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棱针疗法是以三棱针为工具按一定手法刺入人体特定穴位或浅表血络,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方法.
在针灸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家喻户晓的名医名家.例如:上古时期初创九针的伏羲氏,战国时期针术神奇的扁鹊等.
小针刀是将针刺疗法的“针”和现代外科手术疗法的“刀”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一种医疗器械.针刀疗法是以现代医学理论和中医整体观及经络理论为指导,应用于临床施行闭合性手术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是中西医结合的典范.
梅花针是皮肤针之一,为丛针浅刺的一种疗法,是由多支不锈钢短针集成一束,叩刺人体体表一定部位,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它以五枚短针集束在一起,右手拇、食指捏、持,直接刺向皮肤或将集束之针安装千针柄,叩打皮肤,因其五枚针尖围列似梅花而得名,也有称之为丛针.
火针又称之为白针、烧针,古代又称为燔针、焠刺(属九刺法之一).火针疗法是用特制的针体经加热、烧红后,采用一定手法,刺入身体的腧穴或部位,达到祛除疾病目的的一种针刺方法.
电针疗法是将针灸与电学相结合,作用于人体经络腧穴,以治疗各种疾病的治疗方法,是针灸疗法的一个有特色的独立分支疗法.
磁圆梅针又称为“师氏磁圆梅针”,“磁圆针”.磁圆梅针疗法是通过磁圆梅针刺激(如叩击、按压等)人体一定部位(经脉、穴位、局部等),从而治疗疾病的一种独特的针刺方法.
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是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腧穴是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
针灸医学最早见于二千年多前的《黄帝内经》一书.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文化与地域特征,是基于中华民族文化和科学传统产生的宝贵遗产.
针灸器具的发展从最初的砭石,火熨开始,到春秋战国时有了飞跃革新,出现了金属针具和金属灸具.
针灸是中国古代常用的治疗各种疾病的手法之一.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治疗疾病的手段,.
针灸的临床研究,即针灸麻醉,针灸镇痛,妇产科应用,针灸减肥与其它疾病的针灸治疗.
钩针技术是一种采用新颖的特种针具--钩针来治疗疾病的方法.钩针技术是在新九针疗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飞针技术是中国民间传统针刺技术分支之一,又称“跑马针”,“摘针"“风刺法",点刺法”等,是一种轻浅、快速不留针的针刺方法,在实际操作中可因病,因人选择不同的针具,目前较为常用的飞针针具包括毫针,师氏圆利针,丛针,三棱针(锋针),师氏镌针等.
东汉针灸学家–涪翁与郭玉
涪翁,东汉初年针灸学家。据《后汉书郭玉传》记载,其是古代一位隐姓埋名的民间医生,喜欢游历各地行医,还经常钓鱼于涪水之上。因为人们不知道他出生于什么地方,只见他常在涪水边捕鱼钓鱼,于是就称他为涪翁。涪翁特别精于针灸,遇有疾痛患者,便随时扎针施灸,几乎都手到病除。他还撰写了...
1年前
0
20
马王堆帛书《十一脉灸经》
揭开针灸经络起源的神秘面纱的珍贵史料——《十一脉灸经》,就是这诸多珍稀文物中的一部分,它包括《足臂十一脉灸经》与《阴阳十一脉灸经》两种帛书,是在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12万字帛书中,与针灸经络关系比较密切的内容。《足臂十一脉灸经》与《阴阳十一脉灸经》是迄今发现最早的、较全面...
1年前
0
15
吴谦与《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
【生平】 吴谦(生卒年月不详),字六吉,安徽歙县人,是清雍正、乾隆年间的名医。 【佚事】 吴谦精通医学各科,临床上尤其以伤科见长,早年曾拜10余位民间伤科医师为师,学到了不少独门秘技,成为疗伤整骨的一代圣手。在清代康熙年间,吴谦与张璐、喻嘉言三人并称为全国三大名医,被...
1年前
0
16
张景岳与《类经图翼》
【生平】 张介宾(公元1563~公元1640年),字会卿,号景岳,又号通一子,浙江会稽(今绍兴市)人。他是著名医家,为温补学派的代表人物,也是明末著名针灸学家,学术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 【佚事】 张景岳,生于明嘉靖四十二年。他从小喜爱读书,广泛接触了诸子百家和经典著作...
1年前
0
23
李时珍与《奇经八脉考》
【生平】 李时珍,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明代蕲州(今湖北省蕲春县)人,李时珍生于明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卒于明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为我国古代杰出的医药学家。 【佚事】 李家世代业医,祖父是“铃医”。父亲为李言闻,号月池,是当地名医。那时,民间医...
1年前
0
15
杨继洲与《针灸大成》
【生平】 杨继洲(约公元1522~1620年),字济时,明代三衢(今浙江省衢县南六都杨村)人,是明代著名针灸医家。 【佚事】 据《中国医籍考》卷二十二载,杨继洲家学渊源,其祖父杨益曾任太医院太医,声望很高。杨氏家中珍藏有各种古医家抄本,所以杨继洲得以博览群书,通晓各家...
1年前
0
22
马莳与《灵枢注证发微>
【生平】 马莳(公元十六世纪),字玄台(或元台),又字仲化,籍贯会稽(浙江绍兴人),其生卒年岁不详。 【学术成就】 马莳,根据《汉书艺文志》所载《黄帝内经》十八卷及《素问》与《九针》九篇的说法,认为《素问》、《灵枢》各九卷,而王冰等人的注解卷数与古代记载的不相符合;加...
1年前
0
15
滑寿与《十四经发挥》
【生平】
滑寿,字伯仁,晚号樱宁生,为元末明初著名的医家。祖籍河南襄城,生长于江苏仪真,后又迁浙江余姚。他约生于公元1304年,卒于公元1386年,享年83岁,死后葬于余姚黄山九枝松。
【佚事】
滑寿自幼机敏,好学能诗。元朝时曾为乡举,后来对做官从政失去兴趣,转而攻读医...
1年前
0
1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