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中药炮制 中药炮制 关注:0 内容:1409

    中药材山药栽培及采收加工技术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薯蓣,通称山药,多年生草本植物,茎蔓生,常带紫色,块根圆柱形,叶子对生,卵形或椭圆形,花乳白色,雌雄异株,块根含淀粉和蛋白质,可以吃,下面具体了解下山药栽培及采收加工技术。

    一、繁殖方法

    (1)芦头繁殖 芦头即块茎上端有芽的一段。在收获山药时,选择颈短、粗壮、无分杈和无病虫害的山药,将上端有芽的部分折断,长约15厘米作种。芦头取下后到第二年栽种相隔约半年,故必须妥为贮藏,以免腐烂。南方在芦头收后,放室内通风处晾6~7天;北方可白天放在室外晒4~5天。使表面水分蒸发,断面愈合,然后放人地窖内或干燥的屋角。1层芦头l层稍湿润的河砂,约2~3层,上盖草防冻保湿。贮藏期间常检查,若砂过干过湿则应及时调换,直至栽种时取出作种。

    (2)珠芽繁殖 收获前将散落在田间的珠芽收集后,装在木桶或竹篓内贮藏。南方3月(北方4月)播种,播前在整好的土地上做畦。南方做1.3米宽的高畦,北方打埂作畦。在畦上开沟,深5~7厘米,按株距3~5厘米播人珠芽1粒,播后施以人畜肥及草木灰,然后覆土与畦面平,稍加镇压。幼苗出土后,注意勤除草,浅中耕,施肥2~3次。苗枯后割去蔓茎,挖出根部,将挖出的栽子进行贮藏。南方也可不挖出,留在土中,到第二年栽种前挖出作种。用珠芽培育成的栽子,第1~2年产量较高。

    二、栽培技术

    1.选地整地 应选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向阳、排水流畅、酸碱适当的砂质壤土为好,需要深耕土地。冬季深耕,翌年下种前施基肥,每亩施厩肥、堆肥等5000千克,均撒地面。再细翻土,深约50厘米,然后耙平。南方雨水较多应做高畦,畦宽1.3米,以利排水;北方雨水少,每栽种4~5行之后,随即起10~15厘米高的畦埂,以便灌水。

    2.栽种方法 南方3月,北方4月上中旬栽种,行距20~30厘米。栽种前先在畦上开沟,沟深5~7厘米,然后将栽子或芦头向同一方向平放沟中,间距15~20厘米,栽后每亩用人畜粪尿约1600千克施人沟中,随即覆土与畦面相平(适当密植可以提高产量)。

    三、田间管理

    苗高30厘米左右进行中耕除草,并追肥1次,此后不宜再行中耕。适当增施肥料是山药增产的重要措施。在第一次中耕除草施肥之后设立支柱让茎蔓攀援,每株分插1支柱,南方用小竹子、小树条;北方用秆秸等,长度2米左右。相邻两行的4根支柱顶端捆在一起,以防被风吹倒,同时应将茎蔓引上支柱。山药在出苗初期及7~9月生长旺盛期,应保持一定的土壤湿度方能生长良好。

    四、病虫害及防治

    1.主要病害及防治方法

    (1)炭疽病:7~8月发生较严重,受害茎叶上出现褐色下陷的小斑,呈不规则的轮纹,上有小黑点,严重时造成枯茎落叶。

    防治方法:①种栽时,用1:1:150波尔多液浸种10分钟后下种,②出苗后,喷1:1:150波尔多液,每10天1次,连喷2~3次:③发病后,喷65%代森锌500倍液,或50%退菌特800~1000倍液,7天1次,连喷2~3次。

    (2)白锈病:7~8月多雨季节发生。受害茎叶,初期出现淡黄色的斑点,后变成向外凸出的乳白色疙瘩,最后病斑表皮破裂,散发出白色粉末。危害严重时,可使茎叶枯萎。

    防治方法: ①栽培地不能过湿,雨后注意排水;②忌与十字花科蔬菜轮作;③发病初期喷洒1:1:100波尔多液,或65%代森锌500倍液。

    (3)线虫病:危害地下块根,长出许多大小不等的小疙瘩,使其不能正常生长发育,影响产量和质量。

    防治方法 ①结合整地,施用40%辛硫磷,或3%甲基异硫磷,每亩5公斤进行土壤消毒:②避免使用有病虫害感染过的种栽;③栽种前,芦头或种栽用1:1:150波尔多液浸种10分钟进行消毒处理。

