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棱针疗法是以三棱针为工具按一定手法刺入人体特定穴位或浅表血络,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方法.
在针灸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家喻户晓的名医名家.例如:上古时期初创九针的伏羲氏,战国时期针术神奇的扁鹊等.
小针刀是将针刺疗法的“针”和现代外科手术疗法的“刀”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一种医疗器械.针刀疗法是以现代医学理论和中医整体观及经络理论为指导,应用于临床施行闭合性手术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是中西医结合的典范.
梅花针是皮肤针之一,为丛针浅刺的一种疗法,是由多支不锈钢短针集成一束,叩刺人体体表一定部位,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它以五枚短针集束在一起,右手拇、食指捏、持,直接刺向皮肤或将集束之针安装千针柄,叩打皮肤,因其五枚针尖围列似梅花而得名,也有称之为丛针.
火针又称之为白针、烧针,古代又称为燔针、焠刺(属九刺法之一).火针疗法是用特制的针体经加热、烧红后,采用一定手法,刺入身体的腧穴或部位,达到祛除疾病目的的一种针刺方法.
电针疗法是将针灸与电学相结合,作用于人体经络腧穴,以治疗各种疾病的治疗方法,是针灸疗法的一个有特色的独立分支疗法.
磁圆梅针又称为“师氏磁圆梅针”,“磁圆针”.磁圆梅针疗法是通过磁圆梅针刺激(如叩击、按压等)人体一定部位(经脉、穴位、局部等),从而治疗疾病的一种独特的针刺方法.
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是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腧穴是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
针灸医学最早见于二千年多前的《黄帝内经》一书.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文化与地域特征,是基于中华民族文化和科学传统产生的宝贵遗产.
针灸器具的发展从最初的砭石,火熨开始,到春秋战国时有了飞跃革新,出现了金属针具和金属灸具.
针灸是中国古代常用的治疗各种疾病的手法之一.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治疗疾病的手段,.
针灸的临床研究,即针灸麻醉,针灸镇痛,妇产科应用,针灸减肥与其它疾病的针灸治疗.
钩针技术是一种采用新颖的特种针具--钩针来治疗疾病的方法.钩针技术是在新九针疗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飞针技术是中国民间传统针刺技术分支之一,又称“跑马针”,“摘针"“风刺法",点刺法”等,是一种轻浅、快速不留针的针刺方法,在实际操作中可因病,因人选择不同的针具,目前较为常用的飞针针具包括毫针,师氏圆利针,丛针,三棱针(锋针),师氏镌针等.
嘉庆二十四年太医院重刊明堂图[图]
大小:8728cm形制:纸本立轴收藏单位:中国针灸博物馆藏简介:正人人形高59 cm,伏、侧人高60 cm,脏腑图人形高50 cm。图上有“国立沈阳医学院图书”红印20.3.30编号:19332 “中医研究院图书馆藏”红印。侧人图记有“嘉庆二十四年恩赐太医院六品御医钱...
一起好创
1年前
0
46
乾隆壬寅重校刊明堂图[图]
作者:明吴崑校;清魏玉麟刊
质地:纸本摹绘
大小:9130.5cm
收藏单位:北京图书馆藏
简介:正人、伏人图人形高57 cm,侧人图人形高58 cm,脏腑人形高49.5 cm。原图藏北京图书馆,三折装订,虫蛀较甚。正人图题曰:“许昌伯仁滑寿著;万历丁丑新安鹤皋吴崑校...
一起好创
1年前
0
43
孙思邈三人明堂图(重绘)[图]
年代:1992年
作者:孙忠年设计、邵芾棠绘图
大小:17575cm
简介:唐以前传统的明堂图主要指全身腧穴总图,一般为正人、伏人、侧人三人明堂图,故这一时期的明堂图也称作“偃侧图”。
较以往传统明堂图不同的是,孙思邈所绘图系彩绘,而且所用之色彩与相应经脉的五行属性相...
一起好创
1年前
0
42
敦煌卷子《佚名灸方》[图]
敦煌卷子《佚名灸方》
收藏单位:英国国家图书馆
简介:1990年,敦煌藏经卷等文物被发现,带动起了一股敦煌的盗宝热。其中敦煌卷子佚名灸方也于同时期流往到国外。目前敦煌卷子佚名灸方原物藏于英国国家图书馆,原敦煌卷子灸方穴图因断裂残缺,书名不详,旧题“灸法图”,编号为S....
一起好创
1年前
0
42
张家山汉简《脉书》《引书》[图]
张家山汉简
出土地点:湖北省荆州江陵县张家山M247汉墓(墓藏年代为汉代吕后至文帝初年)
出土年代:1983年
质地:竹简
收藏单位:湖北荆州市博物馆
简介:《脉书》是《灵枢经脉》的一种祖本,共2028字,约在西汉初期被抄写在65枚竹简上,其内容可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
一起好创
1年前
0
48
帛书十一脉灸经[图]
阴阳十一脉灸经 足臂十一脉灸经
出土地点: 湖南省长沙市马王堆三号汉墓(墓葬年代为汉文帝十二年)
出土时间:1973年
质地:丝帛
收藏单位:湖南省博物馆藏
简介:原物出土时原无书名或篇名,当时整理小组根据内容定为四种书:《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脉法...
一起好创
1年前
0
45
针灸大事记1840—1990年
1851年 吴亦鼎编著《神灸经纶》。
1876年 张镜撰《刺疔捷法》。
1878年 陈惠畴著《经脉图考》。
1899年 刘仲衡著《中西汇参铜人图说》。
1912年 北洋政府将中医排除在教育系统之外,激起中医药界强烈抗议。
1917年 余云岫《灵素商兑》刊行,对《黄帝内经...
一起好创
1年前
0
52
先秦两汉时期针灸特色
针灸的发展,从起源到理论体系的建构,经历了一个漫长的经验积累过程,在积累了相当数量的实践基础的时候,适逢战国“诸子蜂起,百家争鸣”,各家著书立说,这时针灸领域也必然进行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思考,也为后世的系统总结提供了不少理论素材。
进入汉代,社会渐趋稳定,为系统总...
一起好创
1年前
0
42
急症针灸的简史与现状
针灸治疗急症,在我国已有2000余年历史。在漫长的临证实践中,历代医家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经验。通过现代针灸工作者以及其他学科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又有了新的提高和发展。认真地回顾我国急症针灸发展的历史。系统地整理有关文献,总结古人和今人在这方面的成就(也包括教训),对于提高针...
一起好创
1年前
0
56
针灸保健防病的悠久历史
预防疾病、增进健康是中医学的重要思想内容之一。公元前八至七世纪的《易经》中就已提到“君子以思患而豫(预)防之”,这是“预防”二个字最早出现在古籍中。此后,在西汉成书的《淮南子》更明确指出:“良医者,常治无痛之病,故无病”。表明古人已认识到预防疾病是趋吉避凶、保健延年的一...
一起好创
1年前
0
44
加载更多