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名家名著 名家名著 关注:0 内容:66

    张家山汉简《脉书》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继1973年湖南马王堆汉墓之后,1984年又一座古墓的出现,打破了湖北荆州市张家山一个江陵砖瓦厂往日的平静。从此,这个原本名不见经传的小城频繁地见诸报端、杂志,一跃成为人们瞩目的对象。自1985年《文物》第一期刊载《江陵张家山三座汉墓出土大批竹简》以来,该墓部分简文内容被陆续报道,一直吸引着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据考证,该墓所葬年代应当在西汉吕后二年(公元前186)或稍后,墓主人是一名基层官吏。

    全部竹简计1236枚。由于出土时竹简保存完好,可知这些简书原来是各自成卷堆放在一起的。竹简内容相当明确,有《历谱》、《二年律令》、《奏谳书》、《脉书》、《算数书》、《盖庐》、《引书》、《遣策》。除《遣策》另置它处,其余竹简均存放在一个竹笥中。

    其中,《脉书》是有关古代针灸方面的内容,该竹简共66枚,内容分两部分:(1)依照从头到足的顺序记载60余种疾病的名称。(2)人体经脉走向及所主治病症等。《脉书》中有关疾病的记载是按照从头到足的顺序排列的,其中不少病名可以在《五十二病方》中找到。而关于十一脉及其死候的内容,又可以在《灵枢经脉》中找到相应的段落,由此可见这些古文献之间有着相互传承的迹象。

    如果没有《脉书》的出土,或许学者们以为马王堆汉墓帛书出土的针灸文献有四种,即:《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脉法》和《阴阳脉死候》。但是,在张家山汉简《脉书》出土以后,将其与马王堆汉墓帛书一对照就发现,《阴阳十一脉灸经》、《脉法》和《阴阳脉死候》与上述《脉书》的第二部分内容大体相同,并且可以互相校勘而补充缺文,所以,据此可以推测马王堆出土的针灸书只是两种。另外,在马王堆出土帛书中《阴阳十一脉灸经》也有两种,内容相同,而这篇文献的全文又见于张家山汉简《脉书》。因此,可以认为张家山汉简《脉书》是《阴阳十一脉》的传本之一。

    张家山汉简《脉书》是继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十一脉灸经》以后又一种反映汉代针灸医学发展水平的珍贵出土文物,它们两者相得益彰,为针灸史学界许多疑难问题的解答提供了很多难得的线索。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WordPress后台-外观-小工具 进行配置小工具

    帖子间隔 侧栏位置:
    针灸文化 针灸文化 关注:0 内容:107

    张家山汉简《脉书》《引书》[图]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张家山汉简《脉书》《引书》[图] 张家山汉简《脉书》《引书》[图]

    张家山汉简

    出土地点:湖北省荆州江陵县张家山M247汉墓(墓藏年代为汉代吕后至文帝初年)

    出土年代:1983年

    质地:竹简

    收藏单位:湖北荆州市博物馆

    简介:《脉书》是《灵枢经脉》的一种祖本,共2028字,约在西汉初期被抄写在65枚竹简上,其内容可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论述病候,自头至足依次叙述了67种疾病的名称及简要症状,涉及内、外、五官、妇、儿科病症,其中内科病约占2/5,不同于马王堆医书《五十二病方》侧重于外科病;第二部分内容与马王堆医书《阴阳十一脉灸经》甲、乙两本完全相符,且所保存的文字较甲本多332字、较乙本多122字,使《阴阳十一脉灸经》在更大程度上得以复原成为可能。第三部分内容与马王堆医书《阴阳脉死候》基本相同,且多出69字,其中说:“夫留(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以其动。动则实四支(肢)而虚五臧(脏),五脏虚则玉体利矣。”是目前书已知古籍中最早甲“流水”与“户枢”的比喻论述人体运动有利健康的原理。第四部分用四言韵体论述人体骨、筋、血、脉、肉、气等6种组织或生理机能及其发病为“痛”的症候特征;第五部分内容与马王堆帛书《脉法》基本相同,且多出124字,因而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弥补帛书缺文。

    《引书》共3235字,约西汉吕后二年(公元前186年)前抄写在113枚竹简上,其内容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论述四季养生之道,篇首指出:“春产(生)、夏长、秋收、冬藏(藏),此彭祖之道也”,接着依四季之序介绍各季的养生方法,这一部分的基本精神与《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载养生养长养收养藏之道相同,即养生必须顺应自然界的运行规律。第二部分论述导引术式及其作用。该部分共载导引术110种,除去重复者还有101种。其中述术式者85种,用于治病有50种,仅述功用者有16种。可见,汉初以前运用导引治疗疾病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引书》是汉初之前医疗导引术的一次总结。《引书》所载导引术与马王堆帛画《导引图》相比较,两者风格相近,命名原则相同。而《引书》所载导引种数更多。内容更丰富,除了折阴、熊经、引膝痛、引聋和引颓等5种导引名称相同(其中3种名同术异)外,帛画所载导引数只有《引书》的2/5左右,而且单个动作的静态画面,很难反映导引的动态过程,更难描述呼吸、意念方面的要领,《引书》则可以弥补这些不足。总之,《引书》的发现,为研究汉以前导引术提供了极为珍贵的资料。第三部分讨论了致病因素、防治方法以及养生理论等问题。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WordPress后台-外观-小工具 进行配置小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