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中医减肥 中医减肥 关注:0 内容:271

    针灸治疗的配穴方法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配穴是在选穴的基础上,选取两个或两个以上、主治相同或相近,具有协同作用的腧穴加以配伍应用的方法。其目的是加强腧穴的治病作用,配穴是否得当,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常用的配穴方法主要包括本经配穴、表里经配穴、上下配穴、前后配穴和左右配穴等。配穴时应处理好主穴与配穴的关系,尽量少而精,突出主要腧穴的作用,适当配伍次要腧穴。

    本经配穴法:某一脏腑、经脉发生病变而末涉及其它脏腑时,即选取该病变经脉上的腧穴,配成处方进行治疗。如肺病咳嗽,可取肺募中府,同时远取本经之尺泽、太渊。

    表里经配穴法:本法是以脏腑、经脉的阴阳表里配合关系为依据。即当某一脏腑经脉有病时,取其表里经腧穴组成处方施治。如,肝病可选足厥阴经的太冲配与其相表里的足少阳胆经的阳陵泉。

    上下配穴法:是指将腰部以上或上肢腧穴与腰以下或下肢腧穴配合应用的方法。上下配穴法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如胃病取内关配足三里,牙痛取合谷配内庭,脱肛或子宫脱垂取百会配长强。此外,八脉交会穴配合,如内关配公孙,外关配临泣,后溪配申脉,列缺配照海等,也属于本法的具体应用。

    前后配穴法:前指胸腹,后指背腰。选取前后部位腧穴配合应用的方法称为前后配穴法,亦名“腹背阴阳配穴法”。凡治脏腑疾患,均可采用此法。例如,胃痛前取中脘、梁门,后取胃俞、胃仓;哮喘前取天突、膻中,后取肺俞、定喘等。

    左右配穴法:是指选取肢体左右两侧腧穴配合应用的方法。临床应用时,一般左右穴同时取用,如心病取双侧心俞、内关,胃痛取双侧胃俞、足三里等;另外,左右不同名腧穴也可同时并用,如左侧面瘫,取左侧颊车、地仓,配合右侧合谷等;左侧偏头痛,取左侧头维、曲鬓,配合右侧阳陵泉、侠溪等。

    总之,在临床上只要掌握中医基础理论及腧穴的主治作用,适当地选择腧穴并合理地进行配伍,就能取得良好的疗效。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帖子间隔 侧栏位置:
    隐藏
    变装
    针灸临床 针灸临床 关注:0 内容:296

    针灸治疗痛风性膝关节滑膜炎案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痛风性膝关节滑膜炎是由于风、寒、湿、热外邪,发生酸痛、重着、屈伸不利,甚至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要临床表现。运用中医五行,针灸“培土制水”法治疗数例痛风性膝关节滑膜炎,取得良好疗效。

    李某,男,46岁,2016年2月3日以“双侧膝关节肿痛1月余,加重6天”为主诉来院治疗。患者偏嗜海鲜,近一周来疼痛反复发作,查体见:双侧膝关节肿胀,压痛明显,皮温升高,皮肤发红,血尿酸值15mg/dl,红细胞沉降率27mm/h,C反应蛋白15mg/L。中医诊断:痹症。西医诊断为“痛风性膝关节滑膜炎”。选穴:伸直位针刺梁丘、血海、足三里、阴陵泉,留针20分钟,再屈膝位针刺内膝眼、外膝眼,留针20分钟。病人诉疼痛减轻。嘱病人口服安康信10天。2月10日二诊诉疼痛症状已明显减轻,继用前方。2月25日三诊病人因腰部扭伤来院诊治,诉膝关节肿痛已痊愈。

    按:痛风性膝关节滑膜炎,属于中医痹病的范畴。是由于脾肾功能失调,脾失健运,致使湿浊内生,肾分清泌浊功能失调,则湿浊排泄障碍,加之酗酒暴食,湿浊流注于肌肉、筋骨、关节,气血运行不畅,发生酸痛、重着、屈伸不利, 关节肿大灼热。治疗上以通痹止痛、养血活血为主,结合循经和辨证取穴。方义:血海:1.补脾经,以培土制水。2.活血养血,“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梁丘:补脾经以制水,同时可治疗膝肿痛,下肢不遂。足三里:1.燥化脾湿,使脾气健运。2.用于膝痛,下肢萎痹。阴陵泉:1.清利湿热,健脾理气。2.主治膝关节疼痛,屈伸不利。配合内外膝眼治疗膝关节疾病。在准确选穴的基础上,灵活运用中医“培土制水”理论,临床上收到较好的疗效。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WordPress后台-外观-小工具 进行配置小工具

    针灸临床 针灸临床 关注:0 内容:296

    针灸治疗空调吹出的面瘫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炎热的夏天无论是在办公室还是在家里我们都处于空调的环境,有空调的陪伴,降暑已经成为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就这样一整天我们都处于空调的“庇佑”下,安然降暑。但是有时带给我们“庇佑”的空调会变成面瘫的“罪魁祸首”。

    空调吹出面瘫 针灸见奇效

    夏季来临后患有面瘫和感冒的人自然增多起来,尤其是当风扇和空调直接对着吹的时候,很容易引起面瘫的症状。中医提醒,血管遇冷收缩导致血压上升,还可能诱发中老年人中风。因此,我们不能因为贪图凉快而整天整夜的对着空调或者电扇,应该选择一些其他降暑方法加以配合才能安然度夏。

