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中医艾灸 中医艾灸 关注:0 内容:212

    月经后期的艾灸疗法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技术一

    艾灸穴位:气海、三阴交(双)、归来、中极、天枢、血海(双)、足三里(双)。

    操作规程:①艾条温和灸:每次选用3~5个穴位,每穴灸15~20分钟,每日1~2次。②艾炷隔姜灸:每次选两2~4个穴位,每穴灸5~10壮,每日1次。③温针灸:每穴灸15~20分钟,每日1~2次。

    主治:经期错后,量少,经色紫暗有块,小腹冷痛拒按,得热痛减,畏寒肢冷,舌暗,苔白,脉沉紧或沉迟。

    技术二

    艾灸穴位:气海、三阴交(双)、血海(双)、命门、关元、足三里(双)。

    操作规程:①艾条温和灸:每次选日3~5个穴位,每穴灸15~20分钟,每日灸1~2次。②艾炷隔姜灸:每次选用2~4个穴位,每穴灸5~10壮,每日1次。③温针灸:每穴灸15~20分钟,每日1~2次。

    主治:经期错后,量少,色淡质稀,小腹隐痛,喜热喜按,腰酸无力,小便清长,面色恍白,舌淡,苔白,脉沉迟无力。

    技术三

    艾灸穴位:气海、血海(双)、三阴交(双)、脾俞(双)、足三里(双)、膈俞(双)。

    操作规程:①温针灸:血海、足三里、三阴交三穴均可用2寸毫针行迎随补法后加艾条寸许置于针柄,点着燃,气海穴以毫针2.5寸行呼吸补法后再用前法温针。②直接艾炷灸:血海、足三里、气海均可采用艾炷灸,每穴灸壮。③艾条悬灸:此法对肢体各穴,嘱患者自行操作,以耐受和局部皮肤红润为度。

    主治:经期错后,量少,色淡质稀,小腹空痛,头晕眼花,心悸失眠,皮肤不润,面色苍白或萎黄,舌淡,苔薄,脉细无力。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帖子间隔 侧栏位置:
    隐藏
    变装
    百病刮痧 百病刮痧 关注:0 内容:130

    月经后期的刮痧疗法[图]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月经后期系由营血亏损、阳虚、寒凝、气滞导致月经延后7日以上,甚或40~50日一行,且连续两个月经周期以上的月经病,亦或经行后期,经行错后。

    月经后期的临床表现是月经周期错后7天以上,甚至40~50天一行,并连续出现两个月经周期以上。经行后期临床分血虚、血寒、气滞3个证型。

    一、血虚

    (一)症状

    以经行后期量少色淡,面色萎黄,皮肤少泽,小腹空痛为临床特点。

    (二)治法

    (1)选穴 肝俞、肾俞、关元、三阴交、气穴。(见图5-1-1、图5-2-1、图5-2-2)

    (2)定位 肝俞:在背部,当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肾俞:在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关元:仰卧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下3寸。

    三阴交: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气穴:仰卧位。在下腹部,当脐中下3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3)刮拭顺序 先刮肝俞至肾俞,然后刮关元至气穴,再刮下肢三阴交。

    月经后期的刮痧疗法[图] 月经后期的刮痧疗法[图]

    (4)刮拭方法 泻法。在需刮痧部位涂抹适量刮痧油。先刮背部肝俞至肾俞穴,宜用刮板角部从上向下刮拭,应一次到位,中间不要停顿,出痧为度。然后刮拭腹部关元穴至气穴,由关元分别向两侧刮拭,用刮板角部刮拭,出痧为度。再刮下肢内侧三阴交穴,由上至下,至皮肤发红、皮下紫色痧斑痧痕形成为止。

    二、血寒

    (一)症状

    以经行后期小腹绞痛,月经量少色淡为临床特点。

    (二)治法

    (1)选穴 关元、命门、膈俞、血海、三阴交。(见图5-1-1、图5-1-2、图5-2-1、图5-2-2)

