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棱针疗法是以三棱针为工具按一定手法刺入人体特定穴位或浅表血络,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方法.
在针灸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家喻户晓的名医名家.例如:上古时期初创九针的伏羲氏,战国时期针术神奇的扁鹊等.
小针刀是将针刺疗法的“针”和现代外科手术疗法的“刀”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一种医疗器械.针刀疗法是以现代医学理论和中医整体观及经络理论为指导,应用于临床施行闭合性手术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是中西医结合的典范.
梅花针是皮肤针之一,为丛针浅刺的一种疗法,是由多支不锈钢短针集成一束,叩刺人体体表一定部位,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它以五枚短针集束在一起,右手拇、食指捏、持,直接刺向皮肤或将集束之针安装千针柄,叩打皮肤,因其五枚针尖围列似梅花而得名,也有称之为丛针.
火针又称之为白针、烧针,古代又称为燔针、焠刺(属九刺法之一).火针疗法是用特制的针体经加热、烧红后,采用一定手法,刺入身体的腧穴或部位,达到祛除疾病目的的一种针刺方法.
电针疗法是将针灸与电学相结合,作用于人体经络腧穴,以治疗各种疾病的治疗方法,是针灸疗法的一个有特色的独立分支疗法.
磁圆梅针又称为“师氏磁圆梅针”,“磁圆针”.磁圆梅针疗法是通过磁圆梅针刺激(如叩击、按压等)人体一定部位(经脉、穴位、局部等),从而治疗疾病的一种独特的针刺方法.
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是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腧穴是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
针灸医学最早见于二千年多前的《黄帝内经》一书.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文化与地域特征,是基于中华民族文化和科学传统产生的宝贵遗产.
针灸器具的发展从最初的砭石,火熨开始,到春秋战国时有了飞跃革新,出现了金属针具和金属灸具.
针灸是中国古代常用的治疗各种疾病的手法之一.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治疗疾病的手段,.
针灸的临床研究,即针灸麻醉,针灸镇痛,妇产科应用,针灸减肥与其它疾病的针灸治疗.
钩针技术是一种采用新颖的特种针具--钩针来治疗疾病的方法.钩针技术是在新九针疗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飞针技术是中国民间传统针刺技术分支之一,又称“跑马针”,“摘针"“风刺法",点刺法”等,是一种轻浅、快速不留针的针刺方法,在实际操作中可因病,因人选择不同的针具,目前较为常用的飞针针具包括毫针,师氏圆利针,丛针,三棱针(锋针),师氏镌针等.
飞针技术分部常用刺激部位
飞针技术的刺激部位可以分为三类,即腧穴、刺激线和刺激区。这里的腧穴和传统针灸学意义中的腧穴等同,就是指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从其特性又可分为经穴、经外奇穴和阿是穴。腧穴是传统针灸方法的主要刺激部位,在飞针技术中也很重要,是多种针具操作时的施术部位。刺激线是...
一起好创
1年前
0
69
飞针技术头面部常用腧穴
1)用于飞针快刺的腧穴:印堂、阳白、鱼腰、太阳、攒竹、四白、地仓下关、颊车、颧髎、口禾髎、耳和髎、人中、百会、四神聪、阿是穴等。主治:面神经炎,面肌痉挛,面部麻木,三叉神经痛等症。 2)用于飞针点刺出血的腧穴:耳尖、太阳、金津、玉液、印堂等。主治:头痛,眩晕,目赤肿痛...
一起好创
1年前
0
65
飞针技术上腹部刺激线
1)上腹中线:自剑突下鸠尾穴向下至肪中神阙穴之间的连线,上接胸中线,属任脉上腹部段。主治:上腹部胀痛,食欲缺乏,消化不良,呕吐,痞满,腹水等。 2)上腹侧1线:上腹中线旁开2寸的平行线,上接胸侧1线,下至天枢穴,属足阳明胃经上腹部段。主治:上腹部胀痛,食欲缺乏,消化不...
一起好创
1年前
0
65
飞针技术下腹部刺激线
1)下腹中线:自肪中神阙穴向下至耻骨联合上缘曲骨穴之间的连线,上接上腹中线,属任脉下腹部段。主治:少腹部胀痛,腹泻,痢疾,便秘,疝痛,小便淋沥,癃闭,月经不调,阳痿,早泄等。 2)下腹侧1线:下腹中线旁开2寸的平行线,上接天枢穴,下至腹股沟气冲穴,属足阳明胃经下腹部段...
一起好创
1年前
0
65
飞针技术胸腹部刺激区
1)胸部刺激区:上至锁骨下缘,下至两乳连线,左右分别以胸侧2线为界的区域,适合于丛针飞针刺激,主治: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疾患。 2)上腹部刺激区:上至剑突下横线,下至跻横线,左右分别以上腹侧2线为界的区域,适合于丛针飞针刺激,主治:消化系统疾患。 3)下腹部刺激区:上至...
一起好创
1年前
0
65
飞针技术胸腹部常用腧穴
1)任脉四穴:天突、紫宫、膻中、鸠尾。功效:利咽降逆化痰。 2)胸痹四针:取前正中线左侧旁开2寸之步廊、神封、灵墟、神藏4穴。主治冠心病、心绞痛等。 3)龟胸六针:胸正中线旁开2.5寸,在第2、3、4肋间隙处各取1穴,共6穴。主治:小儿龟胸。 4)四门穴:金针王乐亭教...
一起好创
1年前
0
6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