    中医专家介绍,患面瘫的病人一部分是着凉或头面部受冷风吹拂后发病,可能是面神经的血管因风寒而发生痉挛,导致面神经缺血、水肿而发病。冷风直吹,除了会引起面瘫外,还可能会使高血压病人血管强烈收缩,引发中风而造成偏瘫。

    面瘫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分为急性期、恢复期、后遗症期。中医针灸治疗面瘫有着相当长的历史,多数针灸医家认为急性期即发病的1~7天,是治疗面瘫的最佳时机,而且越早越好,只要手法得当,对面瘫的治疗都能起到积极作用。

    《灵枢终始》:“脉实者,深刺之,以泄其气;脉虚者,浅刺之,使精气无得出,以养其脉,独出其邪气。”面瘫多由风寒风热之邪乘虚侵袭面部经络,致气血痹阻,经络功能失调,筋肉纵缓不收而致口眼歪斜。急性期时,面部脉络空虚,病邪在表,病位尚浅,邪正相争,面部症状明显,故应以面部患侧少取穴,将阳白、鱼腰、攒竹、丝竹空、四白、地仓、迎香、颊车、承浆,分为两组交替选用,手法不宜过重,刺激量应小,采用浅刺法;远端多取双侧合谷穴,风寒型加足三里穴,风热型加厉兑、大椎,气血不足型加关元、气海,强刺激,以激发经气,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祛除病邪。

    因此,夏季开空调时要切记温度不要太低,室内外温差不要超过7℃;同时不要让空调冷风固定对着人体吹,尤其不能对着头部吹;另外睡眠时人体处于抵抗力较低的状态,要注意保暖。建议中老年人夏天使用空调扇时应将温度调至26℃以上。长期呆在温度过低的空调间里,人体排汗不畅,不利于血液循环,也会间接诱发中风的发生。老年人一旦感觉闷热难受,如果忽然出现头痛、头晕、眼花、肢体麻木、乏力和肢体感觉异常等,很可能是中风的信号,不要以为是天热吃不好、睡不好的原因,应该及时去正规中医院诊治。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WordPress后台-外观-小工具 进行配置小工具

    针灸临床 针灸临床 关注:0 内容:296

    针灸治疗脊髓空洞症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脊髓空洞症是因为各种先天、后天因素诱发的一种慢性进行性脊髓变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受累的脊髓节段神经损害症状,以痛、温觉减退与消失,而深感觉保存的分离性感觉障碍为特点,兼有脊髓长束损害的运动障碍与神经营养障碍。可以在各个人群中发病,尤以儿童和老年人是该病的高发人群,并且男性多于女性。肌电图、脑脊液、MRI检查对确诊该病有一定的意义。

    根据脊髓空洞症的临床表现可归属中医痱证、风痱、肾劳、虚劳、痿证、肉痿等范畴。中医学认为髓由先天之精而化生,在生长过程中需得到后天之精的不断补充。后天脾胃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肾藏精,肾精需赖胃的受纳和脾阳的健运。若脾失健运,肾精不足,津血失畅则不能生髓充益而致肾虚髓空,正如医家张介宾所言“精气耗伤,故肌肉不仁,发为肉痿”。

    针灸取穴:华佗夹脊穴(受累的脊髓节段)、中脘、关元、天枢、滑肉门、外陵。

    操作:令患者先排空尿液,取舒适俯卧位,将华佗夹脊穴(受累的脊髓节段)露出消毒,术者一手持消毒后的梅花针针柄部,利用腕部的力量如鸡啄食样弹力使针尖垂直地叩刺到华佗夹脊穴的皮肤上,随即借着自然的反弹力作用把针仰起,先左后右、由上向下如此连续地扣刺。扣刺时落针要稳准,针尖与皮肤呈垂直90度接触,不能慢刺、压刺、斜刺和拖刺,力度要适中,频率要均匀,平均一般每分钟叩刺70~90次,扣刺至华佗夹脊穴局部皮肤明显发红为度。消毒后患者改仰卧位,充分暴露,常规消毒,中脘、关元、天枢、滑肉门、外陵穴处用毫针直刺各1.5寸,施以先缓慢捻转提插手法1分钟,留针30分钟后起针。

    方中华佗夹脊穴、滑肉门从解剖结构来看,每一夹脊穴都有相应椎骨下方发出的脊神经后支及其伴行的动、静脉丛分布。梅花针扣刺华佗夹脊滑肉门穴可通过皮部→孙络→络脉→经脉直接作用于脊髓,既能刺激感觉神经,疏通经络,调畅气血,又可避免毫针直刺所产生的脊髓损伤和脊髓炎症之虞。中脘理中焦、调升降,关元培元气、益肾精,二穴配伍具有健脾益肾之功效。天枢疏调肠腑,理气行滞,枢理气血。滑肉门、外陵具有通调气血,疏理经气,引脏腑精气布散周身,使之上输下达四肢百骸的作用。此法临床治疗脊髓空洞症对改善症状有不错的效果。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WordPress后台-外观-小工具 进行配置小工具

    针灸临床 针灸临床 关注:0 内容:296

    针灸治疗失眠经验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失眠是指各种心理、社会因素引起的非器质性睡眠与觉醒障碍,轻者难以入寐,或睡中易醒,时寐时醒,重者彻夜难眠,常伴有焦虑、恐惧或抑郁等情绪障碍。针灸为治疗失眠的有效方法之一。

