨,进而发挥其药理作用。另外,药气能到达一般用药途径所不易到达的部位,并能维持较高浓度,发挥疗效,药气聚于筋骨则治疗筋骨,药气达关节肌肉则治疗关节肌肉,药气聚于脏腑则治疗脏腑,药气所聚,功效所至,病邪所祛。所以非常适合风湿免疫疾病的治疗,特色就是药物不经过体内转化而快速直达病所,即有直接治疗作用又有全身的整体调理作用。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