    2.主要虫害及防治方法

    (1)蛴螬:在生长期咬食块根,使块根不能正常发育,影响产量和山药品质。如食用,味变苦且煮不烂。

    防治方法:①用90%晶体敌百虫1000~1500倍液浇灌,或用3%呋喃丹颗粒剂,每亩2公斤,拌湿润钓细土25~50公斤,结合中耕除草沿垄或畦面撒施;②在整地时,用40%辛硫磷或3%甲基异硫磷进行土壤消毒。

    (2)叶蜂:幼虫灰黑色,专食山药的茎叶,5~6月发生严重时,可将全株叶片食光。

    防治方法:用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喷杀。

    (3)地老虎:咬食地下块根。

    防治方法:用90%晶体敌百虫1000~1500倍液浇灌灭杀。

    五、生长习性

    山药为薯蓣科多年生缠绕藤本,对气候条件要求不高,喜温暖,耐寒。凡向阳温暖的平原或丘陵地区,均能生长良好。山药为深根性植物,要求土壤深厚、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土壤酸碱度以中性为最好,ph6.5~7.5的土壤均可种植。山药根吸肥力强,一般不连作。

    六、采收、加工及炮制

    1.采收 山药春栽于当年霜降前后即可收获。l0月下旬当地上茎叶枯黄时,先采收珠芽,再拆除支架,割去茎蔓,挖出地下块根。挖时要小心,注意保持山药块根完整无损。挖取后,先切下芦头贮藏作种栽,块根加工成药材。

    2.加工 块根挖回后,要趁鲜加工,否则变软加工率降低。加工时,洗净泥土,泡在水中用竹刀或碎碗片刮去外皮及根毛,使呈白色。然后放入坑内用硫黄熏蒸,每100公斤山药用硫黄50克,熏1~2天才能熏透。当山药块根水分渗出、体变软时,取出晒干或烤干,即加工成为“毛条”。约6公斤鲜晶,加工成l公斤“毛条”。然后装入木箱或竹篓,置通风干燥处贮藏。

    珠芽:中药名为“零余子”。采集后立即晒干,用时打碎即成饮片。若作繁殖材料,应立即用干砂层积贮藏。

    处方用名 山药,淮山药,土炒山药、炒山药。

    炮制方法

    1.山药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大小分开,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筛去碎屑。

    2.土炒山药 先将土粉置锅内加热至灵活状态,再投入山药片拌炒,至表面均匀挂土粉时取出,筛去土粉,放凉。

    山药每100kg,用灶心土30kg。

    3.麸炒山药 将锅烧热,撒入麦麸,待其冒烟时投入山药片,不断翻动,至黄色时,取出,筛去麦麸,晾凉。

    山药片每100kg,用麦麸10kg。

    成品性状 本品呈类圆形厚片,表面白色或淡黄色,周边显浅黄白色,质地坚脆,粉性。无臭,味淡,微酸,土炒山药表面土红色,粘有土粉,略具焦香气。麸炒山药,表面淡黄色,偶有焦斑,略具焦香气。

    炮制作用 山药生用功偏补肾生精,益肺肾之阴。如治肺虚咳嗽的薯蓣丸(《金匮》),治阴虚消渴的玉液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土炒山药以补脾止泻为主,用于脾虚久泻。如治脾胃虚弱,大便泄泻。

    麸炒山药则长于益脾和胃,益肾固精 。如治脾虚泄泻,久痢不止的参苓白术散(《局方》),治肾虚精关不固,梦遗滑精。

    炮制研究 山药主含薯蓣皂甙、粘液蛋白及大量淀粉。薯蓣皂贰元是合成甾体激素类药物的原料。实验研究表明,生品与炮制品薯蓣皂甙元含量:土炒品>清炒品>麸炒品>生品。可见以土炒晶增加最多。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帖子间隔 侧栏位置:
    中药种贮 中药种贮 关注:0 内容:3332

    中药材三岛柴胡栽培技术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1、种子处理

      用种量日本三岛柴胡种子,每亩用种3千克。

      浸种将种子用透气布袋装好扎紧袋口,放入30—35℃温水中浸泡3天,每天换水土次。然后捞出种子,渍干水拌火灰或细土备播之用。

      催芽宜采用沙床催芽法。方法是:选安全、干爽、背风向阳处,用过筛细沙铺置地面1—2厘米厚,在沙上撒种子0.5厘米厚然后盖沙保湿,以不见种子为度,保温10—15天。

      2、选地、整地

      宜选土层深厚、不渍水的沙壤土为宜,冬前每亩施入优质农家肥2500—4000千克,深翻炕地。播前每亩用45%硫酸钾复合肥50千克,翻耕耙细,起陇。底肥必须施足,否则追肥对幼苗损害风险大、效果差、影响产量。