    善取任督调和阴阳

    失眠主要病因为阴阳失调,阳盛阴虚,阳不交阴而至失眠。《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而任督二脉同起胞宫,一源三歧,循行于一前一后。一主动一主静,一阴一阳。督脉从长强挟脊上项,散布头上,入于脑髓,为,阳脉之海,总督一身之阳气。其络脉,背部分支走向足太阳-可见督脉与足太阳经关系最为密切。任脉行于腹部正中线,足少阴和任脉相联系,与肾,心相关联,为阴脉之海,统领一身之阴气。治疗失眠时,善取任督,调和阴阳,如取任脉的承浆配合督脉的人中,印堂,神庭等穴,并且通过梅花针叩刺督脉及足太阳膀胱经来调节阴阳平衡,来从而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故以治疗失眠。

    祛除病因调整脏腑

    失眠为情志之病,多为思虑劳倦,内伤心脾,以致阴血不足;或为情志抑郁,肝气不舒;或为惊恐,房劳伤肾,以致心火独亢,心肾不交,或为饮食不节,胃气不和,上犯神明。病因未除,失眠难以根治。治疗此类患者,常详细询问患者,在与患者交流的过程中,找出患者失眠的病因针对性地治疗。如因工作压力大,就加神门宁心安神;因情志不舒,肝气郁结,加太冲、角孙、率谷,以疏肝理气;舌苔滑腻,有齿痕者,加阴陵泉、丰隆,以利湿化痰;如胃气不和者,则加中脘、气海、足三里,胃气和,则寐安。

    重视经络运行气血

    经络是身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穴位都分布在经络线上。十二经脉分别隶属十二脏腑,阴经属脏络腑,阳经属腑络脏,通过脏腑、手足阴阳表里经脉的联结,而逐经相传,周而复始。失眠可因邪气侵犯人体从皮肤经过经络,或情绪内伤,经络运行不畅,气血阻滞,阴阳失调而引起。失眠如阳偏盛,则少取督脉经穴位;如阴偏盛,则多取督脉经穴位,从取经络的穴位数量、手法及梅花针的叩击,从而调节经络阴阳平衡,并通过经络的运行气血,而达到营养脏腑,濡脑充髓,使睡眠自安。

    善用梅花针浅针

    重视十二皮部的作用,十二皮部是经络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素问皮部论》曰:“欲知皮部,以经络为纪者,诸经皆然。”“凡十二经络者,皮之部也。是故百病之始生也,必先于皮毛。”根据该理论,使用梅花针、浅针治疗失眠。

    对体质虚弱及畏针患者,运用浅针进行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浅针是以其针尖按压于穴位表面,而不刺入穴位内,以右手食指、中指,指力适中,由下而上有节奏地推刮至针柄,从而于穴位上产生频频舒适的震颤,手法频率快,使震颤快而有节律,推而致气,此气循浮络孙络而至经络传导,从而激发调节经络脏腑功能,改善体内外异常环境,促使机体恢复正常,达到治疗失眠的作用。

    病案举例

    郑某,男,70岁。2008年3月15日初诊。诉入睡困难伴睡眠时间减少20年,症状加重2个月。患者20年来无明显诱因出现反复入睡困难,睡后易醒,醒后则难再入睡,近2个月症状加剧。夜间仅能睡眠2~3小时,严重时则彻夜不寐,伴有头晕,健忘,心悸,口淡,食少,二便正常,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

    诊断:失眠(心脾两虚型)。

    治则:养心安神,调和阴阳。

    处方:取任督二脉及心脾两经为主,四神聪、印堂、承浆、神门、三阴交。

    治疗经过:仰卧位,轻手法,平补平泻,隔日1次,留针30分钟,起针后,用梅花针循经叩刺督脉经、膀胱经,颈项和腰骶部重点叩刺,叩3遍,皮肤以潮红为度,不宜出血,推针治疗选2~3个穴位,推而致气,隔天叩刺1次。治疗当晚即感睡眠改善。治疗1周后,患者每晚能入睡5~6小时,伴随症状消失,经1个月治疗,夜能入睡5~6小时。随访半年未复发。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WordPress后台-外观-小工具 进行配置小工具

    针灸临床 针灸临床 关注:0 内容:296

    针灸治疗异常汗出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出汗既是一种生理表现有时又是病理表现,病理汗出即异常汗出。异常汗出既可单独出现,也可作为并发症状出现于其他疾病的发病过程中;既可以是全身性的异常汗出,也可表现为某一部位局部的异常汗出。

    全身性异常汗出

    全身性异常汗出可分为自汗、盗汗。

    自汗:中医学认为自汗是由于营卫不和、脾肺气虚、胃热炽盛等致卫气不固,津液外泄而出现的现象。临床常见症状为时时汗出,动则益甚,常伴面色白,肢体欠温,气短乏力,恶寒恶风等。《明医指掌自汗盗汗心汗证》言:“夫自汗者,朝夕汗自出也。”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谓:“阳虚自汗,治宜补气以卫外。”《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自汗论治》曰:“无论昏醒,浸浸自出者,名曰自汗。”并指出其他疾病中表现的自汗,应着重针对病源治疗,谓“历节、肠痈、脚气、产褥等病,皆有自汗,治之当推其所因为病源,无使混滥”。

    盗汗:是以入睡后汗出异常,醒后汗泄即止为特征的一种病证。“盗”有偷盗的意思,古代医家用盗贼每天在夜里鬼祟活动,来形容该病证为每当人们入睡、或刚一闭眼而将入睡之时,汗液象盗贼一样偷偷地泄出来。中医认为肾主五液,入心为汗。由于房事不节,烦劳过度,亡血失精;或久病伤阴,素体阴虚,肾液不足,虚火内生,迫津外泄而现潮热盗汗。对于盗汗中医很早就有比较深刻的认识,《黄帝内经》中称为“寝汗”;《金匮要略》一书中形象地用“盗汗”来命名人们在睡梦中出汗这种病证。自此以后,历代医家均沿用此名。

