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脐疗临床 脐疗临床 关注:0 内容:232

    支气管炎脐疗方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复方桂枝散

    【药物】桂枝、干姜、杏仁、芍药、甘草、桔梗各5克,葱汁适量。

    【制法】将上述中药除杏仁外研成细粉,混匀,加入到已捣成泥状的杏仁中,研匀,用大葱2根,榨汁,过滤,葱汁加至上述药物中,做成药饼。

    【用法】药饼敷脐,外以橡皮膏固定,隔日换药1次。

    【出处】《中国民间疗法》。

    1方(苍桂粉)

    【药物】苍耳、苍术、细辛、白芥子各5份,公丁香、肉桂、半夏各3份,麻黄10份,人造麝香l份。

    【制法】共研极细粉,瓶贮备用。

    【用法】贴脐。10次为1疗程,连用3个疗程,隔48小时换药1次,疗程间可休息数天。

    【疗效】治慢性支气管炎354例,临控率为56.78%,显效以上83.61%,并随着病情的好转,检查患者的细胞免疫学指标(T淋巴细胞比值,SK~SD试验)也由低水平逐渐恢复或接近正常。

    【出处】《浙江中医杂志》《人民军医》。

    【备注】也可用于支气管哮喘。

    2方

    【药物】①组方:公丁香0.5克,肉桂5克,麻黄5克,苍耳子3克;②组方:①组方加白芥子4克,半夏3克。

    【制法】上药研细末,酒精调成膏。

    【用法】敷神阙穴,胶布固定,48小时换药1次,10次为1疗程,连用3疗程,两疗程间亦可休息5~7天。

    【疗效】成都军区机关第一门诊部用①组方治疗112例,临床控制34例,占30.4%;显效40例,占35.7%;好转33例,占29.5%;无效5例,占4.4qo;总有效率95.60%。②组方治疗200例(其中35例用该组药熬成的膏药),临床控制97例,占48.50%;显效58例,占2g%;好转34例,占17%;无效11例,占5.50%;总有效率94.5%。可提高免疫功能。

    【出处】《新医药学杂志》。

    3方(理中散加味)

    【药物】党参10克,白术7克,干姜5克,炙甘草3克。

    【制法】混合烘干,碾面备用。

    【用法】用上药200毫克,加入热参浸膏10毫克,用一软纸片覆盖,再加棉花,外用胶布固定封好,3~7天换药1次。

    【验案】患者,男,54岁,1980年9月17日就诊。慢性支气管炎10余年,时轻时重,肢体困重,食欲不佳,喜热饮,咳嗽痰稀,偶有黏痰,大便稀薄,脉滑无力,舌淡稍胖,苔薄白。按本法治疗两周,诸症稍减轻,又治疗两周,咳嗽大减,食欲增进,大便正常,又继治两周,基本痊愈。半年后咳嗽吐稀痰,同法用药控制。

    【出处】《河南中医》。

    4方

    【药物】朱砂8克,甘遂5克,轻粉1.5克。

    【制法】共研末,取少许温开水调成糊。

    【用法】上滴香油敷脐。用于寒咳气喘。

    【出处】《辽宁中医杂志》。

    5方(硫甘三白散)

    【药物】硫黄粉50克,甘草50克,白芍20克,白术20克,白矾粉10克,热参总碱150克。

    【制法】先将草、芍、术用水煎煮两次,煎液混合一起浓缩成稠膏,加入硫、矾烘干研末即得,最后加入热参总碱,混匀,备用。

    附:热参总碱制法:热参500克,用95%乙醇(含0.1盐酸)渗滤,渗滤液回收乙醇,浓缩至稠膏约60克,加淀粉等量混合烘干,研末即得。

    【用法】先将脐用温水洗净擦干,取上药200毫克敷于脐窝中,盖以软纸片,上用药棉,轻轻压紧,外以胶布固封,5~7天换药1次。用于慢性支气管炎咳嗽。

    【验案】患者,男,42岁,工人。患支气管炎多年,经常咳嗽,时重时轻,痰多稀白或偶有黏痰,胸闷,饮食欠佳,大便时溏,脉滑,舌淡红苔白。用本法治疗两周,咳嗽大减,胸闷消除。继用两周,咳止纳增,大便正常。

    【出处】《辽宁中医杂志》。

    【备注】也可用于支气管哮喘。

    6方(脐丹粉)

    【药物】防风、黄芪、肉桂各等份(辨证加减略)。

    【制法】共研细末备用。

    【用法】先用75%酒精棉球消毒神阙穴,趁湿撒药粉0.5克于穴位上,外贴胶布4×4(厘米)固定,胶布过敏者改用棉纱外贴,绷带固定。每隔3天换药1次,5~7次为1疗程,可连续用2-4疗程。用于急慢性支气管炎的预防和治疗,孕妇慎用。

    【疗效】经200例临床观察,预防总有效率为97.20-/0,防治总有效率96.9%。

    【出处】《陕西中医》。

    【备注】也可用于防治感冒、咽炎等。

    7方

    【药物】白芥子、细辛、甘遂、洋金花等(具体药物及用量不详)。

    【制法】共为细末,用姜汁调成膏状,再将胶布剪成l方寸,用膏2克放在胶布中心。

    【用法】贴在脐周对症穴位上(脐周穴位是以脐周方位配八卦九宫人体脏腑,以脐为中心周开1.5寸),对症选穴,以肺(新洛宫)为主穴,肾虚者加(肾一叶蜇宫),脾虚者加(脾一玄委宫),必要时可配适当的体穴。用于气管炎防治,每年冬至开始贴3次,夏至开始贴3次,每次间隔10天。