      起垄①坡度较大(大于30度)、土壤易流失的田块应上下起垄,按105厘米土垄1沟,垄宽75厘米,沟宽30厘米,垄面播4行三岛柴胡,边行行间距为12厘米,中行行间距30厘米。②平地,应顺排水方向起垄,按70厘米1陇1沟,30厘米沟,40厘米垄,播两行,行间距12厘米。

      垄高20—25厘米,做到土细,垄平,上实下虚。在垄面开播种沟行,沟深5—6厘米,沟中不能有较大土块、石块,防止柴胡种子落入缝中。

      3、播种

      播期的选择按柴胡出芽时较抗低温不抗高温及要求潮湿环境的特点,可适当早播,利于柴胡种子萌发。结合实际情况,可在每年1—3月份播种。播种过迟,初夏的高温强光易灼死幼苗,不利成苗;早播苗在盛夏来临时苗已长大,抗高温强光能力增强,成苗率高。

      盖土的制作每亩需备过筛的细肥土200—250千克,拌50%多菌灵粉剂0.5千克,加300克晶体敌百虫拌匀,闷1—2小时,待用。

      播种抢在晴天尾雨天头播种,将已催芽的种子用火灰拌匀,顺播种沟均匀条播。然后,用预先制作的盖土盖种,厚度在0.5厘米左右,以不见种子为度。

      覆盖保湿三岛柴胡芽前需要较高的湿度,以利种子萌发,为了保证土壤湿润,播种后必须尽快覆盖,方法是:播种当天或次日用稻草或其它无污染保湿物顺播种方向覆盖播种沟,做到覆盖物与播种沟边缘平齐,从而达到防风保湿作用,对风力较大的地方,要用石块适当压住覆盖物,以防大风吹散覆盖物。

      喷施除草剂每亩用施田补除草剂250毫升对水50—75千克,于播种后3天内均匀喷施垄面(必须先覆盖后喷施),施药应选在晴天,用药后不能马上浇水。

      4、田间管理

      播后15—20天出苗,此时应及时揭去覆盖物,时间应选在晴天的下午或阴雨天进行,同时应及时防虫治病、除草,除草剂不能除去的杂草要人工去除,柴胡整个生育期时刻防止草荒,特别是幼苗期。一旦出现草荒,对产量影响是非常大的,杂草一旦盘根,除草难度大。因此,除草要尽早尽小。

      防病治虫柴胡幼苗期主要防治地下害虫破坏根的生长,病害主要防治立枯病死苗。方法是:每亩用移栽灵20毫升加敌百虫200克,对水45—50千克喷雾,主要喷施到苗沟内。

      间苗播种后70—100天齐苗后,应尽早间苗,间苗的方法是将挨的太近的过密的苗间掉,留下壮苗,具体的标准是:株间距一指宽,每亩保证基本苗3万株。

      迫肥间苗后,视其苗情适当追施化肥。以速效肥为主,数量为:每亩尿素5千克,硫酸钾5千克,抢在雨前追施、条施,施到柴胡苗行间,不要紧挨柴胡苗,以防产生肥害灼伤幼苗。对田底好、底肥足的田块不提倡追肥打顶进入7月份以后,幼苗转入抽薹花期,要进行打顶,控上促下。

      “ 方法是:当幼苗40厘米高时,用剪刀剪去上面10厘米,10—15天后,当苗高50厘米时,再剪去10厘米,以此连打3—4次顶。

      5、收获、加工

      每年12月份,气温降到0℃左右,柴胡生长基本停止,地上部分开始枯萎,此时开始开挖收获。

      收获挖出来的柴胡用剪刀剪去茎秆芦头,除去病、虫子株用净水冼净。

      加工将已洗净的柴胡根晒至40%一50%干时,除去根毛,理成小反把,用棉线扎成100克左右的小把,晒到含水量小于13%装箱即为成品。

      6、效益分析

      亩投资亩用种量3千克(经实践证明,日本三岛柴胡合理密植,不但大大提高其产量,且产值较高,质量较好),亩种子投资约240元。

      亩产值日本三岛柴胡合理密植,亩产鲜品可达2000千克以上,直条率为80%以上,较易销售鲜品,且效益可观;日本三岛柴胡亩产干品70—90千克,单价80元/千克,亩效益在6000千元以上。