    取合谷穴、复溜穴。令患者取舒适仰卧体位并将所取穴位处充分暴露,常规消毒后毫针直刺合谷穴、复溜穴各1寸。自汗者合谷施以捻转补法,复溜施以捻转泻法;盗汗者合谷施以捻转泻法,复溜施以捻转补法。留针30分钟并10分钟加强手法一次。每日一次。

    合谷乃手阳明大肠经之原穴,五行属火,与手太阴肺经互为表里。肺主皮毛、又主一身之气,气体轻清,走上走表。复溜为足少阴肾之经穴,属金,金者肺经,水之母也,为阴。肾与膀胱相表里,膀胱又主一身之表,为卫气所居。合谷、复溜一阳一阴,一表一里,一脏一腑,两穴相配采取不同的补泻手法,对汗液会产生不同的调节作用。自汗责之于气虚卫外不固,津液外泻。合谷穴采用补法能够益气血而实营卫之气,复溜采用泻法能够抑阴以扶阳,达到固摄津液的作用。而泻合谷以清宣肺气、疏散邪热;补复溜可滋肾阴,培化其源,以助膀胱之气升华而固卫,调节阴阳以臻平衡,盗汗自止。

    局部异常汗出

    有些患者异常汗出仅表现于身体的某些局部。

    头汗:多因中焦湿热郁蒸所致。若见于大病之后,或老年人气喘而头额异常汗出则多为虚证。如重病末期突然额汗大出,是属虚阴上越不能附阳,阴津随气而脱的危象。手心、脚心出汗如《伤寒明理论》所论:“多由脾胃湿蒸,旁达四肢手足所致。”究其原因多因脾主四肢,手足为诸阳之本。脾胃有病,运化失常,津液旁达于四肢,而手足心汗出。

    选取脾俞穴、胃俞穴为主。异常汗出表现于头部者加百会穴、大椎穴;并发于虚证、危象者加气海穴、关元穴。嘱患者取伏卧位并将背部充分暴露,术者左手持打火机并将打火机的火焰开至最大于右手所持的罐口适宜的玻璃罐中瞬间闪过后迅速将罐吸拔于脾俞穴、胃俞穴、大椎穴处,每穴留罐10分钟。术者分别用左右双手拇食中三指如持笔写字状拿灸用艾条使艾条与局部皮肤成45度角,将艾条点燃端分别对准百会穴、气海穴、关元穴处(点燃端的艾头与穴位处皮肤的距离约一寸左右),以患者自觉施灸局部温热、术者视之泛红但不致烫伤皮肤为度,每穴处施温和灸20分钟,每日一次。

    脾俞穴、胃俞穴分别为脾脏与胃腑的经气转注输入之所,同用具有补益脾胃,化生气血,调理脾气、和胃降逆、运化水谷、和营统血、消滞通络的功效。百会穴能激发、振奋全身阳气,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大椎可解表疏风、通络开窍、扶正补虚、振奋全身正气。气海穴乃人体元气聚会之处,与任脉经穴、任脉与足三阴经的交会穴关元相配,具有培肾固本、补益元气、温中散寒、固精同脱、调理冲任等作用。

    阴部汗出:生殖会阴部异常汗出多属脾虚湿盛或湿热下注而致。患者多伴有肾虚腰酸困,甚者腰困如折,脉诊尺部沉细,舌苔淡白滑腻,舌边有齿,黄腻等。

    取隐白穴、关元穴。令患者小便后取舒适仰卧体位并将所取穴位处充分暴露。医者将患者隐白穴处揉搓至局部发红、发热,戴一次性手套用一次性采血针(或一次性注射器针头或小号三棱针)在隐白穴稳、准、快点刺,接着医者采取双手拇食指一捏一放,同时用95%的酒精搽拭点刺处(便于血液的顺利外泄)以见血色由黑紫变为淡红为度,按压止血并碘伏消毒。术毕再常规消毒,取毫针直刺关元穴1.2寸施以捻转补法,留针20分钟后起针。隐白穴点刺放血隔日一次,关元穴毫针每日一次。

    隐白穴点刺放血具有扶脾温脾、清心宁神、温阳回厥、行气止痛、健脾回阳、生发脾气的功效。关元穴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凡元气亏损均可使用。中医学认为关元穴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的功效,能强身健体、益寿延年。古人将关元称为“人身元阴元阳交关之处”,老子则称之为“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现代研究表明,刺激关元穴能产生调节内分泌的功效,让身体的代谢成倍增加。并且,这种调节是双相的,即让亢进的机能减退,让减退的机能增强。

    半身汗出:或左或右仅半侧身体异常汗出,另一侧则经常无汗者;或下半身异常汗出者多因经络闭阻,气血运行不畅所致。可见于中风、痿证、截瘫等病人。

    取然谷穴。嘱患者取舒适仰卧体位并将所取穴位处充分暴露,常规消毒后毫针针尖略朝足跟方向刺然谷穴0.5寸,施以缓慢捻转手法,以针感沿足少阴肾经向上传导至腹部者为佳,留针30分钟,隔日一次。