    (2)定位 关元:仰卧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下3寸。

    命门:在第二腰椎与第三腰椎棘突之间。

    膈俞:在背部,当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血海:屈膝,在髌骨底内侧缘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

    三阴交: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3)刮拭顺序 先刮背部膈俞、命门,再刮腹部关元,然后刮下肢血海至三阴交。

    (4)刮拭方法 泻法。在需刮痧部位涂抹适量刮痧油。先刮背部膈俞穴和命门穴,宜用刮板角部从上向下刮拭,出痧为度。然后刮拭腹部关元穴,用刮板角部刮拭,不宜重刮,出痧为度。再刮下肢内侧三阴交穴,由上至下,至皮肤发红、皮下紫色痧斑痧痕形成为止。

    三、气滞

    (一)症状

    以经行后期,量少色正常,小腹胀痛,精神抑郁胸闷不舒为临床特点。

    (二)治法

    (1)选穴 太冲、血海、地机、膻中。(见图5-1-1、图5-1-2、图5-2-2、图5-2-3)

    月经后期的刮痧疗法[图]

    (2)定位 太冲:第一、第二跖骨结

    | 1 2 > >> >>|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WordPress后台-外观-小工具 进行配置小工具

    中医问诊 中医问诊 关注:0 内容:353

    月经后期的问诊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月经后期是指月经周期后错7 天以上,甚则40~50 天一行者。又称“月经延后”“经迟”。《万病回春》称为“经水过期”。导致本病发生的病因病机有虚实之分,虚者可因脾胃受损,化源不足;或先天禀赋不足,肾精亏耗,冲任虚损,血海不能按时满盈而致月经后期。实者则因感受寒邪,血为寒凝,冲任受阻;或因肝郁,冲任郁滞;或因素体肥胖,痰湿内生,壅滞冲任,血行受阻则致月经后期而致。月经后期常常是闭经的先兆症状,临床上应给予重视。本病总的活疗原则为调理冲任。

    西医的月经稀发属于本病的范畴。

    (一)问诊要点

    本病的问诊主要在于月经周期后错,超过35 天以上,且连续2 个月经周期以上。若偶尔后错一次,或青春期月经初潮的1~2年内,以及更年期的月经后廷均不应诊为本病。还应询问已婚妇女是否伴见晨起恶心欱吐,纳差,厌油腻,乏力嗜睡等症状,与早孕相鉴别。

    本病的辨证问诊在于了解月经的量、色、质以及有无全身症状。月经量少者多属气血虚弱,肝肾不足或血寒,月经量少或正常者多属气郁或痰湿。月经色淡者多属气血虚弱或痰湿,色谈暗者多属肝肾不足,色暗者多属血寒或气郁。月经清稀者为气血虚弱或肝肾不足;质稀,且味腥,夹有血块者为血寒;质粘,夹有白带者为痰湿;有血块者为气郁。

    (二)分型问诊

    1.气血虚弱

    问诊:月经后期而至,量少、色淡,质稀。伴面色苍白无华,神疲倦怠,头晕眼花,心悸气短,食欲不振,大便溏簿。

    治法:补益气血,调经。方用十全大补汤加减。

    2.肝肾不足

    问诊:月经延后,量少,色淡暗,质稀。伴月经初潮迟,腰膝酸软,头晕耳鸣,性欲淡漠。

    治法:补益肝肾,养血调经。方用大营煎加减。

    3.血寒

    问诊:月经后期而至,最少,色暗,味腥,夹有血块。伴形寒肢冷,小腹冷痛,得热则舒,小便清长,大便溏。

    治法:温经散寒,调经。方用温经汤加减。

    4.气郁

    问诊:月经延后,量少或正常,经行不畅,色暗,夹有血块。伴精神郁闷,善太息,胸胁乳房胀痛。

    治法:疏肝理气,调经。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味。

    5.痰湿

    问诊:月经后期而潮,量少或正常,色淡,夹有粘液。伴形体肥胖,胸胱满闷,口中粘腻,纳差呕恶,大便不爽,或带下量多。

    治法:健脾化痰,调经。方用芎归二陈汤加味。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