      生长习性及适应地区野生于较干燥的山坡、林缘、林中隙地、草丛、草原、路边及沟旁等处。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耐旱,忌高温积水。以向阳、排水良好、土质疏松肥沃的土壤栽培为好。主产于河北、河南、陕西、甘肃、辽宁、黑龙江、吉林、山西、四川和安徽等省区。我国西北、华北、东北、华东、华中和西南等地区都可栽培。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中药种贮 中药种贮 关注:0 内容:3332

    中药材生物育种初见成效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建设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是中药产业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保证。而中药材的种质资源(在产业上体现为种子、种苗)是中药材规范化种植(GAP)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是目前实施中药材GAP过程中最重要但又是最薄弱的环节之一。

    GAP种植的源头短板

    就某一具体植物而言,药用植物的种质资源包括其栽培品种(类型)、野生种、近缘野生种和特殊遗传材料在内的所有可利用的遗传材料;在中药产业上,则具体体现为种子、种苗。

    药用植物作为一类具有特殊用途的经济植物,长期以来以采集野生植株为主,但由于多年来对中药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认识不足,对中药资源过度经营和利用,加上城镇化、工业化的迅猛发展、生态环境污染等因素的影响,致使中药资源面临品种萎缩、退化和部分品种枯竭的现象。

    而与传统农业相比,中药材种子种苗的繁育技术与产业化十分薄弱。在常用的中药材中,经选育的优良品种不多,大多数中药材没有进行系统的种质资源的调查、收集、整理、保存和评价工作,缺乏遗传育种学各项遗传参数、生长发育规律、种子特征、药材质量药效与栽培因素的关系等基础数据的积累,长期以来主要是参考、移植和应用农作物的传统常规育种方法,中药材育种总体技术薄弱。

    因此,大多数中药材无良种生产基地和严格的制种技术,生产上使用的种子、种苗多是沿袭多年的农家品种或被引种驯化的野生类型。由于未能提纯、复壮,多数种子种苗的种性退化,抗逆性差,变异分化较严重,丰产性能低;采集的野生药材种子成熟度不足,种性混乱;假种、劣种屡见不鲜;不少种子种苗携带病菌、虫害。

    由于中药材品种繁多、产量和重量双重要求、独特的生态生物学特征等特殊因素,大多数中药材种子种苗尚未建立质量标准及检验的技术体系,至于技术推广更无从谈起。此外种质资源的培育还缺乏中药企业的参与,缺少良种中试基础建设和良种繁育基地。许多中药企业往往在准备进行中成药原料药材规范化产业化种植基地建设时,才发现所缺少并不是资金、土地,而是优良的种子种苗。

    中药材的种子、种苗比一般农作物的种子、种苗具有其特殊性。从基源来看,中药材相当一部分属多来源(约占《中国药典》收载品种的1/4),即使来源于同一植物也往往由于栽培类型的不同而在生产性状上呈现出较大的差异,而中药材的有效性、安全性与其植物基源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筛选和培育遗传性能稳定、高效优质、抗病性强的栽培品种,已成为提高中药材质量和产量的主要途径之一。同时,中药材种子本身具多样性和复杂性,包括种子、种苗的外部特征、内部构造、休眠和萌发习性、寿命习性等。因此,中药材优良品种是生产优质中药材的基础,只有通过良种的选育才能实现中药材品种的生物学性状整齐、遗传基因稳定、产量稳定、药用成分含量高且稳定可控;中药材种子种苗是整个中药产业“源头”的“源头”、“瓶颈”的“瓶颈”,是实施中药材规范化种植(GAP)首要解决的问题。

    种质研究亟待破冰

    中药材的良种繁育工作意义重大,包括新品种的选育、优良品种种子的繁殖等工作,最终的目标是实现优良种子种苗的产业化,这是中药材规范化产业化基地建设应该重视的第一个问题。

    随着我国中医药现代化步伐的加快,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的大力推行,中药材种源问题、优良品种的选育工作已日益受到重视,特别是通过引进各种生物技术开展药用植物的品种选育工作。