    然谷穴是足少阴肾经的荥穴,五行属火。对于因中风、痿证、截瘫等病证所致经络闭阻,气血运行不畅而见异常汗出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配合然谷穴具有升清降浊、清热泄邪、益气固肾,清热利湿的功效。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WordPress后台-外观-小工具 进行配置小工具

    针灸临床 针灸临床 关注:0 内容:296

    针灸治疗溢泪症[图]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针灸治疗溢泪症[图]

    溢泪症是指因泪道发生功能障碍,导致长期泪液外溢的眼科常见病症。临床有冷泪和热泪之分。冷泪者表现为泪下时无热感,泪水清稀,迎风更甚,目睛不红不痛。如不治疗,时间久了会使眼睛昏暗,辨不清颜色。热泪者则可见泪下黏浊,有热感,迎风加剧,目睛红肿疼痛、羞明、怕光。多与其他眼病并发。西医主要是针对病因疏通泪道,抗感染,去除不良刺激,注意个人卫生等治疗方法。

    溢泪症属中医之“冷泪不绝”“迎风洒泪”“迎风流泪”“目风”“泪风”“目泪出不止”“风冲泣下”“充风泪出”“迎风洒泪症”等范畴。《诸病源候论》曰:“目为肝之外候,若被风邪伤肝,肝气不足,故令目泪出。”《银海精微》言:“此疾乃泪通于肝,肝属木,目乃肝之外候,为肝虚风动则泪流,故迎风泪出。”泪为肝之液,肝开窍于目,若精血不足,藏泄失司,或肝胆郁热,相火过旺,使泪窍失束,又外感风寒淫邪侵扰导致泪液频流。

    穴取承泣穴、大骨空穴、小骨空穴。热泪加太阳穴。患者自然闭合双眼取仰卧位,医者左手一指放于承泣穴处,并将眼球向上轻推,右手持一次性针灸针紧靠眶下缘,缓慢直刺0.5至1寸(患者觉患眼球有胀感)不施任何手法,留针20分钟。起针时医者左手持医用棉签按压针刺部,右手缓慢将针拔出并按压针眼处10分钟,检查无出血,再常规消毒。在健侧大骨空穴、小骨空穴皮肤涂抹一层凡士林,将艾绒捏成如小麦粒大小的艾炷,安放其上,用线香由艾炷顶尖处点燃任意自燃至剩三分之一,或患者觉灼痛时,用压舌板将其压灭,移除艾灰为一壮。如前法连续施灸每穴各20壮,搽去艾灰、凡士林。反复揉搓患侧太阳穴至局部发红、发热,术者左手拇、食二指,自然放于局部并向两旁撑开穴位处皮肤,致其绷展,消毒后右手持一次性采血针(一次性注射器针头)对准局部明显暴露的青紫色浅表静脉快速、准确、垂直点刺,接着挤压出血10余滴,压迫止血、常规碘酒消毒。每隔3天治疗1次。

    承泣穴属足阳明胃经,也是阳跷脉、任脉、胃经的交会穴,针刺后有散风清热、明目止泪、祛风散热、疏邪明目等作用;大骨空、小骨空均属于治疗眼病的经外奇穴,如《玉龙歌》所言:“风炫目烂最堪怜,泪出汪汪不可言,大、小骨空皆妙穴,多加艾火急应愈。”对于溢泪症效果尤为显著;太阳穴点刺放血能平阳明目、消肿散瘀、疏风解毒。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WordPress后台-外观-小工具 进行配置小工具

    针灸临床 针灸临床 关注:0 内容:296

    针灸治疗的三类不适人群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针灸治疗是中医临床最引以为傲的方法之一。而使针灸有如此疗效的,就是沟通浑身气血的经络。但作为一种依赖气血且针对气血起作用的治疗方法,目前对于系统阐述一些问题仍旧存在着局限性,想做到让每位患者了解来龙去脉也十分不易。下面就为大家介绍针灸治疗不太适合的几类人群,避免在医患双方疏忽的情况下造成健康问题。

    1.虚弱人群

    针灸治疗依赖的是全身气血的正常运行,至少是“勉强工作”的状态,但如果气血过于虚弱治疗效果就会很差,甚至于治疗时损耗阳气、气滞血瘀。因此对于身体较为虚弱的患者,要考虑健康情况再做治疗,且要选择合适的刺激强度。

    除了素体偏虚的人,由于外伤、劳累或精神紧张等原因造成的短时间不适者,也建议等情况缓解后在接受治疗。身体平和稳定的状态,是接受针灸治疗的前提条件。

    2.易出血者

    这类患者从中医角度可以理解为“气不摄血”——“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讲的是气血之间的相互联系,任何一方出现问题都会有很大的波及范围。中医针灸无论如何也是一种伤害性疗法(刺破),虽然伤口在面积和深度都有限,但考虑到每次施针的量和可能的危险,还是不推荐自发出血或是有凝血障碍的人群尝试。

    除此之外,糖尿病患者也要注意自己的问题——血糖较高会使伤口的愈合十分缓慢,在此过程中日常的护理很是麻烦。如果一时疏忽就会引起感染,相对正常人抗感染的过程也格外费力。

    3.特定人群

    说到特定人群,主要指的是幼儿、孕妇以及皮肤感染患者。

    孩子出生到囟(xin)门闭合的这段时间,头顶部的腧穴不适合针刺,这时如果强行施针治疗往往会损伤内部结构。除此之外,孩子不容易沟通,往往会因为恐惧和疼痛乱动,也容易造成危险(这也适用于不能配合治疗的人群)。