    【疗效】治疗320例,痊愈31例,占9.60%;显效198例,占61.8%;好转87例,占27%;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8.9%。

    【出处】《中国针灸》。

    【备注】肺一新洛宫在脐左上方1.5寸,肾一叶蛰宫在脐上1.5寸,脾一玄委宫在脐左下方1.5寸。

    8方(艾炷隔姜敷药灸)

    【药物】白芥子3克,半夏3克,公丁香0.5克,麻黄5克,细辛2克,麝香少许。

    【制法】麝香另研,余共研细末,瓶贮备用。

    【用法】先将跻内放麝香,再放余药,隔姜炎,每次3-5壮,10天为1疗程。

    【疗效】治疗慢支125例,临床控制57例,占45.6%;显效30例,占24%;好转31例,占24.8%;无效7例。总有效率94.4%。无效者脾虚型1例,肾虚型6例。

    【出处】《中国炎法集粹》。

    9方

    【药物】二丑15克,大黄30克,嫔椰8克,木香5克,轻粉少许。

    【制法】轻粉另研。余药均烘干,研为细末,过筛,加轻粉,调均匀,再研一遍,炼蜜调膏。

    【用法】敷神阙穴。用于支气管炎偏热者。

    【出处】《中医外治法集要》。

    10方

    【药物】罄粟壳适量。

    【制法】研细末,掺膏。

    【用法】贴于肪部。用千久嗽不止者。

    【出处】《理渝骈文》。

    【备注】也可治疗久泄不止。

    11方

    【药物】五倍子适量。

    【制法】研细末,掺膏。

    【用法】贴跻。用于久嗽不止。

    【出处】《理渝骈文》。

    【备注】也可治疗盗汗、久泄、遗精、遗尿。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WordPress后台-外观-小工具 进行配置小工具

    帖子间隔 侧栏位置:
    梅花针 梅花针 关注:0 内容:79

    支气管炎梅花针疗法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支气管炎是常见多发病。临床上分为急性支气管炎和慢性支气管炎。急性支气管炎病变在支气管黏膜,当人体抵抗力减弱时,潜伏在呼吸道内的细菌即乘机侵入气管黏膜而引起本病;慢性支气管炎多由急性支气管炎转变而来,亦可继发于哮喘、支气管扩张等其他的呼吸系统疾病。

    支气管炎,属中医的"咳嗽”、“痰饮”等病的范畴。

    古谓:“五脏六腑.无不令人咳。咳证虽多,无非肺病”。原因虽多,皆责之于肺。无论外感与内伤,皆可诱发本病。急性多因外感风寒、风热或风燥之邪,或由口鼻而入,或由皮毛而受。邪袭肺卫,以致肺气不宣,清肃失职,痰饮滋生,肺气上逆,或感受燥气,肺津受灼,痰涎黏结所致。慢性多因脏腑有病,或脏腑功能失调,累及于肺所致;或急性失治,或治疗不彻底,或因反复发作,可变成慢性支气管炎。慢性继发感染,也可引起急性发作。急性支气管炎,多属于外感咳嗽,慢性则多内伤咳嗽。

    支气管炎梅花针疗法

    叩刺部位:脊柱两侧、颈前区、前后肋间区,重点刺激第4~7颈椎及其两侧与第1~5胸椎及其两侧。

    操作规程:采用轻刺法或正刺法。先叩打脊柱两侧l遍或2遍,重点刺激第4~7颈椎及第1~5胸椎及其两侧4遍或5遍,次对颈前区、前后肋间区做局部刺激。

    操作间隔:每日叩打1次,5次为1个疗程。

    主治:急性支气管炎。症见咳嗽、微感不适,常无全身症状,重者则有寒热不适、背部及肌肉疼痛、胸闷、头痛、咽喉干燥及声音嘶哑等。初为喉痒、干咳,以后咳出带有黏液性痰。有时肺部可听到干、湿啰音,苔薄白,脉浮数。

    支气管炎梅花针疗法二

    叩剌部位:肺俞、尺泽、外关、合谷。

    操作规程:常规消毒后,采用正刺法叩打以上穴位,以皮肤潮红为度。

    操作间隔:每日l~2次,3日为1个疗程。

    主治:急、慢性支气管炎。

    支气管炎梅花针疗法三

    叩刺部位:大椎、陶道、风门、定喘、合谷。伴有发热头痛者,配风池、列缺、少商。

    操作规程:采用重刺法或者正刺法。先用梅花针在上述各穴位皮区上重叩刺(或正刺)各15~20下,每日叩打1次,5次为1个疗程,或叩刺后再在大椎、定喘穴上拔火罐10~15分钟。

    操作间隔:每日1~2次,3日为1个疗程。

    主治:急性支气管炎。

    支气管炎梅花针疗法四

    叩剌部位:百劳、身柱、定喘、肺俞。胸闷气短配中脘、气海、内关、商盲;痰多配丰隆。

    操作规程:采用轻刺法或正刺法。在上述穴位各皮区各叩打20~30下。

    操作间隔:开始每日叩打2次,待症状改善后,可改为每日或隔日叩打l次。10次为1个疗程。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WordPress后台-外观-小工具 进行配置小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