    近年来国家组织了中药材种子种苗和标准平台建设,开展常用中药材种子种苗的质量标准研究与制订。

    以穿心莲种子种苗为例,通过结合规范化产业化基地的建设,开展穿心莲种子种苗质量标准的研究与制定,并为其他种子种苗培育研究提供了借鉴。首先,在技术上进行了穿心莲种子检验规

    |


    1
    2
    >
    >>
    >>|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中药种贮 中药种贮 关注:0 内容:3332

    中药材生产中化学除草剂注意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中药材生产中的除草一般结合中耕、间苗、培土等进行,尽量不施用化学药剂除草(中药材GAP基地应禁用化学药剂除草)。施用化学药剂除草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注意化学除草剂的选择性、专一性和时间性,不可误用、乱用除草剂,防止杀死药苗。

    二、严格掌握限用剂量。除草剂的使用应根据具体土质、考虑农田小气候、严格按药品说明规定的剂量范围、用药浓度、用药量使用。

    三、合理混用药剂。两种以上除草剂混合使用时,要严格掌握配合比例和施药时间及喷药技术,并要考虑彼此间有无抗性作用或其他副作用。可先取少量进行可混性试验,若出现沉淀、絮结、分层、漂浮、变质,说明其安全性已发生改变,则不能混用。此外还要注意混合剂增效功能,如杀草丹和敌稗混合剂除草功效比各单剂除草功效的总和要大,使用时要降低混合剂药量(一般在各单剂药量的一半以内),以免发生药害,保证药材安全。

    四、注意施药风向,雾滴不过细,以免漂移造成邻近农田受到药害,同时注意对下茬作物的影响。

    五、掌握好施除草剂的最佳时间和技术操作要领,妥善保存好除草剂,防止错用,并搞好喷药器具的清洗,以免误用,使其他作物产生药害。

    六、注意环境条件对除草剂的影响,温度、水分、光照、土壤类型、有机质含量、土壤耕作和整地水平等因素,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除草剂的除草效果。

    七、目前市场上还没有专门用于药材的除草剂,多为借用蔬菜、果树等除草剂,因此,必须在有实践经验的专家或技术人员指导下购买除草剂和实施除草作业,以免造成经济损失和不良后果。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中药种贮 中药种贮 关注:0 内容:3332

    中药材死苗烂根防治技术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中药材根病俗称死苗烂根,它包含茎腐病、根腐病、枯萎病、黄萎病、青枯病、猝倒病等病害。其中茎腐病、根腐病、黄枯萎病发生广谱,危害严重。白术、南星、半夏、黄芪、北沙参、桔梗、荆芥、菊花、川芎、紫苑、山药、生地、防风等药材受害最重,严重年份减产50%以上,质量明显下降。

    为了避免广大药农盲目选药和乱用药,以达到对症下药、适期用药,淘汰防效差的陈旧老药,选用新型特效药,用真药、用好药,减少投资,提高药效之目的,我们实验、筛选、推广了根病防治特效药。几年来以推广到河北十余各县市及山东、河南、山西、安徽、内蒙、东三省等地,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是百姓翘姆指的良药。

    1、40%枯黄回春 甲基立枯磷 植物生长精 2、枯黄120 申嗪霉素 肥效王 3、药材专家(或白术秘方) 药材必治 植物精华素 4、不死苗 萎康灵或四特灵 磷酸二氢钾,以上药剂是目前最先进、最优良的根病特效药,被称为世界上能真正治愈农作物癌症的农药,具有起死回生、立杆见影之功效。应用时,各套特效药交替使用。从药材出苗开始5-10天喷一次,雨后、浇水后及时补喷。预防病害喷药,亩用30公斤药液;病轻地块喷根茎,亩用60公斤药液;重病田除去喷头逐行灌根,亩用150公斤药液;根茎繁殖田和茬口选择不适宜田(如前茬为牛膝、南星、黄芪、半夏、丹参、元参、菊花、荆芥、白菜、油菜、西瓜、辣椒、茄子、花生、棉花等)发病初期灌根1-2次;死苗率达50%以上的特病重地块连续灌根2次,效果非常显著。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中药种贮 中药种贮 关注:0 内容:3332