    而对于孕妇尤其是习惯性流产者而言,妊娠期间身体的负担较大,一切以减少刺激为宜。何况这时的气血太过凝滞不妙、太活跃也不好,很容易因为细微的操作差别产生严重后果,所以并不推荐。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WordPress后台-外观-小工具 进行配置小工具

    针灸临床 针灸临床 关注:0 内容:296

    针灸治疗疑难病前景好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传统意义上的疑难病和现代医学上的难治病存在很大的相似性,均为症状稀奇古怪,诊断不清,治疗不能奏效,涉及人体各个系统。

    疑难病的产生是一个极其复杂因素综合的结果,与患者先天禀赋、后天调养、心理状况、生活环境等都有十分密切的关系。针灸在治疗疑难病方面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辨证与辨病的统一,针灸通过对人体经络的疏通来调整内在病机,通过调节人体阴阳偏盛偏衰,从而达到“阴平阳秘”的状态,恢复其正常的生理功能。针灸通过扶正祛邪、疏通经络,利用不同的穴位,针灸手法操作,对腧穴起到兴奋和抑制的作用,双向调节不同的脏器功能,尤其在一些神经损害中被广泛应用。不仅适用于一些疑难病的急性发作期,还涉及恢复期和后遗症期。

    针灸在神经系统疾病方面有突出优势,针灸对于大脑皮质功能的调节影响显著,对于受损伤脊髓功能的恢复更是起到良好的作用。有研究表明,通过电针可以激发失神经支配的肌纤维主动收缩,保持肌细胞固有的舒缩性,促进细胞内新陈代谢,减缓肌蛋白因失神经支配的功能恢复。针灸对于疑难病中急危重症有神效,往往是救急症于顷刻,通过一两个穴位的针刺或放血就能迅速控制症状,缓解病情。

    在近几十年的针灸研究和临床实践中发现:针灸既能治疗许多慢性疾患,对一些疑难病与危重症也有广泛的应用。针灸不仅能治疗功能性疾病,同样能治疗器质性病变。疑难病的针灸治疗研究仍倾向于中医辨证论治体系,从整体角度调整机体阴阳、气血、脏腑、经络不平衡的状态,针灸不仅能改善疾病近期症状,而且有效控制复发,改善预后。

    在中医学辨证体系中极具特色的经络辨证一直指导着针灸临床,在十四经脉和奇经八脉中,每一条经脉都有一定的循行路线和属络脏腑,当其发生病变时,就会出现本经络的脏腑功能失常的表现,在奇经八脉中还通过与肝、肾、女子胞、脑、髓等关系,在生理和病理方面进行相互影响。在特定穴的选择上也非常重要,十二经脉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经络本部各有“井、荥、输、经、合”五个穴位,在《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中说:“病在藏者,取之井;病变于色者,取之荥;病时间时神者,取之输;病变于音者,取之经;经满而血者,病在胃,及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于合”。以及原穴、络穴、郄穴、背俞穴、募穴、下合穴,八会穴、八脉交会穴的随症应用都十分重要。对于疑难病的治疗,针灸治疗总则有以下几方面内容;治病求本;扶正祛邪;急则治标,缓则治本;逆者正治,从者反治;病、症、证同治。

    在选穴配伍上,不但要选择常规穴位,还可借鉴西医学知识按神经节段取穴,取距离神经根或神经干临近部位的经穴或非经穴,如胸部疾病可取相应神经节段的夹脊穴,下肢疾病可选择坐骨神经干上的穴来治疗。在进行经络辨证上要注意观察经脉及穴位上的变色、变形、丘疹脱屑等,以及局部压痛点的检查。

    针灸为疑难病的治疗提供了宝贵和丰富的理论基础和经验总结,从整体角度把握疾病的内在规律和病机特点,又针对每一个患者制定符合其自身的治疗方法,据证立法,因法施治。针灸在未来治疗疑难病方面一定大有可为,前景广阔。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WordPress后台-外观-小工具 进行配置小工具

    针灸临床 针灸临床 关注:0 内容:296

    针灸治疗落枕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患者,女,84岁。2020年3月6日初诊。诉脖子发硬、活动受限,头皮痛5天。5天前午睡醒来起床时发现左右转头受限、脖子发硬、后项挛缩痛,当时考虑是落枕,其老伴据网络介绍将擀面杖在火上烤热后,像擀面条一样在患部擀了十几下,又指压患侧承山穴,感觉脖子舒服,转头灵活了许多。为巩固效果隔2、3个小时又施前法后,症状反加重,除脖子、双肩膀发硬,头不能左转右盼、前低后仰,又加间断性头皮针刺样、抽搐样疼痛,不能正常睡觉,偶有头晕、恶心欲吐。自服三七片、患部喷云南白药气雾剂、烤神灯,可稍事缓解,甚是痛苦。既往高血压、糖尿病史30余年,心脏支架术5年。查:强迫体位,行走缓慢,头不能左转右盼、前低后仰,压顶试验(+),右胸锁乳突肌约人迎穴处有一明显阳性点,四肢活动正常。

    诊断:落枕(西医称为颈肌筋膜炎)。

    治疗:令患者取舒适仰卧位,常规消毒后取左侧穴位,针尖向腕关节方向45度角斜刺中渚,针尖向肘关节方向45度角斜刺列缺,施以缓慢提插手法,以针感上传过肘关节为度。针尖向后,沿头皮15度角;斜刺百会,施以快速捻转手法约1分钟。嘱患者自行低头、仰头、左右转头,速度缓慢、幅度由小渐大。针刺后患者即感前症霍然而失,头可正常活动,脖子、双肩膀轻松。留针20分钟起针,嘱回家后多仰卧位休息。后告知1次治愈。

