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针灸文化 针灸文化 关注:0 内容:107

    针灸文化–近现代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鸦片战争以后,西学东渐加速,西医在中国迅速发展,东西方两种异质医学矛盾日益激化,从北洋政府“教育系统漏列中医案”,到民国政府的“废止旧医(中医)以扫除医药卫生之障碍案”,废止中医的声音就不绝于耳。为了挽救中华民族这份宝贵的医药文化遗产,中医界除了组织请愿团进行抗议外,中医界吸收了西医的一些做法,开办新式学校,创办中医学社,发行中医刊物等等,学术上,吸收西医的先进成果,其中突出的特点是针灸著作中,开始使用现代解剖术语。

    新中国的建立,中医获得了新生,针灸也得到了全面发展,特别是在针灸作用机理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它以针刺镇痛机制研究为先导,揭示了针灸作用机理的部分环节,其成果为国际学术界所公认,使针灸学率先在中医学现代化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迄今,针灸学已走向世界,成为世界医学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主要表现在:针灸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研制出了许多新的针灸器具,丰富了针灸疗法;开展了针灸作用机理和针灸理论的实验研究,其中针麻的机理研究取得了骄人成果;建立了现代化的教育教学制度;有组织、有计划的开展了针灸腧穴命名、定位、主治及针灸临床研究规范等针灸标准化的研究。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WordPress后台-外观-小工具 进行配置小工具

    帖子间隔 侧栏位置:
    隐藏
    变装
    针灸文化 针灸文化 关注:0 内容:107

    针灸文化–清代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在清代早期,针灸学的发展呈现出“由博返约”的趋势,针灸朝简单、安全的方向发展,与明代针灸“综合”、“汇集”、“神秘”的总特点形成鲜明对比。突出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改进针灸方法,简化操作程序,减轻病人痛苦,在保持原有疗效的基础上,提高针灸的安全度。其二,针灸著作简明、通俗,图文对照,易读易学。可以看出,清代医家努力将明代被神秘化、复杂化了的针灸重新回复其简单、实用的特点。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WordPress后台-外观-小工具 进行配置小工具

    针灸文化 针灸文化 关注:0 内容:107

    针灸文化–明代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明代的针灸学发展主流表现在对于前代或前人针灸文献的汇编整理,出现了四部集成性的针灸全书——《针灸大全》、《针灸节要聚英》、《针灸大成》、《类经图翼》;同时四部大型综合性医书——《普济方》、《医学纲目》、《奇效良方》、《古今医统》中也均设有针灸专篇,汇集历代针灸文献。这些针灸著作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普及性,表现为大量针灸歌赋的出现,并总结出许多简便易行的灸法。

    这一时期的针刺手法记述,出现繁琐玄隐的特性,在临床上“动辄以袖复手,暗行指法”,虽然也有医家反对这种做法,但是人为徒增名目,使针刺手法神秘化,是这个时代的另一倾向。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WordPress后台-外观-小工具 进行配置小工具

    针灸文化 针灸文化 关注:0 内容:107

    针灸文化–宋金元时期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宋代针灸文献特点主要体现在腧穴文献方面。首先于宋初太平年间,在系统整理前代针灸腧穴文献的基础上,编成《针经》、《明堂》各一卷,载于大型官修医书《太平圣惠方》中。之后,于天圣年间,王惟一又奉敕编成《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三卷,铸成针灸铜人模型两具,宋代的针灸学朝向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针灸腧穴的国家标准,统一了腧穴归经、定位,规范了腧穴主治病症,成为当时针灸教育和临床的依据;绘制了最典型、最完整的经络图——《存真环中图》;出现了系统总结针法的《素问》遗篇——《刺法论》,后经元代窦太师提炼,形成刺法的规范。

    这一时期在临床方面,涌现出了大批的针灸名家,如王执中、窦汉卿、马丹阳等,他们各具特色,各有绝学。为人所熟知的金元四大家同样精于针灸,其著作中关于针灸的论述也甚为精辟。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WordPress后台-外观-小工具 进行配置小工具

    针灸文化 针灸文化 关注:0 内容:107

    针灸文化–晋—唐时期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针灸理论在继续发展。晋朝时皇甫谧类集黄帝三经——《灵枢》、《素问》、《黄帝明堂经》而编成《针灸甲乙经》,成为最早的针灸学专著,也成为黄帝针派之正脉。另一方面,针灸名医诸家也不断总结前人和自己的临证经验,新的“明堂”著作(如《扁鹊针灸经》、《华佗针灸经》、《龙衔素针经》、《金腾灸经》、《释僧匡针灸经》等)不断问世。这些腧穴著作在定位、归经、主治以及刺灸方法上均有不同特点而各自成一家之言。

    针灸治疗方面,有倡导“针不可灸”、“针灸并用”,更有“针可以杀生人,不可起死人”而弃针言灸者。就针刺而言,又有“火针”与“白针”并举,“气针”与“血针”并重;而灸疗方面,则出现了隔蒜、隔盐等多种隔物灸,灸法得到很大地发展;另外,这一时期,在某些专病如痨病、黄病、癫狂的针灸治疗上有较大进展,出现了针灸治疗专病的专书或专篇。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WordPress后台-外观-小工具 进行配置小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