    中药材适宜采收期的寻找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合理采收中草药,对保证药材质量,保护和扩大药源,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劳动人民对中草药的采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春采茵陈夏采篙,知母黄芩全年刨,秋天上山挖桔梗,及时采收质量高”说明采收季节对保证中草药质量的重要性。但是中草药的合理采收,不但与采收季节有关,而且与中草药的种类、药用部分都有关。药用植物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其有效成分的含量不同,同时也受气候、产地、土壤等多种因子的影响,因此采收时,不但要考虑中草药的单位面积产量,而且还要考虑有效成分的含量,只有这样才能获得高产优质的药材。

    要确定中草药的适宜采收期,必须把有效成分的积累动态与植物生长发育阶段这两个指标结合起来考虑,但这两个指标有时是一致的,有时是不一致的,因此,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加以分析研究,以确定适宜采收期。一般常见的有下述几种情况:

    一、有效成分的含量有一显著的高峰期,而药用部分的产量变化不显著。此时,含量高峰期,即为适宜采收期。如蛔篙中含有的驱蛔成分山道年,经沈阳地区采收经验,初步探索到山道年有两个含量高峰期。因此,含量高峰期即为蛔蒿的适宜采收期。

    第一高峰期在营养期,叶中山道年含量可达2.4%,高峰期持续4~5天,沈阳地区为7月16日左右,过此期间含量迅速下降。第二高峰期为开花前期,蕾中含量为2.4%,高峰期持续一周左右,沈阳地区为8月25日至9月1日左右,过此期间含量迅速下降,含量高峰期,蛔蒿花蕾的顶端由尖而长变为圆而钝,颜色由绿色变为黄绿,手握已不发粘,此时采收最为适宜。又如在甘草不同生长发育阶段,进行甘草甜素的含量测定,故甘草应在开花前期采收为宜。

    二、有效成分含量高峰与药用部份产量高峰不一致时,要考虑有效成分的总含量。即有效成分的总量=单产量X有效成份%含量,总量最大值时,即为适宜采收期。

    例如强心新药灰色糖芥的地上部分,强心甙总含量在花谢及种子形成期最高,所以应当在此时期采收。有时,利用绘制含量与产量曲线图,由二曲线的相交点直接找到适宜采收期。如薄荷在花蕾期挥发油含量最高,而叶的产量高峰却在花后期。

    若将二曲线图中的产量高峰与含量高峰以同一座标高度表示。二曲线交点之对应点人,即为适宜采收期。此外,有些中草药中除含有效成分外,尚含毒性成分,则采收时亦应予以考虑。如治疗慢性气管炎的照山白叶中有效成分总黄酮和毒性成分QIN木毒素含量与生长季节的关系。照山白的叶在6、7、8三个月生长最旺盛,产量最高,但此时总黄酮含量最低而QIN木毒素含量却最高,故以往在此期间采叶似不合理,5、9、10三个月份叶的产量虽稍低,但总黄酮含量较高,QIN木毒素含量较低,似在此期间采集为宜,至于何月为最适宜采收期,应根据叶产量,总黄酮含量,浸木毒素含量三着的数据,综合考虑确定。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中药种贮 中药种贮 关注:0 内容:3332

    中药材生长调控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渡劫
    官方

    整技整枝是通过修剪来控制植株生长的一种管理措施。整枝主要用于以果实入药的木本中药材,但有的草本中药材也需要进行整枝。对以树皮入药的中药材,应培养直立粗壮的主干,剪除下部过早的分枝。对以果实、种子入药的中药材,可适当控制植株高度,注意调整各级主枝、侧枝,促进植株开花结实。对幼龄树一般宜轻剪,对于有些灌木类,如枸杞、玫瑰等幼树则宜重剪。对于成年树多疏删或短截,以使树势健壮和各部分之间的相对平衡,使其每年都能抽生强壮充实的营养枝和结果能力强的结果枝。

    打顶即摘去顶芽。通过破坏植株顶端优势,抑制主茎生长,促使侧芽发育。一些中药材由于生长慢且植株较稀,去掉顶芽,侧枝则很快生长,能提前封行。如附子,适时打顶并不断除去侧芽,可抑制地上部生长,促进地下块根膨大,提高附子产量。打顶宜早不宜迟,应选晴天进行,以利伤口愈合。

    摘蕾植物为了繁殖后代,总是把养分优先供给生殖器官。摘除花蕾抵制了生殖生长,转而促进营养器官的生长。凡是不以种子、果实做药或不采子的中药材,如白术、桔梗、人参、黄连、三七等,都可通过摘蕾来提高产量。

    整根只在草本中药材中采用,如附子、芍药、柴胡等。除去其过多侧根,保证主根生长肥大。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