    按:落枕是中医病名,亦称为“失枕”“失颈”。落枕是一种以颈项强痛、僵硬感、活动受限为主要表现的常见病。究其诱因不外乎外伤、劳损、受风着凉等,导致颈部筋膜肌肉内的血管收缩、缺血、微循环障碍、渗出、水肿而形成的非特异性的无菌性炎症。

    遵《素问调经论》曰:“邪客于经,左盛则右病,右盛则左病……必巨刺之”之训。选取健侧列缺、中渚针刺调整阴阳气血分布,使不平衡状态予以纠正趋于平衡。配合患者自行活动头颈部,动引气至病所调节颈部的经气解除病痛。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WordPress后台-外观-小工具 进行配置小工具

    针灸临床 针灸临床 关注:0 内容:296

    针灸治疗落枕一例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患者,女,84岁。2020年3月6日初诊。诉脖子发硬、活动受限,头皮痛5天。5天前午睡醒来起床时发现左右转头受限、脖子发硬、后项挛缩痛,当时考虑是落枕,其老伴据网络介绍将擀面杖在火上烤热后,像擀面条一样在患部擀了十几下,又指压患侧承山穴,感觉脖子舒服,转头灵活了许多。为巩固效果隔2、3个小时又施前法后,症状反加重,除脖子、双肩膀发硬,头不能左转右盼、前低后仰,又加间断性头皮针刺样、抽搐样疼痛,不能正常睡觉,偶有头晕、恶心欲吐。自服三七片、患部喷云南白药气雾剂、烤神灯,可稍事缓解,甚是痛苦。既往高血压、糖尿病史30余年,心脏支架术5年。查:强迫体位,行走缓慢,头不能左转右盼、前低后仰,压顶试验(+),右胸锁乳突肌约人迎穴处有一明显阳性点,四肢活动正常。

    诊断:落枕(西医称为颈肌筋膜炎)。

    治疗:令患者取舒适仰卧位,常规消毒后取左侧穴位,针尖向腕关节方向45度角斜刺中渚,针尖向肘关节方向45度角斜刺列缺,施以缓慢提插手法,以针感上传过肘关节为度。针尖向后,沿头皮15度角;斜刺百会,施以快速捻转手法约1分钟。嘱患者自行低头、仰头、左右转头,速度缓慢、幅度由小渐大。针刺后患者即感前症霍然而失,头可正常活动,脖子、双肩膀轻松。留针20分钟起针,嘱回家后多仰卧位休息。后告知1次治愈。

    按:落枕是中医病名,亦称为“失枕”“失颈”。落枕是一种以颈项强痛、僵硬感、活动受限为主要表现的常见病。究其诱因不外乎外伤、劳损、受风着凉等,导致颈部筋膜肌肉内的血管收缩、缺血、微循环障碍、渗出、水肿而形成的非特异性的无菌性炎症。

    《针灸大全四总穴歌》明言:“头项寻列缺。”今人认为足太阳膀胱经经过头顶正中线旁开1.5寸和项部正中线旁开1.3寸处,而膀胱经和肺经是对冲经,对冲经的气血是互注的,络穴可以治疗对冲经的痛症,列缺是肺经的络穴,因此,列缺可以治疗膀胱经气血运行受阻引起的头痛及项部疼痛。研究表明针刺列缺可有效增宽椎动脉的血管内径,提高收缩期血流峰值、每分血流量,从而改善椎动脉的供血强度。《难经六十八难》曰:“腧主体重节痛。”指出腧穴善于治疗身体的沉重和肢体关节的疼痛。中渚为循行经过颈部的手少阳三焦经之腧穴,针刺可通经开窍、舒筋活络、祛风散寒、理气止痛,使气血得以正常运行。百会穴在巅顶部,是足三阳、足厥阴和督脉等众多经脉交会之处,针刺可清头散风、开窍醒神、开慧增智、双向调节血压来解除间断性头皮针刺样、抽搐样疼痛,正常睡觉,偶有头晕、恶心欲吐之症。

    遵《素问调经论》曰“邪客于经,左盛则右病,右盛则左病……必巨刺之”之训。选取健侧列缺、中渚针刺调整阴阳气血分布,使不平衡状态予以纠正趋于平衡。配合患者自行活动头颈部,动引气至病所调节颈部的经气解除病痛。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WordPress后台-外观-小工具 进行配置小工具

    针灸临床 针灸临床 关注:0 内容:296

    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腰椎间盘突出症简称“腰突症”。是指因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致髓核突出,向后方或突至椎管内,致使相邻组织遭受刺激或压迫,而出现以腰痛伴一侧下肢放射痛或(和)麻木,跛行(不能行走),腰椎活动受限,咳嗽、打喷嚏和用力排便等腹压增高时,疼痛加重,患肢发凉,严重者引起受累神经支配肌的肌力减弱、肌肉萎缩等为一系列典型临床症状。常给患者工作、生活及身心带来诸多痛苦,甚至造成残疾、丧失劳动能力。

    能引起类似腰椎间盘突出症症状的疾病很多,比如脊柱肿瘤、腰椎结核、化脓性脊柱炎、股骨头坏死、下肢动静脉血栓、腰椎管狭窄、腰椎滑脱、骨质增生或骨质疏松等。需要根据病因病史、临床症状、阳性体征以及影像学检查相结合的方法,综合分析,才能明确诊断的一种疾病。

    腰椎间盘突出症当属中医学“腰腿痛”“痹症”范畴。多因肝肾虚弱,气血不能正常温煦、滋养骨髓筋脉;或风寒湿邪侵袭,痹阻经脉,阻止气血运行;或跌仆损伤,致气滞血瘀、遏阻气血,出现“不通则痛”。失治误治,病延日久,则气血俱虚,瘀滞凝结而缠绵难愈,出现“不荣则痛”。

    治疗时,取中脘、水分、神阙、关元、天枢为主穴:L3/4椎间盘突出,下肢疼痛主要表现为大腿前侧、小腿前内侧疼痛、麻木加解溪;L4/5椎间盘突出,下肢疼痛表现为大腿和小腿外侧疼痛、麻木,加阳辅;L5/S1椎间盘突出,下肢的疼痛、麻木加昆仑;患者解小便后取仰卧位,暴露所选穴位处,常规消毒,一次性针灸针直刺中脘、水分、关元各1.5寸,施以小幅度、快速捻转手法约1分钟;天枢2寸,施以缓慢提插捻转手法(以患者觉针刺深部有抽搐感为度)。解溪、阳辅、昆仑直刺1寸,施以缓慢提插手法各1分钟。将里面放有点燃的艾段的大艾灸盒,放于神阙处,施温和灸约40分钟(以患者自觉施灸局部肚腹内温热、舒服,医者视之泛红但不致烫伤为度)。灸毕起针、移去艾灸盒神阙处,外贴伤湿止痛膏之类的膏药,防止热着凉。每日1次。20天1个疗程。

    中脘为胃之募穴,八会穴中的腑会,有调理中州、健脾和胃、补中益气、安神镇静、温通腑气、升清降浊之功。水分内应泌别清浊、影响身体水液代谢的小肠下口位置,具有祛湿消肿、通调水道、理气止痛的功效。关元乃足三阴与任脉之会,又为小肠募穴,为元气生发之所在,取之可培肾固本、补益精血、温补下元、调理下焦。中脘、水分、关元三穴合用,上可调脾胃,下能补肝肾,有补后天、实先天、补先天,以长后天之功。天枢为大肠募穴,可调中州、和肠胃、行气血、理三焦、助升降。神阙乃人体生命之门,温和灸之能培元固本、健脾强肾、回阳救逆、和胃理肠、行气利水、散结通滞、活血调经;神阙、天枢起承上启下、调和三焦的作用。“不通则痛”“不荣则痛”,无论是“不通”还是“不荣”,其实谈的都是血脉的问题,当血脉瘀滞,自然会出现疼痛。治疗“不通”或“不荣”的关键,就是要从心入手填血通脉。故《素问至真要大论》明确提出:“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循经远取分别位居足阳明胃、足少阳胆、足太阳膀胱之内应于心、五行属火的经穴解溪、阳辅、昆仑,以达镇惊安神、清心泻火、舒筋利节、疏肝调气、通经活络的功效与作用。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WordPress后台-外观-小工具 进行配置小工具

    针灸临床 针灸临床 关注:0 内容:296

    针灸治疗面神经损伤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马某,男,66岁,2019年6月初因车祸外伤导致右侧颧弓、颧骨2处骨折,在我市某医院住院治疗,因“心律不齐(窦缓)”行保守治疗2周余,回家休养。出院后1周,来我处求诊治疗心脏病,嘱其口服心宝丸治疗窦性心动过缓。患者复诊时述因流鼻涕自己未发觉,进而发现右侧面部皮肤感觉丧失,以颧下、鼻右及右鼻翼周围感觉丧失为主。检查该区域皮肤触、痛、温度等各项感觉完全丧失,右侧颧骨部位可触及骨断端不连续,断端压痛不明显,嗅觉可,下颌关节活动度轻度受限(伤后行开闭口锻炼,效果良好)。根据病变部位及经络循行,取四白右、迎香右、合谷左三穴,行平补平泻法,得气后留针20分钟。同时给以面部手法推拿疏通经络气血,隔日1次。治疗2日,能感知鼻部流涕;治疗1周,面部皮肤感觉基本恢复正常。

    按:面神经损伤的早期发现很有必要,该患者因局部疼痛早期未能及时发现,伤后3周末才因鼻部流涕未发觉而发现此病。在临床中,早期诊断可采用药物、针刺、手术等综合治疗,以最大限度地恢复面神经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研究证实:约75%的面神经损伤能完全恢复,15%能部分恢复。在非手术治疗中,药物治疗常选择激素类、神经营养类、神经生长因子、血管扩张剂等,而针灸治疗因简便廉验更适合基层医院,作为一种绿色治疗方式,能有效避免一些药物的不良反应。在本例病案的治疗中,采用局部取穴法与循经取穴相结合,加用对侧合谷穴,效果良好。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WordPress后台-外观-小工具 进行配置小工具

    针灸文化 针灸文化 关注:0 内容:107

    针灸治疗刺激点解剖位置参考图[图]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针灸治疗刺激点解剖位置参考图[图] 针灸治疗刺激点解剖位置参考图[图] 针灸治疗刺激点解剖位置参考图[图]

    作者:马继兴主编;孟昭威、王雪苔校阅;朱琏审阅;叶仰曦绘图

    年代:1952年6月

    出版: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北京中医进修学校

    大小:8758cm

    质地:纸本立轴

    收藏单位:中国针灸博物馆藏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WordPress后台-外观-小工具 进行配置小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